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开局曹操刺董,我被抛弃了-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91章 天下大乱的始作俑者
  曹铄解释道:“袁术舍弃了南阳郡,跑到了扬州,顺带霸占了袁家的老根基汝南郡。”
  “我预测他用不了两年,便能成为淮河以南第一大势力。”
  荀彧说道:“袁术此人心胸狭隘,好大喜功,江南一带不像北方群雄并立,很少被战乱波及,这给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他绝不是主公最大的对手。”
  “徐州陶谦,兖州刘岱都是碌碌无为之辈,根本就斗不过刘备,属下不建议主公放任刘备发展,所谓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之祸患,望主公三思。”
  曹铄解释道:“文若莫急,听我继续说,徐州陶谦与袁绍、刘备关系都不错,如果刘备做了豫州刺史,以刘备那虚伪的性格,肯定不会进攻徐州。”
  “但是刘备与袁术的关系不好。这样一来,刘备多多少少能制衡袁术的发展。”
  “而且,即便是刘备做了豫州刺史,他也没多少地盘,沛国与梁国被曹操把持着,这两个地方,即便是刘备做了豫州刺史,他也不敢开口索要。”
  众谋士纷纷点头,沛国与梁国是曹操的老根基,曹家世世代代都在谯县,如果刘备敢索要这两个郡国,特别是沛国,他不但要面对曹操的怒火,恐怕还要面对曹铄的报复。
  而汝南郡在袁术手中,刘备其实也没多少地盘,他想要完全控制豫州,仅凭关羽张飞二人,根本不可能。
  经过曹铄的分析,众人明白了,他把刘备放到豫州,可谓是制衡了一圈人的发展。
  曹铄继续说道:“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刘备起飞的太快,颍川多贤才,荀家在颍川经营多年,不知诸位大人能不能给我再推荐几个颍川的人才,断了刘备崛起的翅膀!”
  在曹铄的印象中,荀彧给曹操推举了诸多人才,比如戏志才、郭嘉、钟繇、杜袭、陈群、程昱等人。
  但现在钟繇跟着董卓去了长安,想要招募是不可能了。
  杜袭在荆州避难,惟有郭嘉、陈群、程昱是闲人。
  剩余的这几个,如果荀彧能介绍来两三个,刘备想要找到合适的谋士都困难。
  荀彧说道:“属下给主公推举一人,此人有治世之才,由于荀家交厚,或可为主公所用。”
  “谁?”
  曹铄满是期待地看着荀彧,难道是郭嘉?
  荀彧回道:“颍川望族,陈家陈纪的长子陈群。”
  曹铄没想到荀彧第一个推荐的竟然是陈群,这个在荀彧死后,带领陈家成为颍川第一大族的人才,虽然不及郭嘉,但这是买一送一家的好事儿。
  曹铄急切地问道:“他现在在何处?”
  “在颍川隐世读书,如果主公有意,我可以给他书信,让他来冀州。”
  “那就多谢文若了!”
  曹铄等了许久,荀彧并没有在推荐其他人,便继续说道:“大家不要仅限于颍川嘛,我这人才短缺,你们有认识的贤才,尽管推荐,我绝不亏待他们。”
  中军校尉韩浩进言道:“主公,末将在河内郡时,听闻河内大族司马氏人才辈出,前河南尹司马防弃官,携家小在黎阳避难,为何不招募来。”
  “司马防?”
  曹铄不由眉头一皱,曹家和司马家算是隔世之仇,他作为后世人,当然知道司马防这个人。
  司马防次子司马懿,可是曹魏政权的颠覆者,这家伙从小就心怀大志。
  因曹操控制汉室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多次征用他,都被他以各种借口给拒绝了。
  后来曹操强行辟用司马懿,这家伙竟然卧薪尝胆,在曹操暮年,支持曹操称帝,获得了曹操的信任,逐步掌握兵权。
  司马懿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是一把利器,用不好可是要伤主人的。
  不过现在的司马懿,也就十来岁吧,说不定在自己的「悉心教导」下,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也有可能。
  曹铄看向韩浩说道:“元嗣,这事儿你去办!”
  “诺!”
  “主公!”
  曹铄又等了许久,一位没有人再推荐的时候,赵云突然开口了。
  “子龙有何事?”
  “主公,我兄长赵风,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他自幼习武,武艺不在夏侯兰之下,我想要让他在我身边做个副将。”
  曹铄眼前一亮,不在夏侯兰之下,你就让他做个副将?这不是屈才嘛。
  “清河国目前缺个王国中尉,我任命他为清河国的王国中尉,你即可让他去上任。”
  “多谢主公!”
  “诸公,还有人要推荐吗?”
  一连推荐几个人,曹铄有点飘飘然,要是郭嘉能来,那就更好了,有这一群智囊团在,加上自己的骑兵之利,就算是与那董卓硬碰硬,他也有几分胜算。
  然后众人摇摇头,这人才可不是那么好找的,更何况现在处于乱世,有些大贤,都选择避世不出。
  曹铄继续说道:“河内郡虽然明面上是吕布部将高顺治理,但他已经投靠了我军,那边缺一个可以给他处理政事的文官,不知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
  三天前,曹铄招募了近五万新兵,送到了河内郡,让高顺给他训练士卒。
  他手下现在能训练精锐的也就他、鞠义、高顺三人,想张郃、赵云要稍次一级。
  荀彧建议道:“诸公,或许陈群可胜任,毕竟他并未出现在主公帐下效力过,其他诸侯对他不了解。”
  荀攸赞同道:“陈长文是不二人选,这不会让董卓起疑。”
  “好,那就让陈群去河内郡任职,明面上高顺是河内郡的郡守,但高顺只负责训练士卒,所有的政务,全都委托给陈群。”
  “诺!”
  “报,府外有一人,自称是主公故人,想要见主公!”
  “何人?”
  曹铄一脸郁闷,他哪里有什么故人,难道是曹家的人?
  “启禀主公,对方并未报姓名!”
  “让他进来!”
  曹铄开始冥思苦想,前宿主的关系网并不复杂,接触的大部分都是曹家人。
  想了好一会儿,都没想起,自己哪来的什么故人。
  不一会儿,一个青衣中年人,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堂之中。


第92章 孙策联姻
  “下官公仇称,见过骠骑大将军!”
  来人恭恭敬敬地朝着曹铄躬身一礼,曹铄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公仇称自己绝对不认识,即便是前身「曹铄」也没这个人的印象。
  “你是何人?冒充我得故交?”
  “唰唰唰!”
  大厅中的大将纷纷拔出兵器,警惕地看着公仇称,这家伙竟然敢冒出主公的故交,简直可恶。
  “曹公子忘记了吗?咱俩是发小!”
  “发小?”
  曹铄一脸郁闷,你他的都有三十好几了,好意思跟我称发小?
  公仇称解释道:“我父亲是济北国功曹公仇皎,当年与你父亲交好,由于我比你大十几岁,经常带着你和曹昂去打鸟!”
  曹铄满头黑线地看着公仇称,他终于想起来了,公仇称是长沙郡的长史,孙坚的部将!
  “打鸟就免了,你来我这里作甚?孙策还活着?”
  公仇称笑呵呵地解释道:“曹将军说笑了,伯符公子生龙活虎,打的刘表丢盔弃甲,龟缩在襄阳不敢出城应战。”
  “孙坚的尸体要回了吗?”
  曹铄一脸戏虐地看着公仇称。
  “呃……”
  公仇称现在是敢怒不敢言,孙坚的尸体,是他们整个孙家军的痛处,打了这么久,孙坚的尸体在哪,他们都不知道。
  “不用套近乎,有事儿直接说吧,就算是曹操来了,也得按我的规矩办事。”
  “伯符想要从您这里购买战马!”
  公仇称见曹铄如此薄情,只好说明自己的来意了。
  “孙策,虎父虎子,一般情况下,这种英雄人物,我是不卖战马的。”
  公仇称问道:“曹将军提供扬州刺史刘繇战马,荆州刘表战马,他们个个都是当世英雄,不比我家主公高贵?”
  “他们是刺史州牧不假,但绝不是我认为的英雄,如果是英雄,怎么还会让孙策打上门去。”
  公仇称无语道:“曹将军怎么才会卖给我们战马?”
  如果有第二种可能,公仇称绝对不会来找曹铄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把持这黄河沿岸,断了北方战马生意,让南方想要买战马,都要求爷爷告奶奶。
  “即便是你们有战马,又能在长沙呆多久?”
  曹铄意味深长地看向公仇称,刘表手里攥着孙坚的尸体,如果他以此要挟,让孙策退出长沙,然后才会归还尸体,恐怕孙策一定会同意。
  但是他拿到孙坚尸体后,去哪里,这就成了问题。
  三国中,孙策选择投靠了袁术,然后她的母亲带着弟弟妹妹们回了吴郡,后来以此为借口,在袁术那里用传国玉玺,换了三千兵马,自此远走高飞。
  “曹将军此话何意?”
  曹铄摇摇头并未回答,而是转移话题问道:“你们打算要多少战马?用什么换?”
  “这……”
  公仇称为难了,听说曹铄不要钱,就算是曹操找他买粮草,都是用什么大将、美女、百姓换的。
  自己这假发小的身份,恐怕也没那面子用钱财换战马。
  “我好像记得,孙坚还欠我二十万石粮草,当初用伤卒和战马抵消了一批,还有十七八万之多,你们不会因为孙坚死了,就赖账吧。”
  公仇称一时气结,他怎么把这事儿给忘记了,他们可还欠着曹铄粮草呢。
  “十八路诸侯,现在已经死了一个王匡,他无儿无女,成了无头帐,但孙坚可不一样。”
  公仇称尴尬地说道:“曹将军,能不能缓缓?”
  “缓缓没问题啊,先把之前的账结了,咱们再谈战马的事情。”
  “曹将军,我军现在粮草匮乏,物资短缺,人才凋零,没办法兑现承诺!”
  “那你们这不是扯淡嘛,什么都缺,来这里干什么?”
  “我家主公想要与曹将军联姻!”
  公仇称无奈之下,只能用这一招了,来之前,孙策已经让他妹妹跟着自己一起来了,无论如何,都要从曹铄这里购买到战马。
  曹铄不屑地说道:“曹操的女儿在我这里,不但得不到一粒粮食,一匹战马,每个月还得给我送来她的生活费,你觉得孙策的那个还在襁褓中的妹妹,能换什么?”
  曹铄清楚地记得,赤壁大战发生在208年,当时孙尚香还不到二十岁,今年可才190年,你他妈要跟我联姻?
  公仇称解释道:“听说曹将军认了一个义子,才两岁,与我家主公之妹年龄相仿。”
  这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怎么感觉他和尹氏的事情,全天下人都知道了一样。
  “哦?你们要跟我儿子联姻?”
  “嗯!”
  “没兴趣!”
  曹铄果断拒绝了,我才十五岁,再活十五年不成问题!
  荀彧说道:“我听闻孙坚不止一个女儿,不知孙策为何要用最小的一个妹妹?难道还另有企图?”
  沮授说道:“用最小的,变数很多,利益最大化,打的一手好算盘。”
  典韦不忿地说道:“他娘的,联姻竟然用孩童,亏他孙策想得出来,也不怕天下人耻笑。”
  公仇称被说的老脸通红,实在想要找个地缝钻下去,他就知道这事儿行不通。
  曹铄叹息一声说道:“看在我们是发小的份上,看在我与文台交情不浅的份上,今天就卖你个面子,让孙权、孙尚香来冀州作十年人质,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