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保镖-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成放心了,他就担心高顺一根筋,不识时务,点头道:“很好,作为一个军人,应该忠君爱国军人效忠的对象只能是国家,而不是某一个人,吕布虽然是曾经是你的上官,那时你应当服从他的命令,但你并不是他的奴隶,并没有把命卖给他。所以,当他不是你的上司,你就没有必要再服从他的命令,你现在的上司是我,作为军人,你应该服从我的命令,服从朝廷的命令,这种关系你要搞清楚,在公事和私人感情之间,你要掌握一个度,你明白吗”
高顺迟疑了一下,抱拳道:“末将明白了”
“好,你能有这样一个认识,我很高兴”刘成说着露出了微笑,继续说道:“你是一个有将才的人,我很欣赏你,朝廷现在也是用人之际,不管你是由谁提拔起来的,我代表朝廷都不会对你和其他将军区别对待,这一点还请你放心,你也要相信朝廷。现在朝廷直属的兵马都在进行整编,西凉军的整编已经完成,目前已经开始进入整训阶段,西凉军的将校们,朝廷给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力,他们有人选择卸甲归田,有人选择出仕为官,有人选择继续留在军中,朝廷都冲锋尊重他们的选择,这事你听说过吗”
天水虽然距离长安不近,但高顺还是听过关于西凉军整编的事情,也知道朝廷对西凉军将校的安置情况,于是回答道:“末将有所耳闻,难道司空大人这次招末将回来,也要对末将麾下的兵马进行整编,也要对末将另行安置”
刘成点头道:“是的,看来你已经猜到,这是大势所趋,整编的目的有几个:第一,淘汰老弱病残,实行精兵政策,一方面可以提升战力,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粮草和军饷等一些开支;第二,加强对军队和武将的约束。目前而言,朝廷绝不允许直接控制地区内的军队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谁若敢顶风犯事,朝廷绝不姑息,你手下的并州军当然也在整编之列。对于你个人,我已考虑过了,你有将才,练兵有独到之处,我是想让你继续留在军中,但你必须离开现在的位置,西凉军经过整编,完整整训之后,可能就需要派上战场了,目前统兵将领还有空缺,我想让你过去以中郎将之职当任虎威军左军统领,下辖三个营,共三千二百人,你看怎么样”
高顺沉吟了两秒,起身抱拳答应道:“末将遵命”
刘成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听说你手下有一支八百人的重甲步兵,战力颇为不俗,叫什么陷阵营”
高顺道:“是的”
刘成思考了一下,说道:“陷阵营是你练出来的,其他人估计也指挥不了,但把他们解散了又太可惜了,怎么说他们也是朝廷养出来的兵马,这样吧,我做主允许你把这支陷阵营带入虎威军左军之中,但你应该明白,它不是你的私军”
高顺心下颇为感激,刘成虽然是上位者,但说话一点都没有架子,也不藏着掖着,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意思表达的很明确,尽管有些直接,但高顺作为一个武将,就是喜欢这种直接,他单膝下拜抱拳道:“末将明白,陷阵营誓死效忠朝廷”
刘成点点头,拿过一张调令铺在面前,取下毛笔沾了墨汁在调令上写了起来,写完之后盖上大印,递给高顺说道:“这是对你和陷阵营的任命调令,你拿着,回去之后安抚好部众,等待新任统兵将领到来,做好交接事宜,然后你带着陷阵营到虎威军大营赴任”
“是”高顺接过任命调令,问道:“整编和整训的相关事宜,末将要跟部众们交代些什么”
刘成道:“跟西凉军的一样,对于遣散的老弱病残,朝廷会发放遣散费,如今各地以为战乱很缺乏劳力,这些人虽然不能打仗了,但干活还是一把好手的,有他们补充各地方的劳力,无论对他们自己、他们的家里,还是对各地方都有好处留下来的将士们,只要严格按照上面的规定操练,严守军纪,就跟平常一样,只是操练要更勤、强度会更大,不过在伙食方面会进行提高,这里有一卷关于整编整训的具体事宜安排,你拿回去看看,将士们有什么不懂的,你要给他们解释清楚,不允许出现对抗整编的事情发生,更不许发生兵变之类的严重事件,一旦发生,朝廷绝不姑息,坚决出兵剿灭,明白吗”
“明白”
发走高顺,刘成想起了造纸之事,这时他两年前就安排工匠在做了,这时期本身是有纸张的,蔡伦发明的,只不过造价相对高昂,且产量不高。
两年前,刘成就安排工匠暗中进行技术改进,当时经过几个月的试验,耗费的大量的材料总算是把造纸的技术提高了不少,纸张的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从前的纸张很粗糙,而经过技术改进之后纸面变得光滑,韧劲也提升了许多,只不过当时的产量还不高。
这两年,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同等技术下提高产量,并且颇见成效,这不知道这段日子进行得如何了,刘成于是派人把负责这事的石韬找来。
石韬很快到来,拱手道:“参见主公,听说主公找我”
刘成点头,问道:“最近纸张在产量是否有提高”
石韬回到道:“以目前的产量而言,供给朝廷直接控制地区应该是绰绰有余了,但想要买到其他州郡还有些困难,不过工匠们一直在研究,产量只会越来越高”
刘成想了想,说道:“这样,可以让工匠们把纸张的质量分为几等,质量最好的制造工艺要精细一些,质量相对差的纸张可以简化工序,这样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各种质量不同的纸张的用途也会不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质量好的纸张可以用作公文、官文和书籍、书画纸张,质量差的可以卖给学子们练字粗糙的纸张可以用来包裹食物、可以当做如厕用纸等等”
石韬眼睛一亮,说道:“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刘成吩咐道:“你回去安排一下,尽快把纸张推广朝廷直接控制区域全境,朝廷近期就准备全面用纸张取代竹简书写和承载来往公文、奏章、法令、告示等等,纸张必须要足够用才行”
石韬答应:“明白,属下这就回去安排”
过了两日,荀彧前来禀报:“主公,属下等已经把科考的事情列了一个详细的条陈,请主公过目”
“哦快拿过来看看”
第238章 怒斥马腾
刘成接过荀彧递过来的奏章打开来看,关于科考方面的条陈写得很清楚,奏章上列出的科考详情分为文考和武考。
文考要考内容包含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算术、时政、策问;武考的主要内容包括拳脚、兵器、马战、骑射、兵法等。
每个考试内容都有写了考试方法规则和说明,如何评分,很是详尽。
这虽然与唐宋以后的科举考试还有一定的区别和不足,但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先进了,刘成很满意,对荀彧说道:“很好,就按照这个实行吧,马上以朝廷的名义下诏传旨天下,在察举制之外进行科考制度,两制同时并存,凡我大汉男子,十三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任何人不论出身贵贱、不论贫富,皆可来长安参加朝廷每三年举办一次的科考,明年二月十五日,在长安城贡院举办第一次全国大考,考试通过榜上有名者,皆授予官职,随圣旨附上文考和武考两项考试的详细内容”
“遵命”荀彧欣然答应,他已经可以预见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来临。科考的推行,必将对旧有的官僚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科考的举行必然把天下人才网罗在朝廷手里。
尽管在这个时代,知识还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朝廷的杀手锏并非只有科考,还有即将配套推行的学堂制度,朝廷要求治下每亭都要有一座学堂,至少要有一位先生给适龄孩童授课,传说学问知识;每个县都至少要有一座官府举办的书院,至少要有三名以上先生授课,各亭孩童通过考试者前往县里的书院读书;每郡官府必须要修建一座学院,学院至少要有一名大儒,若干教书先生,各县书院学子通过考试者可前往学院读书;每州官府必须要修建一座学府,要有至少三名大儒和若干先生,各郡学院学子通过考试者可前往州学府就读;而各州推荐学识优秀学子进入太学就读。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考,各州学府的学子和太学生皆可参加。
前两届全国大考不加必须是学府学子的限制,只要是学子,任何适龄学子都可以参加。随圣旨附上的考试章程上还说明,全国大考期间,朝廷安排食宿,无须学子负担生活和住宿费,大考提前半个月开始报名,报名之后就可以提供食宿,直到大考结束为止。
朝廷旨意很快就传达到实际控制区域,立即引起了巨大而强烈的反响,寒门、平民学子们感觉到机遇来了,纷纷弹冠相庆,世家大族们对此嗤之以鼻,很是不满,在他们看来,朝廷这么做无疑会让他们的子弟少了很多进入官场和晋升的机会,反对声也一阵一阵传来。
这天荀彧来向刘成报告:“主公,从派下去调查各地对出台科考制反应的官员们反馈回的消息来看,尽管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民间大部分都是欢迎和赞同的,各郡各县都已经开始筹建学堂、书院、学院和学府,这说明我们这一步走对了。关东诸侯那边路途遥远,还没有收到什么消息,巴蜀那边消息又不通畅,也没有消息传来,不过这只是时间问题,学子们的消息是很灵通的,就算圣旨无法送达,他们只要得到消息,肯定会排除万难前来长安参加科考的”
刘成点点头道:“嗯,世家子弟毕竟只是少数,年轻人大多是都是对知识和学问渴望的,也渴望得到改名命运的机会,这一点我不担心,我现在担心的是张既那边不知道怎样了,是否已经到达凉州”
荀彧道:“主公放心,德容在纵横之术上天赋异禀,定然可以说服马腾归顺朝廷”
“希望他能成功,否则的话,我们还要多花费一些心思让他和韩遂互相厮杀,但这样的结果却是让他们互相消耗实力,而这实力原本应该是属于朝廷的”
武威城,凉州太守府。
马腾披着甲胄,戴着一顶兽皮头盔大马金刀的端坐在主位上,年十六岁的长子马超身披战甲,要悬宝剑站在身侧。上首左侧坐着庞德,右侧坐着张既,下面还有大小将领和幕僚十几人。
马腾问道:“张大人,你代表朝廷来武威与我会面,为何穿得如普通商贾一般”
张既拱手道:“太守当知朝廷与凉州之间还隔着一个韩遂呢,如今韩遂对朝廷的态度不明,本官也不好举着朝廷赐予的节杖光明正大的从他的地盘上路过”
马腾点点头表示理解,又问道:“那不知张大人此次前来武威有何贵干呐”
张既反问道:“马太守可知如今朝廷是谁在主持”
“这个自然是知道的,听说是原右将军刘成,现在被皇帝封为司空,主持朝廷军政大事,不知是否属实”
张既拿起酒盏喝了一口,说道:“不错刘司空命本官前来先见马太守,而不是先去见韩遂,马大人可知为何”
马腾原本对张既的到来不怎么重视,可听张既这么一说,感觉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疑惑道:“还请张大人为我解惑”
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