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三国之韩信后人-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拯几人感恩戴德的退了下去;
  孔融气得问道:“卢老匹夫,让他们陪嫁,主意都是你想起来的,为何让老夫破费?真是无耻!”
  卢植笑道:“谁让你最有钱呢!哈哈哈……为了琰儿,你就破费一次吧!”
  几人因为蔡琰之事稳妥了,才放下心思又说了会话,才分别离去。
  十天的时日转眼就过去了;
  这一日正是刘伯温选出来的黄道吉日;
  只见整个晋王府张灯结彩,丫鬟仆人里里外外的忙个不停。
  爷爷也在几日前就接来了晋王府,如今老人依然不愿意离开韦家寨的那些乡亲们,除非有事情才肯来晋王府住上几日,等事情一过,立马催着韦曜将其送回。为此韦曜也没少劝爷爷,可他就是不听。
  等到了吉时,三顶一模一样的大红轿子一同出了晋王府;前去迎接三位新娘。
  貂蝉平时一直在后院陪着义母张氏;
  迎娶的时候,总不能从这屋迎到另一屋吧!
  所以在前一日,让貂蝉搬到了女方媒人家,也就是董承家里;接亲的时候去董承家。
  三顶大轿同时出门,到时候也要同时进门;
  他们早就算好了时间,蔡琰在并州学院出嫁,路途最远,所以轿夫要走快一些。
  貂蝉和糜贞的距离差不多,轿夫走的慢一些;
  当然两人也被轿夫给逛了个七晕八素。
  三顶轿子到了门口,因为要唱礼;
  三位主媒人谦让一番,最后商议以三女的年龄排好,由杜如晦接来的貂蝉先进大门。然后是糜贞,最后是蔡琰……


第355章 洞房大喜 丧祖大悲
  大家商议好了顺序,杜如晦就率先带着貂蝉进了门,随后就是礼仪官开始唱礼。
  一众看热闹的人听到陪嫁的嫁妆,纷纷伸出大拇指夸赞张老夫人仁义;
  只是一个义女,竟然如此大方。
  貂蝉头脚进门,接着就是糜贞;
  主媒人刘伯温向各位看热闹的一抱拳;礼仪官就开始唱礼。
  本来听到貂蝉的嫁妆,各位就有些吃惊;
  再次听到糜贞的嫁妆,就更目瞪口呆了;
  她的嫁妆比一些小世家的全部家产还要多。
  一旁看热闹的甄逸向糜竺伸出大拇指,开口说道:“贤侄这嫁妹的嫁妆真是丰厚无比,老夫佩服。”
  本来就心疼滴血的糜竺眼睛一瞪,气急败坏的说道:“老匹夫,哪个是你贤侄,真是不要了老脸!”
  其实二人的年龄相仿,以往见面都是兄弟相称;
  如今有了这个天大的便宜,甄逸怎会放过。
  甄逸被骂也不生气,抚须说道:“贤侄为何出言不逊呐!令妹和小女以后就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了;不是老夫夸大,令妹见了老夫要叫一声叔父的;莫非你还能比令妹高上一辈不成?哈哈哈……”
  糜竺瞪着眼睛恶狠狠的说道:“滚……别在老夫面前瞎晃!”
  两人正说着话,这时候卫觊也凑了过来;
  正好是郑玄引着的蔡琰开始唱礼。
  这蔡琰的嫁妆比糜贞那是只多不少。
  只听着唱礼官接着念道:“并州学院人才济济,另有五名师兄弟随嫁出仕,辅助晋王。”
  甄逸和糜竺二人对看一眼,同时说道:“还是文人的花样多,竟然有师兄弟陪嫁!”
  卫觊笑眯眯的说道:“两位过奖了,义妹出嫁,我卫家和蔡家自当全力以赴;些许嫁妆倒是让甄世叔,糜世兄见笑了。”
  糜竺赶紧说道:“等会……等会……那蔡琰怎地成了你的义妹?还有你刚刚唤老夫什么?”
  以前的卫觊见到糜竺一直可是以晚辈自居的,今日竟然唤他世兄?你说气不气?
  卫觊笑着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如同甄世叔所言,令妹之后也和我义妹同居在一个屋檐下了;你我理应兄弟相称!”
  糜竺狠狠的瞪了两人一眼,不再同他俩争辩,分开人群远远的走开了;
  今天若不是大喜的日子,定然会让这两个狗东西见见血;糜竺暗暗咬牙想道。
  随着三位新娘入了晋王府,礼仪官再次主持拜天地等等一众琐事。
  好在韦曜有了两次的经验,并没有那么手忙脚乱;
  却是苦了三女,她三人同在红绸的一端,又蒙着盖头;
  虽然有贴身丫鬟扶着,也没少互相碰撞,惹得观礼的人群哈哈大笑。
  等一切礼仪过后,三女在贴身丫鬟的搀扶之下,逃也似的去了后院。
  韦曜留在前厅招待各方来宾;
  如今随着韦曜的封王,又是名声赫赫的三家之女,来的宾朋更加多了,甚至宴席都排到了院外!
  韦曜自然是不敢多喝,只是象征性的在厅内的主要宾客敬了一圈,就赶紧回后院了。
  剩下的由十二兄弟轮番上阵敬酒;
  只喝得十二兄弟眼珠发愣,东倒西歪。
  韦曜等众多宾客散去,来到后院。不曾想,她三人的房门都紧紧的关着,推都推不开。
  原来是三人都不好意思让韦曜进来,想把他让给其他姐妹。
  韦曜吃了几次闭门羹,只能给三女好言相劝,最后她们让韦曜先进貂蝉的房间,入洞房也是从大到小才行。这时候,貂蝉才红着脸将房门打开,让韦曜进了屋……
  一连几日,韦曜都沉溺在后院;甚至连朝会都不参加了。
  直到五日后,爷爷提出要走,而且非常坚决;
  不顾韦曜等人的再三挽留,哪怕是瑾儿用小手拉住他的衣服,也不肯多留一日。
  韦曜无奈,只能用最舒适的马车亲自将爷爷送回太行山下的小城。
  到了小城门口,爷爷执意要下车行走;
  韦曜只能慢慢的陪着爷爷一起走。
  祖孙二人在小城内竟然行走了大半日的时间,爷爷一路喋喋不休的讲韦曜小时候的事情,一直讲到他从老屋跌落下来的时候。
  如此一耽搁,也到了天黑时分,韦曜也想多陪爷爷一日,就留在爷爷的老屋住下了。
  这一夜韦曜竟然是辗转难眠,一开始他还以为刚刚换了地方睡不着;
  后来一想自己行军打仗,走到哪睡到哪,从未有过这种情况。
  烦闷的韦曜只能翻身坐起,他刚刚坐起,就感觉从窗外吹来一股冷风;
  那一股冷风一下子吹的自己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然后就是心里莫名的一痛。说不上来的那种感觉,心里堵的满满的。
  韦曜神使鬼差的起身就向爷爷房间走去;
  他心里感觉自己非去不可,若是不去,心里就有百爪挠心的感觉。
  推开爷爷房门,韦曜轻轻叫道:“爷爷,你睡了没有?”
  没有应答;
  韦曜再次问道:“爷爷,可曾睡了?”
  依旧是没有任何声音……不对,爷爷万万不会睡这么沉……
  韦曜赶紧走到床边,轻轻的晃了一晃爷爷;依旧是没有任何反应。
  等韦曜颤抖着将火烛点燃,见爷爷嘴角带笑,却没有了声息……
  “爷爷……爷爷……”韦曜撕心裂肺的叫声惊醒了小城的左邻右舍……
  铁匠大大叔赶来了……猎户大叔也来了……三婶四姑等等,以前的韦家寨的人全部都来了。
  他们顾不得安慰呆若木鸡的韦曜,纷纷围着爷爷净身穿衣……
  爷爷无疾而终,年近八十;在那个时代算是高寿了。
  消息传到晋王府,晋王府也是炸了窝;
  丁嫣等人赶紧催促黄道婆的织布坊纺织白衣,然后一大家人全部赶往韦家小城。
  杜如晦和刘伯温赶紧以韦曜名义下令,确保晋龙城安危,确保边界几个郡城防守到位。然后几人共同商议爷爷的葬礼该是什么规格!
  刘伯温在主持的朝会之上说道:“如今主公家祖身殇,老夫拟定以王候之礼葬之!不知各位可有异议?”


第356章 王候之礼 太子之师
  董承出列说道:“军师祭酒做主就好,我等没有异议;下官认为朝会应停止七日,众王公大臣理应前去吊唁守灵!”
  刘伯温点头说道:“主公此时方寸大乱,董太卿言之有理;明日一早,全体王公大臣前去吊唁!”
  此时整个韦家小城家家挂白,就连城门口之上也有一个硕大的白绫悬挂。
  爷爷的棺木静静的放在老屋中央;
  韦曜如同失去了魂魄一般,瘫坐一旁守灵;身后乃是十二兄弟。
  这时候杜如晦也是一身白衣的走了进来;开口说道:“主公,众王公大臣商议,老爷子的葬礼以王候规格来办;属下想请将老爷子移灵到晋王府。王候须停灵二十一日。”
  韦曜默默的摇摇头说道:“也许是爷爷感应到了大限之日,才会执意回到老屋;本王也不能违背他的意思,就在此处停灵吧!”
  杜如晦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他接着说道:“主公,祭酒下令:并、幽、青、冀、凉、兖、徐,还有司隶;在这二十一日之内不得欢宴,不得屠宰,不得婚嫁;凡道观全部诵经二十一日,不得违背。”
  韦曜摇摇头说道:“如此太过了!爷爷一生都是默默无闻,他定然不喜别人为他大动干戈!你们依旧各行其事;本王守候爷爷二十一日就好。”
  杜如晦没再说话,他叹息一声;
  依旧按照同刘伯温商议的行程来办;并未听从韦曜的吩咐。
  棺材对面乃是丁嫣等女,她们也是需要守灵。
  到了第二日,韦家寨的乡亲们再次扩大灵棚;
  整个灵棚将爷爷小院搭的满满的。门口的火盆中开始不断的烧起黄纸!
  “晋王府,军师祭酒刘伯温、左军师郭嘉、右军师戏忠、前军师贾诩、后军师徐庶前来吊唁……”
  “王府别驾杜如晦、主薄房玄龄、功曹田丰前来吊唁……”
  “并州学院郑玄、孔融、蔡邕等人前来吊唁……”
  “讲武堂卢植、皇甫嵩、朱俊等人前来吊唁……”
  “甄家家主甄逸、糜家家主糜竺、卫家家主卫觊前来吊唁……”
  “王府中郎将林冲、徐晃……岳飞等前来吊唁……”
  “太卿董承,校尉吴子兰,校尉钟辑等人前来吊唁……”
  随着门口礼官的一声声唱名,那些韦家城连听都未曾听过的大人物纷纷前来。
  除了一些年龄大的,如郑玄等人祭拜完毕就找地方去休息了;
  其他如刘伯温等人则是陪着韦曜守灵。
  二十一日之内,所有王公大臣每天祭拜一次;
  各州刺史,各郡太守;
  还有各方镇守大将,全部回来祭拜几次。
  过了二十一日,韦家寨的众乡亲们才抬起爷爷的棺木,向城外选好的墓地走去。
  一路之上,全是乡亲们轮番抬着棺木,不允许其他侍卫插手;
  这是他们对这个老人做的最后一件事。
  韦曜又在爷爷墓前结庐守了三个月;一切才算结束。
  如此又匆匆过了近一年的时间……
  韦曜才算是走出了悲伤,毕竟爷爷是他来到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
  也幸亏瑾儿和瑜儿经常在韦曜怀里闹腾,才使得韦曜慢慢的走回正轨。
  这一年多的时间,杜如晦和刘伯温等人全权代表韦曜处理一些事情,也幸亏没有什么大事,平平淡淡的过了一年多。
  这一日,丁嫣对韦曜说道:“夫君,瑾儿转眼快要三岁了;我想请一位先生为他启蒙,你看并州学院内可有合适之人?”
  韦曜皱眉想想:“老师他们几个年岁大了,恐怕没有这个精力;军师祭酒公务又太繁忙,没有时间;这一时之间去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