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秣马南宋-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郑清之听后大声笑了起来,说道,“石斌,我可听说你上次就给他和赵葵送了一幅顾恺之的《猛虎上山图》,暗示绝不可放谢方叔回京。如今你又想故技重施,真是厉害啊!佩服,佩服,就是本官也十分佩服。”
  这种夸赞石斌不是很喜欢,但是也得忍着,待郑清之说完便问道:“郑大人以为这办法如何?还可行吗?”
  “可行,当然可行。看来你们现在来是想从我这知道有什么诗词适合用于对他的道歉?”郑清之问道。
  二人默不作声,只是尴尬的笑着点头。
  既然是要帮石斌,郑清之当然不会故意羞辱他,很快便从他那满腹经纶的脑子里找出了一首还算合适的诗——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其中‘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最合适。
  总算是找到了钥匙,石斌在谢过郑清之之后便带着王三离开了。不再如无头苍蝇一般乱撞,第二日不过在集市之中逛了一刻钟便找到了一幅这样内容的字。虽然不知作者但也是一流的字画,相信吴潜看得上眼。
  仿佛早就知道石斌会来,吴潜的门房一见到他和王三,便将他们带去了吴潜的书房。
  见石斌到了,吴潜冷着脸说道:“石斌,知道你做错了吗?”
  这么一个开场白让石斌很不舒服,他也是封疆大吏,与吴潜地位不相上下,吴潜怎么能如此训斥他?
  强憋着一口恶气,说道:“知道。”
  “本官不介意你逾权,但是在意你如此跋扈,这是要惹大祸的!”
  原本心中不爽的石斌一听这番话,明白吴潜是在提醒他,而非羞辱他,很快那口恶气也就没了。
  待吴潜滔滔不绝的说完,石斌便拿起早就准备好的那幅字送给了吴潜。吴潜一个文人,自然喜欢好字画。欣赏之时也就看出了其中的道歉之意。
  看完之后,吴潜用有些复杂眼神看着石斌,说道:“如果你能辞去一些实权,我便会联合郑宰辅和赵宰辅二人保你,你在皇帝那提的条件只要不过分,我们都会支持。”
  “多谢大人,郑宰辅已经提醒过我这些。我决定将四川总领、夔州和荆南安抚使都辞了。只求当个京官,也想保几个跟随我多年的手下为这三路的安抚使,不能让他们白干一场。”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吴潜想了想就答应下来。并表示会立刻找赵葵和郑清之商议具体细节,只要石斌回去等消息。
第三百八十三章 参知政事兼枢密副
  吴潜这关过了石斌算是放了心。赵葵那老狐狸不会轻易表态,但是如果自己还示弱石斌可以肯定他也不会为难自己,所以石斌并不担心他出什么幺蛾子。
  王三的看法几乎和石斌一模一样,所以他离开吴府的时候也是一脸的轻松。他的看法是一旦这个计策真的有用,那石斌的权势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大的增加了。因为如此一来石斌不仅掌握了中枢大权还有地方几路的军政大权,绝对是举手之间翻云覆雨的权臣了。
  如今石斌和王三二人的最大希望就是理宗那个昏皇帝中了他们这以退为进的招。
  理宗很快便得知了石斌回到临安,故而在得到消息的当天下午便招石斌进宫见他。石斌当然不会忘了腹稿和那重要的盾牌——《晚泊浔阳望庐山》的那幅草书。
  刚进宫门便看见了董宋臣这大太监,与其关系还算不错,石斌在塞给他两张一千两的交子后就开口问道:“老董,皇上最近心情如何?”
  董宋臣却没答石斌的话,而是焦急的轻声训斥道:“我说石大人,你怎么这么莽撞?居然敢这么做事,知道你闯了多大的祸吗?”
  石斌有些歉意的看向了董宋臣,笑着说道:“我明白,明白。这次多亏董大人在皇上面前帮我扛着,才没谢方叔那小人如意。此事过了,石斌定有厚报。”
  明显对石斌的话很满意,董宋臣说道:“不必什么厚报,记得做事稳妥点,别让人感觉你太跋扈不知进退。让我在皇帝面前舒服点就好。”
  刚刚走了两步石斌立刻止步,董宋臣有些疑惑的凑过来询问缘由。他也是老人精不想半路出岔子,一个不小心被石斌给拉下水。
  “董大人,不必担心。我是刚刚想起了一件事,在见皇帝之前要和你先通通气。”石斌轻松的笑道。
  既然只是通通气,石斌又笑得如此轻松,董宋臣也不再紧张,边走边听起来。不能让皇帝久等,所以石斌一边快步向前一边长话短说,只请董宋臣不要说他的好话,由他自己说就好,因为他已经与其他三位宰辅商议好了对策。
  原本想替石斌说两句好话的董宋臣这回算是彻底放了心,到头来原来根本没自己什么事情,对策已经被石斌和那三个老狐狸给商量好了。不过董宋臣很好奇这对策是什么,所以仍旧开口问了起来。
  “董大人,其实很简单,就是以退为进。我会辞去手中在地方上的实权,在郑宰辅几个的帮助下得个京官做做。”石斌笑道。
  辞去地方上的实权,在郑清之几个的帮助下得个京官做做?这话说得真是够轻松,董宋臣暗叹石斌够能放得下,放了手中这么大的权力说得跟扔了一块破布一般。
  知道董宋臣不相信自己会这么不在意手中的权力,不想他误会,石斌继续说道:“当然了,我还是会保荐几个跟随我多年的手下接替职位的。如果董大人愿意,也可以帮忙敲敲边鼓。”
  原来是这种办法,不过董宋臣还是很赞赏石斌这个做法。因为同时放弃这三路大权是需要很大魄力的。于是笑着表示一定会帮石斌敲这边鼓。
  很快就到了理宗的书房,行礼之后石斌看着理宗那冷冷的脸色知道他非常生气,说不定压根就不想听自己解释。
  “石爱卿,你很不错。”忽然理宗‘笑容满面’的‘夸’起石斌来,“为我大宋又光复了一座城市,真是了不起,让我也有脸见天下臣民和历代先皇了。”
  “臣惶恐!多谢皇上赞赏,不过微臣不敢居功,皇上不怪罪微臣擅动刀兵就是对微臣最大的恩宠了。”石斌假模假式的‘颤抖’了一下,惊慌失措的说道。
  石斌的这种表现让理宗非常满意,再一次的夸石斌懂事,还赏了一杯茶。接下来理宗却不再理会石斌,将他晾在那,自己则看奏折去了。
  当然不能在这干等着,这样会显得太愚钝,完全不是一个封疆大吏该有的表现。但也不能太轻佻,直奔主题也不对,得稍稍委婉些。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石斌一个‘不小心’将放在袖套之中的那幅《晚泊浔阳望庐山》给掉了出来。
  宋朝皇帝有个共性:都爱琴棋书画,很有艺术天赋。故而唐宋八大家之中有六位是宋朝的。宋徽宗那个昏皇帝甚至是个艺术天才,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理宗虽然故意不理会石斌,但是当然不会真的毫不观察,一见那幅字立刻就将注意力转到了石斌这。
  见理宗中了计,石斌立刻‘道歉’,“皇上,微臣有罪,打扰您办公了。”
  “没事。”理宗见到地上的那幅字脸色非常和善,微笑的说道:“石爱卿,你什么时候也喜欢上了字画?朕记得你是武将出身。”
  “哦,这不过是微臣附庸风雅而已。您知道我胸无点墨,如何谈‘喜欢’。”石斌答道。
  “那你又为何将这幅字带进宫来?”
  “这是因为微臣看不懂上面的一些字,也不懂上面的一些意思。而皇上又召微臣相见,我就斗胆带着来了,希望皇上能帮微臣解答···”
  原来石斌是来当学生,这让理宗又高兴了些。“好吧,看你如此向学,我就帮你看看,指导指导。反正郑宰辅他们还没来,还有时间。”
  虽然早就知道郑清之三个会来但是还是佯装不知,只是一个劲的‘求学’。
  结果却出乎石斌的意料,理宗一看到这幅字就再也不管他,自己到一旁欣赏这幅佳作去了。
  害怕理宗没看出其中的深意,自己的目的无法达成,石斌急得有些跳脚了。就在此时,救命稻草来了——郑清之带着吴潜和赵葵前来面见理宗。
  郑清之这老人精一见理宗手上的那幅字立刻对石斌笑了笑,示意他做得好。并开口问道:“皇上,请问您在欣赏什么呢?”
  听到郑清之的声音理宗知道不能再自顾自的欣赏艺术品,于是笑着答道:“这是石爱卿送来的一幅字,《晚泊浔阳望庐山》,草书。他说看不懂一些字和其中的意思,请朕帮他解释一二。”
  郑清之、吴潜和赵葵三人听后立刻都夸起石斌‘勤奋好学’,是个可造之才,不仅仅只是个赳赳武夫。
  这种夸赞可不能多,还没等郑清之三人夸完,石斌就指着‘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这句询问起意思来。
  之前与石斌商量用何诗词时,郑清之可不知道石斌还有这么一手,故而越发感觉保他做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的决定完全正确。于是开口道:“这就不必让皇上动金口玉牙了,我这个老夫子替皇上解答吧。”
  石斌当然高兴郑清之这个大学士愿意帮自己‘解答’问题,于是很谦恭的询问起来。
  “这‘远公’乃是指的东晋名僧慧远大师。尘外踪则出自谢灵运的《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其中有一句是‘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而这‘求羊’乃是汉代隐士求仲与羊仲 的并称。所以‘尘外踪’乃是指隐士的踪迹。”
  待郑清之说完,石斌立刻‘激动’的说道:“多谢郑大人赐教,让石某豁然开朗。郑大人真是满腹经纶。”
  “石大人为何会对此诗有如此大的兴趣?郑某记得你从未涉及过诗词。”郑清之意味深长的笑道。
  石斌随口扯了个慌:“也许是因为我造的杀孽太重,最近连连睡不好觉,总感觉有冤魂找我。而前几日又去古玩字画集市里逛了逛,忽然感觉这一幅草书对自己很有吸引力,于是就买了下来。但不知这其中之意,故而就厚颜想请皇上指教我了。”
  杀孽太重?这倒是事实,石斌南征北战他斩杀之敌早已过了二十万,绝对是满手鲜血的煞神。感觉到心神不宁有怨鬼缠身是正常的,不过却没人愿意相信他的这通鬼话。因为之前为何不见怨鬼缠身,独独这次攻下郑州怨鬼就来了?
  众人虽然都不信这话,但是皇帝听了却非常高兴。早就想夺了石斌的兵权,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如今他感觉怨鬼缠身,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于是立刻假模假式的安慰起石斌来,“石爱卿,都是朕的不好。朕没把国家治理好,让元人屡次南下,只好让你们这些武将前去御敌,却没想到给你们造成这么大的麻烦,连个觉都睡不踏实···”
  “不怪皇上,这怎么能怪皇上?都是元人贪心不足,这帮野蛮人只知劫掠不事生产,真是可恶!”石斌‘愤怒’的说道。
  郑清之几个听后纷纷附议。
  “如此情况石爱卿打算怎么办?”理宗非常‘关心’的问道。
  “臣恐怕,恐怕只能回家休养,等这一关过了再为皇上效力了。”石斌很‘痛苦’的说道。
  理宗听后立刻‘焦急’的说石斌绝不可以辞官回家,必须为他守好门户。并且表示愿意再给石斌加一个荆湖北路安抚使的职位,让他总领四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