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秣马南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嘴中说出,如今都被王三给说了出来,让他十分意外。
须知他可是读过圣贤书,受过“天地君亲师”教诲的。绝对知道这些话一旦被有心人听到就是大祸临头,如今却毫无顾忌的吼了出来,可见对宋廷已是彻底绝望。
“贤弟稍安勿躁,我的确和孟大人说了一策。就是联合主战派群谏,并想办法让贾似道也站过来一次,哪怕不站过来就是不从中作梗也是好的。”石斌耐着性子安抚道。
“大哥着计策不错,我看也该如此。不过您不觉得少了点什么?”王三反问道。
“少了点?我是感觉自己少了地盘和足够的人马。”石斌张口便说。
“不不不,大哥这都不是重点。咱们是少了靠山,咱们必须找到足够大的靠山才能拿到地盘招到人马。这样才能自立,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抗元,否则咱们可就永远寄人篱下,或者就是一股流寇、匪徒。”王三向石斌解释道。
见石斌仍旧是半懂不懂的样子,王三又说道::“从大哥的话中小弟已经知道大哥在想什么,您肯定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但是大哥明显是以为咱们能进孟府和贾府就已经算搭上线了。”
“当然啊,能进府邸当然也算搭上线了。”
如同看着一个初入私塾的小童一般的看着石斌,说道:“大哥难道不懂“点头之交”是何意?不懂“虚与委蛇”是何意?能进孟府和贾府的人多了,难道他们就会帮助每一个人的忙?我等若不是对孟都统有用,他同样不会理睬我们这些村野匹夫。”
这话可谓句句诛心,此时的石斌算是明白王三话中之意了,的确,前世他可见多了平日满脸笑意,与人说起话来好得跟新兄弟一样的家伙,一到求他办事就立刻装起糊涂,不念旧情。
虽然他不认为孟都统是那样的人,但是的确得认真处理王三提出的这个问题。毕竟自己不可能一步登天,在这过程中还真要一个靠山。
他前世也只是一个小市民,又不是什么官二代,哪里懂什么钻营,也没法钻营,更别说什么找靠山,把工作做完就是打牌、睡觉。
即使这世从军之前成天也就是打猎赶集,弄口饭吃而已。要不是王三带他出来,他估计就在那山中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了。
“话虽如此,但咱们已经在孟都统的统领下,孟大人是可忠臣,恐怕不会干这些结党营私、忤逆君上的事情。虽然他肯定也会有些同道中人,但却绝对都是铮铮铁骨的正人君子,断然不会结党营私的。群谏估计已经是他能容忍的极限了,没见这时他自己也是一筹莫展?”石斌惆怅的说。
没想到石斌还真是为他人着想,这让王三实在有点意外。一个只想着如何尊重别人态度,却不想自己努力将事情办成的大哥还真得引导一番,督促一番。
“大哥还真是人在仁厚,我可没说要投孟都统。如你所说,孟都统虽然也有忠心属下,却律下极严,并不适合咱们兄弟图谋大业。在他看来咱们结党营私就是大逆不道。你记得咱们救的贾玲吧,咱们可以去投贾似道。”王三接着又是一股诡异的微笑,“我知道那贾似道官声不好。有人骂他祸国殃民、鱼肉百姓、寡廉鲜耻。但大哥不必在意,只要我们不与之同流合污,稍稍帮他摇旗呐喊也不是什么大事,我想光是他的权势应该就值得我们投他。”
这权势二字让石斌愣了一愣,随后又做个手势,示意王三继续。
“那贾似道当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也就是个误国的奸臣、谀臣,他是靠着那深受皇帝宠幸的贵妃姐姐才能如此风光,只会投机钻营而已。咱们救了他的女儿,这肯定会让他容易接纳我们。他本身又是湖广总领,如果和他处理好关系,对咱们可是会有巨大的益处。大哥,这么好的机会咱们可不能放过。。。。。”
王三是越说越兴奋,仿佛石斌若不答应,他定会遗憾而死,而石斌一旦不同意他的计策就是一个明明知道有宝藏却不去挖的傻瓜。
看到王三如此兴奋,石斌也起了好奇心,这兄弟刚刚因为愤怒而大大失态,如今又因为高兴也大大的失态,如此剧烈的反应如何不让人感到意外。于是他便认真的问道:“看贤弟如此状态,必然是有为兄不知的大好处。而且为兄对你所说的‘权势’二字有些许不解。”
“大哥所言不差,看来你不知这湖广总领的职权。这可是比孟都统还要厉害的封疆大吏。”
怎么可能?孟珙已经是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汉东郡开国公、检校少保,如今(淳祐四年1244)又兼江陵知府。如此一个实权人物之上还有更大的官?
“大哥,并不是说这贾似道的官比孟大人的大,而是这制置使早已不如往日风光,现今只管军事,其余都归了地方州府管辖。但这湖广总领则是专门为了制衡当地驻屯军而专门设立的理财机构,并且还兼有监军的职责。所以这贾似道不但管着孟大人的军需命脉,而且还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柄尚方宝剑。”
这么一说石斌算是彻底明白了,贾似道不就是那见官大三级监察机构里的总管?难怪王三这么想投贾似道,既能营私舞弊多弄粮草军械,还能靠他尽快升职,的确是有大好处。
不过石斌心中出于对孟珙的敬意和对贾似道的厌恶多少还是有点不乐意。还是想着能否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大哥的想法,小弟理解,但是咱们不得不如此,若是紧跟孟都统,虽然也会升职,但那定然慢许多,时不我待啊大哥!只要咱们还是主张抗元,不昧着良心就好。”
这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让石斌很是感动,现实情况的确如此,只能暂时投贾,来个火箭式起飞才好。于是问道:“那贤弟认为投奔贾似道后要怎么才能加快咱们的发展?”
“小弟认为要多管齐下。第一,咱们去联系贾似道,让贾、孟二位大人号召大臣群谏,算是对孟大人言而有信,不会让他认为咱们是见利忘义、食言而肥的小人。第二,咱们应该寻得办法争取贾似道的支持,让他接纳咱们。第三,一旦他接纳了咱们,就立刻请他把咱们安排到地方上去,并且能给咱们招兵勤王的权利,决不可再在这军营之中。第四,咱们最好想办法刺激那帮元人继续南侵,只想灭宋,就是有些骂名咱们也得背着。第五,如果有办法让元人分裂或者内讧就最好。哪怕不内讧,互相拆台都是不错的。”
石斌听后愁眉立展,无奈的笑道:“听到贤弟所言,愚兄茅塞顿开。我万分赞同,不过此法有些不义,为兄真有些良心难安。”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况咱们这终究是为了抗元,有何难安?”
知道自己不够杀伐果断有些妇人之仁,为了安王三的心,石斌立刻坚定的说道:“兄弟放心,为兄定然会照你的办法去做。不过切忌再在这军营中说什么自立,咱们只要去了县中偷偷的招募乡兵、团练就好。”
王三知道这话是大逆不道,一个不小心会连累所有人,自然尴尬的笑了。但是定下的这计策还不错自然也让二人都高兴了起来。
第三十二章 投贾
石斌只知贾似道乃宋末权相、大奸臣。其他的一无所知。
王三则告诉他,贾似道,字师宪,号悦生。南宋权臣,抗金名将,京湖制置使贾涉之子。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后为理宗看重。淳佑元年(1241)任湖广总领;淳祐三年(1243)加户部侍郎;淳祐五年(1245)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调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
以宋廷的规矩,封疆大吏若非有皇帝诏书是不能轻易离开管辖的之地,而襄樊之地正在激战,贾似道定然不会轻易离开。由此可知,贾似道如今这湖广总领就应该在鄂州城内。有贾玲这敲门砖要入贾府相信还不是很难,想联他抗元只怕不易。
虽说这并不是个通元的卖国贼,但却是个贪生怕死的主和派,所以如果想要他参加抗元就得有足够的利益诱惑并且还不带什么风险,否则他定然是闪烁其词,绝对不会给予任何支持。
想起王三那条“联贾”之策石斌就是一股不快,如同吃了一太腻的肥肉,有一股要吐的感觉。
不过如果不联合贾、孟二人,宋廷肯定和谈,又会是签订不平等条约,缴纳岁币。如此令人寒心的举动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宋朝进一步衰弱,国人对宋廷更加失望,军队更加没有战斗力。
襄樊之地如此一来肯定危如累卵,一旦丢失造成了江陵、鄂州不稳,元军即可长驱直入,再不用谈抗元了。
所以不快归不快,恶心归恶心,还真的只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抗元。
贾似道是理宗朝圣眷最浓的大臣,能将这结党营私的奸佞拉过来撑撑宋廷也不失为一法。须知宠臣一语可抵诤臣千言,何况“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谋划好的第二日,太阳刚出来,石斌二人出了军营就往鄂州而去。一路上二人忧心忡忡,只怕那贾似道油盐不进,只想着避而不战,偏安江南。
刚到城门口王三突然一拍额头叫道:“大哥,贾总领那府邸和孟都统一样,就是一般官员都难入何况你我这不入流的?”
这话的确让石斌感到为难,刚刚还担心能不能说服贾似道抗元,如今却连如何进贾府都成了问题,真屋漏偏逢连夜雨。
“对啊,咱们好像是薛亮被带着立下战功之后才敢有以后的莽撞。虽然咱们救了贾玲但这贾似道咱们并不知其性情,他本就恶事做尽,定然疑神疑鬼,若是想借机杀我们灭口,那咱们岂不冤枉?”石斌立刻醒过神来。
所以二人还是决定不莽撞,按规矩来。接着二人商议如何进门,是贿赂门童递话给贾玲,请她帮忙,还是回荆州去求张孟珙的拜贴,毕竟石斌二人这样的小人物贾似道是见都不会见的。后来一细想这豪门大族的女眷还是少接触的好,免得惹祸上身,所以又折回孟府求贴去了。
石斌边走边想着如何入贾府如何说动孟、贾二人联手抗元,根本就没留意脚下的路。这一失神立马就摔了个七荤八素。
古时候哪怕是大城里的主道都是坑坑洼洼,不过是没那么多泥土。此时坐在地上石斌还真有点憨相,不过他似乎并没有因为摔跤而感到痛苦,反而很轻松笑了起来。
“大哥,你怎么一副这模样?摔个跤不喊疼就算了,怎么还笑起来了?”王三疑问道。
“贤弟,我昨日出门就后悔没有告诉孟都统我们想调任的事。弄得我一晚没睡好,就是今天早上又为了如何进贾府而发愁。这一去孟府求拜贴这两个事情不都解决了?”石斌笑着解释道。
王三听后也是领会其中的奥妙,非常高兴。由于已经多次进入孟府,那门童也收了他们不少好处,见二人一来立刻就去通报。
到书房见了孟珙求到拜贴后,石斌就来个竹筒倒豆子,说等这次成功办完联合孟、贾二位大人和其他主战派群谏的事情,希望孟都统放他下去征丁办团练以抗元。
久在官场,孟珙哪里不懂石斌二人的想法,就是不想受太多束缚,仗着山高皇帝远可以率性而为。
但见他兄弟二人皆为全力抗元的忠义之士,也正在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