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谋明-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众旗军和小旗官们都是若有所思,他们当然是练过枪术和刀法,但多半不知来刀法枪术的来源,练的也多半不得其法。而且大河卫和北方边镇的卫所不同,更多的是承担运输责任,这样的卫所连花架子都不必摆,明初洪武时规定的五日一操,在二百多年前的大河卫都做不到,更不必提现在了。
    所有人其实都不太视自己为军人了,只有押漕北上时,还有交子粒粮,关饷的时候,或是偶尔有御史巡视卫所时,这些人才会穿上胖袄,拿起刀枪,象征性的摆个阵,平日里琢磨的也就是多弄一些银子养活家人,象闵元启说的这些,各人仿佛都是在听天书一样。
    谢祥犹豫片刻,还是接话道:“大人,这刀法我能不能学?”
    “你先练胆吧。”闵元启瞟了谢祥一眼,说道:“听说你在总旗下好勇斗狠,经常打架,一般人不是你对手。真的遇着阵仗了便不敢出头,刀法再好,没有胆气也是白搭。”
    谢祥面皮涨成青紫色,拳头都下意识的握紧了。
    但他很快松了拳头,眼前不仅是直管上司,还在刚刚的斗殴中证明了实力,不管是胆气还是身手,谢祥都远远不如。
    “杨世达是个有势力的盐枭,”闵元启也不打算做的太过份,眼前的小旗官们各怀心思,甚至事前有沟通,遇事绝不出头,最好是把闵元启架起来后消除闵元启硬干的打算。从队伍一召集时杨志晋和梁世发等人的鬼鬼祟祟就看的出来。但在自己未证明实力之前,这些人有这样的想法和打算也不奇怪。闵元启顿了顿,沉声道:“李闯往京师去了,天下要乱的更厉害。咱们挂个卫所军的名头,不能还不及普通百姓,丝毫没自保能力。咱们要积粮练兵,闯逆过来得有抵抗之力若是连盐枭也怕,等流贼来了,看你们怎办?”
    众人没有想到,闵元启心中藏着这样的大章?
    在各种异样的眼光中,闵元启又道:“我知道大伙不愿打仗,皇帝也不能差饿兵。但流贼也好,官兵也罢,他们打起来,倒霉的就是地方百姓。流贼到的地方,官兵也到,流贼抢粮杀人,官兵也一样抢粮杀人。世道乱了,倒霉的就是手中无刀枪的百姓。你们定是奇怪,为甚我会说起这些。前一阵我病了躺在床上,看了不少塘报邸抄,各处惨况令人心惊,我闵家世代在大河卫,总要想办法保一方平安。就算鼎革变天,安稳之前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咱们得想办法自保。若杨世达这样的盐枭也怕,土匪,强盗,流贼,官兵,这些祸害来了怎办,看着妻儿老小被凌辱被杀,家当被抢?”
    这些话并不是闵元启随口说的,事实上在意识以自己草率行事后,闵元启就开始考虑用怎么样的说词打动这些族亲和部下,最少要在下一次打斗时,这些人敢跟着自己上。
    从“自己来”到可以“跟我上”,最终到“给我上”,这怕是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如何走好第一步,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效忠皇明,大义凛然?怕是会有反效果。
    这阵子的观察体验下来,不管是普通的百姓还是卫所军人,或是三教九流,除了那些读书读迂了的呆书生还满嘴忠君之外,效忠皇明的想法和话语,在普通人嘴里是根本听不到,也不会有人真有这样的想法。
    就算是那些书生,真的会效忠大明?可能是有,但应该是万中无一。
    事实就是如此,明朝覆灭后在剃发令下达之前,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官员,与明同休的勋贵,太监,还有生员士子,有几个替皇明效忠,抵抗到底而死节的?
    闯逆来了他们附逆,清军入京他们就效忠大清,只有在剃发令下达之后,全天下的汉人士绅和生员阶层才开始反抗,到清廷镇压江南士绅生员的特权,征收重赋之后,士绅生员才真正动员起来,大规模的抵抗由此发端,并且持续了几十年。
    讲大义是无用的,读书人都不行,更不要说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老粗。
    至于什么华夷之辩,北方的惨况,对大河卫的旗军来说也无法触动,这年头就讲乡里宗族,北方人死再多对这边的人也不会有太大的触动,倒不是说完全的无所谓,但想用这些事叫旗军们奋起追随,也是相当困难。至于华夷之分,在剃发令下达之前,强调后金的野蛮和强大,只会使这些旗军更害怕和畏惧,适得其反。
    只有用流贼和官兵打仗拉锯,祸害地方的实例,叫这些人跟随他奋发图强,最少要有自保之力,这才是最有效的说法。
    果然,闵元启说完之后,各人先是更加惊惶了一阵,这也是正常反应,又过了一小会儿,杨志晋先沉声道:“大人说的对,这世道越来越乱,兵匪不分,地方上匪盗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怕是迟早祸害到咱们家里来。”
    高存诚道:“我有亲戚在归德府,上次流贼和官兵在那里打,整村的人都死了大半。”
    梁世发跪下请罪道:“小人此前还以为大人无事生非,招惹祸端,现在才明白大人的良苦用心,此后再有事,小人一定冲杀在前。”
    这人果然是当过伙计认得字,心思变得快,嘴里的话说的也颇为动听,还无形中替自己此前的抵制做了辩解。
    闵元启的意思很简单,天下将会更乱,地方上随时出现大股的流寇和进剿的官兵,也会有更多的流贼匪盗,要想自保便要强身练兵,想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就要更多的积攒钱粮。
    想如以前那相得过且过,被人欺压也忍了,那只会越来越艰难。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难懂,而且结合实际,漕船上这些人顿时都懂了。
    再加上此前闵元启独斗青皮,勇悍出手,各人都被震慑了,这时满船的人都跪下表示效忠,效果当真不差。
    “都起来。”闵元启满意的道:“跟着我,吃饱喝足,也能保住家小!”

第十章
    云梯关到淮安府是二百余里水程,距离颇远,所幸一路沿河走就可以,到了近淮安地方后沿着叉河转入京杭大运河,一路抵清江浦,再顺着叉河南下二十余里便是淮安府治。
    河道变窄,村落人流变得密集起来,隔十来里路就会有一个很象样子的大型集镇。
    这就比云梯关那边强的多了,那边得三四十里方圆才会有一个镇子,而且也远不及这边繁华。
    若是南下到了扬州,江南地方,还要比淮安这里更加繁华,人烟更加稠密,地方也是更加的富裕,教更是全国之冠。
    而且闵元启知道,江南那边也不似传闻的那般柔弱,清军一路南下,除了和顺军打了几仗外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一直到江南都是如此,但到了江南之后,不管是南直还是浙江,大规模的成威胁的反抗才开始出现。
    到清江浦还有明显的变化,就是船只数量明显增多。
    除了停泊着大量的漕船外,还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民船,多半是顺着运河北上南下的商船,船只有大有小,大的沙船有十几米长,五六米宽,和漕船差不多大小,小的乌篷船只有五六米长,最多也就容纳几人,这种小船多半是有实力的商人,或是进京应试的举人老爷们搭乘。
    清江浦的船只数量可观,但沿岸十几里长的造船厂却多半未开工,这种反差令人感觉相当诡异。
    这里的造船厂都是工部兴造,主要是造漕船,规模可以说是全国第一,没有开工只能说明今年的漕运任务居然还没有开启。
    “见过李百户。”闵元金擅长与人打交道,与一艘漕船交错时,他远远的就站在船头向一个穿武袍的官员打躬问好。
    六品武服,补子用彪,短短的硬翅乌纱,腰悬宝剑,脚上是黑色的厚底官靴。离远了看,象是个正经官员的样子,离近一些,却是看的出来这四十左右的武官满面风霜劳苦之色,不象官员,反而象是个积年的匠户,身上的官袍也有多数破损,还有不起眼的补丁。
    这若是换了六品官,自然是不可能有如此模样。
    当然现在营兵地位渐高,六品卫所武官到了军营最多就是个哨官,以前千户能干把总,现在得指挥佥事,卫所武官的地位在这几十年真是下降的厉害。
    来人倒也并不拿大,也确实没甚拿大的,卫所武官千户是个分水岭,千户是五品,也勉强能和知县一级的官谈公事,当然还是要自甘为属下,到指挥佥事一级,勉强能和知县平起平座,但见了大府,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还是得下跪见礼。千户以上的百户,说是六品武官,其实百户有一百二十旗军,数百余丁,千多眷属,说白了就是个村长,如果卫所军能上阵,百户也很有实力了,或者有执法权,比如当年的锦衣卫百户,可以直接上书天子,拿捕大臣,不要说一个知县,就算红袍大员对锦衣卫百户也得忌惮几分。
    至于眼前这百户,也就是个带刀的村长罢了。
    闵元启也认得对面船上的百户,李国鼎,守御所第九百户,看着象五十多了,其实最多四十出头年龄。脾气温和,待人宽厚,少年时曾经在清江浦的船场呆过很长时间,卫所的漕船有什么损坏,多半是这李百户带人修理。
    “见过李百户。”
    “是元启啊。”李国鼎态度相当平和的道:“听人说你和杨世达起了争执,伤了他的人,是不是有这话?”
    看来消息传的比漕船要快的多闵元启微微一笑,说道:“确有此事,我带人辛辛苦苦煮的盐,是总旗几百号人的口粮吃食,他杨世达说是盐课提举,谁不知道他本人就是个煮私盐的盐枭?这银拿去塞这狗洞,我心里实在不服。”
    李国鼎叹了口气,有些欲言又止。
    云梯关守御所现在有九个百户,就算是千户和副千户的运盐船,杨世达一伙也是照样收缴两成,这规矩已经很多年了,大伙也适应和习惯了,杨世达本人的官职算不得什么,盐课提举司早就不管事了。但杨世达的阴狠毒辣,还有其麾下的过百盐丁,这也不算什么。其背后的杨世礼才是宝应到盐城一带的巨枭,麾下有过千盐丁不说,盐城一带荒僻,驻军少,地方偏,又是近海地方,海盗和土匪极多,杨世勇与多股大盗有勾连,若惹了这样的人物,寻常的卫所武官怎么招架的住?
    “你自家小心。”李国鼎最终说道:“杨世达这事已经传到府城,我怕你的盐货也不好出手,毕竟寻常商家怕是不敢得罪杨世达。”
    这倒是个麻烦闵元启沉吟片刻,笑道:“不行就从宿迁下扬州,一两天功夫也就到了,杨世达再厉害,扬州城的大盐商多的去,有不少和勋贵勾手,他一个地方土盐枭,怕是还不被人放在眼里。”
    李国鼎点头道:“这话说的极是,元启你果真是出息了。”
    闵元启刚袭职时,这些积年的老百户却不曾将他放在眼里。不光是为了那个试百户的“试”字,还因为闵元启年轻没有经验,说话说不到点子,办事更没章法。
    这一次对杨世达的事情,虽然现在看起来凶险的很,但最少是将这事给办成了,李国鼎的内心当然也不愿交银给杨世达一伙,有人带头冲一下,若是成了便是件天大的好事!
    “今年漕运还没有开启?”闵元启忍不住道:“还没有消息?”
    “没有。”李国鼎摇头道:“见过指挥使和同知大人了,都说没消息,淮扬兵备道那边也没消息,要等南京史阁部的谕令,不过听人说史阁部现在主要用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