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谋明-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南菜有很多在外人吃起来过于甜腻的菜品。
但各个菜系也是在逐渐融合,逐渐趋同,而且稍大一些的城市,不仅会有各个地方的菜系,甚至什么泰国菜,越南菜,日本菜等外国馆子都有,时间推移,口味上早就没有什么新奇或是不能接受的东西了。
在大明这个时代,超过百里就是方言口音不同,饮食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气候不同,加上又没有高铁汽车代步,九成九逃难的人连个骡马也没有,只能每天步行。逃难之时体力消耗快,饮食跟不上,原本人们就多半营养不良,这般逃上十天半个月后,精壮汉子也瘦弱不堪,老人是最早倒下的一批,然后就是妇人和孩子。
沈永当年从山东南逃,一路上不知道见了多少倒毙在途中的难民。
老人伏地,妇人抱着病饿而死的孩童哀哭。
面无表情的汉子挖掘墓穴,埋葬妻儿。
一路上人们不仅要和饥饿疾病疲惫做斗争,还有层出不穷的山贼土匪响马出没,强掠人丁,抢走人们仅余的一点粮食,不顾难民们全家嚎啕,把有姿色的妇人女子掠走,将一家的主心骨男子裹挟而去,甚至稍有不顺就挥刀斫砍,挺矛戳刺。
种种惨况,令得沈永事隔十余年后还会经常从恶梦中惊醒!
这一生一世,他是绝不愿再次踏上那种凄惨之至的逃亡之路!当然,沈永也是绝不愿看着云梯关的军民百姓也被迫踏上逃亡流浪之路。
人离乡贱,就算是破屋数间勉强还能遮蔽风雨,薄田数亩,可以果腹糊口。一旦离乡,宿在人家屋檐下,沟渠边,道路旁,指着外地的大户施粥放饭,经常数日吃不上一口热食,凄风冷雨之下,冻的瑟瑟发抖挤在别人屋檐角下,看人白眼,沈永对这等事的印象也是太深了。
只是想来想去,增加钻铳管的进度也是绝无可能,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可想。
闵元启已经是大步进了工坊,面色平淡的看着一百多匠人和学徒在钻铳管。
其实现在就是学徒在干这个活计,熟手匠人多是去打造鸟铳零部件或是去制甲去了,少量的去长枪作,腰刀作,或是盾牌作去制长枪,盾牌,戚刀。
打造兵器那边最为热闹,从早到晚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其实这活计也是最容易。
就是没打过兵器的民间铁匠,在军匠们身边相看个几天,再讨教一些技术上的细节,自己试打几天,差不多也就合格了。
要紧的就是炭火要足,炉子要合格,工具要精良,然后就看着那些匠人们锻打就可以了。
有足够的精铁,苏钢,这些长枪的枪尖和戚刀的刀刃都是点了钢,通体精铁打制。这样的兵器,纵是最不值钱的长枪,枪尖,枪套,枪杆,丈二和丈五枪是三两到三两五一支,相比于那些打个枪头,随便套个枪杆,一两也不值的粗制滥造的民间长枪,云梯关这里的军用制式长枪,也可以说是大明境内质量最顶尖上乘的长枪了。
闵元启也没有叫人打那些奇奇怪怪的长枪,什么勾镰枪,虎牙枪,大枪,挑枪之类,全部打制而成的就是丈二和丈五长短枪,枪阵分两排或三排,前排长枪,后排稍短,前后迎敌可以长短互补。
丈二长枪也是相当长,并不算短了。
刀牌手用的佩刀也是全部按戚刀形制大,刀刃点钢,精铁打制,这般戚刀一般要值得六七两银子,也是精良异常。
至于镗把手用的膛把,要么改短枪,要么先用旧兵器先将就着。
闵元启有种感觉,镗把手对使短刀为主的倭寇补漏补刀是相当的出色,但面对冲锋而至的八旗骑兵镗把就显得单薄脆弱,他在考虑另一种兵器,得空去和闵元直试验了过后,再来决定是否将镗把手手中兵器全部换装。
兵器易制,眼前的火铳就是最大的难题。
一百多学徒手中各有一根精铁铳管,其脚底有夹板将铳管固定,所有人都是站着用钻条钻那精铁铁管。
就算是用的坠子钢钻来钻精铁铳管,肉眼可见的速度却是几乎看不到什么进展。
眼前的学徒都是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六左右,都是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又心灵手巧,很多都是四周各百户出身,他们原本是过来参加受训旗军,希望博个出路出身,结果在考核时因为相当的出色和优秀,结果只有少量被派到骑兵中去,大半都留在工坊里当学徒了。
这个结果曾叫很多学徒不满,后来了解到匠人的收入比旗军还高之后,他们自己不管如何,其家人都是相当满足。
不需要苦练流血流汗,也不需要到战场上厮杀拼命,只要在工坊里棚房中出一些力气就能拿 到比普通旗军还高的收入钱粮,还想奢求更多?
待遇高,学习起来就认真,短短月余功夫,最少这一百多学徒钻起铳管来是有模有样,不象一开始,不是歪了就是斜了,很难钻出合格的铳管,那会子都是老手为主,学徒在一旁看着,拿废弃的铳管来练手。
这也是现在才制成三十多支合机铳的原因所在,此前老手太少了。
铳管是用一大一小两根精铁铁管卷制而成,严丝合缝,此前的锻打铸造就要费不小功夫,这样卷制主要是加厚铳管,使得其不能轻易炸膛。
只要制造流程合乎规范,就算不可避免还有一定的炸膛可能,但正常操作炸膛的风险就是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大明工部那些做事根本不上心,主要追求的就是贪污工料的官员,还有那些被当成奴隶奴役的官用工匠,才能打造出打放三次必定有一支炸膛的无用火器。
眼前的这些铳管质量上闵元启是极为满意,但看到用钢头钻管的学徒时,也只能叹息摇头。
每人已经竭尽全力,但钻到身形颤抖满头大汗,看眼前的进度,估计还是正常的每天一寸左右的进度。
每天一寸,待钻到合格的进度时,正好是要一个月时间。
若想钻铳管的进度加快,达到每月三百支以上的最低标准,眼前的学徒数量要加近一倍之多。
上哪儿找这么多很快就能上手的好苗子?
云梯关这里说是卫所地界,但一个个百户和村庄无异,就是从农村挑选出足够的人才。
而恰恰从村庄之中选拔人才最难。
长期的贫穷,封闭,还有保守,再加上资讯缺乏,村庄的人们可能天生的智力并不差,但在儿童时期其经历和成长就被城市里的孩童远远甩了开去,到长大成人之后,这种差距就更加明显,他们甚至愚笨的左右不分,不会最简单的十以内的加减法,也完全不懂得政治化军事等最基本的常识。
对手工业这样要技术和常识的东西,懂得的人就更少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 火炮
村民们的一切知识和外来的资讯都得益于村落里的读书人,童生或秀才。
智识阶层在大明的地位来自于一点一滴,不光是收入待遇,也来自于日常的贡献和口碑。
这种封闭导致的愚昧也使得进士举人秀才阶层基本上都是上层阶层,所谓凿壁偷光这样的寒门贵子,不能说完全没有,也确实有天才出身的农家,但这样的成功例子确实是少之又少。
从大明官修的进士名录里可以看到,一般来说进士及第后要修同年谱,除了姓名,籍贯还要记录祖宗三代。
以某科进士来说,其父是某部主事,进士出身,其祖父就是杂流出身,曾任驿丞。
若上追一代,可能就是普通的田主,再上一代,就有可能是贫民。
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积累,从农民,田主,士绅,举贡杂流,再到举人,进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奇迹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也真是屈指可数。
眼前这些学徒已经是搜罗了整个云梯关十来个百户,还有附近两个千户所的所有合适的人才,好多学徒就是好的军官苗子,也是被闵元启忍痛放到了工坊这里。
就算舍得花钱粮扩大学徒为三四百人来钻铳管,想找到足够心灵手巧学习进度快的人才,也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如果闵元启能控制全淮安府,在十来个州县中大力寻找,倒是可以把人手凑齐。
但刘泽清会允许闵元启在他眼皮子底下跳荡?不会激发矛盾,引来不可测的后果?
这个时候,闵元启要的就是一个稳字
心灵手巧反应灵敏的学徒实在难找,其实那些稍微有点灵性,力气大,身体健壮的都是分在打造兵器和制甲那边了。
那边给熟铁匠人打个下手,鼓风箱,递工具,自己也能在师傅抡锤子的空闲,加上几锤,慢慢学习打造兵器和铁叶,这样已经算是不错的人才了。
要知道在民间学铁匠,没有三五年功夫根本出不了师,头一年就是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拉风箱,别的事都上不了手。
这种教习之法当然进度极慢,闵元启却是将工坊改了规矩,学徒出师越快,越早能上手,教授的匠人就能拿到不菲的奖励。
而且不再是以前一个铁匠最多带一两个学徒的模式,而是一个带四五个,甚至六七个。
只要自家能带的过来,也不耽搁事,带的越多越好。
这也是兵器和火器工坊这边膨胀发展的原因所在,闵元启往这里投重资,就是希望能看到眼前的这热火朝天的场面。
就算这样,也是已经力竭了。
闵元启是深知军队是根本,军工则是根本中的根本。
李世民这个千年之前的统帅都知道要做到甲坚兵利,大明这会子却是在全面的退步之中,连工匠的温饱衣食都不能保障,不舍得投钱在军工之上,还谈什么甲坚兵利?
眼前的这工坊已经是竭尽全力,这一百多学徒也是竭尽了全力。
甚至因为火铳生产钻铳管需要太多人,闵元启和沈永搞的这人海战术,对其余各个工序也是有了不小的影响。
只是沈永也知火铳制造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犹在铠甲之上,这才勉力支撑下来而已。
“还是缺乏人才。”闵元启摇头一叹,直接转头出了工坊。
铠甲之事,他已经打算制扎甲为辅,制锁甲为主了。
铳手,原本的镗把手,火兵,这些原本配在主阵列侧翼或后方的兵种,披绵甲配锁甲,防御力足够强悍了。
而一线长枪手和骑兵,标准扎甲,如果锁甲生产工序解决,标准扎甲和锁甲也并非不可以。
双重铠甲配兜鍪和顿项,护臂,护胫,加铁网靴和铁手套,差不多标重五十斤左右,对一个骑兵来说就是标准的重甲骑士。
并列冲锋,给战马披上皮甲或绵甲,这样就是不折不扣的重骑兵,完全能正面冲锋向敌人的正面阵列。
就算对满洲骑兵也不逊色分毫,毕竟满洲八旗可比不得他们的金国前辈,金人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并翼齐飞,两万人就能歼灭契丹几十万主力,硬碰硬的击败北宋西军,论战力金人远逊于建州部,论战略建州部就比金人要强的多了。
满洲八旗没有象样的重骑兵,若闵元启建立一支象样的重骑兵,正面硬捍,怕是八旗骑兵也是当者辟易。
只是还是闵元启根基太弱有些事想到做不到,并非不想做,而是实在无能为力。
“大人,小人实在惭愧”沈永面色凝重,抱拳行礼,神色间充满惭愧之色。
“你已经尽全力了。”闵元启安抚了沈永一句,眼前这工坊负责人确实是尽力了,而且做出的成绩也相当可观。
“元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