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血宋徽宗-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哥:佶儿!你冷静点!国家大事,不能凭借你一时的愤怒做事。你得想好后果。其实从你决定和耶律延禧这个人联合时,你就该想到会有这样的后果。你有点利欲熏心,又心慈手软。'
  '我知道错了,我好后悔。我知道该怎么做。'
  见一个辽国官员不能屏退左右,华梅、谢英以及另外八个侍卫都严肃的按着佩刀,排列在大帐两侧,摆出一副仪仗的架势。
  直到他们听见耶律信奴说的那句话——是辽主派人送信。
  全场陷入了尴尬和震惊、不知所措混合的状态。
  之前贾岱玉虽然提出了这个猜测,但人们都不信,觉得有点离谱。
  都觉得是年轻人胡说八道,胡乱猜测,不讲道理,既没有证据又不合理。
  耶律信奴看了看沉默而严肃的(非原装)赵佶,又瞧了瞧赵佶身边那些被震惊的人,抬手往袖口里摸了摸,拿出一份稿件;“官家,外臣有证据。这虽然不是耶律延禧的亲笔信,确实那份国书的底稿,是我偷偷捡回来的。”
  林玄礼一边在心里精分成六哥和自己两个人,自己破口大骂天祚帝,精分的六哥骂自己。捂着眼睛,脸上气的发红:“呈上来。”
  华梅浑浑噩噩的走过去,接过这有些褶皱的一张纸,展开来搁在官家眼前的桌子上。
  林玄礼气的有点看不下去,现在有种强烈的,想要弄死耶律延禧的冲动,可惜不能凭冲动办事。现在身为皇帝,也不能一时冲动过去痛殴猪队友,这要是生活中的朋友早他妈一顿暴打然后绝交,被拘留都值了。眼前这封信根本看不进去:“叫他们过来开会。耶律信奴,你今年多大岁数?”
  “臣今年二十五岁。”耶律信奴也想和这位老乡说说自己的情况,毕竟有国家、民族的隔阂天堑,身份地位又不一样。赶紧把可能存在的疑点解释清楚,千万别发生什么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的事。“臣并非辽国宗室子弟,祖上乃是赐姓,自幼降生在上京会宁府三百里外的一座小城里,长到十五岁那年,蒙祖荫在辽朝匠作监中做了一名工匠。”
  林玄礼搓着指头:“很不容易。”从一个工匠,一步步混到武功大夫,虽然是个低阶闲职,好歹也是个官,有俸禄,又能被耶律延禧出征时带上,可以说是跨越阶级了。
  耶律信奴就开始哭:“臣眼见着辽朝自从交到天祚帝手里之后,是一日不如一日,不仅世风日下,就连官员们也没人监管。臣自幼读圣贤书,学仁义事,也有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混迹在天祚帝左右时,竭力劝他勤政爱民,整肃军队,他非是不听。想做外任的官员,被拒绝,想抓一抓吏治,被拒绝,私底下做点生意刚有起色,被人强行入伙,又塞进来几个不会管事儿的贵族子弟,差点给搅和黄了,现在就半死不活的干着。”
  老惨了,说了点最基础的好话,辽主不仅不听,还差点把自己问罪,幸好自己机灵又找机会求人送上精美手办自救。拍马屁不如人,经营也不太会,全凭手艺过硬才凑合活。想去投奔取代赵佶这个老乡,又怕他是民族主义看不惯契丹人,自己也拿不出投名状,空着两只手过去,怎么混。
  林玄礼听他卖惨,不由得叹了口气:“耶律延禧此人,对外坑盟友,对内坑国人。”
  帐篷的帘子一挑,就住在中军大帐旁边的文官们按顺序走了进来,种师中也匆匆赶来。
  道路很近,灯笼火把就搁在帐篷门口的架子上,飞快的掸了肩头落下的薄雪,这才进官家的帐篷。一开帘子,带进来一阵寒风。
  林玄礼:“不必多礼。华梅,拿过去给他们看看。”
  众人传阅了一阵,个个面露惊愕,都开始沉思,这代表了什么,天祚帝还会干什么坑人的事?这么可怕的盟友,还会对军事行动造成什么影响。
  贾岱玉像泡发的海带一样膨胀起来,左右碰了碰,瞧了瞧:“诸位,我可说对了,你们还觉得离谱。俗话说,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再不可能也是真相。”
  耶律信奴倒吸一口冷气。
  魏季礼和张叔夜相视苦笑,他俩都坚定的怀疑萧奉先,没想到敌人就在宝座上。
  先把耶律信奴问了问,引荐了一番,送他出去暂且安顿在远处。
  种师中以手加额:“官家,难道辽朝和金朝结盟了?”按理来说不可能,信上写的也不像。但他学到了,不要对辽主以常理推断。
  林玄礼摆了摆手:“那不重要,我们既然来到中京附近,总要和其中一家结盟。而这一家只能是辽。”
  天祚帝是蠢货,斡鲁补野心勃勃,两人都不适合结盟,但不能同时对付两个国家,深入腹地之后再临阵倒戈,就不说道德上的问题,光是丢脸就够够的了。
  到时候青史留名,后人都会指指点点,说大宋君臣凑不要脸,吃了人家燕云十六州,十万大军赶到交战中京城外,一看金国兵强马壮,当场给跪,临阵倒戈,那成什么了要脸不要?大仁大义的局面和做全了,咱不能崩人设。
  有人怒道:“天祚帝如此昏聩,坑害大宋,官家,我们还要帮他们抵御金国吗?”
  魏季礼觉得他说得对:“官家,请三思。”
  “官家亲自率兵,顶风冒雪来到中京城,而天祚帝以此报答官家。”
  他们还是不太能相信这个荒诞可笑的答案,纷纷开始头脑风暴,推测出很多阴谋论来。
  林玄礼听他们议论了一会,有心拿出自己的大计划来,又担心他们走漏风声,或者是被教傻了极力反对这个损招。现在急需一个坏坏的老婆来出谋划策,别人都不行,这个计划可以执行,可是谁都不能告诉:“种师中,张叔夜,你们怎么看?”
  种师中谨慎的说:“臣以为应该打,有两条原因。现在打退金国,保住辽中京,完成这次盟誓。这样有两件好处,第一,官家言必诺行必果。第二,以金人虎狼之心,将来必然要与大宋争锋,刀兵过处,生灵涂炭,良田宅院都被摧毁,现在在辽国境内和他们交战,让金人见识见识我军的雄风,即便糟蹋了村镇,那也是辽国的村镇田舍。可以避免在大宋边城处来回交战。”
  他这话一说,反对派都觉得有道理,只怕军粮维持不上。
  张叔夜也支持开打:  “我们在辽国境内打,辽人见了大宋神兵天威,必然纷纷来投奔。这耶律信奴不就是见了辽军被金兀术大杀特杀,金兀术被我们杀的奄奄一息,这才良辰择主而事,赶过来来投奔官家嘛。”
  谢宝也支持打,见解不同:“来都来了,十天的路程,倘若打,能在中京城里过年,再得一些辽金两国的财货,赏赐士兵。若是不打,来回二十天,空耗财力兵力,士气也会衰弱。”士兵们出国打仗,为的就是发家致富,立功受赏,这官家带着他们行军二十天,不战而返,会影响士气。
  到最后,贾岱玉自动负担起去找耶律信奴套话的任务。
  并细致安抚了这个被辽主吓得犹如惊弓之鸟的手工达人。
  “官家,耶律信奴这个人,会木雕,打磨宝石,烧制陶瓷,做那种球形关节小人,给娃改妆。”
  ……
  金兀术此时正发高烧,昏迷不醒。他被完颜昌救回金军大营之后就高烧不退。
  造价昂贵的三棱破甲碳钢箭头穿破他的头盔,深入二寸有余,虽然人的头骨非常坚硬,难以穿破,这箭头却划破他的头皮,露出颅骨缝,这伤势难以治愈,勉强止血,看起来也非常可怕。
  他屋里燃着长明不灭的灯火,法力无边的萨满巫师每天三次祈祷,从辽上京抓来的太医也在尽心竭力的医治。
  斡鲁补担心这个能征惯战的兄弟,更担心宋军全军上下都能装备上这种箭。
  箭头取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发现不对劲,问题不在箭头的造型上,而在于这箭头的材质,这是一种特殊的金属,颜色看起来很邪恶,稍一比对就知道与辽金的箭头都不一样,重新装上木杆和尾羽试了一下,确实大不一样。
  “这种箭头能轻易撕裂我们的铠甲。”
  猛将们不想表现出恐慌,但宋军中有百发百中的神箭手,神箭手用着能撕裂重甲的羽箭,这件事就很可怕。
  粘罕劝慰将军们:“中间而归的士兵有不少,人马身上的箭头我都拿来对比过,这样的只有一枚,就在这里。神兵利器,绝不会太多。”
  可怕,值得警惕,但别把自己吓坏了。
  斡鲁补有些烦闷,中京城久攻不下,他们每日消耗的粮草也很多,士兵们同样在抱怨:“粘罕,以你看来,赵佶想要怎样?”
  粘罕沉吟道:“他这个人,令人做摸不着。已经是大国的皇帝,却让我觉得他,所图甚大。有许多事做的没章法可循,但这些年一一看下来,竟然都还不错。”
  三大王提出疑惑:“既然辽与宋结盟,他们怎么会派人将联军的事告诉我们。这么多天过去了,我依旧觉得,这件事绝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耶律延禧或许是设下毒计。”
  大大王等人都赞许:“一定是这样。”“宋辽之中还有些聪明人,或许是有人献策。”
  粘罕却说:“还有另一种可能,或许赵佶和他们结盟,允诺的不是为他们平定辽国,只是从中调停。耶律延禧却在书信中说,宋军是来帮他们作战的。一旦我们先入为主,派人袭击宋军,到那时候两国结仇,耶律延禧获利最大。”
  众说纷纭,但一致认为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只有一个以有勇无谋的而闻名的猛将坚持:“找到人帮自己打架,告诉对方一声怎么了?怎么不行?”
  说来说去,试探宋主的要求又落到粘罕肩上。
  ……
  正在议论纷纷时,金国丞相粘罕派人来访。
  林玄礼:“叫进来。你们猜,来的是粘罕本人吗?”
  众人无奈,只好跟着猜。
  结果还真不是。
  信中倒是恭维了一番,说:十一郎一向怀柔四夷,对八方一视同仁,值得万国来朝。金朝对宋朝一向敬仰,往年排除万难也要维持榷场,和我们公平贸易。十一郎登基之后,番兵中有党项人、羌人、苗人、契丹人、也有辽东女真人,宋主对他们一视同仁,爱如子民一样。现在何必介入两国的斗争中。宋与金,素来没有仇恨,现在宋主为了辽国,不惜亲自率军出征,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林玄礼看完之后:“朕此行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让辽金两国化干戈为玉帛而来,避免生灵涂炭,有话好说。辽金之间的事,朕身为外国人,知之不详,也说不出谁对谁错。嗯,这大过年的,何必打生打死,商议一番,重划国界线,岂不美哉?”
  计划好了,亮亮拳头,然后劝架,瓜分辽中京中的财物奖励士兵,自己再贴补点钱奖励士兵,士兵们拿到双份的钱财,金国知道宋军的实力强横就不敢考虑侵略大宋,我愉快的收兵回朝,就又可以抱着老婆睡觉了。
  金国丞相的使者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宋主的话,外臣都记住了,一定一字不差的转告丞相。”
  “很好。”林玄礼打量他两眼,名字没记住,长得还挺更精神的:“我早看粘罕有王侯之相,今日果然和我说的一样。只可惜他不在大宋为官。哎,多年不见,有些想念。”他左右摸摸,荷包里有糖,罐子里有酥饼,身边有佩刀。干脆拿起旁边的华丽大手套,外面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