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血宋徽宗-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玄礼正在被窝里看《仙猫传》啃柿饼子,还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爆米花吃。三个月前命令当地官员寻找这古金温,但这是笔名,到现在也没找到这人是谁。
  抽空看完了这马政献上的《收服失地之良策》,义正辞严的坐直了:“岂有此理,身为一国之君,焉能背信弃义。”  为什么我搞正人君子的人设你们都不是很信的样子,是因为我每天和皇后打架?还是因为我打雪仗打的自己感冒了?还是因为男人太帅就不可能太正派?
  宗泽上任之后把整个开封府内外,管理的井井有条,冬季起火和大雪压塌房屋都及时控制住了,就连冻死的乞丐和穷人都几近于无。
  ……
  渤海人高永昌据辽东京辽阳府,复兴渤海国。
  金国不知道其人能力如何,有点担心他们也成地方势力,那就比辽国难打。当年的渤海国,在女真人的记忆中,曾经是又大又强的。
  辽国宰相张玉林眼看各地乱纷纷,一时间无兵可用,一狠心拿出粮食来,征集了两万多饥民讨伐高永昌。
  中京,厚土商行辽国分部的老总(总负责人)楚东昌暗自嘀咕:“辽国真是不一般,这要是在咱们大宋,想征集两万饥民可不容易了。”
  所有伙计一起坏笑:“您说的对,还是辽国地大物博,要什么有什么。”
  “听说小人的老家,现在都没多少饥民,哪里比得上辽国,东京附近竟有两万饥民。这要是有人振臂一呼,那得成什么样子。”
  “你有胆量,你怎么不去呢。官家早就说了,能在中原之外占领土地,以大宋的名义,那到时候你也能封个制置使,光耀门楣,祖坟上都能加高三尺,父母都能追封做官做命妇,在老家修起祠堂牌坊来,人人都称赞你是个好汉。”
  “那制置使可是海外。”
  “你傻啊,海外、国外有什么区别,官家想要的是开阔疆土,这国外可比海外容易!你会凫水么?你买得起大海船吗?听说现在雇水手都比原先贵了不少。”
  “要动手得先从西京大同府下手。那地方靠近大宋,汉人多,契丹人少。就连当地几军的统帅,也是汉人呢。说不准能被策反。”
  楚东昌连忙大叫:“快别说了,我都动心了!谁要是有万夫不当之勇,快去做这件事,开城放粮,均田地。搏一搏,要是被辽金剿灭了,轰轰烈烈一场,要是站稳脚跟,报到官家眼前,封做经略相公,那才是一步登天!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那是旧时候的民谣。”
  好一阵快活的yy。
  实际上都在考虑中京这里安全不安全,没有得到官家旨意,能不能撤退。这辽国上下,短视的家伙们弥漫着一股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气息,商行也是日进斗金,金军还没打过来就关门跑路,有些浪费。
  如今官家的贴身太监童贯还在辽国境内,当着辽主的座上宾,他没走,也没说要暗中收买人心搞事儿。
  有些掌柜的知道该怎么做,唐初就是那么干的,可是谁也不敢下令散尽钱财聚拢流民。要是散钱,用的是商行的钱,收买的是辽国的百姓,事情要是成了,国土归大宋的赵官家所有,要是没成,也就是自己一死。
  想的清清楚楚,就是下不了狠心,不敢这么对自己。
  楚东昌备下厚礼去见他:“童大人(爸爸),求您指点迷津。现在是去是留?官家有什么锦囊妙计秘而不发么?”
  童贯最近没少收礼物,有不少辽国官员开始做跳槽的准备,见了楚东昌这位老熟人,涌起许多感慨来:“咱家也想回去啊。可惜……官家说了,要我哄的天祚帝向他求援,才许回去。官家信任咱家,可是…”
  楚东昌连声道:“难了,难了。天祚帝率领七十万大军亲征,被斡鲁补两万人击溃中军,败逃回来,就这样还不肯调动忠臣良将,又怎么舍得拉下脸皮来求援。”
  童贯矜持的说:“正是艰难,旁人都做不得。”
  楚东昌:“官家慧眼如炬,看得出这千斤重担,只有您童节度使才能扛得起。”现在的节度使也是没有实权的闲散职务。
  ……
  南北气候不同,过年的时间倒是相差不大。
  金朝皇帝,斡鲁补正在亲自巡视军营,看着冰天雪地之中,许许多多的冻羊、冻鱼,还有堆积如山的冰冻粘豆包。黄澄澄的糜子面,底下垫了苏子叶,里面包着软烂的红豆馅,黄澄澄如同金山,连绵不绝。粘豆包蒸好了就扔在室外冻着,冻的硬邦邦之后,要吃时搁在火堆旁、灶台上,趁着煮菜的火烤出来,又黏又热,还很禁饿。
  只要秋天准备好,大雪封了路也不会断粮,算计着吃能吃三个月。担心的是大地回春之后,冻的鲜肉、豆包一回暖都会变质,可是草还没长出来,牛马羊还没到生仔产奶的时候,那段时间才担心生计,幸好黄龙府里还有很多稻谷麦子。
  士兵增加了十几倍,刚刚称帝的斡鲁补更关心军粮的数目,抓来的铁匠们打造武器的质量。
  金朝用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以三百口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民众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其攻战,所向披靡。但军营里依旧有常备部队。
  斡鲁补有点深沉:“等到春天时,显然还要继续和辽国的战斗,可能还要和渤海国继续交战。”对于女真人来说冬天也不耽误打仗,只是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目标,还在加强对已经占领的地区的统治。
  “主人。渤海国高永昌派使者前来求援。”
  斡鲁补大喜:“使者现在何处?”
  “在黄龙府等候主人召见。”
  忽然见远处烟尘滚滚。
  金兀术纵马冲到斡鲁补眼前,滚鞍下马,激动的说:“二哥!他们连两万士兵都打不过,东京宝地,给他们他们也守不住。”
  斡鲁补问:“怎么是你来禀报这件事?”你是镇守辽州,是距离东京不远,可也不应该你来禀报啊。
  金兀术微微有些羞惭:“二哥,我一想到要去打仗,迫不及待,先赶来求见。”
  回到黄龙府召诸将会议,全票通过趁机攻打辽东、占领东京的计划。
  金兀术恳求道:“二哥,让我带兵前往!您现在是皇帝,要在京城统帅指挥我们,我去打东京,再把上京会宁府打回来。现在只是围困他,断绝粮道还不行,会宁府里储备的粮食太多,吃光了粮食他们还能吃百姓,若不拔除会宁府,将来我们西进时,他们还有可能突然作乱。”
  斡鲁补还是想亲自挂帅出征,自领中军,让金兀术领左军,吴乞买领右军。粘罕留守黄龙府,策应驰援,治理后方。倒不是说他善于治国,现在大家治国的水准都差不多,只是他更敏锐果断,一旦察觉不妙能立刻做主。
  “等到宋主回信到来时,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中军,给我看。”斡鲁补强调道:“辽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金国虽然强大,但热心不稳,我们的士兵百姓比辽国的士兵百姓还不忠实,一旦有战败的消息传来,他们都会谋逆。幸好耶律延禧不善用计,想不到这招。”
  众将哄堂大笑。
  他们吃粘豆包和普通士兵不一样,冻硬的粘豆包在屋里化冻之后,用香油煎的几面金黄,吃的时候再蘸着蜂蜜。蜂蜜能瞬间激发出糜子面和红豆馅的香气,又黏又热又甜,比汤圆还好吃,连眼前的酸菜炖肉都顾不上吃,吃的嘴里烫的起皮都舍不得放下。
  ……
  大宋,准备过完年的亲耕礼,今夜官家要在大庆殿斋戒。
  林玄礼屏退左右,只留皇后陪着自己吃饭,又从小盒里拿出珍贵的‘嘉禾’——野生杂交水稻。举着小心翼翼看这玩意的活性,看了半天也没看懂,就挺大个儿的。
  “以前就知道感激袁先生,就没想到过要仔细学习一下,这玩意怎么杂交。听说稳定性有点小问题?还得一直试验?我今天召见户部那些农学家,和他们说,林真人带了一位袁先生给我托梦,说嘉禾只要经过合适的培养,能种遍大江南北。还分了十几粒给他们拿去研究。”
  王繁英想了半天,稻谷又不能人工授粉,这类茂密的植物授粉全靠互相贴贴,又不像苹果树梨树那样互相嫁接,除了混种之外没什么特别的办法:“要不然……叫那苗氏和熊氏(精灵和德鲁伊)进宫来问问?”
  林玄礼:“她俩技能恢复了?”
  王繁英摇摇头:“苗氏以贩卖盆景为生,熊氏依然打猎,如今也算小有家产。我估计他们还保留了一点能力,或者说是直觉,还懂什么也未可知。我派人去问问,倘若她们愿意,召进宫来做女官,照料观稼殿。”
  林玄礼握着拳头,很燃的说:“人定胜天!不是非要有什么特殊的能力,才能做成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普通人只要有天赋有机会,勤学苦练,同样能搞明白这植物栽培的各种精妙道理!”
  燃烧完毕,叹了口气:“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但我的智慧有限。叫她们来吧。”
  王繁英:“我得亲自去一趟。我到时候问问她们的意思,女官或者后妃,只要有能耐,想要什么都成。”女官到年龄会被送出宫,给养老钱,但后妃是一辈子的铁饭碗。
  “有劳娘娘。”
  王繁英又问:“那个古金温、黄粱先生,到现在也没找到本人么?难道书商也不知道他是谁?”
  “书商说每次都是叫仆人送去的书稿,没见过这个人的长相。”林玄礼撇撇嘴:“我看这书商纯是胡说八道,他不会叫人跟踪仆人?不和本人谈价码?一定是为了保住摇钱树,敢欺骗朝廷。我有意治他们的罪,又被刑部劝住了。哎,窝藏朝廷要犯可以抓起来严加审问,官家想见的写小说的想躲起来,他们帮着藏,还真不犯法。”
  闲谈之后,皇后离开了,林玄礼一个人睡在大庆殿的卧室里,斋戒,不近女色。
  亲耕礼种的农业部门选送的各地良种,有点巫术的意思在里头——只要官家种出来的粮食颗粒饱满,天下种出来的粮食就都会颗粒饱满。
  回宫后,又在观稼殿前下种,悄悄种上这半串嘉禾的种子。
  '也不知道现在画一张袁隆平的画像,每天拜一拜,有没有用……'
  '大概是没有,中医大肄业之前我还每天拜华佗呢,学渣依然是学渣。'
  ……
  三月末,后宫中多了两名女官,是皇后亲自带回来的,虽然年纪不小,但长得一般,其中熊氏又身强力壮虎背熊腰,是猎户女子,怎么看都精通刀枪棍棒和滚扑撕咬,众人私下议论,这是官家喜欢的样子。
  林玄礼有点跃跃欲试,看她身高不差,体重比自己还多,算是五短身材,壮壮的挺好看,纤薄的衣衫下隐约可见肌肉线条。“你现在还有特殊的技艺么?”
  熊氏说:“没有。”
  林玄礼又问:“听说你也善于相扑?来一局么?”
  熊氏:“不敢。”
  “赦你无罪,打赢了我反而有赏。”
  熊氏斩钉截铁:“不行!”
  惜字如金的健壮女子坚决拒绝,林玄礼再转头看看沉默谨慎的华梅:“哎,也罢,你去弄庄稼吧。我突然开始想童贯了。”
  礼部操办了小宝的加冠仪式。
  前文说过,大宋重视冠礼但不重视具体年龄,只要家长愿意,不论是三四岁还是七八岁,随时都可以加冠。
  丞相徐绩、礼部尚书李格非、枢密副使李璨三人主持仪式,章援作礼赞,狄谏为傧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