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血宋徽宗-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想来应该差不多。
  今天这封信就让人摸不到头脑。
  思考了许久,不明白官家的用意,不过种师道这个名字他也挺喜欢,以道为师,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兵家都强调‘道’。算是官家赐名,也是对自己给予厚望。
  种家军内部开会探讨了一番,全票通过支持——看官家的样子,似乎想栽培种建中做经略相公,如此看重,给赐名也是很正常。
  种建中再上奏官家致谢。行文知会所有相关衙门,再去祠堂祭祖通知祖宗,好一番折腾,改名完成。
  官家又下旨。
  范仲淹的长子范纯仁已经过世,去世时就被追封,现在再追封为太傅。二子虽无升迁也有礼遇。第三子,范纯礼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唯独范纯粹停留在原地一动不动,因为他和司马光一起放弃了王安石打回来的国土。
  官员们仔细分析了半日,觉得事态清晰:“官家喜欢性格温厚纯良的大臣,也想安抚旧党之心,不想让章相公斩尽杀绝。”
  “官家怜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毕竟在《除军士黥面诏》中就引用了范仲淹的事迹。”
  “看起来章惇的盛宠不在,官家现在以□□为主,不求新求变。”
  “小心些,别让章相公听说了。”
  “范纯仁真是高风亮节。范纯粹真不行,他还教过官家呢。官家对他连点师生之情都没有。”
  “章相公这下子要尴尬了,他迫害的苏、范两家都起复了。”
  提到章惇可能要失宠,有些人欢呼雀跃,也有人如丧考妣,但旧党显然不可能复宠。
  谁也没想到,过了半日下的旨意是,章惇的长子章择从奉议大夫,外任知府。幼子章援从朝散大夫调为工部员外郎。
  官员们又议论起来:“章相公真是没提拔自己儿子。”
  “章家的老衙内(四十岁上下)还是闲职,官家这次要用他们了。”
  “怕是这相公的位置也要父子相传。”
  “官家喜欢长得俊的,章援相貌长得像章相公,性子倒不像。”
  “脾气秉性能力都不像,嘻嘻嘻。”
  下旨,天授院的院正宗泽升任亳州知府。现任开封府推官因为审案公允无私,从无冤案,改任天授院院正。
  林玄礼歪在竹塌上,一副卧佛的姿态,看了一会南方两季稻的第一季收获报告,只觉得心满意足,丰收的喜悦充满胸膛。对章惇说:“天授院这位置啊,不历练人。将来要想成国家栋梁,还是得从地方官做起。”
  “是啊,升迁的太快,对谁都不利。”章惇踟蹰道:“官家,您的腰还没好吗?今早朝会上,看您坐的似乎有些不适。”只听说是摔伤。
  林玄礼叹了口气:“不要紧。昨夜让太医刮痧活血,坐着有点疼。”用银勺给我刮破了!我咋这么惨。
  一番轻微的人事调动之后,官员们似乎到领会了官家的态度,认真工作,不搞党争。
  其实是准备等官家病好之后再搞事。
  向太后和朱太后看到他时,有些疑惑:“你身上怎么和小宝味道有些相似?你闻闻像不像?”
  朱太后也不好意思凑近,只是闻了闻空气:“咦,真的很像啊。”
  林玄礼害羞掩面:“我也用了点痱子粉,还有消痱清凉的药浴。”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二宝三宝都不起痱子了,反倒他在夏天卧床半个月,和小胖孩一样起了点痱子。
  俩太后笑的花枝乱颤,前仰后合。小公主们不好意思笑的太大声,捂着脸闷笑。
  小宝不明就里,扶着床摇摇晃晃的走来走去。
  进了七月中,皮肉伤恢复的完好无损,连疤都没落下,恢复练武和不定时抽查武官技艺的日常生活。顺便教二宝骑射和用枪,小红生的小马驹分赠给她俩。
  当世著名的两位女诗人,一位是魏夫人,另一位是晋王妃李清照,都教公主们读书。虽然才开蒙,已经确定了必为才女。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两位太后起了个大早去大相国寺搞迷信活动。
  朔望大朝,有朝散大夫上奏本。
  林玄礼穿了更庄重的朝服,展开奏本扫了一眼,愣住了:“唔?党人碑?”
  这朝散大夫提议官家重申‘昭圣绍述’的重要性,立党人碑,把司马光为首的元祐旧党都刻在碑上,让后人永远都知道他们是一群怎样辜负官家、祸国殃民的坏蛋。
  在万众瞩目中慷慨陈词的赞美先帝,赞美官家,痛骂司马光等人坑骗宣仁圣烈皇后,做出许多错误决定,令天下百姓收了一番折磨。
  林玄礼精神一振:'来了!是非常有标志性的党人碑!凡是学宋史全都知道的党人碑。是我二十多年没回忆也能想得起来的历史锚点。虽然比历史上来的晚了一些。'
  '一开始想搞个耻辱柱让他们遗臭万年的,后来因为在碑上的那些人有不少才华横溢,而且后来北宋完犊子,章惇被打为奸臣,在党人碑上挂名反而挺荣耀的。'
  '后来又搞了一个碑,把章惇他们放上去,于是彻底失去侮辱性,成为记叙性的碑。如果搞这个党人碑,反而不利于平息党争。'
  不是什么事都要问众卿的意见,林玄礼直接说:“此事不可为。司马光之误国已经载入青史,不需要在宫外给他们树碑立传。不必在议,朕不准。朕儿时冷眼旁观,只见党争误国,能让人罔顾天理法纪,也不顾就事论事的原则,凡事都从党争出发。或是政敌说的即便对,也要反对,或是反对自己的都是政敌,此风于国有害,闭塞言路。非但朕需要招贤纳谏,你们做臣工的,也要多多自我检点,明辨善恶。”
  官家说这的这番话无可反驳。
  众人都瞧章惇,感觉这番话说的就是他。
  这人不是章惇安排的,而是自己有的主意,想要一举进入官家和章相公的视线之中,这一奏疏就算是投名状。
  章惇和韩忠彦一起表态支持官家:“圣人教诲,吾日三省吾身。”
  林玄礼含笑点头。心说:'章惇的吾日三省吾身:今天工作做的很好,整人吗?整人了吗?记仇,气气。'
  '六哥:礼子!你正经点,别在心里编排丞相。章惇干练非凡,富国强兵提拔干吏做得都很好,人无完人。司马光同样排挤旧党,手段并不温和,你怎么不奚落他们?'
  '因为我没看见司马光啊哥哥,我看见谁就奚落谁。'
  又有五名御史一起出列:“臣等要弹劾政事堂中的相公。”
  这次弹劾的是苏轼。
  苏轼公费旅游已经快两年了!!在黄河上下和所有支流都游览了一圈,调研、招当地治水的好汉询问,各地官员迎送、供奉饮食,一路上的花销由官府承担。他什么结果都没拿出来,顶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衔,拿着三份的俸禄,一点丞相该做的事都没做,倒是产出了一本诗词集。
  这合适吗?这不合适。
  林玄礼沉吟了一会,倒是无话可说,两年奏本往来没断,苏轼确实还没拿出合理的条陈,只是带着侍妾和行李全国旅游,期间附带做了一下巡查御史的工作,上奏弹劾了十几名不称职的、劳民伤财的地方官。而对于治理黄河泛滥、黄河改道等诸多问题上,既没提出什么合理的建造工程,也没能整合出一份资料。
  自己知道黄河泛滥这事儿没法根治,要是有什么办法,早就抄袭了。以后世的先进科技,修造了大坝,还是只能派人盯着潮汛,快速转移受灾群众,派兵救灾。现在也不能每户人家发一条船。“好吧,朕下诏催一催他。”
  中秋节前,范纯礼一路舟船,来到京城面圣,非常感激,但力辞丞相的职务,不敢承担重任。
  林玄礼试图强迫他去赴任:“我知道你行。希望你能和章惇和睦共处,给百官以楷模。”
  范纯礼吃惊的微微抬头,没敢直视皇帝,只是脸上的皱纹之中隐约有些伤心失望。辞谢的更加坚定:“臣年老力衰,远离中枢久已。”
  林玄礼看他突然意志消沉,有些奇怪,刚刚还很感动呢:“怎么了?我仰慕范仲淹、范纯仁久已,看你有令兄的风采。你若是对我有什么看法、建议,但讲无妨,我绝不怪罪。”
  范纯礼年轻时也不是恋栈权位的人,既然官家垂询,就如实说了,也不怕让族中后生断绝仕途,士人可以不做官但不能失去原则。“官家命与章惇和睦共处,此事,属实荒谬。臣自幼蒙训,只知秉公执法,以民为本。官家强令臣与章惇和解,与他一党,老朽做不到。”
  以范仲淹之子,范纯仁之弟的身份,和章惇和解,为他马首是瞻,做出一副没有意见不和的样子。即便此举对范氏子弟入仕大有好处,即便官家半个月前拒绝了党人碑,也做不到。
  为了求官依附于人,还是政敌,恶心。
  林玄礼疑惑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哎?你误会了,是我没说清楚。章惇有不对的政策,我希望你能合情合理的弹劾他。至于和睦共处……在他做得好的时候,不要吹毛求疵。倘若官员都能学会就事论事,而非党同伐异,朕就满足了。”每天批阅奏折,弹劾的奏折里有不少是没事找事的政敌,以及地域黑。
  范纯礼又高兴起来:“老迈无能,误会了官家。”
  继续婉拒丞相的职务,最后各退半步,让他做了参知政事。
  地位约等于副丞相,努力争权的话不比丞相弱,如果什么都不做就只是皇帝的参谋。
  转眼又到了年末。
  苏轼被官家轻描淡写的催了一次,也没法加快速度,只能在过年前带着十二箱手稿回到京城。
  林玄礼高高兴兴的接见他,看到这风尘仆仆还黑了一圈、瘦了一圈的苏相公吓了一跳:“你怎么晒的这样黑?在船上没戴斗笠吗?快扶他起来,免礼。”
  两旁侍立的内侍赶紧上前搀扶。
  苏轼含着泪下拜,一伸出手来,手比脸还黑了不止一倍:“臣唯恐辜负官家深恩厚爱,常年行船漂泊在黄河上,查看黄河两岸的山势地貌,不敢有丝毫怠慢。几番风雨春秋,不知不觉和老船夫一样,又黑又瘦。”
  黑是黑了点,但瘦了一圈也是个胖子。虽然是满头白发,倒是精神百倍,在黄河上吃了许许多多的鱼。
  林玄礼起身绕过大书案,走到他眼前看了看:“东坡,你辛苦了。你回来见我,必然有所得。”
  苏轼笑嘻嘻。
  送上一份调查报告,这一年多的时间,他走遍了汇入黄河的河流十几支,还有黄河支流十几支。仔细观察记录洪水泛滥处的特点,河流平缓处的特点。又顺便去三川汇流处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乐山大佛)处考察县志,看看这唐代的大佛建成之前水患和翻船次数,建成之后的水患和翻船次数,发现差别并不是很大。
  总而言之,十二箱手稿里有十一箱是资料,有一箱是他总结出来可以实施的治水政策。
  详细到应该在某地开沟渠引水到地势低洼淤积处改成湖,从湖中引水灌溉良田。
  在哪些地方用心疏通河道。
  在哪些地方修筑堤坝并疯狂种树。
  “官家,种树虽然挡不住水患,但能稍加缓解。水患十几年一次,恰可以让杨柳成材,略加阻挡。”
  以及黄河不需要改道,需要多分支流,把秦汉唐时的运河仔细利用起来,如果引流适当,可以让很多贫瘠的地区增加可食用水产。
  林玄礼真心不懂治水,连当志愿者都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