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血宋徽宗-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事堂:这是大变革!能让乡勇踊跃参军!而且随时能征召大量士兵入伍!
  枢密院:但是也会有未知的后果——他们逃跑也容易了!但是治理的好也不会出事。
  吏部:官家点谁为状元就是谁的政策最合他的心意,一直以来看起来很保守很谨慎的十一郎居然一出手就是这样的大动作。
  户部:要钱吗……不用国库额外开支。反对,这样不利于户籍管理,但是很仁爱,平时反对官家做事用的‘不仁’等借口不能用,只能说这件事不利于分辨良莠……哦罪犯还是刺配。
  礼部:礼法上貌似没什么问题但是这次科考还能不能好了。不知道是谁一鸣惊人。这样朝堂上倒是体面一点。万一士兵都跑光了怎么办,逃兵不好抓。
  兵部:是我们的事!如果执行要给各地下发命令,监督执行。那些最近几年黥面的肯定追悔莫及,官家不会让人给他们祛除刺面吧?那些配军等发配的时限到了之后还要改吗?彻底涂黑?以后其他部门就不奚落我们是管贼配军的?
  刑部:支持!非常支持。把充军发配的罪犯和普通士兵区分开,这样更有侮辱性,让黥刑更有意义,要不然刺配的犯人都要觉得无所谓了。
  工部:只能说是各有利弊。官家果然重视军事。
  这个殿试题目和题目背后所代表的事,但文武群臣陷入分析之中,半天没回过神来。
  林玄礼想了想,确实需要沟通,最起码给个大方向,开始和他们沟通:“咳。如今朕登基已有一年之久,有道是三年无改父道。对六哥的政策,朕不准备更改,只希望有生之年中,能继承列祖列宗的遗志,收服燕云十六州,到时候祭告太庙时,无愧于历代大宋贤明(?)君王。再减免一些百姓承担的苛捐杂税,富国强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以说朕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群臣:哇?没听说过!一直都以为官家当了皇帝之后性情大变,有些束手束脚止步不前。没想到官家还有这个计划。
  林玄礼看到他们几乎凝结成实体问号的震惊脸:我真没说吗?我不说你们就不知道吗?好叭。我跟谁都没说,难怪你们也没有提交建议的方向。
  他又按照计划继续说:“六哥有许多没完成的宏图壮志,朕生来胸无大志,为人也有一点轻佻,不过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朕没有别的爱好,也就是打熬筋骨练习骑射,烹调一些美食和家人分享,除此之外兴趣泛泛。奈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朕虽然没学过如何做皇帝,也读过圣贤书,自登基以来,静静的看了你们一年,对诸位的臣工的能力,志向,性格,都略有些了解。”老大哥在看着你们。(^_^)~
  章惇:每天都觉得官家想整我。
  群臣:怕怕的/狂喜/机会出现了!
  林玄礼也不知道有没有吓到他们,反正自己真没有当领导的天赋,打群架时除外。又继续说:“但愿君臣不疑,也不要再有党争,齐心协力创下‘宣德之治’。汉有麒麟阁,唐有凌烟阁,将来大宋也有楼阁祭祀功臣。”
  朝会之后,大臣们一点都不放心,簇拥着章惇和韩忠彦去了政事堂。
  韩忠彦现在虽然分到了章惇的一点权力,和他有些试探性的不合,但他已经老了,凡事以稳妥为主,只是沉默的等待官家的暗示,弹劾章惇的暗示。
  之前一直都没等到,今天才知道,原来官家目光远大。
  有人问:“官家要改革军事,起复旧党?”
  “官家心志高远,也厌倦党争。”
  也有人怒冲冲的问:“官家一向亲近武人,这次又要善待贼配军,他一向喜欢狄青,将来是不是斑面儿不但能做枢密使,以后还能入驻政事堂?”
  “官家将来会不会御驾亲征?”
  “糟糕,还以为官家大病一场,又做了官家,改变性情稳重起来,原来还是和过去一样。”
  “官家隐而不发长达一年…这,这…”
  “官家这一年事必躬亲,对天下大势都有个掌握,咱们,呃。”
  还有更多的官员沉默不说话,交换着眼神,发现了自己的机遇。
  韩忠彦抢占话语权:“不必忧虑,圣明天子在上,官家不急于用兵,眼下仍以富国强兵为主,你们不要这样急躁,叫官家怎么放心任用?”
  章惇也不想弱了声势:“官家与我谈过,官家想和百官推心置腹,以便互不疑惑,能齐心协力共创治世。”
  没错,是老夫劝他说说他的雄图大志。是挺大的,大的有点吓人,但是不出我所料。官家不仅有野心,还有耐心,还愿意在元祐、绍圣两党之中维持平衡。官家说过先用十年治世,再去向外扩张。
  在这两位丞相之中,章惇赢了。
  不过官员们相信狄说狄谏兄弟俩知道更多内情,官家仰慕他俩的父亲,俩人长得又英俊不凡,自古以来官家就喜欢俊美的臣子,狄说又知道官家的心思,他管理的部分禁军就没弄面子工程,他也没挨骂。
  奈何兄弟俩太聪明,早就悄悄的走了,没跟到政事堂来。
  ……
  林玄礼推到后殿,上朝前的休息室,接过热毛巾擦擦手心上的汗,又随手擦了擦脖子:“哎呀,希望能有些威信。娘娘觉得怎么样?”
  王繁英之前被他生拉硬拽带到这儿来,躲在帘子后看完了全程,因为站在平地上,反而看清楚他们的神态:“你何止是有威信。你这样不可捉摸,倒把人吓得够呛。我才知道你不和朝臣谈心。为什么?”
  林玄礼摸摸下巴:“唔,没被谁激发出特别想说实话的欲望。而且我心里有数,十年二十年的计划都有了,干就完了,不用说多少话。”
  王繁英:“你不说你主战主和,改革还是□□,叫大臣们如何选择。”
  “他们应该有个人立场,不能顺着我说。即便是现在这样,我也选出来不少好的。”林玄礼抱怨道:“你看看长孙皇后,那样贤德,常常给唐太宗出谋划策。真宗刘后也帮忙监国理政。你再看看你,叫你帮我批奏折也不干,帮我分析官员情况也不干。”
  小声哔哔:“懒婆娘。”
  王繁英没有直接动手,很好脾气的坚持立场:“官家批阅的奏折有一半都不必亲自看。你以前还说诸葛亮事必躬亲把自己累坏了,现在到了你这里,六品以上的官员任免你要过问,各县治乱灾荒你也要问。这些应该由丞相分给六部来做,不是你从丞相手里抢过来,然后自己干不动了,再塞给皇后。汉文帝有时间照顾老娘,唐太宗有空打猎遛弯玩鸟逛花园,你出去打猎回头还要点灯熬夜补批奏折。”
  林玄礼:“……”
  老婆一语双关:“你是第一次当皇帝啊。”
  林玄礼:“…哦豁。”
  朕心里累,朕弱小又可怜,朕不说,嘤嘤嘤。
  “姐姐,随我去看看考试的举子吧。将来的国家栋梁就在其中。”
  王繁英看他已经明白过来了,脸上有点挂不住,再嘲笑两句可能会气哭,到时候还得哄。不如跳过这个步骤,直接哄:“哥哥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明白的。”
  撸撸毛,手挽手坐上龙辇去集英殿。
  集英殿中举子们还在苦思冥想,其中大部分人都对贼配军不屑一顾,从来不和武人交际谈话,秉持着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思想,避之唯恐不及。现在要以此考试,真是满头雾水。
  其他那些没那么狭隘,或是族里做官、当兵的人,反而熟悉一些。
  林玄礼看了半天,有些人汗出如油,白胡子老头满面喜色,唯独有一个年轻的举子,真是满脸的书生意气,又清秀俊朗还有几分傲慢,一点都不迟疑,徐徐写着文章。
  过去一看,字也好,内容也好。离开后才问:“年轻又俊的那个,叫什么名字?”
  虽然不叫主考官但实际上就是主考官的官员禀报说:“启禀官家,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藻。今年二十二岁。”
  ……
  考试时间只有一天,收了卷子,还要誊抄糊名,由翰林院、礼部和大学士们一起批。
  距离琼林宴还有些日子。
  户部早就拿出五万贯交子的‘宣德通宝’,还有新铸造的‘参与铜牌’,按照官家的吩咐,给举子们发放。
  陈庆进宫面圣,热烈探讨洋葱番茄炖肉,花毛一体,香辣一切等暗号。
  林玄礼照镜子时看了一会不那么清晰的腹肌,鼓鼓的胸肌,愉快的摸了一会:“我现在的名望值应该有大幅度提高,你知道他们怎样交口称赞嘛。”
  王繁英坐在旁边被人梳头:“拿了钱还不夸你?又不是御史。”
  “今天有空,试试画一幅自画像,上半身不穿衣服的那种,嘻嘻嘻。”
  开始把手头一些低微的工作转移给丞相,每天抓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大臣进宫谈心一个时辰以上,每个人都是言之有物。
  轻松多了,赖在向娘娘的宫里,和两个小侄女玩举高高的游戏,看小宝——宫里唯一的皇子乱爬。“再过两年就带你们去玩气*枪。”
  二宝有点腼腆了:“可以吗?叔叔~我听说女孩子不能舞刀弄枪。”
  “谁这么没见识啊,跟你说这种话。你们王婶婶武艺超群,我都打不过她,这才喜欢他。”
  朱太后:“哎,别说这话,天底下只有一个你。将来孩子出嫁之后,要是起了冲突怎么办?”到时候公主再把驸马给一顿乱打,那多丢脸。
  “不能够,咱们小公主会武功也是懂礼仪的淑女。”
  向太后开始习惯性催生。她知道郑妙妙到现在还没侍寝呢,皇后这个醋坛子,严防死守,把官家身边管的甚是严密,时常恐吓有心的宫人。
  林玄礼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拎起宋小宝玩了一会,胖胖的小婴儿两个耳朵上都戴了金耳环:“扎耳洞还真有用啊。”
  “那是,郭道人说小婴孩生来就有劫难,先扎一对耳洞可以应劫。”
  林玄礼:“郭天信?”这家伙曾在几年前悄悄说‘秦王当有天下’,以为是穿越者,试探了一下居然不是。然后想起来,宋史里是有这么个神棍,后来被林灵素给搞了。
  俩太后点头:“是啊。”
  林玄礼:“我也想扎耳洞。”
  以后我就是第一个扎耳洞有纹身的皇帝了。酷哦!
  结果因为已经是皇帝了,不能允许任何人拿针刺伤皇帝为理由,坚决否决。
  试图自己弄,太疼了,放弃。
  ……
  每张卷子都有六名考官阅卷,阅卷之后由简单排序,再由政事堂评出优劣,最后递交给官家。
  林玄礼看了半天,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没看见,除了汪藻,但锦绣文章倒是不少。也有许多新鲜的论点。
  要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在选送的六十个人里选。
  每人一篇策论,字数要求大于一千字,竟有人洋洋洒洒写了万言。
  看到头疼。
  礼部侍郎震惊了:“官家??您要去看榜下捉婿???殿试放榜唱名时,官家得亲临大庆殿,由知举官依照甲次、名次宣唤中第举人姓名,当殿授予出身,并各赐绿袍、笏、靴等。进士带花游街,赴闻喜宴,编同年小录文集。”
  “唉,朕忘了。以前都去看热闹。”
  童贯在他吃零食时,旁边叽叽喳喳讲笑话:“官家,您知道么,有不少举子就等着成了进士,被有钱人家捉去当女婿。为此发誓不婚,有些优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