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血宋徽宗-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玄礼微微沉下脸去:“继续说。朕在听。”
  '啊,古代国考失利也自杀啊。有点可惜了,要不然给他们回乡的路费?按照家乡路途远近分几个档次?'
  '或者给他们准备一些赚钱不少的短期工作?'
  '这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且这里也不合理,殿试不能取黜士人,以免落第举子怨愤官家。仁宗时有个名叫张元的贼子,数次殿试落第,怨愤天家,投奔西夏,为西夏出谋划策连年攻宋。仁宗嘉佑二年下诏,中书省省试之后,进士殿试,皆不黜落。每科不过四百人。请官家三思。”
  林玄礼微微一笑:“章惇,你真觉得是张元这西夏的中书令出谋划策,西夏才能连年攻宋吗?李元昊有狼子野心,张元想灭我大宋,难道李元昊不想?好水川、定川寨之败,其过在谁人?”
  难道不是赵祯用兵太差吗?找啥借口啊,狄青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吗?把赵祯后悔的跟啥似得,高滔滔还和他学,唉。
  三名重臣无言以对,他们没王安石那么极端,敢直说祖宗成法不可取,但是也不信服祖宗成法。
  韩忠彦:“官家,这是您自登基以来,首次开科选士,若是殿试只取一百名进士……有些小气。”
  礼部尚书也说:“官家,裁撤冗官,少录进士虽然迫在眉睫,却可以用另一种办法。臣以为,每次科举还录三百名进士左右,虽然每年致仕的官员不足三百人,但朝廷上下,那一处不需要用人?一旦官家开疆扩土,更需要人才积累。天下人都以为出将入相的都是进士,可是这些进士大浪淘沙,有文采没能力的有,因违法获罪的有,以及……涉及党争被黜落的,也有些。”
  官家您得留点富裕,备用的官员得有一些!可丁可卯的刚好够数可不行啊。
  又补充道:“按惯例是每三年一次科举。每逢大喜大庆,官家格外开恩科。官家可以从此以后,不开恩科。”
  “嗯……”
  章惇也努力劝说:“官家,即便是取士四百人,也有才子流落在外。十年寒窗苦读,只用一篇策论定下高低,其中还有审卷考官的抉择在其中,冗官虽然是心腹大患,一旦才子流落在民间,入仕无望,同样会成为心腹大患。官家可还记得西汉的中行说么?”他又举例说明落第秀才跑去落草为寇的危害,以及很多有才干的官员都要经过四五次、六七次的考试才能考中进士。
  归根结底一句话,希望!您收紧的不是三分之二的名额,而是天下士人十分之七的希望。本来就是极难、极其执着、一生皓首穷经的事,是让这些文人专心想当官,无心生事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是□□的方式之一。
  林玄礼被他们说服了,想想倒也是,顶级人才大概就是十个,差不多能用的能到一百个,但是得给到二三百的名额把这些人选出来:“既如此,昨日为何不当面劝谏,要到今日才说?”
  俩相公都怒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怂怂的低头道:“昨日晚间,臣领了官家草诏,一时疏忽大意,以为官家批示依祖制,不曾细看。今早发现…慌忙去禀告政事堂。”
  林玄礼沉吟了半日:“也罢,你们说的在理。朕也只好从善如流。进士科可以有三百人,不能再多了!”□□还有牵制他们的精力,这个有道理。
  三人和值班的官员们一起松了口气。
  章惇没敢彻底放心:“官家,神宗朝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并王安石的《三经新义》。进士考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只有策论。官家可曾设想殿试的题目?”
  林玄礼眼睛一亮:“因粮于敌,变客为主!”
  章惇大声道:“官家!!这是武举该考的策论!!官家近期不打算动兵,就别在殿试时出这样的题目!进士任官只是治民,不能率兵打仗!”
  林玄礼悻悻的用袖子擦脸,假装被他喷到口水:“好好,题目在周礼中选的,现在不告诉你们而已。”
  章惇的眼神表明‘你最好是’。
  ……
  次日清晨狄谏就来宫门候旨。
  官家起床之后批了一会奏折,王繁英已经把绸缎都出手,赚的和想的一样多,出于寻找商机的目的前来帮忙。等到天彻底亮了,仪仗都备齐之后,就起身。“走啊姐姐~”
  两人手拉手一出门,就遇到太后的銮驾等在门口:“嗯?向娘娘来了?”
  向娘娘掀开帘子,幽幽的看着两人:“官家,平日里你怎么样,我不管,去禁军阅兵不许带皇后同去。”
  林玄礼嘿嘿一笑:“早啊娘娘。你看她穿的是男装,谁知道她是我的皇后呢?”
  “谁!都!知!道!”太后又看向皇后:“今天是个大日子,宫里有事要忙,你忘了么?”
  王繁英用可有可无的语气答应:“没有忘。本来也不想去。官家,你进屋来我跟你说。”
  林玄礼被她扯进去,小声抱怨:“你也不用什么事都对她百依百顺吧?我娶你可不是为了你的贤良淑德。”
  王繁英道:“检阅军队很无趣,我不想在高台上吹的脸疼,坐着看禁军演练也要一个时辰,又不是没见过,这时候看不见什么真材实料,都是应付帝王的花架子,究竟如何谁都不知道。宫里的事反倒有趣一点。”
  林玄礼脑补了学校运动会开场:“说的倒也在理。只是向娘娘现在就能预料先机,以后越来越不好应付。”
  “哦,是我暗示她的。”
  “……吃我一拳!”林玄礼一记重拳锤她后背。
  王繁英正侧身对着他呢,一脚侧揣在他大腿上,把官家踹的后退了两步,控制住双方之间的距离。
  林玄礼一拳没打中,又往上扑,一记勾拳对着她的肩膀,带着风声打过去:“别走。”
  王繁英连忙侧步闪开,因为一面挨着门,活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肩膀被擦中了一下,同时她也一拳打在对方的胸肌上——本来想打心口谭中穴的,怕给他打的闭气,歪了一点,打在厚厚实实的胸肌上。
  胸肌这种东西,抗上十几拳都不在话下。
  林玄礼挨了两拳就愉快的停手,拍拍衣袍下拜被她踹的那一脚,屋里铺了地毯,她鞋底也干净,竟然没有什么痕迹。
  王繁英后退半步,福了福身:“臣妾告退!”
  官家温文尔雅的点点头:“我中午就回来。你在宫里有什么事?”
  “二宝已经开蒙了,她想扎耳洞戴耳环。朱娘娘想起一个偏方,说男孩不好养活就扎耳洞穿女装,冒充小女孩,小鬼儿找不到人就没法作祟,打算给他也穿一对。”
  官家的仪仗浩浩荡荡的出了宫门,龙辇左边是狄谏,右边是周侗,官家坐在车里时不时的撩开车帘和左右聊聊天,愉快的去京郊禁军大营检阅禁军。
  禁军大营中有多功能高台,集结起来传达诏书、发号施令、训练、演练列队之用。
  现在有七十五万禁军,驻扎在整个京畿路之中,虽然是由三衙管理,但是年龄涵盖六七十岁到十四五岁之间。
  高台的高度和城墙差不多,足六七丈高(二十米)设黄罗伞盖,铺着红毡,宝座上铺了一块柔软保温的虎皮,掌扇宫女穿着棉袄站在官家身后。林玄礼高空的风吹的有些脸痛,农民揣的双手也不觉得足够保温,还冻手腕。
  虽然脚下踩了一个带盖的铁暖炉,也没有多暖和。
  台下不敢演示远程武器,弓箭和火器都没用,也不可能让官家检阅七十万人。
  在军中鼓乐的伴奏下,只能看他们挥舞朴刀、□□、以及刀+盾,或者狼牙棒、骨朵、或者戟。几百人尽量整齐划一的走到台下、策马到台下,喊着号子演练一番,然后又走过去。
  其中包含套路对练。
  所有出场人员,均为二十到三十岁的精壮汉子,都在脸上纹着字,距离较远,不知道纹的是军籍还是刺配的罪名,看起来大宋禁军器宇轩昂,有几个甚至温文尔雅、脸上都没有刺青。
  很有诚意,如果坐在高台上的官家是个只看热闹的外行,准能蒙过去。
  “殿帅,马帅,步帅。”林玄礼被风吹的脸色发青:“朕跟你们说过,要看看禁军的真实实力。”
  步帅狄说低头无语,都不和弟弟交换眼神。
  另外俩人还试图解释一下:“官家,练兵就是这样。”
  “小臣不敢欺瞒官家。”
  林玄礼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纹身,指责仨人破口大骂:“朕曾在边关参军,也曾经历鏖战,彻夜不眠,也曾和军中那些痞子无赖斗殴骂架,西夏是被朕打败的,辽兵也是朕吓退的,尔等把朕当做无知小儿么。朕叫你们不得有一丝隐瞒,你们竟敢公然抗旨不遵!狄说!亏你是朕亲自提拔的步帅,你就和他们沆瀣一气,一同欺上瞒下!军中清一色都是青壮年吗?那些老弱病残呢?你们把他们藏起来,就不复存在吗?朕调兵遣将时就不用顾及吗?方才那些花架子是什么狗屁玩意?还跳起来砍稻草人?谁安排的,就该从这儿跳下去!直娘贼!将来朕有了太子,也得让他去边关悄悄一行,免得被你们哄骗!”
  扑通扑通跪一群:“万岁息怒。”
  林玄礼指了指台下被吓傻的士兵们:“与他们无关。年龄不对。七十五万禁军如果都是这样的年龄和能力,朕今年秋收就御驾亲征,收服燕云十六州。记住了,官家穷兵黩武,和你们不按照实情上报有脱不开的关系。”
  狄谏是真惊的差点从台上掉下去,难以置信的盯着大哥,大哥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伏地痛哭:“臣死罪,臣愧对官家厚爱。”
  “暂且寄下这一次。”林玄礼:“狄说?你觉得自己很无辜吗?”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狄说在紧张之余还有些兴奋,沉声道:“官家,臣安排的士兵还没到。”赌对了!
  林玄礼揉了揉脸,提起一点兴趣:“让他们来。”
  狄说果然机智很多,大概进行了百分之十的美化,看起来自然又蒸蒸日上,白头发的老兵身边带着十四五岁的少年,演练时也没多少花里胡哨。
  正经是杀人技。
  林玄礼心说还是我自己提拔的人靠谱。还算欣慰的点点头,把另外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上下官员都罚俸,奖赏了狄说等人,揉着被冻僵的脸回到龙辇上。叹了口气:“周侗,让你见笑了。”
  周侗心说为什么要和我说话,真是如芒在背:“官家,禁军训练有素,其实不错。”
  '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在历史上高俅或者童贯有人把禁军训练成杂技团,还在这里营造宅邸。''算了,狄说就还不错,慢慢替换吧。'
  “在边关时常听人讥讽禁军,我急了。”
  “官家,射箭不能急躁。明日若有空闲,小人陪官家练习箭术如何?”
  “看吧……我明天还真不一定有空。”


第123章 第一件大事
  林玄礼自从继位以来,受到很多官员对‘富国富民、开源节流’的条陈,其中看徐绩说的最好,比较踏实。召他进京面圣,等的都快忘了,才来。
  徐绩入仕二十多年,今年五十岁,头一次进宫面圣,在官家面前侃侃而谈‘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增加百姓经济收入’,这事儿管仲讲过,怎么在山上套种树木和灌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