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路过来,体制羸弱的万燝,已经被番子折腾得差不多了,北镇抚司校尉们摩拳擦掌,将他裤子扒了,死死按在地上。
    望着白花花的屁股蛋,还有后知后觉大喊大叫的万燝,看戏的百姓们一阵哄笑,口口相传。
    许显纯站到后面,冲行刑的校尉使了个眼色,道:“给我着实打!”
    这庭杖怎么打,是很有讲究的,又分“着实打”和“用心打”两种。
    着实打,行刑者会脚尖张开,这种打法相对较轻,最多也就致残而已。
    至于用心打,行刑者脚尖闭合,如果在庭杖时没有将受刑者打得快死还没死,那行刑者就有性命之忧。
    这两种打法,百姓早就知道。
    许显纯嘴里喊的“着实打”,可在眼色上,行刑校尉却是心领神会,将脚尖闭上,在体内酝酿力道。
    “砰!”
    “砰!”
    校尉握着木棍,手里加足分量,对万燝痛加锤打。
    等一百棍够了数,校尉扔下木棍,上前试探了下鼻息,发现万燝气息微弱,但明显还活着,自己也松了口气,即转身道:
    “禀大人,行刑已毕!”
    许显纯望着几乎必死的万燝,冷笑几声,道:“行,送回去吧,让他好生休养!”
    校尉们将万燝送回家中时,他不过是一息尚存,早就昏死过去。
    结果就是,万燝未曾在承天门被杖死,却是回家四日后忽然在一晚暴毙而死。
    这个死,其实就和庭杖没什么关系了,是他在家调养的问题,本来是没打死,全京城百姓当天都看见了。
    知道这个消息后,朱由校也是哈哈大笑,觉得挺有意思,当即就问:
    “是谁负责打这庭杖的?”
    听见皇帝询问,王朝辅忙放下手中之事,转身回道:“回陛下,是北镇抚司坐堂都督许显纯。”
    “许显纯…”朱由校重复一句,若有所思,道:“召他进宫,在乾清宫偏殿等朕。”
    。。。。。。
    当晚,傅应星急匆匆来找魏忠贤。
    “舅舅,不好了!”
    “那许显纯被皇上召进宫去了!”
    魏忠贤阴着脸,没有说话。
    傅应星即又顿足,道:“早知当日,我就该闹他一闹,让他打不成这个庭杖!”
    “若是许显纯代刘侨成了锦衣卫指挥使,这该怎么办?”
    “胡说,闹庭杖?庭杖是你能闹的?”魏忠贤训了他一句,面色也不好看:
    “这许显纯手段狠辣,心肠歹毒,可不是刘侨能比的,陛下召他进宫,莫非是要重用?”
    傅应星不禁失色,道:“许显纯得到重用,那可成了我们东厂的大敌!”


第九十四章:空前绝后
    听说皇帝要召见自己,许显纯激动许久,早早就踏上了进宫面圣的路。
    黄昏已过,墨色夜空,西暖阁外脚步声渐渐走近,自石缝中传来的虫鸣戛然而止。
    只见一名穿着锦衣卫官衣的汉子来到门前,徘徊一阵,方才对门前的小太监笑道:
    “敢问公公,皇上可还在暖阁吗?”
    那乾清宫侍奉太监,见来者是锦衣卫,不慌不忙斜睨一眼,才是回道:
    “许显纯?”
    来者尴尬一笑,也说:“正是我。”
    “你别怕,陛下正在里头等着你,进去就是。”
    “谢公公告知。”
    许显纯还是第一次进入皇宫,皇帝梳理政务之处,仍有些紧张,但想了片刻,仍壮着胆子迈了进去。
    刚一进暖阁,只瞧是乌漆麻黑一片。
    乌黑的阁内,依稀能见两个人影,一个躺在靠椅上,另一个则是尽职尽责地守护在一旁,寸步不离。
    “公公…”
    许显纯不是刘侨,出门之前苦做过一番功课,自然知道眼前这位,是乾清宫的管事牌子,常为皇帝念奏疏的王朝辅。
    “嘘——”
    王朝辅先是轻嘘一声,再才是轻声唤醒了正在熟睡的皇帝:“皇爷,许显纯到了。”
    “呃…”
    朱由校睁开眼睛,这时也有眼尖的都人掌起了灯,蓦地,西暖阁给照的透亮。
    “这次庭杖,你办的不错。”
    朱由校起身活动了一下,走到墙上将那副宝剑拿出来,在手中把玩着。
    “臣是为皇上办事,自然要体察上意,不能太过小心谨慎。”许显纯说话的时候,也悄悄抬起头窥视上颜。
    朱由校将宝剑立在一边,躺到侧卧上,拿起宫娥冲泡正温热适当的枣花茶。
    听这话,轻笑问道:
    “怎么,你这意思,是暗讽刘侨办事太过谨慎,不会体察朕的意思?”
    许显纯忙跪在地上,道:“臣不敢!”
    “起来吧。”
    朱由校含了一口,感受到温甜在嘴中回味,心情好了不少,又道:
    “朕没有采纳孙承宗退守宁、锦,提拔袁崇焕的建议,他怎么想?”
    许显纯闻言,一下子就明白这是皇帝在考验自己安插眼线,探听大臣心思的能耐。
    他顿了顿,尴尬地道:
    “孙承宗在广宁升帐时,曾与众人说,朝廷奸人作祟,有能人不用。他五内茫然,不若皇上直接罢免了他的参议之职,以鼓舞全辽士气。”
    “呵,赌气的屁话。”
    朱由校将口里的茶咽进肚里,起身在暖阁里踱步,半晌才道:“放弃辽沈,亏他想得出来!”
    “皇上圣明,孙承宗昏头了。”许显纯不失时机地暗暗拍了一发马匹。
    “嗯,不过他也还有些能耐,让他在广宁待着,总比王化贞要强上许多。”
    朱由校说完,复又望了一眼许显纯,见他垂头不敢相视,便喃喃自语道:
    “王化贞去职,洪承畴、孙承宗虽战策不同,却与熊廷弼素无仇怨,他也能展开拳脚了。”
    许显纯支棱着耳朵,静静听皇帝自语,一言未发。
    这时,西暖阁外忽地刮起了小风,清新的空气吹进来,让君臣两人都是精神一振。
    “许显纯。”
    朱由校将宝剑拿起,望着锋利、泛着寒光的剑刃,直截了当地道:“自现在起,你代刘侨做锦衣卫指挥使。”
    “谢皇上!”
    许显纯战战兢兢,等的就是这样出人头地的一天,只要能做皇家鹰犬的头头,哪管自己身后声名发臭。
    人,终其一生,就是要往高处走。
    在王朝辅的示意下,几名宫人托着盘子前来,许显纯抬头一看,心中顿时激荡不已。
    这些盘中,装着他此前梦寐以求的东西。
    刻着锦衣卫指挥使牙牌,大红飞鱼服官衣,还有那柄削铁如泥,大内有司特制的冷艳绣春刀。
    他如数接在手上,奉起衣、牌,坚定地道:“臣许显纯,定为皇上鞍前马后,报效隆恩!”
    “朕乏了。”
    这时,朱由校神色变得极为冷淡,转身直接走回内殿。
    “臣告退!”
    这并没有打击到许显纯的兴奋之情,他奉着衣、牌,直到回到家中那一刻,方才释然,恣意地大笑起来。
    “打今儿起,我就是锦衣卫指挥使了!”
    “骆养性,我倒要看看,你拿什么和我斗!”
    自语到这,许显纯换上了一副极为阴狠之色,明天起,他要好好梳理一遍北镇抚司。
    刘侨虽说办事不得力被皇帝撤了,但毕竟他在任时,常常采纳自己的意见,表面关系维持的还算不错。
    至于骆养性,他骆家不是在锦衣卫声名大吗,老子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他!
    等处理了镇抚司内,到时候就要转头去跟东厂争了,刘侨办不到的,我许显纯全都要。
    堂堂锦衣卫,天子亲军,能被番子压一头?
    当夜,许显纯辗转反侧,他失眠了。
    。。。。。。
    “见过指挥使!”
    第二天,一身大红官衣的许显纯来到镇抚司,精神正好。
    见一名百户正不顾风雨,站在门外等候,他上前摸了摸这百户的官衣,发现已经湿透。
    又见这百户浑身瑟瑟发抖,仍在冲自己媚笑,便问:
    “你叫什么?”
    “卑职崔应元,摸虎堂上指挥、百户官,愿为大人效力。”那人忙抱拳说道。
    “什么叫为我办事,都是为皇上办事。”许显纯见他孺子可教也,冷笑几声,道:
    “好,你随我进来吧。”
    “谢大人!”
    。。。。。。
    天启元年,是天启王朝新纪元的开始。
    但,这一年很不太平。
    大明在辽东丢城陷地,国内又因种种矛盾,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自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取得萨尔浒之战胜利后,后金军便在辽东形成规模,由此,明军转攻为守。
    后来,努尔哈赤攻克重镇沈阳,但却因毛文龙偷袭赫图阿拉而被迫转向,没有设兵留守。
    广宁之战,王化贞勾结兵部尚书张鹤鸣,擅自出击,被建奴钻了空子,大举来犯。
    还是毛文龙的东江军,奇袭义州,捉了老奴第五子莽古尔泰,收复义州全境,皮岛、朝鲜接连一体。
    老奴在广宁和老家背后摇摆不定,最后还是放弃了大好形势,转而南下,去攻毛文龙。
    而大明朝廷上,也是血雨腥风,丝毫不逊色于兵戈交争的战场。
    张鹤鸣被诛杀三族,王化贞回京后三司会审,最终被判处凌迟刑罚,抄家灭门。
    这还没完,魏忠贤抓住机会,开始大肆报复东林党人。
    邹元标、万燝等人接连被抓进东厂大牢,生死未卜,就连回老家讲学的杨涟,都被缇骑拿回京师,严刑拷打。
    借着搜捕《贞观政要》一书,魏忠贤手下的东厂,在京就至少捉拿了三百余名士子。
    血流漂杵,无一活口。
    一时间,东林党人皆称,阉党蒙蔽圣听,权势熏天,把控朝政,比王瑾、汪直之流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用四个字形容魏忠贤的阉党——空前绝后。
    正当奴骑扫荡辽东,朝中血雨腥风之时,大明帝国的西南边陲,陡起战端。
    一场波及数省的大战乱,风雨欲来!



底定西南


第九十五章:矛盾重重
    贵州,赤水卫城。
    “哼,这安邦彦的胆子,愈发大了。”
    一名朝廷将领,身着甲胄,按着腰间佩刀,看到宣慰司送来的二百余匹马,紧紧攥着拳头。
    一名亲兵劝道:“将军,贵州宣慰司安家,播州之役后得了水西八百里土地,势力不小,还是不要去招惹的得好。”
    “怎么,他安家还敢造反不成!”这将领冷笑几声,上前望着前来送马的安兵头领,道:
    “你且回去,告诉安邦彦,没有两千匹,朝廷怪罪下来,我赤水卫可吃不起!”
    安兵头领是彝人,早对明军不满,闻言也是冷哼一声,一句话不回,带着人转身就走。
    见他这副样子,赤水卫都司官周敦吉眯起眼睛,杀意顿显。
    。。。。。。
    自洪武年起,大明一直用“恩威并施”、“以夷制夷”的政策来稳定西南局势。
    然云、贵、川各土司势力交错,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连锁反应。
    在历史上的奢安之乱前,已有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造反未成,被朝廷大军平定的前例。
    说起万历三大征,播州平杨氏之战,距今并未相隔多少年,造成的影响依旧巨大。
    若时间再往前推,万历初年四川土司群起作乱,嘉靖年间也有湖、贵地区苗司造反作乱。
    自洪武年间西南统一后,该地的动乱丝毫不亚于北方边境,经常存在大规模冲突。
    起初,朱元璋不断往西南移民汉人,开垦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