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5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巡捕房和三房巡捕的消息,不仅震动了官场,还成为地方上老老少少先时的谈资。
    对文官来说,这相当于格局的改变。
    原本的刑部,地位甚至不如工部,虽然掌管全国刑案,看起来职权不小,但地位极低,最主要的是容易得罪各路大佬。
    兵部尚书炙手可热,吏部尚书地位最高,户部尚书肥得流油,礼部尚书无事可做,就连工部尚书都能没事揽点儿大工厚实自己的腰包。
    偏偏他刑部尚书,干的净是得罪人的差事。
    查吧,容易得罪各路大佬,不查吧,也能得罪皇帝和那些罪犯的死对头,反正怎么做都是错的。
    所以一般来说,刑部尚书要么存在感极低,要么就都是不得好死。
    本朝的第二任刑部尚书李养正,算是少有的人精了,在天启五年东林科举榜案,以及天启六年山陕官场案,都站对了队。
    再加上李养正平时为人,谨小慎微,早就和东林、阉党脱离关系,这才一直好端端活到现在。
    这次朱由校的举动,明着看是为了整顿全国司法,重建秩序,让正义得到伸张,在文官们眼里,这又不一样了。
    巡捕房设立后,尤其是类似于储备兵的三房巡捕开始在地方招募,这就相当于刑部手上有了一定的兵权。
    这不是闹着玩,文官手里有兵权,无论在什么时候地位都能抬高一大截,尽管只是“警察”。
    经历过官斗的人们都知道,这就是在官场的汪洋大海中安身立命的保障。
    至于说为什么不把巡捕房的警力也全都握在自己和后世皇帝的手里,这也是朱由校深思熟虑的结果。
    只要手里握着兵权,这点警力根本翻不起浪花,手里要是没有兵权,这点警力更是毫无用处。
    在朱由校看来,适当的政治妥协,是必要的。
    这不仅能让刑部及相关官员拼了命的支持这次改革,也能让文官们自相内斗。
    朱由校皇帝做久了,自然知道,这文官一内斗起来,自己这个皇帝想办的事情就好办了。
    对于文官,不能一味的去杀,杀够了,也是要扔颗甜枣让他们尝尝改革带来的红利甜头。
    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发展下去。
    回到京师,朱由校先是到后宫看了看蒙非乌缇娅,陪着她到南海子骑了会儿马,这才是筹备出京。
    毕竟,现在通州可有全国而来的二十多万兵马齐聚。
    自己这个皇帝不到场,怎么都说不过去,后续的戏也不好演下去。


第九百零六章:驾临通州
    京师东南三十里,通州城外。
    通州,自古便是辽东至京师的必经之地,也是京师藩屏的最后一道壁垒,而朱由校也将通州打造成了一座畿辅重镇。
    通州兵,不仅参加过天启二年的西南大战,也随朱燮元前往辽东与建奴作战,击溃努尔哈赤所领的八旗,战斗力和种忠诚度都毋庸置疑。
    去年十月,朝廷下发讨虏檄文,开始调天下兵马入京,到今年一月时,随着最后一支来自云南的兵马赶来,这才算是集结完毕。
    到现在二月底,天下兵马已经在京郊通州附近待了一个多月,要不是有京军和张维贤镇着,只怕早就出乱子了。
    如此多的兵马,在畿辅出了乱子不好收场,造成的影响也会极其恶劣,可能在未来数年都无法消弭。
    所以朱由校一处理完手头的事,安排了京中事务,便立即率领勇卫营赶到通州。
    三十里的路程,勇卫营大军在清晨用过饭后出发,晌午未到便是抵达,恰好赶上各地兵马吃中午饭。
    二十几万大军齐聚通州城外,营盘的声势也极为浩大,远远望去,接连数里,炊烟密布。
    营盘之内,人喊马嘶。
    无数人马进进出出,显得无序且嘈杂,最中央一顶中军大帐,便是英国公张维贤所在的帅帐了。
    只有总兵、参将、游击将军级别的将领才能拥有单人军帐,他们各自又有所在地位的规制。
    这些军帐正星罗棋布、众星拱月般的罗列在帅帐周围。
    正在营盘寨墙上巡逻的一名通州卫把总,前一刻还在与旁人说笑,转眼间却感觉到脚下的寨墙都在战栗、颤抖。
    抬眼以往,不知何时,一支黑压压的军队已然出现在他的眼前,粗略看去,人数起码过万。
    这支兵马,令行禁止,进退有如一人,人人身着红黑色泽的盔甲,身后负着精钢所制虎枪。
    他们的高招旗最为显眼,上面刻印的竟是一条九爪金龙,为首者正是胯下一匹白色神驹,身着明黄色甲胄的天启皇帝。
    很快,这把总便意识到,这是天子禁军勇卫营所独有的军旗。
    “禁军勇卫营到了!”
    “陛下驾到通州了!”
    把总连忙收起脸上的笑容,向后大声喊叫,然后连滚带爬地跑下寨墙,带领值守的三十余名通州兵来到勇卫营大军前。
    “卑职通州卫把总赵勇,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见过陈总督!”
    陈策眯起眼睛,没有说话。
    这个时候,周围其余的各地兵马才是堪堪反应过来,纷纷跑来两侧,诚心伏跪,为眼前这支勇卫营的气势所拜服。
    英国公张维贤得到消息,带着一众总兵。参将和游击将军珊珊赶来,见面便是摆倒在地。
    “臣张维贤,参见陛下!”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这才冷哼一声,表示满意,随后只是驾马来到张维贤身前,扶了一下他的手,淡淡道:
    “请英国公起身。”
    说完,朱由校冷漠地环视一眼周围各地将领,用同样的语气说道:“尔等起身,随朕进帐!”
    朱由校骑着马来到帅帐,或许现在该叫御帐了。
    陈策将天子座驾和自己的坐骑拴好,这才是站在帐外,向等待在周围的众将领说道:
    “总兵入帐,参将在外,游击排后。入帐吧!”
    来自于各地的二十八名总兵官各对视一眼,昂头挺胸地走入营帐,参将也都精神抖擞站在帐外。
    至于说游击将军及各地千总等军官,则只能列在队伍前,等着上头回来告诉他们这次皇帝的旨意了。
    皇帝驾临通州,在他们看来,必定是要做出关作战的战前安排及誓师动员,总之不会是什么坏事。
    勇卫营大军也在陈策的指挥下,将御帐周围严密的保护起来,并且接管了整个营盘的防备事务。
    马棚、粮库、军械所,诸如此类,更是勇卫营必须接管的场地。
    朱由校走到座椅前,静静等了一会儿,待二十八名各地总兵全都在各自的椅子前站定,才是头也未回,淡淡道:
    “都坐吧。”
    语落,二十八名总兵官整齐落座,眼中透露着兴奋的目光。
    随后,朱由校伸出手轻轻抚着木制座椅的把手,背身道:“这次朕来通州,是为战前安排,亲自主持誓师大典。”
    这些话,众总兵官早有预料,并无任何吃惊。
    他们心中只是暗暗期待,想着到时候要怎么打,才能既让本部损失最小,还能得到最大份的功劳。
    不过很快,朱由校接下来的话,令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听见的是真的。
    “当然了,还有件事。”
    “朕听说,你们中的有些人,在地方上纵容本部骄纵不法,目无军纪、逞凶害民。”
    这句话说完,下面已经是有些动静。
    可朱由校话音没停,由于还是背向众人,其表情也难以捉摸,只能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一些端倪。
    只不过,朱由校将心中愤怒、失望和激动的情绪隐藏得很好。
    “你们中还有些人,整日的不修军备,利用职位的便利,为自己牟取私利,用朝廷的兵马,用朕的兵马去种地,去修府第,做佃农,做家仆…”
    “军心涣散,百姓喊冤,他们现在还是朕的兵吗?”
    “还是大明的兵吗,嗯?”
    说到这,朱由校缓缓转过身来,沉静的眼眸如同利剑般扫视在场的二十八位各地总兵,面无表情道:
    “这些,都是真的么?”
    众人面面相觑,都是被天启皇帝忽然而来的凌厉眼神所吓到,御帐内也是寂静直得令人心底发毛。
    “朕在问你们话!”
    朱由校忽然加重了语气,以掌击案。
    “西安府漕运总兵宋利,你说呢?”朱由校将目光投射向左侧端坐的一名总兵身上,冷笑:
    “‘就算当今皇帝来了,都拿我没什么办法’,这话是你说的吧?”
    “你很厉害啊?”
    “现在朕没去找你,你自己来了,你来说说,朕今日能不能拿你有什么办法?”
    宋利未想,就连这话,皇帝都知道了,一时间冷汗直流,浑身颤抖,就连半点狡辩的心思都不剩了。
    这些话,明明只有自己的心腹家丁才知道啊!
    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叩头。
    “那些只是酒后的胡言乱语,做不得真!”
    “陛下恕罪啊!!”
    朱由校没有给他留任何机会,坐在椅子上,淡淡道:“宋利,你身居漕运要职,却屡次知法犯法,你让朕很失望。”
    “将宋利带下去,斩了。”


第九百零七章:别替昏君卖命
    立即有两名勇卫营兵士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宋利,就要向外拖。
    宋利疯狂挣扎,一名兵士手下一滑,不经意间脱了手,宋利挣脱开的第一时间急上前几步,一下子跪在地上。
    不过他的这一举动,可是吓坏了张维贤和其余的人。
    那两名兵士更是满脸惊恐,再次上前稳稳的拉住了他。
    “陛下,陛下饶我一命!”
    “我宋利知道在职时的胡作非为,但陛下请听我一言,若还想杀我,我绝无二话!”
    无论宋利挣脱向自己跑来,还是现在跪地求饶,朱由校全程都是未动一步,听了这话,思虑片刻,却是大手一挥。
    见此,那两名兵士这才松开,只不过由于先前的事,他们还是站在宋利身侧,只等随时动手。
    宋利呼出口气,慌忙说道:
    “陛下此次出关,建奴定也是倾国来战,我部折损千人、万人,不如九边及禁军精锐折损一人。”
    “作战且需鱼饵,才能钓得大鱼。罪将愿意戴罪立功,去向奴酋假降,若成功,只算戴罪立功。”
    “若不成,也好杀身成仁,以身报国,自证罪名。”
    说完,宋利接连磕了三颗响头,以脸贴地,不敢抬眸仰望片刻。
    朱由校斟酌一会儿,摆手示意两名勇武兵士可以下去,淡淡说道:“你如何保证这次去,不是真降于建州?”
    宋利惶然说道:“陛下,臣是有些小算盘,贪财、好色,但臣尚对家中七旬老母存有孝心,也并不傻。”
    “如今之势,建州必败,我朝必胜,此乃天下人所共愿。倘若罪将此时去投建奴,不仅不忠不孝,也枉为大明臣将。”
    “万请陛下,相信罪将这一回吧!”
    朱由校想了想,就算宋利这一支两万多人的漕运兵去投了建州,于战局也是没什么左右。
    万一成了,便能少折损一些精兵良将。
    赌一赌?
    斟酌片刻,朱由校又反复观察宋利言情神色,发觉不似作假,于是说道:“你起来吧。朕且信你这一回,若事成,朕不仅算你功过相抵,也还记你一功。”
    “若事败,只要不降于建虏,朕也会命人瞻仰你家老母,洗清你罪人之身,以全忠孝之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