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即,将手中奏疏狠狠摔在地上,道:
    “看看,给朕一个字、一个字的看!”
    赵秉忠此时心中大抵已经猜到皇帝此回召自己来的用意,去捡奏疏的时候,顺手擦了擦额头上扰得他直发痒的汗珠。
    越看,越是心惊胆颤。
    这时候,上头的朱由校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似的咳了一声,惊得赵秉忠连忙双手抵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
    虽说方才看得很快,可他确确实实看出来了,这次朱燮元奏上来的话,没有一句是好话!
    当然,这是对他们这些官员讲的。
    对大明、对皇帝,这些话却是实实在在的肺腑之言,是可以帮大明药到病除的!
    “十万军户,一千一百顷军屯!”朱由校的眼神之凌厉,足可以杀人,“如此稀少的田地,怎么叫军户去耕种?”
    “既然军屯稀少,为何不上奏于朕,降低军屯税?”
    “镇西卫的指挥使世代都是于家在做,征收的军屯税甚至超过了洪武皇爷的祖制,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这一句句喝问,直击心灵,没有一句是赵秉忠这个户部尚书敢回的。
    “降低军屯税!”
    朱由校瞥了一眼,说道。
    直到听见这话,赵秉忠才是知道,自己不得不说话了,皇帝这是逼着自己站队。
    站在哪队,他自然明白,不然也不会在户部尚书这样紧要的职位上了。
    可是这次不同,这次皇帝要动的是卫所!
    傻子都看得出来,明着皇帝是在针对镇西卫于家,实际上,就是在拿山西、陕西两省的卫所开刀!
    如果这次降低军屯税在地方上没有激起多少反对,赵秉忠敢说,后续皇帝就敢查账!
    查什么账?
    查谁的账?
    当然是和整个山陕所有的卫所文武官员算账,查他们的陈年老账!
    至于目的,不言而喻,赵秉忠连想都不敢想。
    “赵爱卿,你以为这次的军屯税该不该降低啊?”朱由校斜眼过来,悠悠问道。
    轻飘飘的话音,好似幽灵一般,着附在赵秉忠的身上、魂里。
    赵秉忠心神皆是一震,他从皇帝这般淡然的眼神中,察觉出了一丝杀意!
    其实他也能明白,皇帝早晚都会有这步棋。
    叫朱燮元去山陕蹲了三年,是去干什么了,当年圣旨上就说的很明白了,整顿卫所军屯。
    无论你信不信,朱燮元真就是为了整顿卫所而去。
    如果是之前那些都是准备,那么这次降低军屯税,才算是皇帝真正的去动卫所,这个庞然大物。
    “臣以为,该!”赵秉忠好似魂魄丢了一半儿,目光涣散,嘴唇也在上下打颤,恍惚间,好似下了甚么决定一般,道:
    “兵部领全国屯卫,出了这样的事情,罪责难逃,王洽自当负荆请罪,领兵部清查镇西卫军屯。”
    “臣部也有罪责,该当全力配合。”
    朱由校一愣,却也没想到赵秉忠这么会来事,想想说道:“如此也好,王朝辅…”
    听见传唤,后者才是侧身闪出,恭敬道:
    “陛下。”
    “就依赵爱卿所言,去兵部一趟吧。”
    “遵旨。”


第六百二十六章: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紫禁城,兵部签押房。
    一干兵部的官员们正在坐班,这里人来人往,除了王洽以外,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在座位上坐满半个时辰。
    众人一边商量,一边决策,最后还要将各地的文书统筹、归纳,呈送到西暖阁交给天启皇帝御览。
    如果皇帝对兵部的看法不满意,奏疏还会被打回到兵部。
    这个时候,众官员就很紧张了,因为皇帝绝对不会希望兵部第二次呈上去的依然令他不满。
    不过这天,兵部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部堂大人,咱家来,没扰到您的宁静吧?”
    王朝辅提着尖尖细细的嗓门,进门环视一眼,很快就见到坐在最里侧的兵部尚书王洽。
    不知为什么,皇宫里的这些大小太监们,说起话来在正常人听,总是带有一股子阴阳怪气的味道。
    不过王洽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且眼前这位,平白的还是不要去招惹为好。
    他好似反应迟钝似的,慢吞吞从椅子上站起来,眼前也是肉眼可见的一亮,拱手笑道:
    “王公公不陪在陛下身边,怎么有功夫来我这里闲逛?”
    王朝辅嘿嘿笑着,走进兵部的签押房里,先是来来回回看了一圈,才是回话:
    “部堂还不知道吧,陛下把户部的赵大人叫到内宫去了。”
    “莫非是户部出了什么大事?”王洽下意识问道,说完忽然觉得失言,笑道:
    “啊呀,户兵不分家嘛!”
    “一殿为臣,赵大人受陛下器重,下官自当恭喜恭贺才是!”
    王朝辅哈哈一笑,也不点破,却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一旁神神秘秘的道:
    “确实不是什么大事,陛下就是问了问军屯税的事儿!”
    “军屯税?这还不是大事?”王洽一惊,连带着周围忙碌的兵部官员们,也都望向这边。
    他管着兵部,自然明白军屯税是个绝口不能提起的禁忌!
    历朝的兵部尚书,凡是对军屯税有想法要去详查的,最后都是下场凄惨。
    王洽眼神转了转,冷静下来,打起了太极:
    “军屯税自洪武以来,各地就是照章收取,兵部也从没见什么异样…”
    不等他把话说完,王朝辅便就打断,哎呀一声:
    “您就别藏着了,是山陕总督上的本子,镇西卫出大事儿啦!”
    “朱总督用陛下赐的尚方剑杀了镇西卫的指挥使于伟,来了一手先斩后奏,本子上,把镇西卫的事儿都给挑明喽,摆到陛下的桌子上去了。”
    “一千一百顷军屯,却有十万多的军户在耕种,你说说这事……”
    王朝辅脸上难看,心里却在偷着乐。
    这下子好了,你这个兵部尚书,也应该急急了。
    “居然会发生这种事…”王洽只觉脑子一晕,软倒在椅子上,突然问:“陛下怎么说?”
    王朝辅翻了个白眼,冷笑:
    “还能怎么说?爷大发雷霆,痛斥于家全都该死,下明旨要降镇西卫的军屯税!”
    “什么,降税?”王洽赶紧又站了起来,眼珠乱转,“这这这,这怎么能行?”
    降军屯税,这是在和全天下为敌!
    陛下的脑子莫非是进水了不成,在这种时候去降卫所的军屯税,这次不仅各地的文官要闹,武将也会不服!
    “那姓赵的就没劝劝陛下?”
    “劝?”王朝辅笑道:“不仅没劝,支持的话说了一箩筐,顺带着,把您这兵部也给搅了进来。”
    “我?”王洽一愣。
    王朝辅点头,说道:
    “可算说到正题上了,这也是咱家这回过来的目的,陛下吩咐兵部,要配合户部,详查镇西卫的军屯。”
    说着,王朝辅顿了顿,开始留意王洽的神色。
    果然,他的神色一下子就难看起来,于是王朝辅做起了老好人,宽慰说道:
    “哎呀,部堂也不必担忧。”
    “这次的事,陛下对兵部和户部一样看重,要是调查得好,都有升赏,就算没查好,那也是一块挨罚。”
    王洽心里实在很气,本来没自己的事,或者说短期内都没有自己的事。
    可那个赵秉忠,为了向皇帝表忠,居然直接把兵部给拉下水了!在面见圣颜的时候话说这么满,不怕闪了腰吗?
    这次圣旨一出,想躲都躲不成了,这不是逼着人站队吗?
    自己是兵部尚书,只要还想继续在这个位子上待着,要站哪队,显而易见!
    虽说是户部、兵部一起查,可眼下管着全国屯卫的,毕竟是自己的兵部。
    也就是说,赵秉忠现在成了陪衬,自己却成了劝说皇帝清查卫所军屯的主谋!
    消息一出,只怕全天下的文武官员,拿刀砍了自己的心都有。
    不过他转念一想,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就算现在卸任,回去只怕也会遭受牵连。
    眼下看来,只能跟着皇帝一条道走到黑了。
    生马当活马医,成了,自己还能流芳百世,要是整顿卫所失败了,那就没然后了。
    剩下的八年,王洽都没什么心思办公务了。
    他满脑子都在想破局的方法,应该是有一种办法,既能把主要责任和注意推出去,又能站在皇帝这一队。
    还别说,当晚上熟睡的时候,这个想法还真让他给梦见了。
    没别的,五军都督府。
    本来明初朱元璋设立武军都督府的时候,就是要让各地都督府管理屯卫,自给自足,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饷问题。
    可是土木堡以后,武勋集团没落,这项权利被逐渐移交到兵部来了。
    既然说原本就是武军都督府的事,那自己能不能奏请陛下,以恢复祖制的借口,还政于五军都督府。
    这样一来,把五军都督府的众多武官也牵扯进来,下一个万众瞩目的是谁?
    没别人,正是掌管五军都督府的英国公张维贤!
    南巡以后,南北勋戚被当今皇帝强行揉成了一家,张维贤这个英国公就有被推为勋贵领袖的意思。
    张维贤是全国勋贵之首,地位比自己区区一个兵部尚书可高多了,他掌管清查卫所军屯,那么这一派的势力可就不容小觑了。
    各地卫所,除将门世家以外,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由勋贵掌管,而且势力不小。
    张维贤忠于皇帝,各地勋贵应该站到哪队,自然不用问。
    这样一来,让五军都督府去清查卫所,这不就是武将管武将,自家关上门管自家的事儿吗?
    说干就干,王洽也吓了他夫人一大跳,半夜从床上乐颠颠的起来,开始奋笔疾书。
    不知道的,还以为丫给吓疯了。


第六百二十七章:还兵部政于都督府
    就算是身为皇帝,平日生活基本也就是两点一线。
    最多偶尔出去浪一浪,可是朱由校自己知道,像这样能出去的机会不多。
    第二天,朱由校早早起床。
    才刚起来,上一刻还在睡着的张嫣也跟着起身,朱由校见了,将她按下去,笑道:
    “你没有事,多睡会无妨。”
    “后宫除了你,毕竟还有太妃,实在不行也有朕,不用这么紧绷着。”
    张嫣却还是要起身,取了昨夜挂在一旁的龙纹常服,一面服侍朱由校穿上,一面打着哈欠说道:
    “陛下都起了,臣妾怎么能赖床?”
    朱由校无可奈何,只得任她在身后忙活。
    随着帝后二人都起来,坤宁宫就跟一下子活了似的,宫内的宫娥和小阉们来回走动。
    有端着铜盆伺候皇帝洗漱的,也有捧着方巾,等待皇帝洗漱后净面的。
    这样的日子,朱由校每天都过,开始还过意不去,现在倒是习惯,觉得无所谓了。
    这些宫娥、小阉们,你不让她们伺候,她们反倒会觉得心理有落差。
    这个时候人的心思,和后世是不一样的。
    朱由校穿上常服,取来方巾净面后,转头看了一眼依旧睡得香甜的儿子,抬脚去西暖阁理政。
    刚出门,便对着女官徐氏道:
    “等燃儿睡醒了,就叫先生来教导他习字,有什么事情处置不了的,叫朕来收拾他。”
    徐氏调皮一笑,随后恭恭敬敬道:“小主近来乖巧得很,连先生都说小主天资聪慧呢”
    “还有这事?”
    朱由校讶然,有些意外,又看了看床上的朱慈燃,这小家伙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