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莫不如将两白旗交予多尔衮,让他们两兄弟与莽古尔泰拼个你死我活,本汗高高坐起,坐收渔利!
    想到这里,皇太极吩咐道:
    “传本汗的话出去,就说莽古尔泰上一战受了重伤,行动不便,不能再上战场,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少而勇谋,为我大金勇士,当执掌两白旗。”
    范文程眼前一亮,谄媚笑道:
    “大汗圣明,莽古尔泰若不愿交权,多尔衮与多铎肯定不愿意,一定会争得头破血流。”
    “就算最后留下两白旗的,也与两黄旗没了争抢之资。”
    。。。。。。
    山西,大同。
    边关之地,一向都有严格的关口把控,然而如今把控关口的不再只有边军,东厂可谓两步一岗,五步一哨。
    但凡是能出关的地方,必有东厂设卡阻拦,为的,就是防止晋商们铤而走险,运送大批资产出关。
    这不,最近东厂就在大同边关查抄出了包括侯家、亢家、赵家在内的十四家富商大量资财,收货不可谓不大。
    于是田尔耕依计而行,当中宣布侯家、亢家、赵家这十四家晋中富商各有十二条大罪。
    《京报》上也同时刊登,言称此十四家晋商欺君蠧国,通虏卖国,本应叛处极刑,姑念资产抵罪,从宽发往南京闲住。
    说是闲住,实际上却是监管。
    这十四家富商及他们的家人,从此终身都要被软禁于南京孝陵,受整顿后的孝陵卫禁军看管,死后也必须葬在孝陵附近。
    十四家的财产被全部被没收,这更没什么好说的。
    无论晋商犯罪与否,皇帝都拥有天下的一切,私人之所以得以拥有财产,这是出于皇帝的恩典和赏赐。
    抄没十四家于全国各地的财产,这是朱由校将皇家在他们身上的恩典撤去,而非是单纯的惩处罪行。
    因此,朱由校并没有在这次大规模的抄家行动上多作解释,至于晋商们的抵抗,更是微乎其微。
    为了这次查抄行动,朱由校准备了很久。
    眼下晋商们在朝中的所谓靠山,要么被罢免,要么就是已经被自己这个皇帝震慑住,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在塞外的最大“合作伙伴”翁牛特部,更是被联军给打得七零八落,现在部族散亡,连以儿邓人都找不见了。
    有这些作底子,国内查抄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顺风顺水。
    至于没收这十四家及其余晋商所得的财产,虽然不能像别人所说的那样骇人听闻,但也极为可观。
    仅仅太原渠家一家,东厂从其在山西各府宅中查抄出的现银就有两千多万两,以及一万多倾田地的地契。
    这还没完,渠家在各地拥有二百多所分铺,其中囤积粮米数量,少说也有数十万石。
    这些粮米,正被东厂如数运往济宁,用以赈灾之用。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区区一个商人,竟能拥有如此多来历不明的资产,这正说明了这个吃人的年代,凭借黑心发财是多么暴利。


第六百一十四章:苏州二十两
    对于这十四家晋商及其遗属的处理,在天启五年八月以前,东厂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并且经过朱由校的批准以后,下发实行。
    其一,这十四家子弟中,如有在朝为官的,由东厂褫夺其官职,如有在地方或外地经商的,剥夺其世代经商、从政之权。
    其二,查抄这十四家在全国各地任何形式的资产,包括庄田、商铺、田宅在内,尽归为国有。
    其三,全部十四家子弟都要发配到南京孝陵卫太祖皇帝守陵,由孝陵卫禁军看管,永世不得出孝陵一步。
    查抄行动很快进行到下一步,按本朝的习惯,所抄没的家财,应该是十四家晋商的全部家财。
    这其中,也包括这些年之内被家属花费、转移的物资钱财,无论去往何处,必须由东厂全部追补,即所谓“追赃”。
    而即便是东厂,这次应该追补的数量庞大,又无法有确切的根据,所以只能根据“情理”的估计。
    十四家晋商子弟众多,生前毫无俭约的名声,而每逢年节,又要向朝廷各级官员贿赂大批银两,负责追赃的东厂档头决不敢把这个数字估计过低。
    当然是估的越高,上头越能高兴。
    很快,与十四家中亢家常有往来的原南京户部尚书刘养荣在原籍江陵被东厂扣押。
    东厂查到该名户部尚书在南京改制前,曾收受亢家贿因四次,因此找上家门,要求其“输赃”。
    刘养荣看着闯门而入的东厂番子,也是目瞪口呆。
    他实在没有想到,时隔多年,就算在南京改制时自己就已经不在朝为官,今年更是七老八十,东厂却还是能追查到自己的头上。
    东厂档头站在李府大堂,起先还是给留了一些面子,看着手中的本子,正色说道:
    “刘养荣,你曾在万历二十七年至万历三十六年为南京户部尚书,收受山西亢氏贿银四次,这你否认吧?”
    望着刘养荣,见他没什么动静,档头继续说道:“亢氏得银不法,世人皆知!如今朝廷查抄亢氏全部资产,由东厂奉旨追赃!”
    “奉劝你一句,从速将贿银尽数交出,以免多事!”
    “什、什么,二百多万两…?”刘养荣大惊失色,跪在地上,声色俱泣:
    “我实在是没有这么些银两,那些贿银,都已经被我花得干干净净,何况过这么多年了,哪能记得多少实数…”
    言外之意,当年收了多少银子连我都记不得,还不是你东厂说多少就是多少?
    档头听出了这话中的讥讽,冷笑道:
    “就算过再多年,我们东厂也有手段找到当年的票据,废话少说,没有银款,就拿家产抵债!”
    他环视一眼,道:
    “刘府的全部家产,会由我们东厂核实,凑缴上交,多出来的会还给你,不过我劝你几句,还是别想了。”
    听到这话,刘养荣及其妻女彷如晴天霹雳,呆傻站在当场。
    “我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带着家人搬出去,否则,明日我们就要上门强行收缴了!”
    “走!”
    言罢,档头带着十余名番子鱼贯而出。
    刘养荣自然是凑不出这么多银子来的,第二天档头果真带着东厂番子再次登门,直接查封了刘府。
    刘府之内,核定凑缴的各种物品,折价约值白银十万两以上,就算加上一些田宅地契,这个数字也远不能符合估计。
    东厂档头自然不相信刘府就这么点余财,刘养荣敬酒不吃吃罚酒,玩花样,让自己不能顺顺利利的交差。
    那没什么好再想的,直接下狠手。
    他再度找上刘府众人临时居住的一个房子,抓走刘养荣的长女,如今芳龄二十四岁的刘敬秀回到督办司衙门,严刑拷打。
    莫说女子,就连世间大多数的男人,都受不了东厂的折磨。
    刘敬秀被凶神恶煞的番子吓得不轻,很快招认,说是那日他们走后,刘养荣确实将许多私财藏匿到了府中地室。
    后续东厂继续追查,除刘家府中地室的四十万两现银外,还有三十万两寄存在各处亲戚家中。
    招供的当晚,刘敬秀在督办司大牢自缢身死,几天之后,刘养荣的妻子张氏受不了失去女儿的打击,也继而自杀。
    尽管事情发生的有些令人唏嘘,但这依旧不能阻拦东厂继续追查下去的脚步。
    东厂随即找上藏匿三十万两的刘养荣各路亲戚家中,一番威逼利诱,顺利将余下的三十万两追回。
    但是据说,这三十万两被送抵内帑的赃款,导致许多家庭家破人亡,死的死,疯的疯。
    东厂办起事来,几乎只管皇帝的要求,心狠手辣,从不会理会民间家庭的疾苦。
    就算追回这些微乎其微的赃款,会导致一户百姓身死陷难,这也不是他们所管的范围之内。
    说白了,东厂只对皇帝负责。
    。。。。。。
    朱由校坐在西暖阁的御座上,看着手中这份东厂呈上来,众多奏报的其中一份,也是叹了口气。
    三十万两,自己做不了什么,东厂这事办的也是,太能查了,朱由校都没想到他们会这么能查。
    这三十万两,每一处的流经,居然都能派人去追。
    较事府也一直在跟着这件事,较事府关于苏州府上缴二十两的密报,特别触动朱由校的内心。
    这二十两,是来自刘养荣一个亲戚赠给某户百姓,帮助他们活下去的,在朱由校看来,这二十两给他们又能如何,实在没有必要去追。
    可东厂不管你这么多,就算是二十两,他们也还是派人到苏州登门,给强行追了回来。
    那户百姓对二十两省吃俭用,用了多年,自然所剩不多,一时间根本拿不出来。
    东厂就封了他们的房屋,以此抵债。
    这也就导致这户百姓直接没有银两吃饭,也没有地方去住,一家三口沦落上街,乞讨要饭。
    当然,朱由校已经秘密命令较事府去帮他们了,可是能帮得了一户,你帮不了整个天下。
    为避免这种事继续发生,只能就此收手。
    朱由校明白,能管得住东厂和锦衣卫这两把刀的,只有自己这个皇帝。
    刘家的事,不过是近两月因范家替死一案,牵扯出关于查办晋商诸事之一罢了。
    如此情况,最近这些日经东厂、锦衣卫呈报上来的,比比皆是。
    东厂办事就这点不好,一旦有事,五十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儿,他也能都给你翻出来,然后算总账。
    再查下去,越牵扯越多,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
    想到这里,朱由校再三考虑,阴沉着脸,道:“去把魏忠贤和许显纯给朕叫来。”
    王朝辅看见皇帝这副脸色,心道不好,连忙垂首离去。


第六百一十五章:银子确实香
    “你们说,陛下是要说什么呀?”一名宫娥站在长廊中,悄声细语地说着。
    另外几人,也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
    “听说东厂在外追赃之时太过严厉,惹得怨声载道,这次叫厂公和掌使入宫,许是为的此事?”
    “不能够。”有人赶紧反驳:
    “那些番子办事一向都是这般,陛下一直也都没说什么,怎生得今日却忽然感性起来了?”
    这时,王朝辅走过,严厉数落了这帮宫娥几句。
    “都有事儿没事儿?有事的,赶紧去办自己的事!没事的,回去躺着!”
    宫娥们怎么敢招惹这位皇帝跟前的红人,当今乾清宫的管事牌子,连忙躬身说道:
    “奴婢们知道了,这就回去。”
    望着这些宫娥的背影,王朝辅也负手缓缓远离,摇头喃喃说道:
    “吃饱了撑的,居然在乾清宫外头闲言碎语…”
    ……
    西暖阁,傍晚的日光透过窗檐照射进来,辉映在朱由校身后那面挂着枯槁人参、悬着宝剑的壁上。
    魏忠贤、许显纯两人一左一右站着,心底也都琢磨着。
    对于他们两个,皇帝除非有事,否则一向是不会叫他们入宫的,这次怕不是真的因为在苏州城闹沸沸扬扬那二十两的事?
    想到这里,许显纯微微转头,目光挑衅似的看了一眼正眉头紧锁的魏忠贤。
    这老阉,别看面上没动静,心里只怕是已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了吧?
    “东厂追赃,已有一个半月了吧…如今追回多少了?”朱由校忽然说道。
    魏忠贤一听这话,虽然皇帝没问他心底担忧的事,但却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忙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