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谁啊?”
    来的穿着尖帽,脚踩牛皮靴子,分明是东厂的一名档头。
    他身后还跟着几名同样腰挎双刀,一身白衣的番役,拉着一块横匾,上书三个金色的苍劲大字——桂春坊。
    只不过往日态度强硬的番子们,现在却态度柔和,他们站在远离门前一步之外,静静等着。
    档头见了徐氏,抱拳笑着说道:
    “徐夫人,想必我们的来意宝儿姑娘已经与你说过了,这块匾是当今天子御赐,快些换了吧。”
    说着,档头望向缩在后边的袁宝儿,露出阳光般的微笑:
    “宝儿姑娘,深夜叨扰,实在不该。”
    “陛下见姑娘所用的琵琶太过老旧,于心不忍,便命人从宫局之中挑选一把,叫我送来。”
    袁宝儿将这崭新且华丽的琵琶接在手中,眼神一亮。
    “替我谢谢陛下。”
    “应该的,姑娘太客气了。”档头冲她笑着,抬头便是向正干活的番子们严厉的一声喝令:
    “快把匾挂上,不要扰了桂春坊的宁静!”
    这般动静,早将周围邻里及行人惊动,于是纷纷围过来驻足观看。
    众人都是惊叹不已,说这桂春坊时来运转,撞了大运,天启皇帝微服私访与袁宝儿有了这样一段邂逅,可谓佳人佳话。
    厂卫在门前做苦工,这面子也是真大!
    也有人感叹,这件事不过几日,怕是就要传遍大江南北,本来听曲一难的袁宝儿,只怕更与他们这等平民无缘。


第五百九十五章:范永斗还活着?
    天启五年三月十二日,也就是朱由校微服出宫后的第三天,京师大朝。
    这种大朝是永乐年以来的定制,每三月一次,比平日朝会更为正式。
    万历四十七年时,朱由校继位罢撤常朝及日讲,大朝也就不再举行。
    恢复常朝以来,这算是天启一朝的第一次大朝。
    内廷各宫局监,京卫有司,天子亲卫各司天还不亮就起来到处忙活,顺天府、五城兵马司众衙门尽是早早管控了京城街巷。
    这都是为了避免在大朝当日出事,影响大明的威严。
    他们谁也想不到,大朝的前一天晚上,朱由校还微服出宫,见了一名唤做袁宝儿的桂春坊歌妓。
    相比于皇帝的优哉游哉,大臣们就叫苦不已了。
    大朝非常重要,这天文武百官及有司属官,都得从四更天起身一直忙到太阳日出。
    这还不完,接下来要有繁琐的大典礼节等着他们。
    照例,这日宫人们在殿前齐奏丹陛大乐,直殿监从皇极殿到大明门设驾卤薄,甬道两侧也环列大汉将军及天子亲卫有司。
    “呜呜呜…”
    “咚咚咚…”
    群臣自甬道上殿时,承天门上霎时钟鸣鼓响,旌旗飘荡,猎猎作响,由勇卫营亲军校尉打开大小三座朱红铁门,列队在外,以示通达天下。
    朱由校端坐在九龙御座上,受文武百官及在京番邦使臣拜贺。
    “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轻“嗯”一声,道:
    “赐茶。”
    一批小阉端着早就煮好的茶水分发给殿上众臣,众臣喝完以后,再次山呼。
    “臣等谢过陛下——!”
    山呼过后,宫局再奏礼乐,群臣们则在宫局乐声中依次退下。
    出了皇极殿,再由司礼监宣诏,群臣经日精门,过月华门鱼贯而入,直达乾清宫。
    此时,宫中各门前和御道、长廊两侧,都布满了腰间佩刀的亲军甲士,隔不数步,更有目光肃穆的锦衣卫紧盯群臣。
    大臣们尽管见惯了大场面,但是此时此刻,依旧都是毕恭毕敬,由内阁首辅魏广微领着,小心翼翼、目不斜视地向前。
    这些当朝大臣的目光所及,只看得到前人的官服和两侧环立的佩刀甲士,没有人胆敢多看一眼天子及后妃平日居住的龙宫。
    这便是永乐皇帝下旨常设这种大朝的目的之一,即彰显皇帝的威严。
    大臣中有一人,年不过五十,一向心宽体胖,像个笑眯眯的弥勒佛。
    此刻他却心神不定,连头也不敢抬,由于和前人贴得太近,导致他眼前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楚。
    他在尽力想摆出神色如常的样子,可却事与愿违,越是极力管束,呼吸越是急促。
    其实现在正走向乾清宫的大臣中,谁又不是如此?
    只不过这位大臣的样子稍有夸张,像是有什么心事一样,有人听见了,也没有十分在意。
    只有这大臣自己心里清楚,他在害怕些什么。
    随着眼中出现一道大红门槛,这名大臣更是心神一颤,这次无论如何,只能硬着头皮进乾清宫了。
    甫一进宫,他的整个人就被一股难以名状的威势给迫得喘不过气来。
    当今天子年轻有为,只怕事情早晚要暴露…
    工部尚书崔呈秀的声音回荡在乾清宫中:“新设赈灾有司动工筑坝时,于黄河岸边一村中发现奇草灵芝。”
    “此乃国家祥瑞之兆,工部特进贺表及灵芝,恭祝陛下及中宫殿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说着,崔呈秀垂头下去,将贺表和灵芝一同拖在手上,等着内侍来接。
    朱由校等王朝辅接了灵芝,微眸一眼,道:
    “近年来各地灾害频繁,朕设赈灾有司,于各地兴建赈灾工程,其司归工部直领,诸位功不可没。”
    “崔呈秀你身为工部尚书,朕的肱骨之臣,一身功勋,更不在这一块灵芝上。”
    “听赏,工部官员,每人赏银一百两,上好宫绸五十匹,将灵芝熬为数份,每人一份。”
    “下去吧!”
    崔呈秀连忙点头,连忙叩头谢恩,回到班列之中,擦了擦满头的大汗。
    这时,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出列,朗声道:
    “政教修明,时和年丰,百姓乐业,方为祥瑞。此灵芝生长于黄河水边,也乃奇物,当敬天勤政,惠养元元。”
    朱由校一听,心中无奈。
    尽管在这个时候,这个李邦华说话还是不顾着别人的面子,不过好在他没有再劝谏什么了。
    也是略一沉吟,道:
    “爱卿所言甚是,照此去办吧。”
    李邦华行礼道:“陛下圣明!”
    随后,继工部之后,兵部、户部、礼部、刑部、吏部,各部堂官先后面陈政事常务,宫局有司、内十二监也都陈述宫务。
    这些都分别由朱由校和张嫣一一妥善处理,这样一来,殿内气氛略有缓和。
    谁料轮到六科言事的时候,这些最喜欢嘴碎的言官们,还是出了茬子。
    不过今天这件事,是朱由校授意,让魏党官员提的。
    一名魏党官员,名唤阴应全的出列跪道:“启奏陛下,臣有要务面请。”
    朱由校面色不动,抬手道:
    “起来说吧。”
    阴应全望了一眼朱由校身旁的魏忠贤,暗暗点头,道:
    “陛下,天启四年,北镇抚司查办张家口范家于战时向鞑虏输送粮草、马匹、铁器,本已结案。”
    “可臣昨日在京师桂春坊,竟见到范家之子范永斗,事发突然,未能了解更多,特请详查!”
    这话一出,激起了千层浪。
    群臣在乾清宫议论起来,魏忠贤向下打了几个颜色,随即,更多的魏党官员纷纷出列。
    “陛下,臣早听闻范永斗曾于杭州出现!”
    “臣在苏州的一个侄子也说在去年八月见过范永斗,我那侄子本本分分,憨厚老实,说话不会作假!”
    随着越来越多的魏党官员附和,似乎范永斗还没死的消息已成事实。
    刑部尚书李养正从未听说过这种事,范永斗不是早就被杀了吗?怎么还会出现在这么多地方?
    一个阴应全,可以说他是信口开河,可如此多的朝廷大员众口一词,这事情就是另有隐情了。
    无论如何,身为刑部尚书,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与其等着众人问过来,倒不如自己先站出去,想到这里,李养正仓皇出列,跪道:
    “陛下,臣实不知情!”
    “此案当日移交北镇抚司,三法司全然未管,范永斗若真未死,定有隐情,臣惶恐,一定尽快查明!”


第五百九十六章:天启五年替死大案
    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立即出来道:“陛下,锦衣卫当时负责处置范家,范永斗如若没死,这是臣的失职!”
    “还请陛下治罪!”
    朱由校似乎还没从这个消息中反应过来,半晌,没有回复治罪与否的事,恍惚问道:
    “确定当天是斩了范永斗吗?”
    许显纯道:“臣确定!”
    话才说完,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犹豫道:“除非…当日死在刑场上的不是范永斗!”
    这话一出,更是将整件事烘托到了更高的高度上,就连许显纯也是不可置信的张大了嘴巴。
    因为这话,连他自己也不信。
    好家伙,范永斗已经被杀了,但是死的不是范永斗,这不就说明那天是有人替他死了吗?
    那事闹这么大,还是皇帝亲自下旨查办范家,范永斗要是真没死,这就不是打锦衣卫的脸这么简单了。
    能在锦衣卫眼皮子底下逃出来,这范永斗是什么人?
    许显纯捏紧拳头,这不就也说明了,锦衣卫之中有人被收买了吗?
    能负责范家的案子,私自放了范永斗,这人在自己手底下地位怕是还不低!
    老子倒要看看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想到这里,许显纯似乎已经为手底下这名叛徒,想了一百种极其凄惨的死法。
    内阁首辅魏广微在出这事的第一时间是去看朱由校是什么表情,不出意外,这位皇帝显得很懵逼。
    就好像,一瞬间从刚才那个精明的天子,变成了什么也不懂的政治小白。
    不过魏广微看到这些就放心了,这事不说是这位爷一手策划,也肯定和他有关。
    确定皇帝的态度以后,话就好说多了。
    他站出来,冠冕堂皇的道:
    “陛下,如若替死,此案比之东林科举案有过之而无不及,若不严加查办,朝廷此后办案,恐会替死成风,查之不及。”
    “无辜受牵连者多,真正犯事者逍遥,法弊成风,于司法不利,当谨慎处置!”
    朱由校也是那天在桂春坊无意之间看见的,经魏忠贤提醒,才发现那货是范永斗。
    当时也觉得纳闷,范永斗全家都被抄了,他怎么还活着?
    可谁想到,东厂越查越深,就连老练的魏忠贤接到最后消息时,脸色都变了,变得很难看。
    范家远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简单,他们已经将张家口本地的督办司衙门渗透。
    就连北镇抚司,许显纯手底下的一名得力干将,都已经是范家的靠山之一。
    范家还只是十大晋商中比较普通的一个,竟连督办司也能渗透得千疮百孔。
    那么身为此时的晋商第一家,隐藏势力到底会有多深?
    魏忠贤不敢想,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家这种事在查到以前,连他也不敢想象。
    朱由校也是根据这件事知道,查办晋商,远没有直接抄家灭族这么简单。
    单靠下去那两个阁臣,最多只能做到在明面上打压晋商,他们真正的势力还埋在土里。
    自己不可能每一个杀的人都去亲自盯着,而且谁还知道除了找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替死以外,他们还有什么更厉害的手段?
    这种仗,要是没有无孔不入的东厂和锦衣卫,自己是根本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