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雷公山脚下,几名披着红色衣甲的骑兵驻足不前? 为首一名将领拿起单筒千里镜,仔细观察着镇城上的动静。
    仅仅目测? 就不难发现远处的战云密布,尘土飞扬? 二十里外也能感受到脚下由于大批骑兵跑动起来的微微颤动。
    大同镇城上空,正有滚滚黑烟升起。
    这名将领蹙了蹙眉? 然后放下千里镜? 很显然? 镇城遭到蒙古兵的围困了,看这样子,数量还不少。
    大同镇城在万历年间经过一次大规模修缮,垛口三千,敌楼环绕,即使在九边之中,也是一个极其坚固的重城。
    要向攻取大同,以蒙古人的军械,就算占据人数优势也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才对。
    看起来还有时间决定如何行军……
    想到这里,他策马转身,下令道:“回去禀报镇台,就说镇城已遭蒙古人的围困,不过看样子应该是才被围不久。”
    “是!”
    骑手在马上抱拳接令,转身疾驰而走。
    三里外,一处临时营地,旌旗招展,正有约莫四五万数量的明军在此扎营,几名西路将领的将旗,环绕着大同总兵的张字大纛。
    张万邦与诸将领本来是奉旨在西路集结兵马,可这个时候,却是在东路起了战事。
    白羊口被破,镇虏卫失陷,而镇虏卫距大同镇城仅三十余里,蒙古骑兵可朝发夕至。
    张万邦没有办法,只能率领大军驰援镇城。
    有明以来,莫说是九边重镇失陷,就连被围的情况也没有几次,要是这种事发生在自己头上。
    莫说朝堂上对自己的口诛笔伐,张万邦自己也会觉得愧对天启皇帝的信任,没有必要在大同总兵这个位置上待下去了。
    “你们看,整个镇城立于平原,蒙古骑兵居多,而我军步兵为主,要是就这么驰援过去,势必要引起西路哨骑的注意。”
    张万邦与诸将领聚在地图边上,指着大同镇城周围,说道:
    “到了那个时候,林丹巴图尔只需要派遣一部分骑兵过来,就能轻而易举的在平原上将我们阻挡或者击溃。”
    “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镇城必须要保!”
    说到这里,张万邦抬起头向众人望去。
    副总兵徐永寿双手环胸看了一会地图,忽然指着一处地点,道:“你们看,这里是白登山,整个白登山的地势狭长,所以山口的出入口很窄。”
    “既然是在平原,我军如此大规模的行军,被西虏哨骑发现是迟早之事,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这一部分西虏骑兵引到白登山,聚而歼之?”
    闻言,诸将全都将目光汇聚到此一点。
    张万邦摸着下巴微微点头,说道:“白登山得地势,的确适合用伏兵聚歼敌军,只是要用什么方法引他们过来,徐副总兵有想法吗?”
    徐永寿蹙眉看了地图一会,忽然又指向一点,道:
    “这里!”
    广昌营参将渠家祯看着这里,惊呼道:“登白官道!?”
    徐永寿冷冷一笑,道:
    “不错,就是登白官道!”
    “登白官道直抵白登山,两侧都是河流,西虏骑兵居多,若不控制此处官道,是打不下来的镇城的。”
    “林丹巴图尔素来以雄盛之主自居,这次怕就是奔着镇城来的,所以这登白官道,西虏必定视作重中之重!”
    张万邦恍然大悟,拳头锤在地图上,高声道:
    “说得对!”
    “西虏攻城,官道上的留手人马肯定不多,我军可以着力于登白官道。一旦我军重新夺回官道,西虏撤换的骑兵就会无法饮马,必定会派兵来抢。”
    “那个时候,想引这部分骑兵到白登山就容易多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总有人盼着天下大乱
    太阳逐渐落下,大同镇城的战斗也已经进入到白热化。
    参将石永贞没怎么经历阵战,可毕竟是将门之后,他本人虽然害怕的要死,却还是选择钉在城墙上动员死战,这就是对士气最大的鼓舞。
    守城的明军兵士也都知道城破是什么后果,就算是为了城中的家人,他们也要拼命抵挡西虏的攻势。
    毕竟这是在关内,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各路援军肯定在向大同镇城方向驰援。
    蒙古人的战斗力毕竟不如建虏,何况他们又都是轻骑入关,没有准备什么重器械,携带的干粮也不多。
    论兵员素质,明军以卫所兵为主,蒙古人的部族牧民也好不到哪去,真正精锐的也就是林丹巴图尔本部的那些人马。
    平时放牧,战时为兵的各部族牧民,无论作战能力还是装备上,都远远不如卫所的明军兵卒。
    得益于军器司的成立,更因为朱由校的严令,九边卫所兵早在天启二年就全面淘汰了原本的旧装备。
    为补足九边积欠的军饷,朱由校曾下发严旨,一体整顿九边军务,成效在今日方才逐渐显现。
    为整顿废弛已久的九边军备,为全国做出表率,一改往日糜丧风气,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二年底,九边重镇累计扩充新军四十七万,每岁给饷达数百万。
    补足军饷以后,朝廷又大规模扩充军器司,各地星罗棋布的工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批量生产崭新的制式盔甲和刀枪,对九边军镇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革新。
    攻城的蒙古兵惊讶地发现,现在就连一名普通的九边士兵,都套着特制的棉甲、棉衣,配备着崭新的腰刀和长枪。
    虽然这只是一般士兵的普通装备,可现在这个时候,要让每一名士兵都配备这样的装备,依旧令人无法想象。
    山陕总督朱燮元才到太原没多久? 城内的事情还没处理完全? 对大同的军备根本没来得及插手。
    可以预料,朱燮元整顿山陕军务以后? 其余的省份必定也会相继开启同样的军务整顿行动。
    整顿军务? 一般伴随着大规模的扩军和裁军,军饷和军械也要更新换代? 这对朝廷财政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但朱由校明白,这势在必行!
    大同镇作为九边重镇之一? 尽管军备废弛多年? 但其兵士的作战能力在各路明军中也属于极高的水准。
    这样的卫所兵,对付八旗兵可能会被吊打,可是同样人数下应付攻城的蒙古兵,却是丝毫不虚。
    更主要的是? 林丹巴图尔此回入寇大同? 是打着“闪电战”的心思,根本没作长足的准备。
    时间拖延得越久,明军各路的援军越容易赶到。
    换句话说,现在虽然是明军处于劣势,但蒙古人自身战斗力并不是很强? 战局有可能在瞬间就会被改变。
    “扔,给老子往下扔!”
    “看哪儿呢? 下边不都是人啊,随便砸? 一砸就是一大片!”石永贞拎着满是血迹的雁翅刀,巡视在各个城楼之上。
    现在的他? 仿佛全然忘记了心中对蒙古人的恐惧。
    因为他知道? 恐惧是没有办法帮助自己活下来的? 要想反败为胜,只能靠自己。
    就算战败了,也要留一个英勇殉国的壮烈美名,这是一名将门子弟最后的执著!
    守城的明军兵士,一个劲儿的向下扔滚木,砸巨石,不少人还整齐地释放火铳,一排排齐射,射得云梯上的蒙古人人仰马翻。
    蒙古兵一个个惨叫着跌落下城,但很快又有更多人拼命攻上来,远处的大批骑兵还在兜着圈子齐射。
    而城里,已然是乱了起来。
    早对旧制不满的失败人士们,巴不得城内早些大乱,好能打破朝廷和有司对地方的约束,好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随着蒙古人攻城,一批批巡逻官兵被紧急调往城头,这样的机会来了。
    他们冲出家门,冲到街巷之中,逢人就打,见货就砸,三五个一齐拥上去,就能活活打死一名巡逻的官兵。
    由于守城人手实在不足,石永贞迫不得己只能一直抽调巡逻的官兵,这也就导致了城中维持秩序的力量严重不足。
    有司衙门差役和剩余官兵已经伤亡过半,放弃了城内大多数地区,逐步退守到将军府和马棚等一些重要地点。
    城内官兵数量太少,根本抵挡不住越来越多的乱民闹事。
    更让石永贞又惊又怒的是,有些乱民烧毁房屋,打砸哄抢商铺还不止,他们竟然叫嚷着要向蒙古人投降,聚众去争抢城门!
    得知这个消息,石永贞声音都变了:
    “杀杀杀!闹事的乱民,不论是男是女,不论有多少人,全都给我杀光!”
    “你回去告诉姓刘的,不论他用什么手段,城破以前必须要保证城内不乱,不然,他就是最大的罪人!”
    难受的是,石永贞也几乎被阻隔在东城上了,他的家丁往外冲了几次,都是杳无音讯。
    一名刚刚派出去的家丁冲回来,却是少了一只胳膊,哭道:“将军,小的无能,乱民太多了!”
    石永贞蹲下来扶起这名家丁,直至看着他咽气,怒火中烧,怎么会有这么多乱民?他们难道不知道蒙古人破城意味着什么吗!
    可悲,可悲啊!
    自己堂堂一个留守参将,现在居然连下令调度的人手都派不出去了!
    负责城内治安的部将是石永贞的亲信,唤做刘冉,他手中握着佩刀,逃到将军府里,脸色黑得难看。
    这怎么办,城里已经全乱了!
    闹事的乱民比官兵多了数倍,拿着粪叉就能将自己手下最精锐的家丁活活刺死,又能怎么办!
    “我们现在能调集多少人手?”刘冉向石永贞的家丁给出保证,然后转头无奈的问道。
    一名家丁闻言沉默片刻,道:
    “城里乱的太快,四处同时起乱,弟兄们还在分散巡逻,都被隔绝开了,各营都联系不上,还在将军府的只有八百多人!”
    “八百多人,冲过来的乱民有多少…”刘冉又问。
    那家丁应道:“保守估计,千把人是有得,后面还有更多!将军,我们怎么办,死守将军府,还是冲出去与他们拼了?”
    刘冉想了一会,看着垂头丧气的部下们,站起来说道:
    “现在东城那边定然也是陷入血战,我们不能指望参台再为我们派人手了,冲出去吧,冲出去与乱民拼了!”
    语落,兵士们全都看过来。
    “将军,下令吧!”
    “只是可恨,我没有死在蒙古人手里,却要被一群乱民用粪叉给杀死!”
    “堂堂男儿,生于天地间,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刘冉握着刀走向将军府外,道:
    “城中必定有蒙古人的奸细,乱民闹事也有他们的挑拨,只是我们现在顾不得这许多了。”
    “镇城不容有失,只要城楼不丢,就还有希望!”


第四百六十章:掐断水源
    城外,黑压压的蒙古大军之后,正有一部分骑兵安静等待,他们都是察哈尔部为数不多的精锐。
    林丹巴图尔亲自寇边,有两个原因。
    一是没什么办法,每到入冬这个时候,草原上的物资就极其匮乏,每天都有人饿死,还不如冲出来抢点。
    第二就是每到这个时候,蒙古各部的战心就出奇的一致,这样的人心向背可不能浪费。
    至于林丹巴图尔,实在也不是什么能按捺住一直坐在汗帐里的人。
    对汉人的盟约,不过就是个临时起意罢了,根本不算什么事,打破也就打破了,又有谁能来职责自己不成?
    林丹巴图尔抬起头望着摇摇欲坠的大同镇城城头,朗声笑道:
    “明军快不行了,传令各部,加紧进攻!”
    “我们进城之后,不仅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