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一旁小阉赶紧一字不落的记上。
    王朝辅拿起第三份,还是辽东塘报,只不过落款处的人名换成了辽东巡抚洪承畴。
    洪承畴的说法和熊廷弼基本一样,进入严冬以后,辽东一带降温太过严重,气温之低,为历年之最,就连巡抚衙门的几名属官都已冻伤。
    眼下辽东刚刚全境收复,正在如火如荼的复建,急需朝廷支应物资和过冬衣物。
    洪承畴请求朝廷拨款十万两用于安排辽东百姓,此外,也请求下发棉衣六十万套,木料及石料越多越好。
    棉衣将由辽东巡抚衙门下发给辽东百姓用于御寒,木料和石料也会由巡抚衙门统一调配,复建房屋,修缮城郭。
    朱由校叹了口气,该来的一点点都会来的。
    这个情况朱由校知道,所幸自己提前准备,有了一笔存款,虽然不算富裕,但起码够用。
    历史上这个寒潮死了不少人,只希望自己能尽量救下一些百姓。
    朱由校靠在椅子上,闭目吩咐道:
    “拨款六十万两,朱燮元不是说在山西采购了一批木料吗,木料就从山西支应,石料嘛…”
    “王朝辅,你去找魏忠贤,让他想想办法。”
    “还有六十万套棉衣…”朱由校喃喃一句,说道:
    “二十万套让巾帽局、针宫局去做,由尚衣监统一调配,剩下的四十万套,让苏州织造局的李实想想办法。”


第四百五十章:骁骑叩关
    天启四年的正月,京师上空飘下了细雪。
    数过四九,天不严寒,宫里的素梅被朱砂染红过半,只是又挂了些银装素裹,琼莹玉屑般的雪花落在地上,直殿监的宫人们甚至还来不及洒扫便化了。
    眼下这个时候,内府二十四衙门大部分都是忙碌异常,往日繁忙的直殿监反倒清闲了。
    几个小阉偷得懒,也就省了力气,坐在白玉石阶上闲聊。
    “你听说了吗,陛下昨晚上传了口谕,要内府各衙门在七天内交付送往辽地的二十万套棉衣。”
    另一个小阉听了,颇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意思。
    “这个谁还不知道呀,尚衣监每个牌子都忙得脚不沾地,连轴转,就连冯掌印也整日的看不见人,在各监局督管。”
    小阉们说着,却是一个尚衣监的小牌子走了过来,他们连忙起身,其中一个谄媚笑道:
    “是什么风儿把牌子您吹到这里来了?”
    那牌子兴趣缺缺,淡淡扫了一眼,开口问道:
    “就你们这六个,其他的人呢?”
    几名小阉对视一眼,有人说道:“回牌子的话,其余的都分散在各宫各殿看火呢。”
    “还有的在洒扫园子,不知道棉衣忙活的怎么样了?”
    闻言,小牌子叹了口气,道:“不怎么样,咱家这次来,就是要和你们说这事儿。”
    听到这里,几名小阉心中都升起一些不好的预感。
    只听那小牌子继续说道:“冯公公才刚大发雷霆了,还有六天就要交货,咱们不能盯着时间啊是不,咱们要提前做完才行。”
    “尚衣监、巾帽局、针宫局的人手早不够用了,听说你们直殿监最近很是清闲哪?”
    几名小阉面面相觑,纷纷说道。
    “哪能啊!”
    “哎呦,牌子您哪听的消息呀,一连几日降雪,宫中各处都要小火洒扫,我们也是忙得很。”
    “是呀,直殿监也实在抽不出人手来了!”
    听这话,那小牌子眼眸一动,冷笑道:“我还不知道你们,咱家当初就是直殿监升过来的!”
    “历岁正月,无论下不下雪? 直殿监都是最清闲的? 除了给各宫各殿掌火,还有什么事是用的着你们的?”
    “咱家还没说什么? 你们几个倒是叫上屈了…”
    几名小阉闻言? 对视一眼,也都不再狡辩什么? 只能是等着眼前这名牌子吩咐了。
    “直殿监的人手是十二监中第二多的,正好正月你们闲着? 冯公公去和直殿监的掌印宋公公商量过了? 从你们这里抽调些人手。”
    “你、你,去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还有延禧宫,你们三个,去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和启祥宫。”
    “到各宫各殿都借点人手过来? 忙过这几天? 都是重重有赏!”
    最开始,五个小阉都还是满不情愿,一听重重有赏就变得喜笑颜开,又都谄媚起来。
    “牌子放心,我们一定把话带到。”
    “牌子慢走——!”
    。。。。。。
    三日后? 乾清宫,西暖阁。
    朱由校放下奏疏? 看了一眼殿外。
    任凭外头如何的寒冷,暖阁内依旧被宣德炉烧得温暖四溢? 感受不到丝毫的寒冷。
    朱由校看到,西暖阁外的院子里立着两株红梅? 皎皎翘翘雪中玉立? 枝干上沾了些来自天空的春雪。
    “王朝辅? 怎么今日西暖阁如此的冷清?”
    后者闻言,也是向周围看了看,只见到三名宫娥和两名小阉从旁侍候,比往日少了半数。
    他躬身道:
    “皇爷,都是辽地棉衣的事。”
    “今岁辽地大寒,巡抚衙门为了给百姓御寒,请了六十万套棉衣,内府衙门出给二十万套,再过几日,就该是交付的日子了。”
    “少的这些人,都被尚衣监的掌印太监冯高借去了,毕竟是人手不足…”
    朱由校轻“嗯”一声,并没有要怪罪的意思,翻开奏疏道:
    “还是魏忠贤办事得力啊,石料好像是去年就从山东开始源源不断运往辽地了吧,他用的什么法子?”
    “朕听说,是亲自到了济宁一趟,石料就齐全了?”
    王朝辅微微一笑,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太多。
    “木料那边,山陕总督来本子也说准备齐全运走了第一批。棉衣方面,苏杭织造局的四十万套早已齐了,只差内府衙门这二十万套,你再去催催。”
    “内府衙门,怎么办事效率反不如地方织造?”
    话说到这里,朱由校颇有些不满。
    王朝辅也不敢说些什么,只能在一旁陪着,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直殿监来的太监急行而过,脚上生风抖落了梅上的覆雪,洋洋洒洒落在紫禁城湿润的金色大地上。
    朱由校侧躺在卧榻上,在被宣德炉火烘得暖暖的锦衾中翻了个身,睫毛抖了抖,随着声音望向殿外。
    太监进得西暖阁,跪在卧榻前,欣喜说道:
    “陛下,内府衙门的二十万套棉衣已经备齐,可以如数发往辽东,为百姓们御寒了!”
    王朝辅也赶紧充当和事佬,说道:“陛下,尚衣监提前三天完成棉衣,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太监奔走而来,一身的寒气,两句话的功夫,却是已经被西暖阁内的炉火熏烤化尽,变成湿答答地雪水,滴在金砖似的地面上。
    朱由校眉眼一动,却是没有什么太监意料之中的喜色,将手中的本子扔在身边,声音中带着几分慵懒:
    “既然如此,从速发往辽东巡抚衙门吧。”
    “还有,告诉洪承畴,辽东百姓同样都是朕的子民,如果还有什么困难,拟个折子再呈上来,朕一定尽力而为。”
    言罢,望着太监离去,朱由校将目光望向山西边疆一带,在那里,正是大军云集,两方对峙之时。
    。。。。。。
    杀虎口关。
    寒风萧瑟,凛凛似刀。
    马蹄溅落枯树上的碎雪,蹄声如雷,裹挟着锋利的冷风呼啸而来,转瞬之间,一袭箭雨落下。
    “快躲!”
    如此冷的天气,便是常年戍卫边关的精锐将士也是从未见过,整个人都比平日要迟钝许多。
    猝然而来的箭雨,很多人都是躲闪不及,或被射伤,或被射杀。
    一名穿戴着游击将军衣甲的明军将领登上关城,举起千里镜,在单筒镜片中看见了密密麻麻,不计其数的骑兵。


第四百五十一章:西土默特
    大同右卫城,掌印指挥使官邸。
    “他马的!”
    大同镇副总兵官徐永寿一拳头锤在桌上,道:“这些蒙古人,从来不知道盟约是什么意思!”
    “去年签订盟约,这才刚到天寒,他们就又下来打草谷!”
    听得这话,大同西路的诸将领也都是个个的义愤填膺,或攻或守,交头接耳地争论起来。
    大同镇分东西南三大路,共计十二小路。
    总兵官张万邦为张氏将门出身,祖父张勋,为嘉靖、隆庆年间列传名将,死后因战功赠劳禄大夫、一品正职。
    张万邦的父亲张秉忠,承袭指挥使官职,升任都指挥使。
    万历前期,张秉忠担任大同东路参将,后率部参与平宁夏之战,因骁勇善战立有殊勋,死后获赠总兵官一品官阶。
    张万邦荫承祖父两代荣勋,万历三十年中武进士,此后一帆风顺,做到了大同镇守总兵官,大同右卫指挥使的官职。
    天启二年至三年,跟随督师朱燮元出关鏖战,阵毙后金贝勒一名,因功升任山西行都司掌印都指挥使。
    眼下的张万邦,统领大同镇西四路,大同右卫、威远卫、玉林卫、云川卫及平虏卫西四堡防务也由他直接管辖。
    除了张万邦以外,威望最高的便是大同镇副总兵官徐寿辉了。
    徐寿辉可能是在座这些将领之中,少数不是将门出身,从守备凭借战功做到副总兵官的典型。
    徐寿辉在张万邦率部出关之时镇守大同,目前掌管大同镇南四路的兵马钱粮,兼领大同左卫、安东中屯卫及应州、朔州、浑源州防务。
    徐寿辉蹙眉半晌,没有吭声,好像是在想着什么。
    在他身侧,大同左路广昌营参将渠家祯则冷笑一声,讥讽道:“我当时就说了,和蒙古人签订盟约,无异于与虎谋皮,现在好了!”
    “察哈尔部如此挑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朝廷集结兵力在西路,难道就是要我们这样瞪眼看着?”
    的确,渠家祯当时是说过这些话。
    有些事情,朝廷的考虑和边疆将领不同? 当时朱由校和察哈尔签订盟约? 不过是为了威服漠南蒙古诸部,稳住察哈尔? 好攻伐后金。
    后金、科尔沁和内喀尔喀四大部上一战元气大伤? 塞北三卫现在也都臣服大明,察哈尔那边其实就不再需要用所谓的赏银和互市来“抚慰”了。
    广昌营参将渠家祯也是渠氏将门出身? 原籍安徽合肥,高祖父渠进跟随永乐皇帝靖难? 因功世袭大同东路广昌营参将。
    其父亲渠世芳? 祖父渠风,虽然没有什么过眼的战绩,却也是恪守祖业,为朝廷戍守边疆。
    听着众人的言论? 张万邦没有急着表态。
    他伸着手? 蹲在火盆周围烤火,因常年在大同西路戍卫边疆,这让他双手满是冻疮。
    “行了。”
    淡淡的两个字,方才还是吵闹不已的正厅内便是逐渐安静下来。
    张万邦依旧蹲在火盆周围,头也没回? 道:“杀虎口关那边怎么说的,这次又伤亡多少?”
    这时候? 副总兵徐寿辉说话了。
    “杀虎口的游击将军荣宁说,这次和之前五六次都差不多? 蒙古人来的突然,没什么准备? 加上天气甚寒? 许多人都冷得不愿动弹…”
    “…死了十二个? 伤了八十六个。”
    说到这里,一向情绪平淡的徐寿辉,这次也是显露出些许的愤怒。
    张万邦“嗯”了一声,却是将伸出去烤火的手紧握成拳,缓缓起身,说道:“告诉荣宁,继续守着杀虎口关,没有本镇的将令,不得轻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