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档头,我求求你了,给我们范家留个后吧!”
    说着,他望向那边最小,约莫只有六七岁的一个小男孩,哭喊道:“给我们范家留个后吧!”
    傅应星支起他的下巴,嗬嗬的笑声透出一股冷血,让这些范家的人全都如坠冰窟!
    “留个后?”
    “给你们留个后,日后好再和鞑子互通有无,和朝廷作对,和当今陛下作对,你以为我傅应星是干什么的?”
    好像是听见了什么极可笑的笑话一样,傅应星顺着范登库的手势走向那个小男孩,一手将他拎起来,道:
    “不过我也不是关外的蛮夷,我答应你,让这些孩子最后死,死的痛痛快快,没有一点儿痛苦。”
    说到这里,傅应星转头笑道:
    “怎么样,范老爷,做到这一步,本档头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毕竟,陛下的圣旨,可就是上天的意思。”
    “上天要你们死,我让你们活着,可就是逆天之举了。”
    言罢,傅应星一招手,负手站在原地,欣赏眼前这般美景。
    在他身后,番子们将人犯按成几排,分别站到身后,然后整齐的挥起腰刀,再一齐挥下。
    几十颗脑袋滚落在地,范登库颓然坐在地上。
    这个时候,门外慌忙跑来一个番子,附耳向傅应星说了一句什么,后者听罢,竟然勃然大怒。
    傅应星一脚将这番子踹退几步,骂道:“什么,让范永斗跑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那番子显得很是委屈,强忍痛楚抱拳道:
    “傅爷,是本地的一名千总叫郑立的带队去的码头!不是弟兄们和督办司抓的人!”
    “据说——”
    傅应星眯起眼睛,重复道:
    “郑立…”
    “据说什么?”
    那番子欲言又止,看见傅应星神色明显不对,才是咬牙说道:“据说范永斗还用两万两白银许诺郑立,叫他放人。”
    “小的问码头的官兵,他们都说郑立没有答应,可现在范永斗还是跑了,不知道是不是……”
    傅应星冷笑一声,这事的确蹊跷,他没有正面说什么,不过现在却也失去了再去耍猎物的心思。
    他知道,范家还只是开始,山陕那帮晋商,但凡是碰过关外贸易的,一个也跑不了!
    想到这里,他来到早已形同枯槁的范登库眼前,举起刀,阴着脸道:“看来范老爷的话应验了,你们范家这次真的还留了一个。”
    “只不过,这范永斗也跑不出多远。”
    说完,傅应星一刀下去。
    到处都是滚落的脑袋,场地也是鲜血淋漓,傅应星转过身去,边走边下令道:“收拾好范家,封验首级送到京师验功。”
    “剩下的,按惯例移交督办司!”
    傅应星走了,烈火之下,明初至今六世之久的大豪商范氏,也彻底走到了覆亡的这一刻。
    随着最后一丁点火星在日出之时消散,张家口范氏,彻底成为历史。
    。。。。。。
    旭日东升,阳光照耀在河面上,使得范永斗的眼皮跳了跳。
    他逃了一夜,换了几套衣服,从运河来回转道,直至顺着不知名的支流,来到一处偏僻村庄。
    范永斗眼中升起刻骨的仇恨,自己喊着金汤匙出生,一向是要什么有什么,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从未有今日这般不堪!
    那狗皇帝一纸圣旨,自己的一切都没了!
    回想起来,范永斗依旧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范永斗知道和关外贸易是重罪,所以他一直做的很小心,为了避免朝廷发现,船队上的水手都是特意从福建沿海找的,也没告诉他们到底运往何处。
    这次运货,他还是先联系的海盗,许以厚利,打算从海盗手里转到朝鲜,再运往后金。
    兜兜转转绕了一圈,却是在自欺欺人。
    现在看来,天启皇帝可能早就知道自己出关运货的事,洞若观火,只等着科考大案以后腾出手来,将他一网打尽!
    只是范永斗想不明白,每个环节他都考虑到了,都是绝不可能出卖自己的“中间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他想不通,他不打算想了。
    现在这个时候,范家只怕已经彻底完了,回是回不去了,想报仇,就得另找个新主子。
    很明显,他的新主子在关外。
    范永斗根本没有什么当汉奸,或是给女真人当奴才的顾虑,现在能活着才是第一位。
    这个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个小港口。
    “哪来的,要往哪去?”
    “货都是什么,打开看看!”
    “朝廷正在捉拿范家的钦犯,把你们的船员都叫出来,本官一个个看过了才能放行!”
    港口的官兵似乎已经接到了张家口的消息,正在紧锣密鼓的排查,两岸都满是披甲持锐的官兵。
    除此之外,港口中间甚至还停着登莱水师的数艘战船。
    这些不是普通的战船,是配备了军器司仿制荷兰战舰舰载炮的小型福船。
    袁可立组建的登莱水师,是大明目前唯一一个完全淘汰苍山船,以小型福船作为主力战船的水师。
    无论体型、火力还是在近海的机动性,小型福船都远比在澎湖海战中担当主力战船的苍山船更加卓越。


第四百四十四章:插手山陕局势
    紫禁城,乾清宫。
    一个宫娥捧来一杯香茶,走进西暖阁,躬身放在御案上,揭开碗盖,然后轻轻退下,仿佛从未来过。
    “皇爷,润润嗓儿吧!”
    听见王朝辅的话,朱由校放下手中奏疏,眼中微微一动,向茶碗上瞟了一眼,拿起来喝了几口。
    放下茶碗,朱由校捡起奏疏,一字一句的看起来。
    宫娥的身上飘着一股脂粉香,脸侧还点着半边桃腮,朱由校却没有半点感觉,好像是没闻到,也没看见,只顾着继续看奏疏。
    王朝辅示意宫娥下去,轻声说道:
    “皇爷劳累了一天,夜已深了,还是进去休息吧。”
    朱由校闻言看他一眼,放下奏疏从龙椅上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就在王朝辅都以为他要回去睡觉的时候,却是又一屁股坐下了。
    “你们睡得,朕睡不得啊…”朱由校自嘲一笑,捡起朱笔御批了几个字,才算是完成。
    “将这些本子送到军机房,让军机大臣们看了再端到内阁,也叫他们都看看,对了,上次魏广微说的那个御辽之法,你觉得怎么样。”
    朱由校话说完,望向了一侧的王朝辅。
    正有小阉走进来将本子搬出去,又有小阉与他擦身而过,将更多的本子搬进了西暖阁。
    王朝辅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本? 心中叹息? 惶恐道:
    “奴婢不过是照料陛下在乾清宫的衣食起居,对这些事情? 哪有什么见解? 要是真有见解,也就不会进宫了。”
    朱由校哈哈一笑? 用手指点了他几下。
    “你呀,朕没记错是魏忠贤给朕举荐上来的吧?倒是真的机灵? 朕用起来舒心得很。”
    “可是就连那魏忠贤? 有的时候也会犯错!”
    “像是山海关的高第,还有漕运总督汪海,都是他举荐的。”
    “高第的退缩之举,让朕痛失一员良将? 汪海与范家同流合污? 向关外的建奴输送粮草,你知道不知道,他们可是大明的死敌!”
    朱由校说到这里,促狭的笑了几声,问道:“既然你不懂辽事? 那朕也不能就这么放了你,你觉得魏忠贤这个人如何?”
    说完? 朱由校捡起茶盏继续喝了起来。
    问这话的时候,朱由校面色没有丝毫异常? 可是这个问题很不寻常,说说魏忠贤这个人如何。
    皇帝问这话是要做什么? 莫非是不再信任厂公了?
    王朝辅不敢随便回答? 想了一会儿? 正要说话,朱由校却是猛地一扔本子,起身叫道:
    “来人,端洗脚水来!”
    过了片刻,来了两名宫娥。
    一人端着紫檀木雕花的方架子,另外一人跟着进来,将盛着热水的镀金铜盆放置在朱由校脚边。
    宫娥将手伸进铜盆里一试,发觉温度合适,便与另外一名宫娥分左右跪在眼前,替朱由校将脚靴脱下。
    脱了脚靴,宫娥又一人一只替朱由校脱了白布袜子。
    朱由校是个老汗脚,今日又出去跑了跑,加上这个年代的脚靴实在捂脚,脱下袜子的一瞬间,连自己也闻见脚臭熏鼻。
    可这两名宫娥似乎并不嫌脏,脸上连一丁点异样都没见,一人一只将朱由校的臭脚放到铜盆里洗着。
    朱由校舒服的靠在榻上,感受着脚上的放松。
    两名宫娥垂头洗脚,白嫩的纤手动作虽轻,却洗得仔细,连藏在脚趾缝里的一点黑泥都被洗得干干净净。
    第一遍清洗完,宫娥们赶紧将脏水倒掉,端来清澈的热水为朱由校泡脚,纤纤小手也在不断动作。
    朱由校几乎就要睡着,可却猛然睁开眼睛,看了看垂头洗脚的宫娥,又望向王朝辅,松了口气,喃喃自语道:
    “现在这个时候,传旨的人也应该到太原了。”
    。。。。。。
    同一时间,山西太原府。
    朱燮元先在西南平定土司立功,又任督师率军出关击退蛮夷,如今威望已经极高。
    为处理山陕两省军备废弛之事,朱由校于几个月前特设的山陕总督一职,以朱燮元担任。
    山陕总督和督师一样,属于临时增设,不是长久官职。
    两者的区别,就是督师一到某地,就可以全权执掌某地的军政大权,就连巡抚等官职,也有先罢后奏之权。
    说白了,督师就相当于下去的“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一个地方,就直接是掌握实权的军政长官。
    至于总督,也有区分。
    如朱燮元现在做的山陕总督,就属于两省总督,山西、陕西两省的全部军政大权尽在其手。
    总督的职权没有督师要重,巡抚、总兵虽然听命节制,其却没有罢官之权,仅是对于一些地方小官,拥有先罢后奏之权。
    尽管如此,这种一省或是两省,甚至多省总督的职权,也比一般的封疆大吏要大得多。
    这种职务与当下形势应运而生,山陕两地军备废弛已久,而且官场形势错综复杂,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
    对朱由校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委任一名总督,职权凌驾于所有势力之上,用“上帝视角”替自己全权管理。
    朱燮元经过多方考虑,将总督府设置在了太原。
    这时已经到了亥时,除了巡夜的兵丁和衙役偶尔发出的声音以外,整个太原城都是漆黑一片,整个城镇仿佛都已经陷入沉睡。
    总督府依旧灯火通明,朱燮元刚刚送走深夜传旨的钦差,转身面对山西和陕西的底图,重重叹了口气。
    现在,他总算知道皇帝要自己过来是干什么来了。
    山西和陕西这两个省,还不仅是军备废弛,地方上也不可一语概述,藩王、豪强、文官、武将、卫所,马匪、山贼……,各种势力盘根错节。
    很多人都看得出来,这次朝廷设立山陕总督,其实就是看不下去了,想要管制山陕的局势。
    不出意外,朱燮元自到太原建立总督府以后,各种情况很快就接踵而至。
    政务繁多,军务杂乱,那些大头兵多还不服管教,稍有不服,可能就要激起兵变。
    最重要的还是卫所土地,经过初步查探,朱燮元很快发现山西全省田亩几乎七成都被这些皇族子弟所占据。
    要改革卫所军备,必须要拿回原本的卫所分田,可是要拿回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