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躬身行礼,轻轻退走。
    这一夜,朱由校又是一夜无眠。
    外面守着的王朝辅看见,不断有人奉诏进宫,在皇城外灯光寥落、人声渐稀时,西暖阁却灯火通明,有人彻夜长谈。
    第二日,一名刑部差役打开封闭了两日的牢房大门,对着里面失魂落魄的昔日大官讥讽道:
    “吏部侍郎,起来上路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训诫百官
    “什么,要放我出去了吗?”
    现在的郑我朴,与在府中被抓时的样子截然相反,披头散发,虽然没遭受什么酷刑,但显然心灵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变得有些疯疯癫癫。
    听见这话,那差役心头之气便不打一处来。
    好家伙,亏你还是个素有清名传世的当朝三品大员,居然也是个贪污纳贿之徒,利用职务之便,让自己的门生子弟考高中进士。
    没准儿,自己三叔家里那个小子此回没中,就是因这些贪官牟取私利!
    对于这类人,陛下做的实在太对了,要他说,贪官污吏们就该一刀切,杀个干干净净!
    这样想着,他一边开门,一边将郑我朴拉出来,嗤笑道:“是啊侍郎大人,要放你出去了,要放你出去砍头了。”
    “砍头?凭什么砍我,我行得正坐得端!”
    “我要面见陛下!”郑我朴赫然大惊,疯狂挣扎,门外两个差役进来才将他制住,有人狠狠踹了他一脚,道:
    “还想跑,若是让你跑了出去,岂还能有我们的活路?”
    也有一旁守卫的刑部差役见他被看押经过,忍不住讥讽出声:“陛下正开朝会呢,哪有功夫见你!”
    “哈哈哈!”
    随后,郑我朴被五花大绑着带到刑场,也就是数次经历血腥砍头的棋牌街大台子。
    自万历四十七年以来,包括被毛文龙俘虏的建虏大将佟养真在内,许多犯事的文官武将都在这里处死。
    大官落马,昔日间的权贵人物转眼间就变得万人唾弃,一文不值,这是老百姓最爱看的节目。
    在这种节骨眼上落马的贪官,更是连寒门士子都唾弃不已。
    “杀了他!”
    “砍头!”
    “狗贪官,你不得好死,死后在阴曹地府,阎王爷都饶不了你!”
    这是老百姓的风起云涌的喝骂声。
    “国朝养士二百载,却出了这样的贪官!”
    “这是天下之不幸,我等之浩劫!幸甚当今陛下圣明,乾纲独断,铲除贪污佞臣,还天下一个清净,还我等一个公道!”
    “只是不知铲除贪官之后,我等是不是还要再等三年,人生中又有几个三年可等……”
    这是落榜士子们出气不已的喃喃自语。
    由于这件事本身已经在民间流传得很远,《京报》甚至都不需要怎么宣传,民间几乎就已经认定被抓的郑我朴必定是贪官无疑。
    这样的氛围下,连护送的刑部差役都觉得惊心动魄,若不是有自己这些人,只怕这位昔日间的吏部侍郎转眼间就会被撕成碎片吧!
    随着囚车停在石路上的声响戛然而止,郑我朴心中一凉,他知道,自己性命的终点,棋牌街到了。
    以往郑我朴曾骑着马趾高气扬地路过这条京城最为繁华的道路多次,却都不曾想到,这里会成为他最后的归宿。
    郑我朴被按倒在刑场上,他趁刽子手喝酒的功夫抬起头看了一眼周围,很快就蔫吧下来。
    这周围的,无论无知百姓,还是那些喜好高谈阔论的士子学子,无一不在对他痛骂,无一不在称颂当今皇帝的圣贤。
    他不明白,自己不过是做了很多人都做的事,为何遭受千古骂名的是自己,而某些背后的人还躲在暗处数钱。
    不过无论如何,他的时候到了。
    “斩——!”
    随着监斩官的一声大吼,刽子手酝酿多时的大刀顷刻间挥下,一时一飙鲜血飞出,一颗脑袋伴随着周围轰然的叫好声,滚落在了地上。
    。。。。。。
    紫禁城,懋勤殿。
    一座三足鼎式的香炉中正焚着檀香,香烟环绕,大殿虽然比不上三大殿的宏伟庄严,却也气氛肃穆。
    丹陛之下,天启一朝的文武大臣们正恭敬侍立。
    最前面是举朝知名的内阁首辅、东林魁首韩爌,其后便是内阁次辅、东阁大学士魏广微,以及军机房的崔呈秀、张维贤等人。
    在他们身后,是朝中的肱骨重臣,左都御史刘宗周、刑部右侍郎顾大章、工部尚书冯铨等人。
    再次一批的,则是御史袁化中、吏部侍郎陈于廷等九卿科道,最后面的,便是朝廷各部院衙门的副职官员,如兵部职方司郎中杜立德等人。
    除了这些人,现在的朝廷上还出现了两派新势力。
    这些官员普遍年轻,但是才堪大用,而且大部分都是在三省大地震中有功发迹,在今年才进入朝廷中枢。
    其一,是以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朱燮元等人为首的新帝党。
    这些官员几乎都是蒙受了朝廷新政策才得以为官或升迁,皆以帮助当今皇帝做事为己任,而且普遍才能较强,不会怕这怕那,肯担当大事。
    因为年轻,这些新人干劲更足,且不乏文武全能之才。
    其二,便是以温体仁为首的浙党。
    国本之争以后,浙党逐渐销声匿迹,东林党对士人为官进行垄断,导致年年新官九成为东林。
    直到温体仁横空出世,才是打破了这一垄断。眼下,浙党正在朱由校的暗中扶持下卷土重来。
    大殿中,除了文武百官外,御前勇卫营亲军,当值内监,还有众多的大汉将军,俱都肃立在丹陛周围。
    面对着眼前上百名匍匐在地的官员,这些人的心态与他们毕竟不同。
    “…诸位都听说了吧,朕下旨查抄了吏部右侍郎郑我朴的老家,当时朕记得还有人劝过朕,说他是忠良。”
    朱由校眼如利刃,缓缓扫过丹陛之下的群臣,冷笑:“现在呢,还有人说他是忠良吗?还有人说他是清流吗?”
    “清流这个词,都叫你们给败坏了!”
    殿内寂静不已,百官无一人敢发一言,朱由校不无意外,将一份奏疏扔到阶下,扔到官员们的中间,道:
    “足足四百多万两白银!”
    “你们知道,去年九月起的辽东之战打了一年,花了朝廷多少银两吗?算上安抚泰宁、朵颜诸位的赏银,一共也就四百多万两!”
    “你们知道,朝廷一年的税收是多少吗?也才二百多万两!”
    “这还是王在晋清查畿辅,增加关税以后!”
    朱由校在两月以来一直对传言一言不发,不表露态度,一切如常。
    可却在这两日之间,忽然命锦衣卫查抄了一名四品大员的府邸,这番训诫众人虽然已有准备,但却毫无应对之法。
    这一番扮猪吃虎,打了满朝文武一个措手不及。
    话说到这里,朱由校的声音已经越来越接近这次朝会的核心问题,指责贪官,为什么要说给自己这些“不是”贪官的人听?
    有些听懂的臣子,已经在努力克制身体上的颤抖了。


第四百一十四章:还天下寒士一个公道
    “朕即位以来,虽不如太祖、成祖皇帝夙夜兢业,勤于政务,自问也算不得什么怠惰之君。”
    说话的同时,朱由校环视丹陛之下的百官,缓声继续说道:
    “朕每每焦心劳思,每期光昭祖宗功德,早底治平,克当天心,以康民物。而今水旱频繁,吏治堕污,民生憔悴,朕自当内自修省。”
    其实这番话到这里,朱由校的口气都很是平淡,也并没有直接翻脸,起码听上去还是亲切有理。
    百官心下稍定,这时朱由校话锋一转道:
    “朝廷制科取士,此乃朕之恩典,现下京师内外传言纷纷,说考官们攀附权贵,营私舞弊,相煽成风。”
    百官心头一颤,都是知道,皇帝兜了一圈子,终究还是绕回来了。
    “你们是什么人,你们可都是朕的肱骨之臣!”
    “朕本来也就只把这些话当做流言而已,就连郑我朴的事被魏忠贤报上来,朕心中还是对你们寄予厚望!”
    听到这话,百官不无意外。
    毕竟郑我朴这件事流传虽远,却一直限于民间趣闻,除了魏忠贤嚼的舌根,皇帝根本就不可能重视。
    一时间,自诩清流的官员,对魏忠贤及其下属阉党更为切齿痛恨。
    朱由校看了一眼众人,淡淡的道:
    “可郑我朴是怎么回报朝廷的恩典的?结党营私、科场舞弊,哪样他都干了,查获的现银就有一百多万两,这该是他一个侍郎该有的银子吗!”
    “所以啊,朕现在也就想着,会不会其它的那些传闻,也有些是有实际依据的。”
    朱由校叹了口气,靠在椅子上,缓声道:
    “朕怕啊,朕怕这些传言都是真的,朕怕这次的会试,是朝廷自欺欺人,是朕错信了你们…”
    说到这里,朱由校收住话头,不再发挥,转而默然看着丹陛之下的百官们。
    百官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是忐忑不安、缄默不语,因为甭管是谁,心里都藏着事。
    就算不与这件事有关,出去抛头露面总也是不好的。
    “顾大章,你是等着朕亲自喊你呢?”说这话的时候,朱由校眼睛微眯,身上已经泛起浓重的杀气。
    “作为此次会试的主考官,你难道就没有发现,这次的金榜上,贡生的名额占据了半数吗?”
    百官都是噤若寒蝉,根本不敢出来说什么话,这个时候,避之唯恐不及,哪还有人会上赶着去沾上一身腥。
    顾大章本来想躲着,可听见皇帝召唤,也还是心下一沉吗,随即颤颤巍巍的站出来,山呼行礼,然后说道:
    “回陛下,臣与二十位同考再三核实过,确无遗漏啊!”
    看他这副一脸懵逼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真的是传言冤枉了他。
    朱由校还没说什么,余下的同考官们心里却是炸了,好你个顾大章,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居然还把我们拉上。
    正在他们眼珠在眼眶中乱转,思虑对策时,朱由校将目光望过来,呵呵笑了一声,道:
    “有句话你倒说对了,朕忘了这些同考官们,除了魏广微、左光斗、刘宗周、崔呈秀外,其余的十六位,竟无一人不在揭帖留名。”
    “袁化中、李元荐,你们两位打算什么时候出来解释解释,现下京中的传言都是怎么回事?”
    袁化中乃东林六君子之一,在民间声望甚隆,朝中虽然只是都察院的副都御史,地位却也极其显赫。
    他立即站出来,义正言辞道:
    “启奏陛下,这是造谣,臣为人如何、为官如何,满朝皆知,臣根本不用多说!”
    “那些写揭帖的小辈后生不过是学艺不精,落榜后义愤难平,臣建议严惩造谣生事者!”
    袁化中这一领头,余的人心惶惶的涉案人等尽数都是浮出水面,胆子也壮大起来,李元荐随后说道:
    “陛下三思!”
    “臣是有一个族中子弟来京就考,可是臣一直将他安置在亲属家中,与他断绝往来,为的就是避免生事,为陛下、朝廷带来影响!”
    “臣请陛下彻查此案,不可轻易相信传言,还臣等一个公道!”
    听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朱由校脸上变得极其精彩。
    好家伙,看这厮一副受委屈又愤愤不平的样子,装的是真像!
    若非是朕提早从许显纯和黄华堂那儿收到李之令就与贡生在李府兜售试题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