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胤狂笑:
    “滚回家去吧,去喊你的奴酋老子来见我,你还不行!”
    莽古尔泰用计不成,惨被识破,又身受重伤,心中又怒又觉得羞愧,可他哪能就此示弱?
    莽古尔泰咬牙硬挺,简单的处理了一下血流如注的伤口,然后回到马上,指挥东门外的后金军继续进攻。
    可此时城头的明军已经准备妥当,不等后金军的兵士再度靠近,就有无数的铅弹及弹丸落在他们人群当中。
    现在的后金军,比最开始进攻要付出的代价更加惨重。
    李承胤似乎吸取了贺世贤兵败的教训,铁了心不出城,凭借坚城重炮固守,不断在言语上,刺激莽古尔泰脆弱的神经。
    “贝勒,趴下!”
    轰轰轰…
    忽然,一名白甲兵奋不顾身地将正指挥作战的莽古尔泰扑倒。
    莽古尔泰反应过来时,只觉爆炸声如雷,耳边嗡嗡乱鸣,将一切的惨叫声、喊杀声都压了下来。
    莽古尔泰死死盯着方才自己所处的位置,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血坑。
    那名装备精良,身经百战的巴牙喇护卫,就这样死在了城头的一发炮弹之下,连骨头渣都没有剩下。
    “贝勒,贝勒!”
    见状,不远处的指挥的额真们大惊,纷纷围拢过去,查看自己主帅的安危,这一幕,被李承胤在城头看得清清楚楚。
    他心中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没有利欲熏心,做了错误的决定,从而导致全盘皆输的局面。
    尝到甜头的李承胤,不断下令道:
    “继续发射,铳炮不要停!”
    “任国忠人呢,把他从城内收集的百姓屎尿端来一些,烧熟了,投到城下去给这些奴兵喂食!”
    第二天一早,旭日初升。
    沈阳城东门的城墙上下,每一个垛口上都架着黑洞洞的炮口,黑烟腾起,漆黑的砖石诉说着昨夜激烈的战斗。
    南门更为惨烈。
    代善和黄台吉率领后金军一直在与满桂统帅的明军进行激烈的白刃战,城上城下,到处都是缺少四肢的尸体。
    有后金兵的,更有守城明军的。
    血液染红了护城河,金兵和明军的尸体填满了城下沟壑,甚至于城头的每一处敌楼之上。
    彻夜的喊杀声响彻云霄,铳炮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这是一场极为惨烈的鏖战,一夜的厮杀,双方扔下了数千具尸体,都没能得到什么好果子吃。
    随着太阳逐渐升起,后金军中响起了“呜呜”的号角声,随后就是大批的后金兵如潮水般退去。
    不久,城头明军茫然抬头,响起了欢呼声。
    这是一场短暂的胜利,后金军修整完毕,一定会卷土重来,但是这场胜利给了他们信心。
    因为这次,朝廷派出了援军。


第三百五十六章:奏大功
    所有人都在欢呼,负责巡视城上的任国忠走过来,松了口气,问道:“将军,要不要下令追击?”
    “不必。”
    满桂斩钉截铁地道:“经略的命令是让我们死守沈阳,在督师援军到达之前,叫各部兵马不得出城,冒进者斩。”
    “遵命!”
    任国忠一抱拳,看传令的人下去,才道:
    “总算结束了,我还以为奴兵有多难打。”
    闻言,满桂转头看了他一眼,但没说什么,毕竟有士气是好事,他只是问道:“东城门那边怎么样,我听说是莽古尔泰在负责。”
    满桂与莽古尔泰交过手,这可不是一个好对付的敌人。
    这个女真人,作战勇悍只是其一,他一面说着鄙夷汉人及汉文化的话,一面又在作战中充分发挥出三国演义中的各种计策。
    就是这种人尽皆知的粗俗计策,在作战时却往往出奇制胜,三年前贺世贤就是在沈阳被引诱出去,兵败身亡。
    任国忠笑道:
    “东门确实是奴酋的儿子莽古尔泰在负责,李总兵没有与他打过交道,两人还聊了几句。”
    “据说那莽古尔泰用奴酋的黄龙伞,引诱东门守军出城,李将军本来都下令追击了,后来不知怎的,又改变主意,退了回来。”
    “毕竟,贺世贤的前辙之见,就在眼前呐…”
    说起贺世贤的惨败来,当年还只是个小小千总的任国忠,也是心有余悸。
    傍晚时分,守卫各门的众将,都回到沈阳帅府交令。
    四门守将中,东门的李承胤斩获最丰,他在战斗中识破了后金三贝勒莽古尔泰的引诱之计,并且亲手将他击伤。
    直到如今,莽古尔泰生死不明。
    东门诸将校,在一夜的战斗中,斩杀后金牛录额真及汉军都统等大小头领二三人,斩杀八旗战兵二千五百八十二人。
    后金退去后,出城收缴战场时,又得八旗战马八百五十六匹,其它轻重铠甲、精钢虎枪,锋利大刀,甲仗辎重,不计其数。
    满桂亲自督战的南门,斩获位居其次,但是伤亡却大大超出了李承胤所领的东门。
    由于第一次攻城时,后金军携有重型器械,且几乎都在南门,所以接战从一开始,双方就是用人命在进行拉锯。
    一夜之间,努尔哈赤亲领的八旗军登上沈阳城头四次,每一次都被满桂率领亲兵奋勇击退,但一直是摇摇欲坠。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次若不是东门出变故,李承胤立了大功,沈阳不太可能在昨夜守得住。
    南门守卫的将校,三分之一都喋血城头。
    两千余明军在与八旗兵的血战中战死,参将级别的将领就战死三个,参将以下,总共有四十六名将官被八旗兵斩杀。
    八旗兵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其余两门,由于都不是后金军的主要攻击对象,伤亡几乎没有,所斩获,也只是后金军的哨骑马队,几十人而已。
    满桂统合各门战况,将此战结果上奏于京,为诸将请求封赏,众人皆是大喜,振奋不已。
    努尔哈赤回到营中,劈头盖脸对着众贝勒就是一顿臭骂。
    本来既定计划是一夜拿下沈阳,现在八旗大军遭受了如此重大的伤亡,沈阳却还坚实稳固,这在他亲自领兵作战的历年战斗中,岂曾有过。
    其实,相比于明军的伤亡,后金军伤亡的六成都是各地调来的炮灰汉军。
    其本部八旗由于战斗力极强,加上精良的盔甲,这次的伤亡还不足千人,与明军几乎是一比三的战损。
    但问题就是,汉人的人口基数比后金多出了不知多少倍,女真人虽然悍勇,但却是战死一个少一个。
    汉人的兵力可以从中原源源不断的进行补充,这样的消耗战不能看战损,如果以前的战斗都是这样的消耗,努尔哈赤根本打不到现在这样的地步。
    以前的战斗,努尔哈赤亲领大军,到处追着明军跑。
    对他来说,击溃对方几万人的军队,收编他们几千汉军,自己这边伤亡只是个位数,这是家常便饭。
    但这次一夜战死的旗人,足以令努尔哈赤心头滴血,不仅是他,其余的后金贝勒,也都是不敢相信。
    他扔下满是血迹的虎头大刀,喝问道:
    “东门不是归三贝勒攻打么?说好的持续猛攻,为何他围而不严,擅自退兵,来往反复,挫我大军锐气?”
    “莽古尔泰究竟死到哪里去了,怎么现在都不见人!?”
    众贝勒见汗王大怒,不敢言语。
    范文程见状奏道:
    “汗王,事已至此,还是先设法亡羊补牢吧!我听说内喀尔喀四部在福余卫吃了一场败仗,看来坚持不久了。”
    “我军要趁在明廷大军赶来以前,拿下沈阳,破其边墙!”
    碍于这位“范先生”的面子,努尔哈赤不好再继续发火,遂命亲兵传令,让阿敏率部主持围困沈阳,再与众贝勒商议强攻之事。
    他坐在位子上,胸口不断起伏,显然是气得不轻。
    科尔沁五部联军,号称二十万铁骑,居然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连一个福余卫都拿不下来。
    硬是拖到明军援兵赶到,在野战中大败内喀尔喀四部。
    奥巴那个废物,三万能征善战的科尔沁骑兵,在他的手里,居然被一万不到的乌齐叶特诸部人马在苏温河打散了!
    要知道,科尔沁那三万人都是战兵,乌齐叶特这东拼西凑的一万左右人马,还有许多是稍过马头的孩子!
    什么样的废物连这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都打不赢?
    这个奥巴,要不是大金与他联姻有好处,努尔哈赤是真想一刀砍了他祭旗,不是科尔沁惨败苏温河,福余卫也不会崩的这么快。
    自己没有一夜拿下沈阳,努尔哈赤没有料到。
    科尔沁五部联军没有规定时间内拿下福余卫,这更是他绝对想不到的。
    这场战争进行到现在,变数已经太多了。
    努尔哈赤现在唯一想的,就是趁着朱燮元追击五部那些残兵败将的时候,自己能把辽沈拿下。
    不,只要能拿下一个沈阳,他就有办法让熊廷弼以失土之责遭受牵连,按照明廷那帮人的规矩,只要辽沈失陷一城,他们就会自相倾轧!
    只要熊廷弼被免职,明廷在辽东余下的那些将帅,在他的眼里,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
    孙承宗?空有帝师之名而已!
    袁崇焕?无名小辈而已!
    毛文龙?偷鸡摸狗之徒而已!
    在努尔哈赤眼中,整个辽东,只有熊廷弼称得上是他真正的敌人,没有熊廷弼,辽沈早就已经被他给轻而易举的拿下了!
    就在他想这些的时候,一名白甲兵入帐,跪道:
    “禀汗王,三贝勒找到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家秘史
    天启三年五月初二。
    这天,京师的上空一直都是天朗气清。
    圆圆的太阳挂在头顶,使人心中逾越,百姓们走出家门,互相问好,小贩们沿街叫卖,这真是难得的好日子。
    自辽东而归的骑兵手持一份捷报,伴着“嘚嘚”的蹄声,掠过京师的沿街小巷,卷起一缕残风。
    紫禁城,西暖阁。
    这里是满眼的青葱木,暖炉香。
    琳琅暖风伴着辽东的血雨腥风,吹入天启皇帝正待着的暖阁之中,拂过他的脸庞,为静谧的皇家庭院增添了几分肃穆。
    朱由校卧坐在西暖阁御案之后,忽闻牌子跪在门外请旨,说是辽东有捷报传回。
    侧头听了一阵,朱由校没有放下手中书卷,神色中也没起什么波澜,只是开口吩咐道:
    “进来吧。”
    牌子行了礼,得了魏忠贤的眼色,进入西暖阁后第一眼瞧见的,就是已满一岁的皇长子朱慈燃。
    未来,他还将是这个帝国的皇太子,乃至于皇帝。
    朱慈燃趴在朱由校身侧的明黄色软垫上,小小的眼睛闪着大大的疑惑。
    他一会儿看看正手不释卷的父亲,一会儿又瞧瞧恭身进来的太监。咦,奇怪,这人怎么好像很害怕父亲的样子。
    “父、父皇。”
    没等御前牌子道出捷报内容,朱慈燃就说出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句话,虽然尚显稚嫩,但却令牌子浑身一凛。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皇长子会说话了,是陛下之福,也是大明之福!”牌子赶紧匍匐在地,看他的样子,好像是比朱由校这个当爹的还要高兴。
    朱由校放下手中的书,凝神看了一会儿朱慈燃,眼中少见的闪烁出些许动容,随即又归为平静,道:
    “皇长子的事,尽快告诉皇后,叫她去拜见太妃,亲祭太庙,感谢大明的列祖列宗。”
    牌子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