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聚隆班的东家明白得很,天子只是从济宁穿城而过,这济宁城却至少要热闹半个月。
    济宁,本就因运河流通而发展成为山东最接近江南的繁华之所,这次朱由校返京,更极大促进了该地的商贸繁盛。
    这半个月的济宁,是各种商人和文人骚客的聚集之所,搭台唱戏的收获也远比在其它地方要来的高。
    朱由校及身后的一干文臣武将,俱都放缓马速,一手牵着马缰,自济宁的穿城官道走过。
    既是享受眼前朝中少见的热闹情景,也是怕伤了沿街嬉闹的孩童。
    朱由校的以身作则,让整个队伍中,从御前的管事牌子、内阁重臣,直到一名普通的护驾骑兵,都变得小心翼翼。
    众人骑马或走在宽敞的街道中间,也都倍感荣耀。
    街道两侧,四镇八村,各州各府,甚至是周遭百里的村镇,尽都一扫而空,百姓们都拎着椅子,早早地赶来占地方。
    一是为了见识当今皇帝,二也是为了看聚隆班的大戏。
    朱由校单手握着马缰,腰间挎着帝王剑,一进济宁城,居然听见了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有的爆竹声。
    爆竹声轰雷似的响在耳边,和着锣鼓声、唢呐声,还有城中的车马喧嚣声,买卖吆喝讨价还价声,呼儿唤女声,交汇成一片,直响到朱由校的马前。
    由于此前曾有特旨,说沿途御驾经过,百姓、商旅不必行礼等待,都可各自行事。
    朱由校见到的,皆是一片正经的民间繁荣景象,和后世教科书上描绘的清末截然不同,他们眼中散发着朝气活力,眼前更是一片的人山人海。
    当然,紧张的就属各地官府了。
    可是苦了济宁的军政大拿们,这次天启皇帝御驾经过这里,他们连续几日大会小会开着。
    不仅要联络卫所驻军,提前清剿匪盗巢穴,更要在当日派出全部官差力量,竭力的维护秩序。
    以免有些人进入队列,冲撞了御驾。
    来到济宁城最为繁华的中央大街,聚隆班传统意义上的《招财进宝》、《开门见喜》的这类开场戏皆已演过去了。
    朱由校来到时,见戏台上正演着《岳飞传》,随即也是一笑。
    许是宫廷里的消息流传了出去,自己在宫时喜欢看岳飞的书,听岳飞的戏,这就在民间传开了。
    不过这倒也不算什么事,岳飞抗金,正合当下的大明形势,培养一下民间对建夷的仇恨心理,这也是好事。
    只这一笑,当地官员就把聚隆班这次的表现记住了。
    至于日后是叫聚隆班与官府合作,还是如何如何的嘉奖,这些都是地方官员的事儿了。
    朱由校没有半分停留,率领大队军马直穿城而过,在远处的京师中,正等着他回去主持大局。
    天启皇帝的御马虽然走了挺远,但护驾的马队依然自南门入城,遥遥望不到尽头。
    济宁城随着马队的经过,气氛热烈达到了高潮,此刻的辽东,福余卫一带,大明和蒙古、女真的将领们,也正上演着一场你争我夺的战斗。
    。。。。。。
    哈剌温山。
    辽东的山林上空,已出现了鱼肚白,而在浓密树荫及草地包围下的哈剌温山,似乎依然在沉睡。
    据当地人所说,这是一座通晓灵性的古山,当年成吉思汗为一统蒙古各部,东征西讨,就曾到此。
    蒙古客列亦惕部的王汗被古儿汗打败,逃至此山,成吉思汗率大军征讨至此处,封木合犁为当地的王汗,彼时的蒙古帝国东境便至此山。
    夕阳西下,萧瑟的山风将树木拍打地哗哗作响,四下一片的寂静。
    偶尔窜出一两只惊鸟,“嗖”地一声飞过树梢,惊起一阵波澜,这便是寻常时候,哈剌温山的唯一变化。
    前不久,科尔沁五部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灭了几个归附于福余卫的小部落。
    这几个小部落之后,接下来被击溃的便是库伦部。
    库伦部其实是女真部落,早年归附叶赫,参与叶赫首领金台吉统领的女真九部伐建州之役。
    库伦部流落至此的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
    叶赫部是万历朝廷特意福祉起来的女真各部盟主。
    起先,万历皇帝对建州女真并没有很担心,听闻建州的不断冒犯,也只是下旨督促叶赫部压制女真。
    后来,努尔哈赤与叶赫那拉氏的矛盾不断加深。
    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卜寨联合乌拉、辉发、哈达、库伦及蒙古科尔沁等九部促成联军,发兵征讨不服从大明统治的建州。
    海西叶赫蒙古联军与努尔哈赤双方战于古勒山。
    那一战,由于叶赫等九部人心不齐,为努尔哈赤识破,因而大败九部联军。
    努尔哈赤率领下的建州六旗在战中,无论战斗力还是战术上,都几乎对海西女真九部形成了绝对的碾压。
    此战,大明扶持起来的海西女真盟主卜寨战死,乌拉部首领布占泰被生擒,库伦部的首领诺颜翰亦在单独比拼中不敌豪格,为其所杀。
    此战的结果,出乎万历朝廷的意料之外,这也引起了万历皇帝及朝廷要员的重视。
    经过商议,万历一朝决定继续扶植海西女真,并且督促辽东将领对建州展开军事行动,以显示大明的强硬态度。
    叶赫部毕竟是大明官定的女真诸部盟主,势力强大,努尔哈赤虽然战胜海西联军,却吸引来了大明的重视,依旧难以打开局面。
    此后,努尔哈赤采纳了汉臣范文程所谓的“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
    但是很快,努尔哈赤假意臣服的意图被万历朝廷识破。
    在万历皇帝的首肯之下,决定接下来数年内辽东局势的萨尔浒之战,爆发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努尔哈赤必将自食恶果,为大明军队所灭的时候,萨尔浒之战的结果,又让叶赫等部意外。
    号称二十万的明廷大军,在杨镐的指挥下实行“分进合击,会师一处”的战略,因而被努尔哈赤逐个击破,一败涂地。
    杜松北路被努尔哈赤全歼,号称第一猛将的刘綎也兵败身亡。
    唯有李如松部的辽东军,完整撤出萨尔浒。
    自那以后,万历皇帝病重,明军转攻为守。
    努尔哈赤将六旗扩编为八旗,开始号称不败,建州铁骑满万不可敌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


第三百三十九章:声东击西
    萨尔浒之战后,直到朱由校登基为帝的时候,大明都没有力量再对女真发起大规模进攻。
    朱由校心里也明白,只能在辽事上倚重熊廷弼。
    所以在继位之初,就算皇位还不是很稳固,魏忠贤率领的帝党还没有形成,朱由校也在咬牙硬撑,坚持一个方阵。
    即朝廷上推出魏忠贤搅局,辽事上无条件信任熊廷弼。
    朱由校深深明白,现在的辽东除了熊廷弼以外,无人再可遏制建州,无论朝臣如何攻讦,熊廷弼必须要待在辽东经略的位子上。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最终攻灭强大的叶赫部,杀了女真盟主金台吉,吞并海西女真,一统了女真诸部。
    库伦部,也是从那个时候西迁,归附于蒙古察哈尔部,在福余卫土地上放牧,成为了宰赛的附属部落。
    在整个过程中,苦尝败果的万历皇帝只能看着,却毫无遏制的手段,其实就算他本人,也在晚年的国本之争中精疲力尽,对辽事无法全部掌控。
    内有朝臣的结党内斗,外有努尔哈赤不断的兼并各部,攻城掠地,万历皇帝束手无策,终于与世长辞。
    后来泰昌皇帝继位,是为明光宗。
    这位便宜老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干了些什么事,自然是不用多。
    他不仅将万历皇帝三十几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内帑败的差不多,也给朱由校留下了一个所谓的“众正盈朝,财政破产”的濒危局面。
    不过朱常洛在临死前嘱咐朝臣要尽心尽力辅佐自己的话,还是让朱由校稍稍感觉到了父爱。
    移宫大案后,朱由校借助东林党的权势登临大位,粉碎了后宫政变,改元天启,便就开启了他与历史上截然不同的治国之路。
    三年的时间里,朱由校在内忧外患之中,看着努尔哈赤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一点点做大,看着熊廷弼在辽东艰难支撑。
    他体会到了万历皇帝生前的无助,但他不打算就这样一直看着。
    终有一日,萨尔浒的失败,要让他打回来!
    朱由校在稳固内政,争取改革的时候,努尔哈赤自然也没有闲着,他将范文程的策略继续贯彻到底。
    努尔哈赤尽管本人非常不愿意,但还是采纳了范文程攻心之策。
    他先后送回乌拉部首领布占泰及福余卫首领宰塞,表示支持布占泰继续为乌拉部首领,又娶其妹为妻。
    靠着这一手,努尔哈赤降服了乌拉部。
    但福余卫的宰塞是个变数,放回去之前,话说的比乌拉部还好听,回去以后立马变脸,斩杀了努尔哈赤的和亲使者。
    要不是范文程拦着,这一战努尔哈赤三年前就打了。
    其后,努尔哈赤又以暗中联络明朝为由出兵哈达部,擒杀其首领猛格孛罗,彻底兼并其部。
    哈达部自此不复存在,哈达氏要么被杀,要么辗转流落关内。
    同年,努尔哈赤开始继续蚕食蒙古诸部,并且和嫩江流域的蒙古大部科尔沁联姻。
    他重用范文程、宁完我等汉臣,采用蒙古文字,让他们为女真语配上字母,以此来让蒙古人心甘情愿的为其卖命。
    对努尔哈赤的这些举动,朱由校一直都只是看着,并没有去真正的管什么,实际上也确实管不了。
    直到努尔哈赤出兵福余卫,才是引起了朱由校的重视。
    很明显,努尔哈赤在出兵福余卫以前做足了准备,哈达部的覆灭,嫩江流域科尔沁等部向建州的彻底靠拢,这都是他的底牌。
    至于朱由校,也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亲征西南,平定内乱,纵容阉党血洗东林,稳固了朝政,才敢去力保福余卫。
    福余卫不是察哈尔这种大部,可他们占据的地理位置却是兵家必争,若失去了福余卫土地,辽东形势将更加艰难。
    甚至于,建奴可以如崇祯年间那样没事入寇抢掠一波了,这种后果,朱由校承担不起。
    。。。。。。
    此时的库伦部,已经在科尔沁五部联军的打击下兵败,部众四散,就连土地也不剩下一处。
    科尔沁五部盟主奥巴,曾随父参与叶赫九部攻建州之战,但现在,他是努尔哈赤的铁杆盟友。
    这也是这三年来,努尔哈赤所谓“远交近攻”的结果。
    奥巴心里明白,现在的大明朝已经完全不是后金对手,努尔哈赤统一漠南蒙古是迟早之事。
    大明未来可能只存有汉地,以外土地,都将归为后金。
    归附大金,是他最正确的决定。
    库伦部本就在九部攻建州之战中首领被杀,后来更是被努尔哈赤强行吞并土地,早就一蹶不振。
    虽然库伦部仍比一般归附福余卫的小部实力要强,可相比于嫩江流域的大部科尔沁来说,不过是个小孩子。
    攻灭库伦部微不足道的抵抗后,奥巴兼并了库伦部的驻牧地,纵容部下奸淫杀掠。
    五部联军以库伦部昔日的所在为营,安置重兵,掳福余卫的蒙古人为奴,将库伦部女人分发部众,积蓄钱粮,意图一举击败前方唯一有实力的宰塞。
    目前为止,科尔沁五部联军在福余卫的战事顺风顺水,鲜有遭遇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