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暮春楼的宾客们回去以后,多是到处夸大其词的去说。
    当夜督办司的校尉们如何如何嚣张跋扈,将那些在楼上题作诗的读书人一齐抓走。
    反诗这项罪名,在大明朝向是不成立的。
    言官们都以互相批斗为荣,更以在朝堂上犯颜直谏而获得声名,要的就是这个名留青史。
    当年嘉靖一朝,著名的清官海瑞不只骂过嘉靖皇帝,就是满朝文武,他也都骂了个遍。
    可有人按这个罪名杀他的头?
    朱由校一直都非常想把那些没事就骂一骂自己的清流们正法,可这个话是不能从当朝皇帝嘴里说出来的。
    没有人愿意被真正打上昏君的名头,朱由校也不想自己的后世之君上行下效,没事就杀一批文官。
    真是这样,朝廷就乱了。
    就是当夜在暮春楼的宾客们也都觉得十分不理解,不就是不满朝政做诗一首吗,这又有何不可。
    田尔耕实在是好心办了错事,朱由校目前在想其它的事,倒也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说什么。
    至少有一点他猜对了,朱由校的确对这帮宣昆党恨得咬牙切齿。
    田尔耕回到督办司以后,很快发现反诗这个罪名在当下的情况不太能成立,也能猜到皇帝心中对自己的失望。
    为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担当重任,他只好寻求其它的解决之道。
    其后要么是罗织罪名,将宣昆党人以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继续关押,要么就是等这边的魏国公之死案查清,再看圣意决定是不是将宣昆党人打成弑杀国公的同党。
    田尔耕虽然有些忙手忙脚,但他也知道,天启皇帝一直没有什么话,这也说明了在其内心之中,也是赞同抓捕宣昆党的举动。
    这样看来,这件事就大有转机!
    无论如何,宣昆党既然已经给抓了起来,那就不能再给他们放回去。
    那样做,打的是督办司背后天启皇帝的脸。
    因反对改革而嚣喧一时的宣昆党一夜之间消散,三十几名或是曾经在南京为官,或是眼下的朝中官员全数落网。
    然而这还没完。
    随着一个人被五花大绑的押缚到臬司衙门,围观的百姓们都沸腾了,这个人他们都认识。
    这不就是鼎鼎大名的忻城伯赵之龙吗!
    。。。。。。
    朱由校穿着一身皇家常服,手中拿着的不是那块惊堂木,却是染过许多鲜血的帝王剑。
    很显然,今天他是有当场砍人的念头的。
    金陵省的巡抚王永光,随行下来的军机大臣,内阁重臣,还有布政使、按察使等一干地方要员悉数到场。
    衙役、官差、禁卫,文武官员还有围观的金陵城中百姓们有的伏跪在地,有的半跪,都是山呼喊道:
    “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见皇帝查案,不仅近距离接触到天启皇帝,更有这群往日里他们绝无机会见到的满朝政要。
    这次的见识,只怕回去能和人吹嘘一辈子!
    随着朱由校一抖宝剑,道:
    “带人犯!”
    护卫在身边的黄得功随即高喊:
    “陛下说了,带人犯上堂!”
    不多时,两名勇卫营兵士一左一右,拎小鸡似的,将忻城伯赵之龙按在朱由校脚下。
    不由分说,赵之龙被两名兵士直接扭跪下来。
    “臣…罪臣赵之龙,见过陛下。”
    “赵之龙…”管家
    朱由校凝眸望向他,想起他在历史上南明做出的所作所为,心中实际上已经将他判了死刑。
    随即,语气稍缓,问道:
    “铁证如山,你可知罪?”
    这一问,本来就是道程序,在这样的证据下,没有人会相信这件事不是赵之龙做的。
    赵之龙闻言,喉头一哽,匍匐大哭:
    “陛下,臣冤枉啊——”
    “臣、臣是想过不让魏国公将奏疏送抵御前,可回府之后思前想后,总觉得愧对皇恩,还没有动手。”
    “况且就算臣动手了,也不至于在当天杀害国公啊,这这这…这岂不是昏了头,自己把自己推出去了吗。”
    “陛下天纵圣明,定要核查到底才是啊!”
    语落,众人议论纷纷。
    这话的确有些道理。
    赵之龙在当日与徐宏基有过争执,出去之后路人和府中侍卫也都说看见他脸上的嫉恨之色。
    就算要图谋杀害,也不至于当日就下手,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己把自己推入火坑。
    朱由校沉吟半晌,嗬嗬冷笑:
    “你不会真以为朕能轻信了你这鬼话吧?”
    赵之龙闻言一愣,立马听出了皇帝话中的另外一个意思,你说自己是冤枉的,倒是特么的把其它证据拿出来啊。
    你拿不出证据,在这再是怎么喊,朕也都要把你砍了!
    “臣、臣有话说!”
    赵之龙眼珠乱转,急忙自证:
    “与臣图谋杀害魏国公的,还有留守监的杜升,和,和魏国公府上的小公爷,徐文爵!”
    这话一出,又拉出两个大鱼。
    关键这话说是说了,没人信啊,朱由校也一头雾水,按说你拉人下水也得找两个靠谱的吧!
    徐文爵作为徐氏长子,将来不出意外必定是会承袭魏国公爵位的。
    大多数人对徐文爵的印象止于喜好面子的纨绔子弟,根本不相信他会做出弑父这种事。
    至于杜升,这货更是和这事八竿子打不着啊!
    这次改革,除了前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以外,最大的得利者就是杜升,留守监作为京师内廷在江南的代表,日后职权之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王永光伸手指向赵之龙,立即喝骂道:
    “狂徒,休要在此乱咬乱吠!”
    “陛下,臣请将这狂徒打入大牢,待臬司衙门审问后再行复审,以免他胡乱攀咬。”
    朱由校眯起眼睛。
    今日本以为是走个程序然后结案就算完了,没想到出了点挺有意思的情况,赵之龙说的事的确需要仔细查查。
    徐文爵和杜升到底和这事有关没关,也需要仔细查查。
    这个时候,臬司衙门甚至是督办司、东厂,都不能再信任了,因为杜升就是魏忠贤的干儿子。
    这三个司法机构,每一个都趟进了这趟浑水。
    现在朱由校能信任的清查部门,只有自己秘密建立的较事府,现在虽然规模不大,但全是效忠于自己一人的死士。
    “行,暂交付臬司衙门办理,三日后复审。”
    朱由校呵呵一笑,转身而走,不少人都松了口气。
    朱由校来到后堂坐下,心中比较期待,较事府这次到底会给他抓出什么样的大鱼来。
    阉党,宣昆党,东林党,勋贵…
    有点意思了。


第三百二十八章:替死鬼
    众文武来到后堂,然后都微侧着身,等着朱由校训话。
    朱由校将佩剑放在桌角,然后看向众人,从容笑道:
    “汤宾尹那些人有件事说对了,朕这次南下,不只是祭祖拜庙,视察地方这一个目的。”
    “礼部说的那些都是扯淡,诸卿看过后,笑笑就行。”
    这话说的轻松,还看过后笑笑就行,你皇帝可以这么说,做臣子的要是真这么做了,那不是蹬鼻子上脸吗…
    众人都是心中一紧,看来天启皇帝要给他们摊牌了!
    尤其是这次改革首当其冲的金陵巡抚王永光,更是忐忑不安。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他已经背叛了原本阶层,再不跟着天启皇帝混,只怕就要横死街头了。
    “世人都说天高皇帝远,这个道理,你们这些做臣子的,比朕这个当皇帝的更懂。”
    “大明朝九千多万臣民,都让朕一个人管,也管不过来。”
    朱由校在上边说着,群臣们也就在下边愈发的老实,生怕一个不注意,就到地府去管鬼了。
    “都下去吧,好好查案。”
    ‘好好查案’四字,朱由校说得轻飘飘的,群臣们听到后却是心中狂跳,眼前这位这可是连回家养老的杨涟都不放过的天启皇帝!
    这案子真有这么好查?
    想到这里,金陵省的按察使暗自擦了擦汗,自己可真是没谁了,上任半个月不到,就接了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
    众人不敢松气,拘谨地转身,一一离开。
    忽然,背后传来几个字。
    “对了,王永光留下。”
    王永光脚步一顿,只好站在旁边等待,单瞧面色就已是煞白,他的心中更加是砰砰直跳。
    待群臣离去,朱由校指了指身旁,笑道:
    “这里没别人,方才在堂上,朕见你对那赵之龙颇有愤愤之色,就想着找你聊聊。”
    见王永光即便坐在那里,仍旧只挨了半边屁股,朱由校哈哈大笑,洒脱道:“今日就随便聊聊,朕赦你无罪。”
    朱由校越是显得轻松和毫不在意,王永光就越是觉得有鬼。
    听见赦免无罪这个字眼后,更是噗通一身跪下来,说道:“陛下要问什么,臣如实回话,如有半句虚言,不得好死…”
    “这可是你说的,朕没逼你啊。”见王永光在不断磕头,朱由校摆摆手示意他起来,道:
    “没事,朕不会让你不得好死的,朕不是都赦你无罪了吗,还怕什么?”
    低头看着王永光,朱由校逐渐贴近他的耳朵,冷笑道:
    “怕死啊?”
    王永光汗毛直立,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是匍匐在地,浑身颤抖得不成样子。
    随即,朱由校直起身,面色上的笑容已是逐渐凝固,他将手按在了佩剑上,冷冷问:
    “赵之龙供出杜升和徐文爵,与你有什么关系?”
    “不说实话,朕诛了你的九族!”
    闻言,王永光浑身一颤。
    “那赵之龙在陛下到南京以前,大约是御驾到凤阳的那几日来找过臣,说是要拉杜升下水,以保全自身。”
    “杜升有什么值得他他下水的?”
    朱由校又问。
    王永光犹豫片刻,在朱由校足以杀他一百遍的目光中败下阵来,如实交待道:“杜升挪用了天启元年淮北赈灾的银款,而且…”
    “而且杨嗣昌曾上疏弹劾他,也差点遭了暗算,死在去山东赈灾的路上。”
    “好,这又是魏忠贤收的好干儿子,上一个还是崔文升,他连朕都敢杀。”
    朱由校嗬嗬笑了一声,道:
    “还有什么与此事有关的,若敢有一句作假,你知道后果。”
    王永光已是面如死灰,他早已经背叛了自己的阶层,如果皇帝再不信任,只怕就真的要万劫不复了。
    他心中明白,除了全部交代自己知道的事,没有第二条路。
    。。。。。。
    第二天一早,一名较事来报,印证了王永光昨日所说尽皆属实,没有编造假话的成分。
    按王永光所说,赵之龙在南京城里没有一天是闲着的。
    在朱由校来之前,他先后找过王永光和杜升,魏国公府这货更是常客。
    要说真正目的,还是很简单的,完全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其它那些都是扯淡。
    赵之龙那天去找徐宏基,然后两者发生争执,就是因为赵之龙断定这是南京勋贵重抓军权的唯一机会。
    徐宏基要放弃这个机会,赵之龙觉得他太过谨小慎微,也想过要截掉奏疏。
    王永光也说了,他觉得赵之龙应该是没有动过要杀徐宏基和张氏的念头,而且赵之龙这个人诡计多端,手中握着包括杜升在内许多人的把柄。
    就算要杀,也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这案子查到现在,以前认为是凶手的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