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化学家-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磊历来对每个嫔妃都非常关爱,这比当世绝大多数男子都要优秀得多,例如生了孩子之后,他总会到孩子的母亲床前柔声安慰的。刘磊如往常般安慰了塞西莉亚一番,嘱咐她好好休息,又命人送来补品这才离开。
  刘磊正要再去奶娘那里看看孩子,就接到了宋轲来访的消息。历来都是刘磊去找宋轲喝酒的,虽然他给了对方自由通行皇宫的权力,对方却很少使用,没想到今天却来了。
  “皇上,今天我是带着酒,特来为皇上庆贺的。”宋轲笑着提了提手上的一个酒坛子。
  “我生个女儿也要庆贺吗?这样说你岂不是少庆贺了好几次?”刘磊摇头道:“何况我们不是已经达成了默契,没人的时候你叫我刘贤弟的嘛?怎么又变成皇上了?”
  “女儿?”宋轲闻言一愣,随即笑了起来:“那就恭贺刘贤弟得一爱女了,这算是双喜同庆了。”
  “双喜?还有什么?”刘磊却不明白了。
  “否则我为何要叫皇上?这是正事要庆贺一下了。”宋轲将酒坛子推到刘磊面前的桌子上笑道:“刚刚接到了湖南的消息,吴三桂授首,周国已经在夏国相的率领下投降了。”
  “哦?吴三桂死了?”刘磊脸色一变:“他是怎么死的?”
  “说起来这个大汉奸死得太轻易了,实在难解我心头之恨。”宋轲眼中精光一闪,当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让李自成兵败退出北京,他的父亲宋献策也受到不少迫害,最终不得不选择了隐居避世,双方也算是有深仇大恨的。
  宋轲坐在那里,将吴三桂死亡前后的事情娓娓道来,刘磊听得直点头:“说起来吴三桂也算是硬气,竟然选择了战死。”
  “所以我说他死得太轻松了,这等汉奸应该遭万人唾骂才对。”宋轲颇觉不甘,这时候他突然剧烈的咳嗽起来。
  “宋兄怎么了?”刘磊问道。
  “没关系,最近偶感风寒。”宋轲摆摆手道:“我今天来,就是要和你庆贺一下吴三桂授首的,另外还要商量一下今后的安排。”
  “可是你这个庆祝也就罢了,酒带得也太少了点吧。”刘磊拿起那个酒坛子晃晃,里面顶多有一斤酒。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这点酒刚够塞牙缝。
  宋轲笑着摇摇头:“这是给你一个人带得酒,我在按时吃药,林院长说吃药期间绝不可以饮酒。我来庆祝,刘贤弟这里总有好茶招待吧。”
  “那是自然了。”刘磊挥挥手喊道:“洪文定。”
  “在,皇上有何吩咐?”在外面值守的洪文定走了进来,对着两人拱手问道。
  “让御膳房准备几个清口的小菜来,再沏一壶上好的碧螺春来,记得要明前茶。”刘磊摆摆手道。
  “遵旨。”洪文定转身走了出去。
  宋轲疑惑道:“碧螺春是什么茶?我怎么从未听说过?”
  “哦,就是吓煞人香,我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才刚给它改的。这个明前的碧螺春啊,每年只能出那么几斤,我平日里都舍不得喝的,你要好好尝尝啊。”刘磊提醒道。经过几年的历练,他也能分辨各种茶叶了。这些好茶他只招待最好的朋友,平时拿出来喝都有些肉疼的。
  “那就多谢了。”宋轲笑了起来,他就知道刘磊绝不会亏待他的。
  很快就有宫中侍女送来了一壶碧螺春,宋轲自己倒了一杯闻了闻,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不得不说,你这里的好茶的确是外面喝不到的,侍女沏茶的手艺也是一等一的好。”
  “那是自然。”刘磊端起酒杯道:“来,咱庆祝大汉奸吴三桂授首,干一杯。”
  两人碰杯后一饮而尽,宋轲问道:“我一直很奇怪,为何你登基为帝之后,一不肯在宫中设立太监职位,二不肯将侍女改称做宫女?”
  刘磊端起杯端详着里面浓稠的淡黄色酒液说道:“人生而平等,或许他们的出身不同职位不同,但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太监入宫需要净身,实在太过惨无人道,所以我宫中不用太监,重活累活都让侍卫们做。”
  “刘贤弟此言不差,的确是为民着想,堪称一代贤君。”宋轲点点头表示支持:“只是历代君王任用太监,都是为了避免深宫之中出了丑事,难道你不怕吗?”


第816章 千年变局
  “为何要怕。”刘磊微微一笑:“若我的嫔妃出轨,这说明我们的感情有了危机,不如任她离去,免得彼此伤害。这也是对皇帝的一个警示,不要娶太多的嫔妃,若自己照顾不过来,就要戴绿帽子了。”
  刘磊的新名词太多,宋轲思索了半天,才算弄明白他的话中含义:“你却是大度,只可惜你对嫔妃再好,也顾及不到那些侍女。”
  “为何要顾及?如果那些侍女于侍卫看对了眼,我不但会成全她们,还会送出一份嫁妆。”刘磊笑道:“宫女一生终老于深宫之中,内心苦楚有谁知晓?我不叫宫女而仍旧叫侍女,就是希望告诉世人我的想法,我不想将这些女子锁于深宫之中,她们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侍女在宫中任职只有五年,之后可以出嫁或者出宫生活,我都会给予一笔生活费的,这叫做人道主义。”
  “你的想法还真是多,我想古今多少君王,从未有你这样爱护关心百姓的了。”宋轲摇头道:“若当年闯王能听取我父亲的建议,多多爱护百姓,也不至于兵败九里山。”
  “都是一样的,若当年张献忠肯爱护百姓,也不至于兵败身死,连累父王也郁郁而终。”刘磊说道:“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历代君王都知晓,却没几个能做到。他们只羡慕贞观之治的繁华让唐太宗留名青史,却从没想过其中真谛就在这句话上。”
  “不错,只有真正为了百姓着想,才能成为明君。”宋轲点头道。
  这时候小菜也被摆了上来,刘磊拿起筷子指了指:“快吃,这可都是御厨的手艺。”
  尝了两口菜刘磊抬起头来:“咱们平日里多是闲聊,今天怎么讨论到国政上去了?还是说说你吧,我已经向陈大人暗示过多次了,可是他总在跟我装傻。不过我听说陈小蝶曾经去过几次廷尉府,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这……”宋轲笑了起来:“不怕刘贤弟笑话,我与小蝶早已山盟海誓过了,只是碍于陈大人不肯松口,我暗示了几次却也不敢再提了。”
  “陈永华什么都好,就是为人太古板了些,什么事情都要依礼制。”刘磊撇了撇嘴:“我已经提议几次,制定法律允许女子提出离婚了,他就是不肯,还想让我收回女子不许缠足的禁令,为这个我们两个没少吵架。”
  “女子提出离婚?”宋轲笑了起来:“这还是挑战天下礼教的法律,也只有你这样高的威望才敢做。”
  “女子提出离婚怎么了?我还要求法律规定寡妇可以再嫁的,陈永华就是不同意。”刘磊说到气头上拍案而起:“反正我已经在民法中确定了,禁止女子缠足,禁止丈夫打骂妻子。教育法中也有规定,凡是新汉帝国的适龄儿童,必须完成六年义务教育,哪怕女孩也不能逃避,否则就课以重税。我还在婚姻法里规定了,必须男子达到十七岁,女子达到十五岁方可成婚,否则父母将受到监禁或者罚款的惩处。”
  “其实刘贤弟这些法律我都看过了,虽然都很有道理,却嫌太激进了些。有些条款就连我接受不了,何况是普通百姓?你不知道各地法院门前天天有人喊冤吗?若不是你的威望足够高,恐怕都会有百姓来皇宫门口为此喊冤了。此事应当循序渐进,依势而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必受反噬。”
  “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时不我待啊。”刘磊站起身来踱了两步说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在眼前,若我们不能抓住这一点,必将被世界所淘汰。到了那个时候,若想重回强国之列,必须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经历百年困苦方才可能。”想到前世华夏百年衰弱史,他就心痛不已。
  看到刘磊真情流露,宋轲都感到有些迷惑了。他的确是天纵英才,眼光却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何况他擅长的是军事,政务方面并不精通,对于刘磊所说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更不明白。
  宋轲咳嗽几声,放下茶杯问道:“刘贤弟所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何?可否对我说说。”
  “好啊,此事我憋在心里许久,一来没有几个可靠的人可以诉说,二来就算说了也没几个人听得懂,今天就把内心所想与宋兄讲一讲。”刘磊抬头望向星空,脑海中已经浮现起前世的记忆:“自华夏立国以来,经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大爆发,以及秦皇汉武的武功鼎盛,算是将华夏政权的基本架构确立了下来。我们以农耕为主,以盐铁专卖为国家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着国家不断扩张,终于有了今日的版图,我称之为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这个名词很新鲜。”宋轲笑道。
  “这的确是一个新的概念,因为农业社会的名词是相对的,相对于工业社会而说的。”刘磊解释道:“如今工业社会已经初见端倪,依靠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多,大到蒸汽火车、车床、飞艇,小到肥皂、火柴、廉价的机织棉布,甚至战士手中的步枪和手榴弹,全都是工业制成品。”
  “不错,这些都是刘贤弟建立起来的,也是我最佩服你的地方。”宋轲颇有感触的点点头。
  刘磊回头说道:“如今的工业看似很强大,却只是刚刚开始罢了。你想能想象吗?未来我们制造几万吨的蒸汽船,以比帆船要快上几倍的速度行驶。我们可以制造一种内燃机,把它装在马车上,让马车不用马也能飞快行驶,速度还要快上几倍。我们可以将内燃机装上叫飞机的机器,让它在空中自由翱翔,再也不像飞艇那样慢吞吞的前进。飞机甚至可以带上几百人,将他们一日内从上海送到美洲的金山港。”
  “这可能吗?”宋轲惊得张大了嘴巴,他完全想象不出会有这样的机器,完成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


第817章 鬼谷传承
  “完全没有问题,这是真实的未来,最多两三百年,我们就能造出这所有的机器。”刘磊相当肯定得答道:“但要完成这一切,都需要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来自于知识。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无数人毕生的努力,将知识一点点堆积起来,才能形成这些最终的奇迹。”
  “科学?这就是你大量建立学校的原因?”宋轲似乎明白了。
  “没错,科学研究需要才华,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真正能进行科学研究,推动国家工业建设前进的人万中无一。而为了让国家更快的发展,这些人的数量又是越多越好的,这就是个很大的矛盾了。”刘磊对宋轲循循善诱道:“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尽可能多的产生科研人员,我们就要增加识字人口的基数,也就是尽量扩大识字人口的数量。只有让全国百姓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才能产生更多的科研人才,推动国家快速前进。当然国家工业的发展,不止需要科研人才,还需要技术工人和许许多多各类人才,但这些人才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有学识。有学识才能眼界开阔,才能更容易的接受新鲜事物,掌握新的更复杂的技能,才能更好的发展这个国家。”
  宋轲听得眼前越来越亮:“你从起兵以来就大力普及教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