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清化学家-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达到防伪效果,刘磊是无所不用其极,最明显的防伪效果就是在油墨上。尽管刘磊造不出后世使用的荧光油墨,却能使用特殊的色彩,那就是被刘磊控制生产并不许用于印染棉布的苯胺紫。
  紫色作为最尊贵的颜色,在东西方都是一体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没有合成染料的年代里,紫色的获取非常困难。在西方主要依靠骨螺提取,大约一万五千只骨螺才能提取一克推罗紫染料,在东方则使用胭脂虫,产量也是一般无二。
  正是因为紫色的珍贵,才让这种颜色为上层阶级所专用。品极高的官员会以穿紫色官服为荣,甚至有满朝朱紫贵的说法。刘磊就是利用这样颜料在自然界中的珍贵,决定在第一代纸币中使用紫色、蓝色、绿色和红色,通过分层多次印刷,搭配出一种梦幻色彩的效果。
  新政府的纸币很快进入了设计阶段,为此刘磊特意秘密从杨柳青找来多名资深年画艺人,绘制纸币的模板。这套纸币大致以人民币的结构设计为蓝本,只不过正面的头像位置被空了出来,背面则统一使用牡丹花图案。
  开始有人提议在模板上印刷妈祖娘娘或者玉皇大帝,甚至有人提议印刷灶王爷,结果被刘磊直接否决了。他感觉若真的使用了这些人设计的纸币,纸币还不成了冥币。
  最后还是刘磊拍板其正面印刷华夏最耀眼的产品,以显示国家的强大。这些图案很快被确定了下来,一角纸币是中药,一元纸币为茶叶,五元纸币是瓷器,十元纸币为丝绸。除了图案不同,以及数字上的区别之外,为了更容易辨认,四种纸币虽然都用四种色彩但主色调不同,其中一角纸币以蓝色为主,一元纸币以红色为主,五元纸币以绿色为主,十元纸币以紫色为主,这样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轻松辨别出纸币的价值。
  在各部门分工合作下,纸币的设计印刷工作在稳步进行之中,很快位于新福州的帝国造币厂被建立了起来。这是一家从其他多个企业拆分合并而成的新企业,它也成了日后内务曹保护最严密的场所。
  在这个工厂中,所有工人和技术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工作,同时受到日常监视保护,当然他们的薪水也非常高。此外工厂内细化为大量工序,彼此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以保证任何一个环节泄密,都不会影响到整个纸币印刷技术的保密。
  凹版印刷机、纸币专用纸和苯胺紫颜料成了高度机密,全部在造币厂内进行制造,同时不允许对外销售。在这样按部就班之下,纸币印刷很快开始了。因为凹版印刷机的复杂,现在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实用性还不算好,每台机器都只能印刷一种墨水,因此每种纸币都需要印刷四次才能完成。
  为了保证秘密,刘磊直接将每种纸币的印刷都分隔成四个车间,以减少泄密的可能。在这样的细化分工之下,纸币的成本也提升到了每一张纸币五分钱左右,但刘磊宁可提升成本,也要增加保密程度。也只有刘磊知道,一旦以假乱真的假币被制造出来,将会给国家金融造成怎样的巨大危害。
  黄帝纪元4376年,公元1678年六月二十一日,刘磊正式面向全国宣布,政府开始发行第一套华元纸币。各地大汉银行同步使用这套纸币,同时在银行和政府大楼设置展示窗,由专人讲解纸币的特殊标记,以防止有人乱印假币扰乱金融市场。货币法同步出台,对印刷假币进行了严格规定,最高将可以判处极刑。
  之前的国库券买卖,已经让民间适应了纸币的存在,所以当华元上市的时候,并未出现想象之中的抵制。而政府以大汉银行库存的两百多吨黄金为准备金,加上之前的金属货币为支撑,再辅以库存大宗商品作为保证,让纸币很快稳定了下来。
  这种手感独特,印刷精美的华元纸币,很快成了百姓们的宠儿,商人们更是非常喜欢。比起每次购货都需要用马车携带银元的经历,他们更喜欢怀揣纸币的感觉。
  纸币的发行降低了货物流通成本,同时增大了货币供应量,在让国家大赚了一笔的同时,也给日后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机会。与此同时,大汉银行开通了货币兑换窗口,允许按照政府规定的比价,将欧洲传来的金银币,清廷的康熙通宝和顺治通宝,甚至是库平银兑换为华元纸币。


第692章 日拱一卒
  大汉银行甚至给出了略微优惠的兑换价格,同时宣布从黄帝纪元4377年一月一日起,新汉帝国境内不在允许流通其他货币,而他国商人在入境之前,必须在大汉银行驻各港口的代办处兑换为华元才能流通。
  借助威逼利诱两方面的手段,大汉银行吸引百姓将不属于华元体系的货币在银行兑换掉,逐渐在境内统一货币。除此之外,刘磊也希望借助这个方法,将华元纸币扩散到全世界,尤其侵入到清廷的地盘上去。
  当然大汉银行虽然以优惠价格收取外来金属货币,却也没有吃亏,因为康熙通宝的含铜量超过其价值,就算优惠兑换也稳赚不赔。至于来自欧洲的金银币和清廷的库平银,可以直接作为黄金储备和制造银币,并不会造成损失,反而能大量减少各国货币,迫使他们多使用华元纸币。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刘磊明白世界货币的重要性,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将华元变成世界通行的流通货币。
  有了纸币作为扩大流通量的保证,刘磊开始在建设中的新上海城内,积极准备期货市场的开启,同时谋划着在上海建设一家与泉州交易所同等规模的证券交易所。
  在这个世界上,没人比刘磊更加精通金融知识了。而金融知识与工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懂这些系统知识,只是依葫芦画瓢的康熙注定无法超越刘磊的成就。
  刘磊利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不断完善工业发展道路上的规章制度,消除一个个隐患,以壮大新汉帝国的实力。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反应上就是贸易的主动性和军事力量的强大,当然经济还要有安定而广袤的国土与勤劳朴实的人民作为保障,这个时候刘臣就在为了增加国土而奔波。
  在稳固了勒拿河到贝加尔湖的防线之后,霍明开始谋划对外蒙古各部展开攻势,希望将其尽快并入新汉帝国的版图,以获得更加稳定的养马地和畜牧业基地,同时对内蒙古形成压力,争取早日完全控制长城沿线,完成对满清的合围。
  然而刘臣带着一支使团,花费两个月时间走访了外蒙古的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和札萨克图汗部以后,却得到了几乎相同的答案。他们不想掺和进新汉帝国和满清的战争,只希望保有自己的土地,平安的生活下去。
  对于这些人的子孙未来会干什么,刘磊心知肚明。尽管他会尽量打压俄罗斯帝国,不让这只对土地充满贪欲的北极熊靠近蒙古,但这样做治标不治本,根本无法让华夏得到真正的和平稳定环境。
  霍明在得到了刘臣的传讯之后,开始着手准备对蒙古的作战。作为北方战区司令官,来自于三个方向上的威胁已经有两个被暂时压制,剩下的就是蒙古问题了。
  外蒙古和内蒙古虽然都是蒙古,但他们彼此之间却是仇视的。其中内蒙古四十九旗忠于满清,是必须要打压的对象,而外蒙古诸部则更像是局外人。霍明就打算各个击破,先对内蒙古各部开战,消灭这些绊脚石的同时,也让新汉军能更多掌控长城沿线,压制清廷反击的范围。
  六月二十九日,从北方前线抽调回来的皇家近卫第三师突袭了承德府,将这里残存的一千多清军消灭,成功控制了这座塞外的重要城市,随后郭继峰派兵占据了多伦诺尔厅,将松花江流域的昭乌达盟从内蒙古中硬生生割裂了出来。
  依靠着河流与大漠的阻隔,李嗣兴率领四个骑兵师很快就将当地的蒙古部族剿灭了。对待这些蒙古同胞,新汉军可不会如对待俄国人那么残忍,他们有更好的手段。
  在军队的保护下,霍明与穆子辉联系,从各地抽调了一批官员,配合军队中的政工干部,组成了的上百支调查审判组,开始对昭乌达盟内部各个部落的头人进行调查。
  这个时代的蒙古部族统治方式都非常原始,他们以头人和首领为主,所有部落牧民都是他们的奴隶。底层牧民为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牧马放羊,自己却朝不保夕食不果腹。
  面对这种情况,军政联合派出的调查审判组就在各地征集证据,搞披露揭发。只要有充足证据就召开全民大会,揭发头人首领们剥削普通牧民的可恶嘴脸,激发广大牧民的同仇敌忾之心。
  在以临时法庭进行判决之后,这些头人首领本人大多被枪毙,财产被抄没之后,由新汉帝国政府登记造册分发给贫苦牧民。皇家财团同样派人跟进,在各地组织建立畜牧公司,以农垦公司为蓝本,采取统购统销的方式,由公司统一发放优质种畜,培养各种或肉质鲜美,或毛长坚韧、或上膘迅速的特殊品种牛羊,并由公司以保底价统一收购。
  除此之外,畜牧公司专门调拨资金,在当地改善牧草,种植紫花苜蓿等高营养牧草。投资生物研究所,培育更优良的羊种、牛种,并专项研究奶粉烘焙、饲料青贮、肉类加工等相关技术。
  尽管刘磊很清楚,这些畜牧公司至少在十年之内都是赔钱的,但他愿意为了国家和长远规划投资,让国家的畜牧业得以发展。
  有了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双向对比,脱离了苦难生活的底层牧民们渐渐开始心向政府,甚至有人开始自觉自发得配合调查审判组,揭发那些作威作福的蒙古贵族老爷们。
  霍明的做法犹如釜底抽薪,让蒙古各部的贵族们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下令封锁消息,避免自家牧民知道这个消息,也要批斗他们这些贵族老爷。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在新汉政府资助的流浪艺人们大力宣传下,新汉帝国的形象深入身心,而推翻奴役统治重新当家做主的宣传,也让底层牧民们心思活泛了起来。
  整个蒙古的统治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这迫使原本打算中立的外蒙古诸部也不得不与内蒙古各部取得联系,希望双方联手阻止新汉帝国新政策实行。


第693章 移民缺口
  外蒙古诸部开始向库愣湖以东渗透,与内蒙古诸部一南一北,对新汉帝国施压。霍明则针锋相对,开始在各水源地利用水泥修筑楞堡并驻军,一点点挤压蒙古人的生存空间。
  对付来去如风却没有攻坚能力的蒙古人,楞堡堪称无上利器,往往一座驻有五百多军队的楞堡,只要弹药补给充足,就能轻松阻挡住上万蒙古骑兵的进攻。
  更可怕的是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让坚固的楞堡可以大批量的建造,而且速度非常快。往往一个星期时间,楞堡就能从无到有的建立起来,让蒙古骑兵毫无办法。
  霍明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战术,在各水源要地修建楞堡,驱逐蒙古部落在附近放牧,不断压缩包围优质牧场。若有蒙古部族投靠,新汉军自然是接受的。那些穷困牧民会得到军队赠予的牲畜、粮食和衣服等生活物资,也可以在楞堡附近居住生活,但前提条件是这些部族必须先对那些压迫者进行清算,解放普通牧民的奴隶身份。
  这样做法当然不会得到部族头人们的支持,他们也不会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