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化学家-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若不召回康亲王大军,若复国军兵力集结进攻京师,谁能担此干系?”索额图一句话,让周培公没法回答了。他只是个新晋的御史,就算想要一力承担也没有这个资格。
看到周培公一副为难的样子,康熙思虑再三叹气道:“如今事态危急,也只好暂缓北方战事了。何况布尔尼已死,十年内察哈尔部也翻不出什么大风浪,还是要顾及京畿根本之地的。下令康亲王杰书全军撤回,其余各部皆不许擅离职守。”
援军抵达需要时间,在勤王大军抵达之前,京营三万军兵只能坚守北京城,不敢越雷池一步。冯子超依靠虚张声势之计,逼得八旗不敢出京作战,他就借着这段时间不断将物资运送出去。为了加快速度,复国军还征用了大沽口附近的所有海船与水手,雇佣他们将物资转运到大连港去,反正那里早就落入清廷眼中,根本不需要保密。
大沽口也算是个海运要地,海船数量不知凡几,有了他们的加入,运输再次提速,大量物资通过海河与渤海湾,源源不断得转运到金州卫去。与此同时,毫不知情的漕运仍在不断将船只送到天津,充实着冯子超的战利品。
这个时代的通讯过于落后,康熙和众大臣光顾着调兵勤王,忘记了通报消息。直到五天后吏部才想到此事,向各州城府县传递消息要求严守城池,但已经有三拨不明就里的漕运船队入了虎口。
蓝理和施世彪率领着庞大船队,在争分夺秒的运送物资,冯子超则继续迷惑清军,为了看起来更像真的,他甚至派出了两个连的小股部队,分两路袭扰保定等地,干扰清军的判断,然而以康熙的睿智还是看出了些许破绽。
第470章 顺利完成
“明珠,根据探子来报,二十天以来每天都有近千复国军进入天津城?”康熙皱眉问道。
明珠躬身道:“回禀皇上,的确如此,我们的探子都已经秘密记下了他们的旗号,按照复国军的编制应该分数六个旅的兵力,正在陆续赶来。我估计是复国军的海船运力有限,所以每次只能运来一千人。”
“不对。”康熙摇头道:“若是这样运送,就算复国军全都抽调过来也不够。复国军在北方有落脚地无疑,但绝不能养活这么多兵马,否则他们早已进攻北京城了,其中可能有诈。”
“有诈?不会吧。”明珠说道:“我们的探子也曾经查看过各处城楼和军营,里面都住得满满的,能从窗口看到的规模估计也有千多人了,更何况军营内没出来的。”
“他们每日是否演训?”康熙问道。
“高处都有人把守,探子们无法上去窥探对方军营虚实,不过据说每日都能听到许多人喊军令,至少也有数千人。此外各军营炊烟终日不停,似乎在为许多人做饭。”明珠回答道。
康熙现在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他有六成把握其中有诈,但至于是不是对方虚张声势,他没有完全的把握。如果现在派出仅有的三万京营,万一发现对方的确兵力众多那就是送菜了,到时候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京城逃亡山西。在这个全国混战的时刻,失去京城意味着什么,恐怕谁都明白,那将会对民心士气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因此而输掉整场战争。
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康熙不敢赌,因为他知道若输了自己没有翻盘的机会,所以尽管他认为赌赢的几率高达六成,他仍旧只能放弃:“康亲王的人马到了哪里?”
“大概到了遵化,还需要几天才能抵达京城。”明珠在旁边回答道。
康熙眉头一皱:“为何这么慢?”
明珠连忙回答:“康亲王大军已经散开在辽东查找察哈尔残部余孽,得到八百里加急后收拢人马浪费了时间。”
“实在误事。”康熙冷哼道:“立刻派出信使,要康亲王不必来京,直接率军进攻天津城。”康亲王手中还有近十万精兵,就算复国军真的人多势众,也一样能够获胜,对此康熙却是不太担心。
听出康熙语气中的不悦,明珠连忙说道:“奴才立刻传令给康亲王,让他加快行军速度。”
“甚好。”康熙仍旧坐在那里,微眯着眼睛道:“水师,又是水师,难道复国军水师强就能包打天下吗?朕倒要看看凭借全国之力,我还搞不出一支强大的水师?”
康熙咬着牙看向明珠道:“施琅的舰队在哪里?”
“回禀皇上,施琅正率舰队在长江口与郑家水师对峙。”明珠连忙回答道。
“很好,下令沿海各府加紧打造战船招募水手,我要再扩建施琅的水师。”康熙冷笑道。
康熙的错误决断,让复国军运送物资的时间又延长了四天。杰书在仙霞关与复国军交过手,深知其战斗力强悍善于以小股部队偷袭,哪里敢加快行军速度。他行军中都是放出大量斥候缓缓前行,每到一地宿营先侦查周边情况,占据各个制高点后再设立营盘,这大大降低了行军速度。直到四天以后,十万清军才刚过了密云。
复国军拥有三万大军的消息,早已通过探子传递到了杰书耳中,他知道对方战斗力强大,作战机动灵活。干脆就在行军中摆出作战队形,让步兵走在中间,两翼由骑兵负责掩护。这样的平行推进虽然速度慢些,但胜在反应速度快,不会受到偷袭。
这些日子复国军同样派出大量侦查兵尽量扩大搜索面积,杰书大军刚进入密云就被冯子超得到了消息。
冯子超很清楚,他的轻松时光就要结束了,若不想被对方围攻,也是他该撤退的时候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加运输工作,如今已经将银两铜钱,各种物资和大部分粮食都运走了,剩下的十万吨粮食多是些杂粮,没必要再为这些粮食而冒险。
不过就算这些粮食,冯子超也不想留给满清,他直接宣布组建一个月的运输队任务圆满完成,在兑现了所有粮食报酬之后,他还宣布将剩余粮食分发给天津城内外的老百姓。
运输队再次化身为分粮队,他们被分成许多队伍由小股复国军掩护,带着粮食送到天津城附近的乡村。此时已经是八月底正是秋收时节,这本该是个粮食丰富的季节,但因为地主老财的压榨,大部分穷苦人仍旧没有太多存粮。
复国军按照人口算给每个穷人都发放了一百斤粮食,这已经足够他们挨过漫长的冬季和荒春了。收到这些粮食,百姓们自然欢天喜地,复国军因此在直隶名声大振,给日后的作战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分发了所有粮食,将运输队的青壮遣散回家,陆战队三团官兵们开始向军粮城撤退,此时已经得到消息的杰书才知道上当,立刻下令大军全速追击。
杰书的追击已经晚了,当他进入天津城时,陆战队已经越过军粮城了。重新掌握天津城,杰书立刻命令绿营兵查看境况。大量绿营兵进入城楼府库和军营查探,结果发现里面的物资早已被搬空,剩下的只有堆满营寨的稻草人。
这就是探子们经常能隐约看到的大批士兵,它们根本就是无用的幌子,吓得三万京营清军不敢越雷池一步。见到这堆稻草人,杰书便知道上当了,他立刻下令骑兵向军粮城追击,希望能截住复国军的一部分立个战功,也好抵偿自己进兵迟缓的罪责。
然而复国军是沿着海河岸边撤退的,追上来的满清骑兵连人影都没看到,就被断后的三艘炮舰劈头盖脸一顿猛轰。刚在北方打了胜仗,本来桀骜不驯的满清骑兵被打得哭爹喊娘,屁滚尿流得败回天津城。
第471章 舌辩良将
杰书听说骑兵遭遇舰炮轰击心中大怒,立刻率领大军追击,然而耽误了这么长时间,冯子超率领的陆战队早就在施世彪舰队的帮助下,无惊无险得登上了返回的福船。
当接到天津城空虚,之前所谓的数万复国军都是稻草人之后,康熙气得大发雷霆。可是如何震怒也没用,清军不但损失了天津城的一万多绿营,丧失了进攻布尔尼的最佳时机,还损失了大量粮食和税银,如果不是正值秋季丰收,京城附近都要闹粮荒了。
冯子超的陆战队完成牵制杰书大军的任务,已经顺利退到了金州卫,然而蓝理和施世彪的任务却尚未完成。之前为了加快运输速度,所有物资都被运送到了金州卫,可是这里地方狭小,根本无处存放这么多的物资,他们还需要再慢慢将这些物资送到朝鲜和冰火府去。
冯子超率军跟随福船队的第一波运送返回朝鲜,还带上了已经伤愈的赵良栋。当听说康熙朝著名的将军赵良栋被抓来,刘磊兴奋地立刻就要接见。对于这位名将的事迹,刘磊所知并不多,他之所以知道这个人,还是幸亏金大侠那本《鹿鼎记》。刘磊也知道武侠小说情节真实的不多,他也没有将其作为参考,不过赵良栋其人是名将还是可以肯定的,为此他特意搜集了一些此人的信息。
蒙着眼坐了一路船,赵良栋也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然而当听说刘磊亲自接见的时候,还是让他吓了一跳。虽然从未到南方打过仗,但刘磊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尤其在杰书率军北上勤王之后,这样的消息更是传遍了京畿之地。
蜀王刘文秀之子,以白手起家成为罕见富豪,一年间建立起令人闻风丧胆的精锐大军,不但以数千之众阻挡杰书大军不得寸进,还以一万之数全歼三万清军精锐,这样的辉煌战绩令人侧目。不过赵良栋感觉很奇怪,按理说刘磊应该在福建坐镇,而他虽然始终被关在舱内,但依照他的计算不可能走了那么远才对。
不管赵良栋有多么吃惊,也不可能找到答案,他依旧被蒙着眼睛,离开大船坐上马车。走了不知多远,当赵良栋被解下黑布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身处与一片花园之中。
两名士兵在后面推了赵良栋一把:“快点走,王爷已经等急了。”
赵良栋没有反抗,而是随着士兵走过回廊,向着前面的大屋走去。赵良栋沿途打量着周围的建筑,它们看上去与华夏建筑同出一脉,却总是感觉有那么点不对劲,至于哪里不对劲他一时也说不出来。
走入宽敞的大屋,赵良栋发现一名绝对不超过二十岁的男子坐在正位上,微笑看着他,旁边只有两名护卫,除此之外屋内没有任何人。
赵良栋转头扫视四周,却被后面的士兵推了一把:“还不见过王爷。”
“哼,我身为天津总兵,如何能给叛贼下跪。”赵良栋却是挺直了腰板,丝毫没有下跪的意思。两名士兵挥拳就要打,却被刘磊制止了:“你们两个退下吧。”
两名士兵敬了个军礼退到旁边,刘磊上下打量着这位满脸胡子的壮实大汉笑了起来:“天津总兵赵良栋,你曾在陕甘总督孟乔芳麾下署理潼关守备,后因多次立功升为高台游击。曾随洪承畴征讨云贵而升任副将,再平灭苗族起义后成为大同镇总兵,直到两年前才改任天津总兵对吧。”
“大人既然知道在下底细,又何必多说。”赵良栋仍旧梗着脖子不看刘磊。
刘磊却是笑了:“我只是很好奇,你当的是哪家总兵?谁又是叛逆?”
“何必多言,我自然是当得大清的官,你身为漳州府同知不思报国,反而起兵叛逆,不是叛贼又是什么?”赵良栋朗声道。
“说得好。”刘磊一拍椅背笑了起来:“依赵总兵所言,当年大明册封努尔哈赤龙虎将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