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化学家-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打腻了再说。”
“多谢王爷。”霍明欢天喜地得坐下了。
刘磊又看向楚风:“楚风担任执金吾如何?”
楚风摇头道:“王爷,我是自家知自家事,若是帮忙做做后勤还行,上阵打仗都比其他人逊色许多,若是再搞参谋恐怕很难啊。”也就是刘磊身边,才有这群在职位上敢与他讨价还价的人,若是被吴三桂或者康熙手下听到这些话,恐怕会惊得下巴掉在地上。
刘磊却从不认为这些人是忤逆他,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贪高位量力而行,这是非常好的工作氛围,也是他所鼓励的。刘磊摇摇头:“你只要帮我看着些,掌控大局就好,不需要多么能干,我就任命你为太尉了。另外李式开担任太常之职,继续管理你的宪兵队。”楚风推脱反而被刘磊推上了三公高位,更令众人诧异的是本来不显山露水的李式开也成了九卿之列。
“遵命。”楚风清楚太尉之职不需要他多么能干,这是刘磊的绝对信任,他只需掌控住军权即可。楚风会意起身表示遵命,李式开也同样见礼答谢,虽然依旧是管理宪兵,但李式开却从不伦不类的外围编制,一跃成为了九卿之一,可见刘磊对他的信任,也可见其对军队纪律的重视程度。他大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心中暗暗下了决心,必须将宪兵和军纪管好。
刘磊任命了楚风,又看向顾炎武。顾炎武当然知道他是什么,当即点头笑道:“我与霍明相处多时,这行军布阵也学了不少,倒不如去廷尉之下试试看。”他知道自己的军事能力,却不贪九卿之位。
刘磊点点头:“这样说来,顾先生就担任执金吾吧。”
“遵命。”顾炎武满意得答应下来。
“其他军队职务暂时空缺,待有足够军功再行升任。至于军队问题嘛。卫尉之下的将军除霍明外暂时不任命,其中正二品为元帅,从二品为大将,正三品为上将,从三品为中将。陆军常设为师级,师长为少将,骑兵、和教导队之类的常设特种队伍为旅级,旅长准将,教导旅加升一级。海军舰队司令为少将,舰长为准将至上尉不等,海军陆战队为加强旅制,旅长准将。”刘磊的这个军制问题不算重新任命,毕竟现在也都在实行,只是被确定下来罢了。
做完了军队的人事安排,刘磊又看向了方以智:“继续说政府方面的架构。”
方以智点头继续答道:“王爷当初所定的政府架构有些凌乱,似乎是汉代不同时期的官职进行了糅合,我们重新确定了一下,免得职位交错混乱。”
刘磊闻言哑然,汉朝四百年官制变迁纷繁复杂,除非深研此道的人根本分不清。他只是模糊的知道一些官制概念,说出来当然不可能全对。以前地盘少规格小还能凑合,现在他手上已经有大片土地,规模超过三个省,自然要正规起来。
对于这些专业知识,刘磊自然虚心受教:“方大师请说。”
方以智接着说道:“司徒总理政务,下设九卿之中的光禄勋、太仆、内史和少府。其中光禄勋掌管内务,负责王爷与要紧部门的安全。”
刘磊补充道:“我看将玄衣使和绣衣使也合并道光禄勋之下,这样保护和情报放在一起更有效率。”
方以智摇头道:“王爷总该有制衡之道,若内务与情报合一,权责太大了,若失去控制将不可想象。”
刘磊摸着下巴思虑片刻道:“那就把玄衣使和绣衣使分开,玄衣使主要负责对外情报,就放到廷尉之下,绣衣使负责对内情报,归光禄勋执掌。”
第410章 各有任命
方以智点了点头:“太仆专责马政。”
“专责马政不好,虽然马匹很重要,但也不至于让九卿去管的程度。何况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马匹的需求越来越小,这样一个位置并不合适。我打算让太仆专门负责科研和教育,这个位置就交给万斯同。眼下福建的小学义务教育制度刚刚铺开,非常需要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负责。我打算将九龙江书院拆分,文书院的中学作为辅助,继续培养高级人才,另设大学部,设立各个基础学科研究室,专门进行数学、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小学部拆分出来,分散到各府去建立小学,我们要在各府设立重点小学,每个县和乡也都设立小学校,尽快让全部孩子都能识字上学。这项工作要尽快铺开,并尽快发展到我们所统辖的所有地方去,形成标准规范制度。”
“遵命。”万斯同拱手道,他是非常支持全民教育的,自然愿意接受这些工作。
刘磊又说道:“科学方面也不能放松,我打算设立研究机构,先建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中医五个研究所,分别让陆奎勋、周建业、陈淏之、刘献廷、乐显青负责,加强我们的研究能力。”
方以智点头道:“那就在太仆下设置左右尚书,分管教育和科研,各研究所负责人为前后左右中尚书仆射。”
“可以。”刘磊点头表示同意。
方以智修改着手中文件继续说道:“少府专职负责财务,下设左右令史。”
“可行,少府仍旧由陆荣担任即可。”刘磊当场任命下来,陆荣连忙起身道谢。
方以智继续说道:“原本的中书省改为尚书台,各曹原职务不变,不过尚书和副尚书有些不伦不类,我们以汉代称呼为左右丞,并下设侍郎五人。”
“称呼改变可以,不过职责也要变动一下。”刘磊点头道:“吏部曹负责官员考核但不再管理监察之事,民曹依旧负责民政,但剥离警察系统。客曹依旧主管外交,二千石曹除了管理工商业,还要负责农牧业。中都官曹则专管金融和殖民事务,这个如何运作我之后告诉你们,此外兵曹改为勤务曹,专门负责兵工、后勤管理与物资调配,人员重新选择再报与我。”
“遵旨。”方以智又将这些标记在了自己的文件上:“那么在各曹之下,继续分设侍郎、中书舍人、主书、主事、散骑常侍等事务以为具体工作。”
“可以。”刘磊算是同意了下来,他知道未来这方面工作会越来越复杂,必须有足够的人手。甚至今后还会增设新的曹,不拘泥于六曹,也是可能的。
方以智继续问道:“按照王爷的分法,司马除了专门执掌律法,就要负责警察了。”
刘磊点点头:“我们不是已经建立了初级的警察系统吗?这次要完善起来,给司马配两个助手专门负责这一方面,一个负责普通警察。我们要在县级以上都设立警察局,乡和村设立派出所,一定要大力稳定地方治安,同时辅助查找各方间谍,我准备建立专门的户口和身份证制度,这一点民曹也能帮上忙。另一个助手负责地方军备事务,包括武装警察和预备役。这两部分都由退役官兵为基础,其中武装警察配备火器,负责对付普通警察无法对付的危险目标,预备役机构则作为军队补充,在大战时负责建立预备役部队。”
“我们可以在司马下加设太卿和少卿,负责这些事务。”方以智答道:“另外九卿中宗正和大鸿胪辅助司马为从一品大员,宗正执掌立法和监察,下设负责立法的左仆射和负责检察院的右仆射。大鸿胪执掌法院,另有御史中丞作为吴王下最高法院的执掌者,下设数量不等的治书御史和令史,作为省级和府级的法院执掌人。”
“可以,这样军事、政务和立法分开,有助于减少腐败,加强行政效率。”刘磊对方以智的设计非常满意,只经过了些许改动便可以实行。相信有这样详尽完善的政府体系,未来他麾下各地的治理比另外几方势力都要顺畅。
方以智继续说道:“地方上情况比较复杂,我们所占据的地方与吴三桂、清廷、尚之信犬牙交错,实在难以界定。”
刘磊思虑片刻拍板道:“我看这样办吧,咱们发布几个行政大单位,建立福建、广东、江西、东宁和远东五个省。汉代不是州刺史吗?那个行政体系太小,已经不适用了,我们就改为省刺史,其中福建、广东、江西、东宁四省依旧按照原来的疆域划分,分别由冯雨年、徐子琛、万斯备、李况升任刺史。远东省就管理我们如今在北方的各处领土,由穆子辉担任刺史,将海参崴作为滨海府、金州卫为旅顺府,再加上冰火府。瞻州暂时建立一个东瞻省,由钱明去担任刺史。”
顾炎武吓了一跳,连忙阻止道:“王爷,江西、东宁我们都只占据了半壁江山,任命刺史恐怕会招人非议。”
“不用管他们,反正地盘我是不会吐出来的,他们的地盘也早晚要归咱们。”刘磊这句话令所有人眼前都是一亮,这其中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正式的任命也非常顺利,在确定了楚风担任太尉,方以智担任司徒,黄宗羲担任司马之后,其他的职位都得到了相应补充,其中蔡德忠担任了光禄勋,郭简成为内史,吕留良接任吏部曹左丞,孙兴霸仍旧是民曹左丞,张扬为二千石曹左丞,方中德成了右丞,方中履为左侍郎负责工业,方中通为右侍郎负责造船,大瓷器商人南宫华的二儿子南宫呈,也是刘磊在财经班教导两年的学生成为了负责商业的二千石曹前侍郎。
同样的财经班人才还有不少,福建最大粮商陈光庸的长子陈以堂原本负责泉州证券交易所,如今他凭借着这方面经验,一跃成为中都官曹左丞。张百万的大儿子张阔行也凭借大汉银行的执掌经历,成为了中都官曹右丞。这些人不但是刘磊亲手培养起来的金融财经人才,还是他拉拢福建富商的手段,今后福建的商人阶层将会更紧密的团结在政府周围,帮助刘磊稳固政权。
曾经的卫所千总陈堇元担任勤务曹左丞,专管后勤和物资调运,曾在倒岭隘殷勤接待,后又主动投靠的千总郑籍也凭借一贯的良好表现成为了勤务曹右丞,专门负责兵工制造,就连曾经的漳州府乞丐头目刘文奇也凭借着一手训练信鸽和军犬的手段,成功担任了勤务曹左侍郎,成了正三品大员。而谨小慎微的张彪,更是担任了掌管法院的大鸿胪一职,也算位列九卿之一了。
即便众多跟随刘磊起兵的老人都得居高位,但扩充的职位实在太多,以至于刘磊手下根本没有那么多官员。当然这些空缺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会让所有官员都卯足了劲,摩拳擦掌得打算为了升职而努力。
第411章 生财有道
使用代表华夏最强时代的汉朝官职,给其赋予符合现代要求的新职责,不但可以强化民族荣誉感,还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至于军制,刘磊却依旧坚持现代的军事编制。
他不能一味模仿,毕竟火器时代的作战方式,已经与汉朝的冷兵器时代相差太多,若强行融合只能增添混乱罢了。因此刘磊麾下自此奠定了文官系统效仿汉朝,军队系统编制依作战理念而随时变动的规矩,这个架构也成为了日后新国家政府的惯例。
刘磊在他登位吴王的这一天,花费了大半天的时候,终于奠定他未来统御天下的行政基础,后世的史学家将这一天称为起点日,即真正为帝国奠定根基的日子。
史书上并未记载,这个突破封建礼教,首创亲王与下属开圆桌会议的所谓伟人,在这一天的晚饭后,完全没有日理万机的样子,反而是抱着两个新晋王妃聊天。当然吴王刘磊并非是打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