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伯最新发明出来的。”
  “您要是不放心的话,可以亲自到大唐时报社去询问,等您问放心了,确定了,您再订购我们这报纸也不迟。”
  见那客人提出了质疑,卖报员立马进行了解释,熟练的就像事先排练好的一样。
  “你说这报纸是灞水伯创办的?而且发明出了一种两个轮子的车子?”
  “那这话小的还能骗您不成?”
  “那我可得去看看,灞水伯发明出来的车子到底什么样啊——”


第328章 薛氏饥饿营销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各个市坊里面,相同的一幕正在接连上演。
  几乎是在短短的一个时辰以内,有关《大唐时报》和自行车出售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报纸所带来的宣传力,可比薛海当初想着在长安城里找个人多的地方宣传叫卖好的多的多。
  而对于《大唐日报》的定价问题,主要是针对的长安城里的那些达官显贵和富贾商人们,也只有他们才有闲钱,能够一年一年的订阅报纸。
  普通的老百姓而言,零售价一文钱一份,也不算太贵。
  毕竟印刷一份报纸的成本,以及采访新闻,获取信息的成本还有人工售卖这些成本都是摆在那儿的。
  手里有闲钱的百姓想买就买一份看看,不买听别人说说也挺好的。
  《大唐日报》的事情传开以后,很快就受到了长安城里一些富贾商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在确定大唐日报社是薛海创办的以后,不少人当即便掏出钱来,要订购《大唐日报》。
  一些财大气粗的人,更是直接将一两银子甩在柜台上,开口就要订阅三年的报纸。
  其实这么一算下来,给一户人家送三年的报纸,而且是每天都送,才得到一两银子,这其中刨去成本之后,几乎剩不下什么利润了。
  三年的时间,就为了那几十文钱都不到的利润,这生意做的也太那啥了。
  ……
  “东家,刚刚又收了两户人家订阅咱们报纸的单子,这是订金。”
  李世民将刚刚收到的订单和订金递到了薛海的手上,语气中却没有听出一丝丝高兴的意思。
  “很好,想不到咱们报社开业的第一天,就已经一百多个长期订购的订单了,老李,咱们这可算是开门红啊!”看着手中的订单列表,薛海很是开心。
  见状,一旁的李世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了看薛海。
  “怎么了老李?你有话就直说,不用这么看着我。”薛海看出了李世民的神情有些不对劲,主动问道。
  听见这话,李世民这才开口说道:“东家,以前某总是觉得管家在花钱这方面,有些过于节省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劝他,钱嘛,挣来不就是用来花的么?”
  “可是现在,某也不得不产生和管家一样的想法了。”
  “某刚刚细细算了一笔账,我们这报社从筹备成立,到今天正式开始发行第一期报纸以来,这中间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和钱财。”
  “别的不说,就请那些雕刻活字印刷模具的工人,那工钱就是很大一笔开支了。”
  “现在这报纸虽然正式发行了,可这一天收到的钱,连那些雕刻工匠们的工钱都没有赚回来。”
  “这往后的每一天咱们都要刊印新的报纸,这期间付出的各方面的成本都是巨大的,照这么算下来的话,咱们每售卖一份报纸,几乎都是在亏钱的呀,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特别是一两银子,就能够买到咱们三年的报纸,还每天派专人送到府上,这怎么算,咱们都不挣钱的呀。”
  “东家,某实在是想不通,这报纸的生意还不如多印刷几本《红楼梦》赚的钱多呢——”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薛府待的久了,李世民自然而然的也就免不了受到薛二的影响。
  今天一天的营业额算下来,不但没赚,反而还亏出去了一些,这让身为账房先生的李世民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
  毕竟跟在薛海身边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薛海做生意做亏了的,自然就免不了一阵牢骚和疑惑。
  听见李世民噼里啪啦的对着自己说了这么一大堆,竟然也是学着薛二来向自己抱怨赚钱的事情,薛海不禁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道:“老李呀老李,你现在怎么也变的跟薛二一样了?难道现在一时没有赚到钱的事情,在你们眼里,就成了毫无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了吗?”
  “东家,某不是那个意思,某只是觉得这报纸这么做下去,就是个亏本的买卖啊,这要是做一辈子的话,那我们岂不是要一直亏损下去?这生意没有这样的做法啊——”一听薛海把自己和薛二相比较,李世民也是有些急了。
  “害,你那话的意思,我是听明白了,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难道我什么时候还做过亏本的生意不成?”
  薛海不禁微微摇了摇头,心想着,这老李原来也是个急性子,这才刚刚开业,就想着要挣到钱。
  ……
  事情的发展正如同薛海所预料的那样,报社开业的第一天,就已经吸引到了不少的富贾商人到报社来订购报纸。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薛海相信,随着报纸在百姓们的普及面越来越广,只要自己刊登在报纸上的信息和新闻都是对百姓们有用的,这报纸自然是不愁卖的。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报纸刊登的广告效果已经显现了出来。
  今天第一天除了收获了不少订购报纸的订单之外,不少人在看了报纸背面第四版的自行车广告之后,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到新开的自行车行去了解了一下自行车的情况。
  不仅如此,甚至有一些富家公子听说了那是薛海发明出来的自行车之后,更是连价格都没问,当即就掏出几十两银子要买薛海的自行车。
  不过,自行车行的员工却并没有立即同意售卖,而是先让来车行的顾客先仔细观看观看自行车的骑行方法,然后有兴趣的,胆子大的,可以先试骑一下,最后如果觉得好,可以先进行订购,要等到两天之后,这自行车才会正式的发行售卖。
  薛海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先引起人们对自行车的好奇心,先让你看,让你骑,但就是不立马卖给你,有点儿那种饥饿营销的味道。
  而薛海的方法也的确是成功了,加上报纸的宣传,在当天晚上,长安的大街小巷里,就出现了不少有关自行车的讨论。


第329章 抢购的热情
  在报纸的大力宣传之下,两天之后,薛记自行车行的大门前,人山人海,几乎所有人都是为了自行车而来。
  当然,这些人来不一定是要买自行车,也有不少来看热闹,或者是想要了解一下自行车的人们。
  在当天自行车的销售大会上,薛海准备的第一批二十辆自行车,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被抢购一空。
  面对长安百姓接受新鲜事物时表现出来的如此之高的热情,薛海也感到有些意外。
  本以为百姓们初次接触和了解自行车,想要下手买的话,肯定会好好思量一翻,至少望望风,看看情况再说。
  可没想到,这才刚刚发售,人们就抢着交钱要买,车行的几个伙计硬是拦都拦不住。
  结果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二十辆自行车就被抢购一空。
  而受限于现在的制造条件和时间,薛海第一批也制造出了二十辆成品自行车,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库存。
  一些想买,却因为交钱的动作没有别人快而没有买到的人,这时候纷纷开始发起了牢骚。
  “薛爵爷,这是怎么回事啊?好几天钱我们可就想买你这自行车了,当时你非不买,说要等今天一起售卖,可这现在怎么没有了啊?”
  “就是就是,薛老爷,您可不兴耍我们啊,这自行车他们是买走了,可我们这些人咋办啊?”
  “薛老爷,我们知道,您卖这自行车肯定还有存货,把您的存货全都拿出来吧,钱不是问题,只要您卖给我一辆自行车,这价钱再给多些也不碍事。”
  “就是,我们不差钱,就是想买这车。”
  ……
  不得不说,在任何时候,有钱人那是真的有钱。
  现在薛海的自行车被一抢而空,不少没有买到自行车的富二代们开始提高价格,也要让薛海把他们认为的存货拿出来。
  可实际上,薛海哪里还有存货了呀?
  毕竟以现在的制造条件,这短短的今天内,除去那些残次品,能够制造出二十辆成品,已经实属不易了。
  “各位各位,你们想要购买自行车的心情,我十分能够理解。”
  “在这一点上,薛某要真诚的向你们说声抱歉,因为薛某也没有想到,这自行车会如此受大家的欢迎,以至于一开售便被抢购一空,所以事先也就没有准备那么多的现车,让大家白跑了一趟。”
  “不过请大家放心,既然薛某开了这家车行,就表示薛某肯定不会只卖这二十辆自行车以后就关门不卖了。”
  “再过两天,新一批的自行车将会立马投入到车行来进行售卖,到那时,大家还可以再到车行来购买。”
  “但是这里薛某要提醒大家一句,鉴于自行车目前销售的火爆情况,如果大家真心想要购买的话,当天一定要早早的来排队才是啊——”
  在众人的一阵牢骚声中,薛海一边向众人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一边表示新一批次的自行车将会在不久之后开始售卖,让大家到时候早些来排队。
  “薛老爷,您这说的两天之后到底是哪天啊?能不能给准确的日子,我们大家到时候也好来排队啊——”
  “就是啊,总不能让我们每天都来排队等着吧?”
  “要我说,咱们要不先把买车的钱交给薛老爷吧,等他把车子制造好了以后,直接送到我们府上来就好了。”
  “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我先来交——”
  ……
  薛海的话刚一讲完,就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第二批自行车什么时候开售了,甚至有人主动掏出银子,想要先交上订金。
  “诸位诸位……制造自行车是个精细活,这可不像牛马车那么简单,上面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经过精细打磨之后才能够使用的。”
  “所以这具体哪一天能够开售,我现在也说不准,但是请诸位放心,时间一定不会太久的,到时候我们会提前张贴相关的公告在车行的门口的,还请诸位多多留意。”
  见有人说掏银子就掏银子,薛海赶紧出声将话题给打住了,并没有接受那些富家公子们的预订请求。
  其实对于薛海而言,接受预订,显然是一个能够快速回笼资金,保证自己的资金链充足的一个好方式。
  但薛海现在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依旧采取半饥饿营销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自行车的话题在长安城的百姓中间留传的更久一些。
  特别是让那些没有买到自行车的富家公子们看着别人骑着自行车的时候,那种羡慕的情绪越深,越烈,对自行车的销售就愈加的有好处。
  ……
  自行车行第一天的销售大会就以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结束了,二十辆自行车被一扫而空,那些没有买到自行车的富家公子们,只能失望而归。
  ……
  “老爷,门外有人找您——”
  就在薛海整理着自行车行第一天的销售账目的时候,一名伙计来到薛海身旁,轻声在薛海耳边通报道。
  “门外有人找我?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