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我能交易千年之后-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读书人地位高,学识广,他们那张嘴,可比寻常百姓要厉害得多。

    他们的言论,普通百姓可是奉若圭臬,向来是深信不疑的。

    而且,这太学乃是官家所办的公学,太学生的言论,是能辐射到朝堂上的。

    再这样容忍太学生肆意造谣下去,整个大唐,上到朝堂,下到百姓,会怎么看他李承乾?

    虽说流言止于智者,可这世上,当真有几个智者?

    君不见后世那些没风没影的事儿,都能在网上传得有模有样么?

    便是知晓这事情本无实据,众人也乐得闲谈说笑,大加传扬。

    谁会在乎这些流言背后,给当事人造成的伤害呢?

    叹了口气,李承乾望向马周:“那你来说说,此事可有解决之法?”

    马周低头沉吟片刻:“据我所知,陛下虽然极宠魏王,但对太子殿下,他也是极为上心的。”

    他提出建议:“不如催促太子殿下,将此事上报陛下,由陛下圣裁。”

    李承乾立时摇头:“便是陛下,怕也无法控制百姓的言论吧?再说,咱们现在手上也没有证据,无法揭破那李耀的丑恶嘴脸,即便上报天子,怕也难得妥善处理。”

    虽然有九成九的把握,确定这事乃是陇西李氏的人在背后搞鬼,但关键李承乾没有切实证据。

    陇西李氏家大业大,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李世民都动他们不得。

    叹了口气,李承乾道:“唯今之计,只有先想办法消弥这场流言风波,再作打算。”

    马周一脸难色:“可是嘴长在人家身上,咱们如何能控制百姓言论?”

    李承乾摇摇头:“物议汹汹,直接遏止流言几无可能……”

    他顿了片刻,仔细在心中理出头绪来:“但流言最先从那几个太学生口中传扬出来,咱们盯紧这几个太学生,或许能找出破解之道。”

    他所说的,自然是以季明理为首的那四五个太学生团体。

    李承乾已在打算,调用自己东宫里的侍卫,想办法跟踪这些太学生,找出其行为不端,品行不佳的漏洞。

    解决不了流言问题,就直接从解决散步流言的源头。

    这些人之所以能频频得逞,所说的话被众人流传,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太学生的身份。

    在这个时代,太学生就是品行学识高人一等的标志,他们所说的话,很容易就被百姓认可。

    太学生,身上自带有一层神圣光环。

    只有先打破这一层光环,才能论证他们所说的话,也存在弄虚作假的成分。

    马周点了点头,以表认可:“我还有一个办法,能缓解当前太子声名被败坏的局势。”

    李承乾心头一亮:“快说!”

    马周顿了一顿,卖足了关子,才解释道:“以流言对抗流言……”

    李承乾纳闷:“流言对抗流言?此话何解?”

    马周笑了笑,故作高深道:“我在各地游学,曾有幸结识长安城中一些游侠儿,这些人虽然地位不高,但长期厮混在三教九流,他们对于民间物议,也是极有影响的。”

    “哦?”李承乾愣了一下,笑道,“难怪你在短短两天,便能查出这么多消息,原来是背后另有高人。”

    所谓游侠儿,其实不过是混居在各地的一些法外人士,以行侠仗义,恣肆不羁为行事准则。

    这要在后世,多半要归类于地痞流氓一类的。

    但如今是大唐,尚武之风兴盛,其实这些游侠儿,多半并非真正的居无定所之人。

    反而,有不少游侠儿家世不错,只是受不得礼教约束,更爱在三教九流里厮混罢了。

    这些人,最是深入基层,对市井百姓的言谈风向,也颇有影响。

    但是……

    李承乾想了一想,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若是流言事关街角巷陌的小事,游侠儿的言论,可能更有说服力。可谈及太子,他们的影响力,比起太学生来,就差得远了……”

    人太子是贵族人物,和游侠儿之间隔了几个阶层,这些游侠即便将太子夸出花来,又有几人能信?

    相较之下,太学生与太子之间,好歹同属一个阶层,他们对太子的言论,明显更有说服力。

    马周点点头:“所以我方才也说了,这个法子,只能缓解当前局势,无法彻底消除流言对太子的消极影响。”

    他紧接着道:“但若配合上高公子先前所说的手段,找出这些太学生品行不端之举,降低太学生言论的权威性,或许能行之有效……”

    经由马周一提点,李承乾也不得不承认,如今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一方面通过游侠来矫正舆论风气,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打击那几个太学生的形象,降低其言论杀伤力。

    两相配合,或许能起到效果,挽回他李承乾在长安百姓心中的形象……
………………………………

第四十九章 吃瘪

    说来可笑,李承乾献粮献药,缓解灾情,改善民生,也算是对大唐百姓颇有恩德。

    可长安城里的这些百姓,压根就看不到他的好,竟被一些毫无根据的流言,唬得一愣一愣的。

    究其原因,长安城里的百姓,多半家境殷实,并没有亲身感受到这些恩德。

    反倒是马周这样经灾区而过,真真切切地感受过李承乾的恩德,才会愿意为他说几句好话。

    对于这些马周口中所提的游侠,李承乾还抱有一丝希望。

    这些游侠常于三教九流,也常游荡于大唐各地,对他李承乾的功劳,多少也该听闻过。

    说动这些游侠帮助自己,该不会是件太难的事情。

    既然要拜托人家帮忙,李承乾自然要亲自探访,于是他带着马周上了自己的马车,一路朝那些游侠混居的地方而去。

    一路上,马周已向他解释了这些游侠的状况。

    马周曾于两年前,因考科举之事,第一次前来长安。

    他自幼家贫,靠着县里推举,才侥幸得了入京考科的名额。

    入得长安来,马周那点盘缠自是住不起酒楼客栈,只能在长安城南的一处贫民大院子里,租了个破落屋舍。

    那大院里住了不少贫蔽孤苦的流浪儿,平日以乞讨拾荒维生。

    马周起先很是困惑,那院子虽然破落,但也算是有主之所,怎么这群流浪儿能以此为居,不受他人驱赶?

    但住了段时日他才明白,原来正是这院子的主人家,无偿将其中两处大堂舍拿了出来,供给这些流浪儿居住。

    再过了久些,他又时常能见到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青年人,常常作了身武夫打扮,带着食物布匹来看望这群流浪儿。

    与之接触之后,马周才知道,这青年武夫,正是这所大院东家的独子,也算是个家境殷实的公子哥儿。

    这公子哥姓段名思文,但他显然名不符实,既不斯文,也不思文,反倒对武事很感兴趣。

    这段思文也算是个豪侠之士,常常接济孤苦流浪儿,久而久之,在长安城中,也算有些侠名,颇受三教九流尊崇。

    马周对他很是佩服,与那段思文有过几次接触,两人年龄相仿,也算是相交一场。

    后来马周考举不成,之后便心灰意冷,游学各地。

    此番重回长安,马周碍于自己要寻正经出路,本没打算再寻那段思文,但后来遇到这流言之事,要替太子殿下查清流言真相。

    马周对长安城的了解,自然很浅薄,于是他又去了趟南城,找上了段思文。

    “这么说来,这段思文,倒是个乐善好施,善搭援手之辈了?”李承乾对这人很感兴趣。

    自己手上缺人,多笼络些京城豪侠,对自己很有帮助。

    往后再遇上些事儿,手上有一批人可用,总好过自己单打独斗。

    而且听马周的意思,这段思文虽然久居三教九流,但品性上倒没什么缺点,算是可靠之才。

    马周点头予以肯定:“此人除了好酒之外,并无缺点。此番我托他行事,使了些千日醉,段思文二话不说,便张罗着替我打探消息。”

    李承乾笑了:“酒我有的是,只要他愿意帮咱们的忙,舍些千日醉又有何妨?”

    马车行至南城,周边建筑愈发疏离破落,肉眼可见的环境变得残旧破败。

    在一处庙宇隔壁的大院落里,李承乾见到了那所谓的游侠领袖。

    年龄看上去并不大,比李承乾稍长几岁,与马周相当,不过二十好几。

    但与马周斯文清瘦的胚子不同,段思文身形要高大强健得多。

    他脸上的大胡子,将其气质衬得豪迈伟壮,颇有些落拓不羁的游侠风范。

    院中还有些半大的流浪儿,据马周说,这些小子,都是这段思文的跟班,只听段思文一人指挥调度。

    李承乾既然来了,自然要示些好。

    他吩咐刘全将马车上的粮食和布匹搬了下来,又亲自提了两壶千日醉,与那段思文到了房中。

    一见烈酒,这段大胡子笑得嘴都合不拢:“早听这水云间的千日醉乃是极品佳酿,我府上近来落魄了些,便没愿意舍钱去喝那烈酒,想不到竟然有人送上门来了。”

    李承乾心中更感钦佩,听马周说过,这段思文家境并不差,为人也很是豪爽,按说他不该喝不起千日醉的。

    但看这一大院子的半大小子,想也知道,他这是将家资都投在这些流浪儿身上了。

    拱了拱手,李承乾心有感念:“段兄仗义疏财,实在叫人佩服。”

    段思文哈哈一笑,极为豪迈地一挥手道:“说这些做甚?马周带你过来,想是为了探查那流言之事吧?”

    李承乾一愣,想也是,马周托人办事,总不能什么都不交代。

    段思文又解释道:“马周早与我交过底,说是替太子身边的人探查真相,想来你就是太子的门人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在下高明,正是太子门人。此番探查真相,是要还太子一个清……”

    他的话还没说完,那段思文就大大咧咧从矮桌上拿起千日醉,拍开了泥封,打断他道:“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儿不用多说,太子这人,我段大胡子还是佩服的……”

    他说着,又看向屋外:“我这里收养的,多是各地流落到长安的孤儿,对河东及关陇地区的灾情,也是了解的……”

    李承乾笑道:“这么说来,你是真心要帮太子这个忙了?”

    他有心收其为己用,人家对他有钦幕之心,自是最好了。

    段思文大笑一声:“高公子有所不知,咱们这些游侠儿,多是耻于与官家人物接触的,说出去要丢脸面的……”

    “额……”李承乾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什么个道理,给你们找个靠山,还不好吗?非得四处游荡,没个正经事儿,才算得上是有气节?

    兴许是自己的怔忡表情被段思文察觉,那段思文又解释道:“大家伙儿都是受不了规矩管制,才相互抱成团儿,组建了这游侠团体。咱们这些人,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太过靠近朝廷,不是我辈游侠的志向……”
………………………………

第五十章 散播美名

    对于段思文的这套说辞,李承乾倒是能理解。

    任何一个社会阶层,都有他独有的一套规矩。

    对于这些喜好自由的游侠儿来说,他们天然的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