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力能震慑山西官绅,如此可见这三营新军的重要性。
内阁诸公倒还罢了,兵部,却对新军操练极为配合,调马,调军械,但凡新军所需无有不从。周永春虽沉默却立场坚定,彻底倒向天子一边,马城想到那句“此情可贵”的感慨,也不奇怪,总有些聪明人眼光独具,能透过迷雾看清历史大潮,周老大人便是这一类人,老而弥坚。
新军操练却遇到极大的难题,主战武器还没有着落,周永春提议用兵部新造鸟铳装备新军,被马城毫不犹豫的顶了回去。鸟铳,口径小火力弱,花费百万两精心打造的新军,绝对不能走辽东明军的老路,请旨亲去福建,广东购置军械,顺便考察江南乱局,还有福建广东之地大明军工最高的水平。
尤其是广东面对大海,免不了要和西人接触,军工能力冠绝大明,就是南京兵仗局也远远不如。天子准奏,马城便收拾行装下江南,又在京师等了两日,等到山西常氏去江南的商队到了,才一同出发随船队出发,两营铁骑沿着运河两岸行军,名义上是去贵州驰援秦氏剿灭叛乱。
马城只带了一些亲卫,既是体查民情便只有躲在船队里,隐姓埋名。
常氏大掌柜常义乡,四十多岁极为精干,做的是皮毛药材生意,蒙古皮毛,开原老参,草原上的药材装满了十几条大船,沿运河而下去江南转卖,其中蒙古的羊毛地毯,开原的老参都是极抢手的奢侈品,在江浙一带能卖上天价。随着辽东的失陷老参产地尽入敌手,这关外老参便日渐稀少了,极为难得。
马城鄙夷,这山中老参在建奴占据辽东之前,一向是只许官采,百姓只能偷偷进山偷挖几棵,被抓到了就是重罪。如今辽东全境失陷,这救命的老参尽数归了建虏,可笑可叹人性之贪婪,莫过于此,辽东一干牢牢掌控老参产地的大小军头贪官污吏,都随着异族入侵而烟消云散了,坟头的野草都长了几尺高了。
古往今来不肯让利于民的,贪婪成性的,那便只能抱着银子一起死吧,如今开原虽是毁灭性的开采,人参却不比矿产,只要林子还在休养几十年,山里老参又会重新长出来,权衡利弊还是比空守着聚宝盆强多了。身边带着柳自华同行,这美人儿思乡心切虽不良于行,马城心软也只好带着她。
左右都是乘船走大运河,人在船上倒不算辛苦。
船队离京,在拥挤的大运河上进展极为缓慢,每日大概只能走几十里,却仍是比走陆路便利的多。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下江南
仓中,常掌柜找来一根铁钎,将十只木箱上的铜锁都撬掉,便退了出去。
马城先打开一只木箱,银光耀眼,箱子里都是一锭一锭上好的纹银,里面有五层木架,每层木架叠放二十锭银,都是二十两一锭的银,五层就是两千两,这样的银箱就有六只,共计纹银一万二千两,马城知道晚明的士绅富户喜欢囤积金银,很多银子一进入这些大户就被熔成大锭收藏以便留存子孙,不再进入流通渠道,这样就造成市面白银短缺,严重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榆次常氏匆忙间就能收聚到近一万五千两白银送来孝敬,可见这些年赚了多少银子。
箱子一共十只,马城又打开一只,这回是金光耀眼,竟是满满一箱金锭,十两一锭,有八十锭,也就是一千六百两黄金,晚明时金银兑换比率大约是一比八,这一千六百两黄金就值一万三千两白银。
以柳自华的心性这时也难淡定,屏住呼吸,又打开一只木箱,这箱子里全是玉器,都用厚软的的棉布包裹着,马城取出几件看了,紫玉杯一对、玉珊瑚瓶一对、玉花羽觞一只、玉佛二尊,箱子里还有不少玉器,也无暇一一点看,让丁文朝将取出来的这些玉杯、玉瓶重新包裹放回箱子里,又打开第八只箱子,这箱子里是金器,有金飞鱼壶、金螭耳圆杯、金凤穿花盘等等金制器皿,还有不少珠宝首饰,估计也有上千两金子。
第九、第十只箱子较轻,应该不是金银玉器,打开一只,书籍落落大满,皆是珍贵古籍,宋版《风俗通》二卷、宋版《景德传灯录》一部共六卷、宋版《潜虚衍义》四卷、宋版《春秋或问》五卷……
除了宋版珍本,另有不少元版的书籍,如元版的《中庸聚说》、《朱子成书》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手抄本,这些宋版、元版的书有多么珍贵,尤其是到了后世,历经战乱,宋版书、元版书寥若晨星,存世的都是孤本,所以这些书籍和玉器他一定要好好保存留给后世,文化的传承有时比生命更重要,第十只箱子里面也是书籍和一些文具。
十箱子金银财宝数万两现银,是常氏孝敬朝中大靠山,足够下江南做一回大富豪了。马城心知常氏在蒙古,在开原大赚了一笔,却绝对想不到和蒙古人通商之利润,居然大到如此可怕的地步,如今常氏也是林丹汗的坐上宾,这几年通商蒙古大发横财,随手孝敬就是几万两银子,可见获利之丰。
在商言商,马城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陕西糜烂如今正是空虚,常氏要插足陕西马城也照准了,有陕西巡抚傅宗龙照应着,榆次常氏在陕西畅通无阻,隐隐有压过其他七家,成为晋商首富的苗头,至于其中有什么丑陋的勾当,马城并不关心,傅宗龙也不是食古不化的书呆子,自有分寸。只要常氏能足量供给开原军需,维持林丹汗半死不活在白城硬顶着,便是再坐大一些也无妨。
崇祯末年,李自成攻破大同、威胁京畿,崇祯下令放弃宁远,调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入卫京师,调兵就需要筹饷,但皇宫内库和户部太仓银都已拿不出钱,无奈之下崇祯帝下旨按官爵高低捐助饷银,但只有几个太监捐了一些银子,绝大多数官员都如铁公鸡一毛不拔,阁臣魏德藻只捐了五百两,陈演更是哭穷表白自己清廉,无银可捐。
可后来农民军攻下北京,魏德藻抢先投诚,陈演更是献银四万两,很多原先一毛不拔的官员在农民军的拷打下,被逼拿出的银子动辄就是几万两,可见大明朝并不是没有钱,钱在贪官污吏富商手中,象钱谦益这样的赃官劣绅一旦遭遇鼎革,想必也是和魏德藻、陈演辈差不多的,在哪朝做官不都是一样,何必忠于一姓,晚明士绅这种心态很普遍,只要保住自家性命和财物,国家兴亡、百姓死活不干他事,
船队在运河上走走停停,行了多日,夏日炎炎,躲在舱中喝杯清茶,翻一翻唐宋珍品孤本已是极大的享受。马城身边有佳人陪伴,欣赏着文字之美性情颇为舒畅,晚间凉爽了便尽情欢娱,若不是奢华的船舱中书香气息浓厚,险些便生出时空错乱的感觉,变成后世两个宅男腐女了。文字之美以前是欣赏不来的,很可能是身份地位眼界不同了,和柳自华两人品评着唐宋孤本倒乐在其中,有沉迷之意。
船在京杭大运河水道上进展缓慢,虽是夏末秋初的季节,但这条沟通京师与江南的黄金水道依然是南来北往舳舻相望,前面已经是扬州地界,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是神仙也向往的地方。
马城这日躲在舱中,上午和臃懒无力的柳自华鉴赏了一本宋版《风俗通》,午后常掌柜在船上置酒邀请贵客,名曰“旅次广陵山西会”,邀请一些祖籍山西,旅居扬州的士子,官绅吟扬州诗、饮扬州酒、品评二十四桥风月,列了长长的一串人名。
马城了然,同乡会,这便是大明朝真实的风土人情。同乡,地域是一个绕过不去的坎,出门经商全靠同乡照应着,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同乡可比朋友可靠多了。常大掌柜人极豪爽又多金,来者不拒,如此榆次常氏在江南才能吃的开,倘若换个抠门的掌柜来,便要被扬州同乡背后非议,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第二百五十九章 吃瘪
晋商在家对自己抠门,出外经商出手却极阔绰,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常大掌柜准备了多种扬州名酒宴客,让马城真实感受到了这江南繁华之地,文人,雅士,士子的生存状态,怎是一个醉生梦死了得。席间摆了流水席,摆上一杯杯好酒,通州雪酒,太州枯,陈老枯。约定在座者每人吟诵一首与扬州有关诗词,若能自作就更佳,热热闹闹,席间扬州地面上祖籍山西的官员,名士云集,戏班子的姑娘在各条船上往返穿梭,嬉笑玩闹,让马城大开眼界,自嘲为关外土包子,真真没见过这般景象。
流水席随便吃,姑娘随便抱,这却是官员,读书人参加同乡会的福利,且不闻真名士自风流,这叫风雅,倘若赶上个烈性天子要整顿吏治,大家便都没得玩乐,大家自是抱团反对的,于是连张居正张相爷也没敢动江南吏治。
常大掌柜请客也不是白请,酒席散了还留了客,船上几个山西籍,旅居扬州的举子醉到人事不醒,是要随船南下的。马城恍然,这些举子就是护身符呀,举人,官员过往钞关是不用交钱的,这就是大明行商真实的原生态,中了举人便衣食无忧,坐着船游山玩水还有银子拿,有姑娘玩。
难怪只听说过穷酸的秀才,从没见过穷死的举人,道理是这样讲的。
船下扬州,午后申时将近钞关时,
马城在舱中,听邻船有人高声问:“敢问贵船是南下的举人老爷吗?”
常家的船工应道:“何事?”
邻舟那商人模样的中年人,慌忙陪着笑脸道:“在下山东青州人氏,做些棉花买卖,怕前面钞关收税太凶狠,想请一位举人老爷上船坐镇,小人愿献上二两银子花红。”
常家船工道:“二两银子,举人功名何时这么不值钱了!”
那邻舟商人陪笑道:“小本生意能挣几个钱呢,就是前面一个钞关,还请举人老爷动一动贵脚。”
这一路从京师到扬州,水路已经过了五个钞关,钞关就是官府征收过船税和货物税的收费站,一般过船税是小船十文钱、中船三十文钱、大船五十文钱,而商船除了过船税外还要交货物税,货物税就要看货物的贵贱多寡来定了,但官员、太监和举人过往不用交钱,所以有些载客或运货的民船就雇请一位举人护航,路程远、钞关多的话可以省不少银钱,更有胆大的商船悬挂什么“布政司大堂”、“按察司大堂”的牌子冒充官船来逃税。
后面船上几位举人在舱内听到了,齐笑着奚落道:“二两银子,也敢叫花红么。”
邻舟那商人听说举人老爷不肯屈尊,忙道:“小人愿付三两银子,请大老爷帮个忙,动一动贵脚。”
这时离扬州钞关已近,因为前面关卡拦船收税,河道上船只航驶缓慢,前船挤着后船挤成一团,那商人只是低声下气的央求,一干举人老爷却忒狠的心肠,自顾自的说说笑笑,也没人愿意挪一挪屁股,是嫌三两银子太少。
马城走到舱外,正色问道:“这位掌柜的,何必如此,照你的估算,前面这钞关要收你多少税银?”
那山东商人叫苦道:“不会少于五两,若遇上狠的税吏,十两银子都敢收。”
马城不悦道:“这朝廷的商税,不是说三十税一吗?”
青州商人苦笑着道:“老爷是读圣贤书的,对小民这些卑贱营生有所不知,三十税一是指各店铺缴纳给地方官府的商税,这个税的确不高,但货物运输时毎过一个钞关也要三十税一,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