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帝国无双-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宁心里,轻轻叹口气。
  “主公,我刚刚清理过名册,册有兖州军共一千三百一十二人,实七百二十人!”匆匆走上瓮城,单膝跪在陆宁面前的武将,是昨日刚刚被陆宁任命为登州将军的雷蛮。
  陆宁微微颔首,吃空餉这类,对州县兵来说,以原本的机制,都是不可避免的。
  雷蛮精通水性,陆宁又要在登州建水寨练水军,是以以雷蛮为登州将军。
  齐鲁其余诸州,陆宁也准备如此,各州设将军,只统兵,不问政,刺史只问政,不统兵,诸州不再分上下州,州刺史,为正四品上,州将军,为正四品下。
  裁撤县兵,各县多编衙役,用以治安辑盗。
  州兵由光政院管理,粮饷由光政院统一发放,和当地州财政脱钩,当然,从运输方便着想,可由光政院发公文,但要有齐王印章,由当地州该当上缴赋税的一部分,充光政院军费转给当地驻军。
  实则唐制本就军政分离,不过从唐末藩镇时代开始,到现今诸国,州县兵由地方官统帅成了常例。
  陆宁自也不是为了军政分离而军政分离,更不是搞宋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各州将军、各军指挥使,便是和自己属下将领军卒在一起,整日训练。
  如此,才会令军队发挥最大战斗力。
  对自己任命的各军指挥使,陆宁还是有绝对信心的,至少自己只要还活着,除非出现极为意想不到的局面,不然各军指挥使,想来也没背叛自己的。
  其实军指挥使定期互调,便可以解决拥兵自重的问题,当然,那是后期的事情了。
  当然,为了保持军卒精神层面的斗志,仅仅靠神话自己自然不够,忠君爱国的思想是必须要洗脑灌输的,包括齐鲁地孩童,学馆教育,德育方面,忠君爱国思想也是重中之重。
  忆苦思甜之类的教育,都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凝聚人心的妙手。
  前提是令齐鲁地占据绝对人口的平民、贫民阶层,生活越来越好。
  地方军制方面,各州将军中,比较重要的州将军,如登州、青州,自然是自己亲自任命,其余州将军,光政院遴选。
  同时,各军、各州都设监督使,就一个差事,监督军饷发放之事。
  且监督使固定任期一年,免得时间长了和军指挥使、州将军沆瀣一气,而且,也令监督使和监军截然不同,对军务,没有半点话语权。
  各军指挥使和州将军定期互相调动,陆宁只是构想,当然不会现在实行。
  这些大框架,当然会随着时间调整,毕竟,任何事物都会变化,要因时而宜。
  现今听雷蛮禀告,登州军,王伯安以前几乎是吃一半空餉,陆宁摇摇头,当然,以前的事情,和自己无关,也不是贪墨自己的银钱。
  “嗯,你便专心募兵一事吧。”陆宁摆摆手,各州兵,名额从一千到一千五不等,虽然是地方兵,也贵精不贵多。
  当然,如果是太平时日,兵员还可以再削,但创国之初,自然省什么,也不能省军费。
  “殿下,高丽使朴大有来谢恩!”有侍卫跑上瓮城禀告。
  陆宁笑着摆摆手。“谢恩不必了,告诉他,且回高丽国吧,过几年再来,必是不一样的天地。”
  那平州朴家是来试探中原皇帝,希望得到扶持而自立的。
  中原通常不介入这些番邦之事,至于自己,现今就是有心,也无力。
  “是!”侍卫起身,跑下去传话。


第二十章 百贯马
  陆宁本想在登州见阿拉丁后就回转兖州,却不想,领着大批工匠到来的阿拉丁,神秘兮兮的奏报,听杭州港的大食老乡说,吴越和契丹要进行大宗交易,涉及到两千匹良驹,吴越之地,正广征货物,准备从杭州出海,北上来契丹之苏州和契丹人以货易货。
  阿拉丁知道这个秘密情报齐王肯定感兴趣。
  果不其然,就见齐王听闻,立时便坐了下来,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阿拉丁现今已经举家搬迁来了东海,而且和东海很多属官一样,除了妻妾外的家眷,准备都迁来兖州。
  习惯了在东海的生活,阿拉丁虽然身负巨债,反而比以前担着九死一生的风险进行海贸惬意的多,而且,他隐隐觉得,跟随齐王,自己家族未来的复兴,未必仅仅是在白日做梦。
  两千匹良驹。
  陆宁心里痒痒啊。
  自己部曲,现今最缺的就是战马,尤其是优良的战马。
  周国战马并不少,但都在禁军及河北镇兵中,齐鲁之地,骑兵不多,全境加起来三四千匹称得上战马的马匹,但其中,很少良驹,毕竟战马和战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吴越,也属于临时抱佛脚了,见情势危急才想起来,要倾举国之力购买上好战马。
  燕王李弘翼虽然初战不利,没有摧枯拉朽般攻城略地,而且,还陷入苦战中,现今不得不采取围城策略,集结重兵围困苏州,且吃过几次苦头后,开始围而不攻的战略,重点歼灭吴越的援军,有些围点打援的意思。
  时日长了,没有北国掣肘,南唐攻灭吴越只是时间的问题。
  吴越现在才想起来买马,谈不上亡羊补牢,只是垂死挣扎。
  契丹,和南唐、吴越都保持比较友好的关系,吴越买马,自也不会不卖。
  “都是良驹?”陆宁放下茶杯,问。
  “都是百贯马!”阿拉丁加重语气,百贯马,良驹中也是最上品了。
  “好。”陆宁站起身,踱着步,转头问:“多长时间可以筹募二十万贯的货物?要抢在吴越之前。”
  百贯马,两千匹,就是二十万贯。
  阿拉丁摇摇头:“怕是不够时间,以殿下的信誉,我们大食商人,已经采集够货物准备离开的,也有满载香料等货物刚刚到达东海的,都必然愿意将货船借给殿下,三天之内,便可以筹集七八万贯的货物,但二十万贯,就要耗费时日等待了。”
  陆宁微微颔首,“七八万贯就七八万贯吧!那看来只有我亲去旅顺走一趟了,你立即去办,我也要千里加急,调我的亲军来,五日后,便从这登州出发。”
  阿拉丁一呆,齐王殿下,莫不是又要打什么空手套白狼的主意了?
  心里打个寒噤,但自不敢多问,躬身道:“是。”
  对齐王经常冒出些古怪地名倒也习以为常,知道齐王说的旅顺,肯定便是契丹之苏州、镇东关一地。
  陆宁看着他又道:“以后,不要再说什么你们大食商人,难道,你不是我齐境之民么?”
  ……
  五日之后,登州港,三十几艘挂着阿拉伯商团旗帜的巨舟,浩浩荡荡扬帆,向北而去。
  齐国登州和契丹苏州,正是渤海湾南北咽喉,海路不过八十多海里,三百余里。
  风势又顺,正是斜侧风,不一日,船队就到了镇东关前东市海湾泊处。
  实际上,所谓镇东关,就是契丹人修筑的长墙关隘,后世称为最短长城,在金州南部,最狭窄之处修筑长墙,从西部渤海到东部渤海。
  后世大连主市区及旅顺,则被圈到了镇东关外。
  这是因为旅顺一带,有大量可以停靠船只之处,为防流民或南国水军从此处进入辽国腹地,是以契丹人修筑了镇东关,若敌军想从旅顺一带登陆入侵契丹,有镇东关可防。
  而现今,镇东关南,旅顺一带,因为胡商经常来,最南端靠近滩涂的一处,却是变成了互市的小市集,而且,市集规模越来越大,还迁来了许多契丹统治下的汉人,作为奴隶为市集服务,也形成了几个小村落。
  当然,契丹人律法中的汉人,也可称为南人,并不是后世民族划分中的汉人,而是契丹人外,原本被中原统治的各民族,现今在其治下,都称为汉人或南人,绝大多数,都是奴隶,律法中明文,契丹人杀汉人,无罪。
  要到几十年后,辽国渐渐汉化,才逐渐对子民一视同仁,甚至因为轻赋税,中原之民逃入契丹境内讨生活的也大有人在。
  “阿拉伯商队”靠岸停泊,整个市集都立时活跃了起来,并不是每天都有胡商到来,有时一个月,也见不到一个胡商,但便是一艘巨舟胡商到来,都会令整个市集热闹好久,更莫说,现今这支巨大的船队了。
  消息立刻进了镇东关,并向整个契丹国内扩散,契丹国内一些不得志的贵族,便会令帮他们做买卖的汉人奴隶出镇东关,和胡商贸易,当然,最潦倒的一些契丹贵族,已经赤膊上阵,自己做起了买卖,当然,他们在族内,也便被歧视的厉害。
  普通契丹人,却是没资格出关,和胡人互市之类的。
  因为便是现今那位糊涂无比,整日就知道喝酒睡觉杀近侍,历史上绰号“睡王”的辽穆宗耶律璟,虽然受贪财大臣唆摆令在镇东关外开市。
  但他也知道,如果普通契丹子民渐渐以经商为荣,以积攒财富为乐,那必然会动摇契丹的国本。
  是以契丹国内,一样歧视经商的族人。
  ……
  陆宁扮成随从,跟着阿拉丁忠仆默罕默德,登岸进入了东市的驿馆。
  阿拉丁在登州筹备建船场一事,是以由默罕默德扮成此次商队的主人。
  大食人中,默罕默德已经渐渐变成最为流行的名字,而现今陆宁认识的这个默罕默德,倒是颇为讨喜,既然跟随主人变成了齐王殿下的奴仆,便也一门心思,效忠于陆宁。
  陆宁此来,带了两营亲军,一营骑射,一营刀兵。
  论箭术,实则骑射亲军比弓手亲军更为精通,弓手营比较适合和对方密集作战,只管向对方战阵中射箭便是,而且多搭配朴刀,也能近身作战,综合性战斗力比较强。
  骑射营要求就高多了,不说百发百中,但练习时,精确度是第一要务。
  现今两营殿前侍卫便藏在商船中,随时候命。


第二十一章 强取豪夺
  驿馆很简陋,而拜访默罕默德的人络绎不绝,都是常驻这个市集的汉人,代表他们身后的契丹贵族和默罕默德聊生意,问问默罕默德带了什么货物,他们需要什么,需要多大的量,他们又能筹备什么货物,如果双方都同意,便可以签订契书,等契丹一方备足以货易货的商品,便正式交易。
  这几艘阿拉伯商船,有中原的丝绸、瓷器和药材,更令契丹人惊喜的是还有来自大食和天竺的香料,毕竟香料通常阿拉伯人商人在中原地区就交易的一干二净,运来这契丹苏州市集的,多是中原的特产,有些阿拉伯商人觉得这种短途虽然利润不太高,但风险比长途海运要小的多,所以从东海到高丽、倭国及契丹,都有阿拉伯商人开始跑短途。
  不几日,陆宁便和一些契丹贵族的代理人,用现今的话叫牙人的商人熟络起来。
  而今天一早,骏马嘶鸣,镇东关门开,许多马匹被赶了出来,圈进了明显是不久前刚刚建好的一个个栅栏圈中。
  显然契丹人已经将两千匹骏马备好,陆续送来东市,只等吴越使者来交易。
  陆宁偷偷凑到近前看了,一匹匹端的是血统优良的良驹,精气神就和普通战马截然不同。
  越看,陆宁越是心痒。
  而这日晚间,驿馆有人来拜访,东市市舶司的市舶使。
  这东市,契丹人也学中原,设市舶司管理,市舶使叫耶律海通。
  契丹人,原本没有姓氏,建国后阿保机赐皇族和大臣耶律和萧两个姓氏,随后平民百姓跟着效仿,现今绝大多数契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