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家少年郎-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月,城门大开。

    各地收购的药材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东的疫区。

    咸安皇帝坐在明堂内,听一旁的内监宣读诏书,思绪显得飘忽游离,良久才似喃喃自语般的感慨说:“真是圣母显灵啊。”

    “即便时隔那么久,茹太后还是不忘她的子民,又一次救大魏于水火之中。”

    底下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是何人起了个头:“圣母显灵,陛下英明。”

    紧接着一帮人便齐声重复,整齐得好似事先演练过一样。

    咸安帝许是感到好笑,勾着嘴角皮肉僵硬地看着这群老臣拍马屁。

    得到消息时,宛遥尚在茶水房旁的小屋子里奉旨吃猪肝,拿着汤匙大松了一口气。幸而她娘能东拼西凑地把那些药草的名称想出来,否则又多一个人,她真拿不准朝廷会不会拉着她们俩挨个放血。

    然而事情尽管告一段落,仍有不少令人在意的细节。

    敬德太后的方子恰好就对这次的瘟疫起效……是巧合吗?

    *

    宛遥是在疫区的病情稳定下来之后被准许出宫的。

    给她领路的依旧是先前那位内官,这回许是为治病贡献了点血,特地安排了一顶小轿接送。

    一路行至皇城外,落轿出去,就看见不远处等候的男男女女一大帮人。

    桑叶正站在陈文君跟前说话,项桓抱着枪,背后立着季长川,他神色还是懒洋洋的,满眼不屑的样子。

    “宛姑娘!”陈文君第一个发现她,提裙子小跑着过来,满脸带笑地把宛遥的手一拉。

    “季将军说你今天能回家,我们一大早便等着了。”

    看她的气色神采飞扬,想必是已无大碍。

    宫门外的空气都是自由的,宛遥也跟着高兴,两个人手牵手甩了甩,左右一环顾,问她:“就你一个人?秦大哥呢?”

    “早起没见着他,我就先来了”到底没见过皇宫内苑,她忍不住好奇,“……你怎么样,在里面住得习惯吗?”

    “挺好的,陛下待人很客气。”那是相当的客气。

    ……

    顶着季长川长篇大论似的唠叨,项桓正在神游太虚,转目一望,见她下轿了,当即松开。枪想朝这边走。

    还没人等靠近,面前,桑叶一根长棍子挡了过来,颇热情地捧起一个篮子,不偏不倚正把他脸遮了个严实。

    “姐姐,我和陈大夫昨天山上摘的鲜枣,他说这枣子不易保存,要尽快吃,你大病初愈,多进食水果对身体有好处。”

    宛遥见他举得高高的,一时也挺开心,伸两手帮他接,“这么客气啊,其实鲜枣市集上也有卖,不用那么麻烦。”

    眼见挡光的没了,项桓舔了一下嘴唇,正要另寻个方向上前,刚准备开口,桑叶冷不防又绕了回来。

    “医馆里的那个小然让我给教训了一顿,说是他端药去疫区的时候被人发现的。”

    “陈先生把他送去别家了,临走还写了封书信留给你,估摸着是道歉。”

    他把信往前一递,宛遥换了只手提篮子,低头拆开。

    “事情过去那么久,你不说我都快忘了……他大概也不是有意的,当时让项桓陪着他去就好了。”

    “我们都没逼他,是他过意不去自己要走。”

    视线里几道身影窜来窜去。

    项桓忽然觉得没意思,索性抱着他的枪站得远远的,轻轻哼了一声。

    “项桓!”

    没多久,旁边便听到在唤他,迟疑一阵,项桓还是回头看了。

    宛遥捧一篮鲜枣冲他笑得满脸灿烂,目光甫一交汇,她抱起篮子便跑到了跟前。

    “来吃枣子,我一个人吃不完这么多。”

    不想吃。

    有什么好吃的。

    三个字从他喉咙流到舌尖,到底不动声色地捡了一个,鲜枣沾了晨露,咬下去清爽可口。

    “还挺甜是吧?”

    项桓瞥着她的表情,毕竟年纪还小,一件心事尘埃落定,所有的如释重负都写在脸上,他吐掉枣核,在篮子里翻了半天。

    “别捡青的,都涩得不行。这个红,吃这个。”

    雨后初晴的秋季,清晨实在是幅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卷。

    森然巍峨的皇城前,几个年轻的男孩女孩聚在一块儿分枣吃,画面和谐得连冷硬的砖墙也莫名温柔下来,大概是许久没见到如此简单纯粹的场景了,季长川靠在马腹上,眯眼出神。

    等明晃晃的日头忽隐没入云层里,他才牵马唤道:

    “孩儿们,该动身了。”

    项桓那匹纯黑的西北回纥马来回踱了两步,低头打响鼻,他把宛遥抱上去,自己紧接着一踩马镫坐到她身后,两手一环去拽缰绳,正好能将人圈在怀里。

    驱马向前走了几步,回头看到桑叶不会骑马,慢腾腾地准备绕近路,他心情稍微好了一些,手闲散地揪着几缕马鬃,颇有点兴师问罪的意思:

    “喂,我让你写信,你就只写两个字?”

    宛遥靠着他胸膛不太好侧身,不解道:“不是你让我报平安的吗?”

    “那你不知道多写几行?我求来这么一个机会有多不容易,你两个字就把我打发了。

    “这么大张纸,不嫌浪费啊?”

    倒是被他说得莫名愧疚。

    可似乎也没什么好写的,皇帝那么大个监工戳在眼窝子里,盯她能盯出洞来,如此明显的警告意味,多一句嘴兴许就得血溅当场……

    “那……要不回头我给你补上?”

    “免了,一点诚意都没有。”

    说了这一阵,发现季长川迟迟没跟上来,项桓于是调转马头。

    在他们方才离开的位置,宫门的正前方,落了顶不起眼的小轿,轿旁左右各立着一个貌不惊人的护卫,武安侯高大魁梧的身躯站在季长川对面,两人似相谈甚欢。

    而陈文君在旁盈盈施礼。

    宛遥奇怪:“是袁傅?”不知谈了些什么,隔了良久季长川才打马追上他们。

    “武安侯这时候来干什么?今日又不参朝。”项桓带着宛遥同他并驾齐驱。

    季长川脸上有淡淡的笑容,师生二人或许是同出一门的散漫,“疫病的事既然了解,大概是要进宫面圣,商讨南下增兵吧。”

    如今北方已平定,还在作妖的,就剩西南边的后燕了。

    言至此处,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唇边的笑意骤然一黯,转而对项桓道:“听武安侯之前的口气,我看他似乎对你很感兴趣。”

    “我?他对我感兴趣?”他意外中带着几分兴致勃勃——到底还是少年人心性,惊喜多于忧虑。

    “别高兴得太早,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季长川的脸难得不笑。

    宛遥跟着悠闲的马蹄轻摇轻晃:“武安侯赏识他,不是好事么?”

    “得人赏识的确是好事。”他有意无意顿了下,“可若是另有人与之不和,那就是滩浑水了。贸然搅进去,会吃大亏。”

    “他这么不可一世,谁敢跟他不和?”项桓不在意,“整个朝里能和武安侯争锋相对的,只有将军你了吧?”

    “话也不是这么说,”季长川笑了笑,却回避了自己的问题,“还有当今陛下呢。”

    旁边两个人听完都是一愣。

    项桓是不参朝的,平日和这些政事八竿子打不着,乍然听闻觉得不解:“将军的意思,是说陛下和武安侯有嫌隙?”

    宛遥有同感:“我瞧着陛下似乎很重视侯爷啊,金钱、兵权,处处委以重任,不像是在防着他的样子。”

    “欲擒之,必予之……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你们年轻,若回去问问你们父辈,他们应该是知道的。”他握着马缰,人却没动,目光平淡的由马信步,“武安侯对于天子,可是有杀母之仇的,这一点他自己比谁都清楚,面上的君臣和谐,都是做给外人看的。”

    杀母之仇?

    宛遥同项桓对视了一眼。

    咸安帝的母亲,那不就是敬德太后吗?

    回去的路还很长,季长川并不介意慢慢解释,“凤口里兵变,你们想必听过。”

    这都是被京城老人讲烂了的陈年往事。

    章和二十五年。

    那是在二十八年前,当时,他大司马本人也不过才几岁。

    而开国至此,大魏太平日久,南北防线都有所松懈。境外的蛮人却在这段时间里迅速壮大,多番入侵边境。

    镇西将军石应坤于是找了这个由头要北伐匈奴,领军十万北上,最后却在抵达凤口里时陡然兵变,转头就勾结蛮夷挥师南下,直逼长安帝都。

    宣宗皇帝安逸享乐惯了,一时慌了手脚,在前线节节败退之下,带领一帮大臣仓皇逃至蜀中。

    此后的长安足足沦陷了七年,民生离乱,满目疮痍,直到元熙三年,流落在外的人们才含泪回到王都。

    宛遥望向他:“所以,这和太后有什么关系?”

    季长川缓缓道:“举国皆知,宣宗皇帝宠爱茹贵妃,颇有烽火戏诸侯,以博美人一笑的昏庸资质。

    “因此,石应坤当年打的便是‘诛奸妃,清君侧’的名号。”

    宛遥微微一怔,这样熟悉的戏码,她从王朝数千年的历史中能捕捉到无数的蛛丝马迹,于是脱口而出:“是……借口吧。”

    “不错。石应坤找敬德太后来当这只替罪羊,借口牵不牵强不重要,好歹有个出兵的理由。

    “但大魏的群臣不会这么想,上阵拼命的魏军不会这么想,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也不会这么想。

    “从上至下皆认为战火由她而起。禁军是第一个哗变的,紧接着蔓延到两大营,军士和当地百姓堵在行宫前要求‘杀奸妃,平民愤’。”

    说到这里,他朝有些怔愣地宛遥微微一笑,“打头的那个,就是袁傅,而今的武安侯。”

    她心里隐约有些发堵——

    宛夫人自小就给她讲敬德太后的事。

    宛遥知道这位倾国倾城,与她们家有些渊源的传奇人物姓甄,名茹,早些年,市井茶楼中还传唱着有一则很受欢迎的演义叫《茹姬传》。

    在母亲与老主持的口中,茹太后一直是个心地善良又满腹诗书的女子。她怜悯苍生,爱戴百姓。

    她会在瘟疫肆虐的年月里不辞辛劳的带人南下考察病情,也会在数九寒天中彻夜不休的翻看医书。

    原来人们在口口称赞她的同时,也会把她推向深渊么?

    宛遥忽然生出一丝莫名的感同身受。

    “后来大概是迫于人言,敬德太后被同行的妃嫔以一碗汤药毒杀,宣宗帝悲痛欲绝,赐死了妃嫔,同时也以此平息谣言,这件事才算过去了。因为说起来并不光彩,对外只宣称是病逝。”

    她之前听说圣母是死于战乱,却不知晓这里面还有如此不为人知的实情。

    “可是……可是……”

    宛遥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言语,“但凡仔细想想也该觉得这只是反贼的一个托词,根本站不住脚才,为什么……”

    “小姑娘。”季长川笑着打断道,“有时候,人们想要的并不是真相,因为要紧的从来都不是‘杀奸妃’,而是‘平民愤’。”

    他表情玩味地信马由缰,“况且还有一件有趣的事。茹姬死后被匆匆安葬在了蜀中,京师一收复,宣宗皇帝便派人回去迁葬,找了一年多却没寻到尸首。

    “这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