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的崛起-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昭目视刘小娘子,晒然一笑,道:“那你是否知道,你爹来府衙作证指认我,我是什么结果?”这个女人真是不知所谓!你就关心你爹,那我的前途、命运谁负责?
刘小娘子哑口无言。目送着张昭上马离开。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多年以后,她依旧记得此时,那刻骨铭心的刺痛!
…
…
打发张泰平去李教谕家中报平安、致谢,张昭带着陈康、董朗出安定门,纵马往两里外的小安镇而去。
寒风呼号,而马蹄声疾,张昭心中轻松,畅快。这件事总算结束,而他也得偿所愿,进入东宫中。
陈康骑马跟在张昭身边保持着平齐,笑着道:“少爷,李幽这人明显靠不住,你还对他客气什么?
再者,刘小娘子刚才的意思是她愿意任你处置。小姐身边不是还缺丫鬟吗?我就觉得她挺好的。”
张昭打趣道:“伯宁,你小子是想娶媳妇了吧?”玩笑后,说道:“我不喜欢她。至于李子远,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不必强求的。当然,他不可深交。”
他理解李幽的选择。但理解归理解,心里还是有芥蒂,将其划归为不可深交。
陈康点点头,若有所思。
张昭笑笑,瞥一眼一直思绪飘飞的董朗一眼,再看着出现在视野中的小安镇。心想:也不知道婉儿在家怎么样了。
…
…
毗邻京北官道的小安镇,在细密的冬日小雨中略显安静。
偏离小安镇中心的小院、张昭家中更是幽静。清晨时分,婉儿在门口送别张昭,就回到屋里中枯坐。片刻后,已是泪流满面。
十五岁的少女坐在简朴的书房中,看着张昭手写的毛笔字,思念和担忧从心底涌上来,无可抑制。
她刚刚在二哥面前强装镇定,展露笑颜,但实则心里担心的死。情况她大致都知道。二哥当初就不该对刘大户那么“仁慈”。现在他又蹦跶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周大娘将厨房收拾好,谭大娘告辞回去。她倒了热茶到里屋来找婉儿。刚进门就见她泪珠如雨,顿时心疼的道:“嗳哟,我的小姐,你怎么哭成这样。少爷吉人天相,肯定没事的。那伙人想要污蔑他,哪有那么简单。”
周大娘在张家打工二十多年,是看着婉儿从小长到大的,像采桑、喂蚕、养鸡,这些活儿都是她手把手教婉儿的。在她心里婉儿当做自己的女儿般。
婉儿回头,说道:“我知道。可是我忍不住。”
周大娘叹口气,这种牵肠挂肚的感觉,她当然知道。去外面打水进来,给婉儿洗脸,收拾好后,絮絮叨叨的说起她小时候的趣事,又说起南口村中正在建的“新宅”。
婉儿情绪稍好些,和周大娘说着话,时间迅速的过去,她忽而听到外面的马蹄声,惊喜的道:“是二哥回来啦!”惊喜的起身,快步往外走去。
“诶,小姐。”周大娘赶紧跟着。
张昭在家门口翻身下马,就见婉儿小跑着迎出来。精致如玉的俏脸上一颗颗的泪珠滚落。“二哥…”婉儿本想迎到院外去,最终扶着门框,哽咽的喊道。
看着哭得稀里哗啦的美少女,张昭心中柔柔的,将马绳丢给陈康,走进院子里,在门槛前,抱住身姿修长婀娜的婉儿,“傻婉儿,不哭了。”
安慰着哭泣的小姑娘,张昭对追出来的周大娘点点头,再回头道:“元明兄,今日无瑕招待。我年后和婉儿成婚,到时候你一定要来。”牵着婉儿的手往里屋走。
董朗笑着摇头,“见妹忘友啊!”调转马头,往青龙镇方向而去。他和张昭相交日久,知道张昭家的情况。这迎出门、极其漂亮的小姑娘是张昭的童养媳,而不是妹妹。
看样子,两人感情很好。
握着婉儿嫩白、修长的小手到里屋,张昭再将婉儿抱住,轻轻的拍拍她的背,用手轻柔擦拭着她精美如瓷器般的瓜子脸上的泪珠,“婉儿,我没事了。不哭。”
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为你担忧、流泪,他内心中怎么会没有触动呢?
婉儿含泪而笑,微微躲着张昭的抚在她脸上的手指,心中的情绪肆意而出,娇嗔道:“二哥,你不会安慰人。”二哥安慰她每次就两个字:不哭。
张昭禁不住笑起来,看着梨花带雨的小美人,不胜娇怯,心中一动,低头吻着她嫣红、柔软的嘴唇。尽情的品味她的小舌。
“我会不会安慰人?”张昭见婉儿被吻的晕晕乎乎的,满脸绯红,肌…肤如同云霞染遍,有种说不出的妩媚动人。这是他第二次觉得婉儿颇为妩媚。禁不住在她耳边说道:“二哥还会很多东西,等以后我教你。”
婉儿被吻的呆呆的,刚才对她而言是全新的体验。知道这不是什么好话,情不自禁的白张昭一眼,娇柔的依偎在张昭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心中平静、安定。
张昭微微一笑,抱着婉儿。
之前,他还感叹婉儿成长的太快。他都来不及调…教。现在看来他还有东西可以教她啊。而此后的人生,有这样一个可人儿陪伴,想必会很不错吧。
第七十六章 尾声(上)
张昭返回小安镇,而如潮水般扩撒的消息也传到各自的地方去。
皇城,内阁中。
李东阳和谢迁两人在文渊阁的大堂里叙话。路过的中书舍人们见两位大佬间气氛似乎不大对,各自脚步匆匆的散去。
弘治一朝,极少见政治…斗争的描述。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譬如弘治朝三君子中的王恕,此老活到正德三年才去世,为何在弘治六年就罢官?原因是他和时任的大学士丘濬不和。
再譬如,同为弘治朝三君子的马文升与刘大夏就不和。而刘大夏和李东阳是同乡。正德初年,两人联手将时任吏部尚书马文升逼走。
所以,弘治朝的刘、李、谢三位阁老未必见得就是铁板一块,看法不同的时候未必就没有。君不见,正德朝内阁总辞职时,李东阳就没走。
当然,这并非说李阁老就是反派。李东阳谥号文正,这是文人的最高谥号。这代表着时人对他的总评价。
此时,谢迁便是和李东阳的看法有分歧。
谢迁将茶碗放下,沉吟着道:“宾之兄,天子口谕授一名生员为勋卫散骑舍人无损官制,只是调其随侍东宫似有些不妥。”官位到他们这个地步,谈论评皇帝的旨意并无不妥。
他是很坚定的文官政治拥护者。作为太子少傅,太子名义上的老师,他不希望太子过多的关注武事。而张昭进东宫,无疑是有某种可能。此子对北虏的战争颇有见地,就怕他鼓动太子日后往北用兵!
所以,他派人给顺天府府尹胡溥打了个招呼:能把张昭压下去就要压下去。而且,他知道保张昭的就是李东阳。但刚刚结果传过来,并不如他的意。
李东阳笑呵呵的道:“于乔,你是说张昭?我族弟相铎(李教谕)对其评价很高,几次向我推荐。天子调他去东宫,也是人尽其才!于乔,堵不如疏啊!”
他很清楚谢迁的想法。但是太子点名要张昭去参赞军务,且和天子说过。只是个八品官而已,何必为这点事和天子闹?太子如今才十岁,可塑性很大。
张昭不清楚勋卫散骑舍人是干什么。李东阳当然清楚。他当年可是在翰林院坐了九年的板凳。后来又修《宪宗实录》,对这些官职、典故非常熟悉。
勋卫散骑舍人是皇宫里的禁卫。择公、侯、伯、都督、指挥之嫡次子充任。俸秩视八品,侍卫直宿外,或令署各卫所事及听差遣。
但如今天子不亲征,充作亲卫的勋贵子弟纯粹就是值班站岗,没有任何前途。有品级的武官子弟都不屑于为此官。
天子用这样连武官子弟都看不中的官职封给张昭,不会有人有异议。而勋卫散骑舍人,当然是可以到东宫当禁卫。这就是天子秉国十三年的水准体现。
本朝以生员功名出仕的不是没有。像张昭这个年纪的,多半会在官场历练后,继续考取功名,获得更好的仕途起点、上限。
所以,天子亦展露出对张昭某种程度的认可、期许。否则的话,就不是封这种无关紧要的官。说不定会给个三千营、五军营百户之类的官。
谢迁无奈的看李东阳一眼。谢公尤侃侃。然而他的说辞还未出口,就被李东阳堵回去啊。说道:“宾之兄,既然你和张昭熟悉,那你和他谈一谈。别把太子引向邪路。国虽大,好战必亡!”
以谢迁多年阁臣的政治经验,怎么会看不出张昭关于对蒙古战争一系列论述的本质?这就是个好战份子!他主张灭掉蒙古诸部,占领漠北。
李东阳笑道:“于乔不必忧心。我会和他谈一谈此事的。漠北之地取之无用。”
这个观点他很早就和族弟李相铎说过。也答应在张昭取中生员后,召见张昭,为其扬名。不使人才籍籍无名!
他行事平和,没有谢迁这样激进。他没想过通过阻拦张昭进东宫,压制太子喜欢战事的想法。还是那句话:堵不如疏。没有张昭,日后还有李昭、刘昭。
谢迁见李东阳表态,心情略松,和李东阳谈起江……西赈灾的事宜。
文渊阁大堂中的气氛就此变得轻松起来。
…
…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从皇宫中出来,走东华门出宫。下午时分,初冬雨后气温湿冷。
数名心腹校尉紧跟着牟斌走在皇城中。牟斌心里沉吟着天子的口谕,想一想,吩咐道:“派人去把钱宁找来见我。哦,赵良,这钱宁什么来路?”
指挥同知赵良是牟斌的心腹手下,洗张昭的底就是他具体操办的,而与张昭有牵扯的钱宁自然在他的视线中,说道:“大人,他是成化朝大太监钱能的家仆,后来得其欢心,改姓钱。
钱太监当年在我们卫中有些人脉,给他这个假子在卫中谋个差事。现跟着于永的小舅子蒋百户做事。钱宁帮他在崇文门外的坐商中发牌子收银子,这一两个月有几百两银子的收入。”
牟斌点点头,“这倒是个人才啊!”
一行人出皇宫,直接到城南正阳门外的正东坊牟斌的别院。锦衣卫正经的办公地点,就在大明门西侧。南北镇抚司,锦衣卫胡同都在那里。
但是,锦衣卫数万的编制,怎么可能都去锦衣卫衙门中点卯呢?都是分片“开会”。下属们往往是去上司指定的集合地点。牟斌的别院就是这么一处,在锦衣卫系统内公开的“据点”。
早有人去通知钱宁。钱宁刚出位于京城北面的顺天府府衙,就横穿几里地,到城南来见大头目、指挥使牟斌。
牟斌的这处别院占地数亩,庭院内古树参天。前院中共有八十间房屋。偏东临假山的小厅中,钱宁见到牟斌。心情忐忑不安。他当然知道他犯的什么错。他帮张昭作证,实际上暗中使用了锦衣卫的牌子给张昭担保。
牟斌打量着钱宁几眼,笑着道:“真是生的好模样啊!皇爷给张昭的口谕,你听到了吧?”
钱宁哪有什么节操?他平日里那见得到牟斌。弯着腰,谄笑道:“小的当时不在场。事后听说。”
牟斌点点头,“这件事你有功劳,给咱们卫里在皇爷面前争了光。本官向来是有功必赏。你干个总旗吧。崇文门那里别闹出乱子来。另外,张昭哪里有什么事,及时向我汇报。”
钱宁大喜过望,跪地拜谢道:“小的知道。小的谢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