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谁又能想到方贯这个衙役会叛变呢?他现在都有种底牌给张昭看穿的感觉。
    他的信心开始动摇。但,不管怎么样,总可以全身而退。
    而等此事完后,他一定要扒掉方贯的皮!
    “王八蛋!”
    …
    …
    张管事骂骂咧咧时,大堂外的刘小娘子正惊诧的听着纷纷传来的议论声,而茶铺里,刚刚结完账的曹朗等人不得不重新坐回去。几个同年面面相觑。
    一人拍着桌子叹道:“娘的,张子尚真是牛逼啊!”
    “你们谁信那衙役幡然悔悟?
    曹朗失算,摇头道:“这话谁信谁是傻子。必定有什么盘外交易。张子尚厉害啊!”
    但凡有才气的人,必定是自己的骄傲。曹朗在京中听李幽给张昭吹嘘什么“王佐之才”,他不屑一顾。然而,张昭今日的表现实在超乎他的意料!
    辅助君王,不仅仅要有治事之能,还要懂权谋。这样的局面,张昭都能安然脱身,他有什么不服气的?
    几人纷纷附和、赞叹。
    …
    …
    茶铺临窗处,慷慨而论的李幽在听到消息后,其声音不自觉的小了几分。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他和张昭的交情,也没到在如此局势下要他为张昭奔走的地步。然而,这个死局,张昭却即将脱身!他当如何自处呢?
    一名同年喝着茶,叹道:“子远兄,这转折的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啊!你做何分析?”
    附近数桌的士子都看过来。
    李幽道:“此事余冠和其幕后之人已是黔驴技穷。张子尚洗脱嫌疑,脱身不难。而此案的结果如何,要看幕后的博弈。”
    …
    …
    “肃静!”胡府尹再拍惊堂木,将公堂内外的喧哗声压下去,再审问方贯,“你说的事情,本官再核实。张昭让你作证这红契的签押是假的。你怎么知道的?”
    方贯时年十九岁,刚进大堂时按照姐夫的吩咐反水,腿肚子都在打颤,而这时反倒镇定下来,回道:“
    老大人,我整日在衙门里当差,张相公根本没来户科办理红契。而县衙里有擅长模仿笔迹的高手,其人和李户书相善。老大人一审便知。”
    胡溥再派人去县衙拿人。至此,整个案情已经明朗。但这着实让他为难啊。庙堂某公给他打过招呼的。谁曾想张昭竟然能一步一步的洗脱罪名呢?
    “何老大人、李御史,我等且先去后堂里休息片刻,等会再审。”

第七十一章 生员(十一)…反攻
    小吏们去县衙里“请人”。会审的三人胡溥、何愈、李道立到后堂中小憩。
    府衙大堂高大轩敞,堂前设栅栏。而从大堂后转出去,则是面积相对较小的二堂,又称穿堂。这里一般是大堂里审案时退思、小憩的场所。
    再往后面的院落走,穿过一道宅门才是后堂,也就是“三堂”。这里是知府接待上官、商议政事和日常办公起居的地方。事涉机密的案件和不便公审的花案,亦在此审理。
    胡府尹请何提学、李御史两人稍作休息,亦有商议案情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喝茶。
    心腹长随送茶进来后,便到堂外候着。三人分宾主而坐。
    胡溥感叹道:“昨日何老大人行文本官一起审案,谁料得到竟然会是这样个局面?意外频发。”
    “胡府尹,如今案子已经很明显。张昭无罪啊。”何愈此时心情放松。张昭顺利洗脱嫌疑,他不用去剥夺张昭的功名。这样,他卖生员名额的事情被抖出的概率近乎无。
    胡溥微笑道:“何老大人,也不能说他无罪。他确实能自圆其说,但他问题不小。他和锦衣卫的关系就很亲密。依我看,不如让他下科再考。”
    现在这情况,张昭在“法理”上洗脱嫌疑,就算他知道张昭有问题,但也无法严惩。只能退一步,让张昭此次成绩作废。这样,他对某重臣能有个交待。
    何愈微微有些错愕。胡府尹这态度不对啊!敢情他竟然是想要严惩张昭。没看出来啊!谁给他打了招呼?
    御史李道立当即脸色微沉,不客气的道:“判案将证据。张昭无罪,却剥夺他的院试成绩。这如何能服众?”
    胡溥很清楚李道立代表谁的立场,心里衡量了下,笑道:“既然李御史反对,那就让张昭过关。”
    这时,胡溥的心腹幕僚脚步匆匆的走进来。拿着一张纸条给胡溥看。胡溥看一眼,失笑道:“两位大人,寿宁侯派人来打招呼,要求我们轻判余冠等人。”
    说着,眼睛看向李御史。
    何愈心念致仕,不想出事故,说道:“那便和稀泥吧。”
    御史李道立点点头。
    在一团和气中,三人便将案子的原则定下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称就是“和稀泥”。
    而茶铺中李幽、曹朗等人分析的张管事黔驴技穷,实则不然。他以侯府的名义通过胡溥的幕僚施压,保住余冠等人,全身而退。确实还有点水平的!
    但他最终会如愿吗?
    …
    …
    胡府尹这边商议定,外面传来消息,宛平县衙里的书吏被带到。三人便重新回到大堂中。
    胡府尹三言两语审完书吏,一切脉络便清晰:李户书对张昭心怀恨意,作假诬陷张昭。张昭签押的笔迹是从他今年二月在县衙里报名县试找的样本。
    胡府尹轻轻的咳嗽一声,大堂外看完一场大戏唏嘘的吃瓜众们迅速的安静下来,他看看余冠、张昭两人,便准备宣布结果。
    这时,张昭上前半步,躬身行一礼,朗声道:“老大人,学生还有内情禀报。”得到胡溥同意后,慨然的道:“学生遭人诬陷,若非有诸位义士相助,必定让奸人得逞,身陷囹圄之中。
    昨日,在府学大门口,寿宁侯府的张管事,亲口说这一切都是他安排的,威胁我将二锅头的白酒生意交给他。学生恳请老大人为我做主。
    此人此时必定就在府衙外等结果。老大人将其拘来,一审便知。若学生有半句虚假,甘愿受罚。”
    府衙大堂外瞬间哗然。这比刚才方贯“叛变”陈述时的声浪还要大。如同火山爆发!因为,寿宁侯张鹤龄在京中的名声很臭啊!吃瓜众们情绪激荡。
    “果然!昨天就听到有传言说是寿宁侯府想要抢夺张相公的白酒生意。所以才诬陷他。不想竟然是真的。”
    “这还假的了?没见张相公说他府上的管事亲口承认的!呵呵,真是嚣张!”
    “他娘的。见好东西就想搂。不就是有个好姐姐!我有个侄儿被他府上奴仆打死,什么结果都没有。”
    …
    …
    胡溥看着略有些失控的场面,再看张昭时,眼底闪过一丝恼怒。他都已经决定“和稀泥”,张昭却来这一手,搞舆论绑架。同时,心里对寿宁侯府的不屑。
    你他娘的一个管事,竟然敢这么嚣张?整人也就罢了,还敢去当面威胁。这简直是无法无天!
    这时,大堂外一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走近前几步,高声道:“小人是长宁伯府的管事,寿宁侯府的张管事就在距离府衙五十米的酒楼中。”
    这句话是将胡溥逼到墙角。他必须有个决断。因为,那孙贼就在府衙外五十米。若这样的情况,胡府尹还不敢下令拿人,那明天他就会被弹劾。
    真以为明朝的御史们都是吃干饭的。且,他将成为官场中鄙视的对象。畏惧外戚,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但是,但是,弘治七年,户部主事李梦阳上书弹劾张氏兄弟横行不法,结果如何?皇后得宠。其母金夫人在弘治皇帝面前哭泣。李梦阳被下狱,差点死在狱中。
    总之,在弘治朝任何人要将枪口对准张氏兄弟都得悠着点。当今天子独宠张皇后。
    胡溥心中为难。
    …
    …
    张昭吹响“反攻”的号角,消息再一次的从顺天府府衙向四面八方扩散。
    要说长宁伯府的管事和张昭没联络,谁信?长宁伯和寿宁侯不和,这是京中人所共知的事情。
    而张昭当着胡府尹的面陈述被寿宁侯府的管事“陷害”,更是令自昨夜其开始流传的“谣言”说服力大增。昨晚,张昭派陈康到长宁伯府中谈的就是谣言的事。
    整个案子发展到现在,张昭先是通过锦衣卫校尉钱宁“顶缸”,化解刘大户出面指证,接着又用方贯“叛变”破解李户书污蔑。至此,张昭已经洗脱嫌疑。
    而现在张昭挑明是寿宁侯府要抢夺他的白酒生意,瞬间占领舆论的高地。让之前唾弃、鄙视他的士林中人转变看法!他要讨一个公道不是应该吗?
    张昭“反攻”靠的不是胡府尹等人的决断,而是靠“舆论”。此案全京城瞩目,主审官自是不敢罔顾风议。当然,他敢这么做,还是因为有李御史“托底”。
    一名老仆满脸笑容的横穿顺天府街,到南面的府学中,在公房见到早等着消息的李教谕,“老爷,张相公无罪。胡府尹正要派人去抓寿宁侯府的管事。”
    “别急,你慢慢说。”李教谕一身文士长衫,带着四方平定巾,形容清瘦,正在温暖的公房中来回踱步,显示着他心中的焦虑。这时,喜上心头。
    等他听完老仆的转述,拍手道:“好小子!”
    他没想到张昭竟然真的能脱身。张昭在京中有不少帮手啊!
    …
    …
    于此同时,一名便装的健卒纵马往东宫赶去。

第七十二章 生员(十二)…打脸、逃离
    初冬时节,小雨落了又停歇。雨滴顺着皇宫飞翘的屋檐、螭首流下来。
    太子朱厚照找个头疼的借口逃掉翰林侍讲学士、日讲官王华的课。愉快的回后宫中和刘瑾等内侍玩耍。
    之所以总是逃王学士的课,主要是王学士为人厚道。要是换做谢迁、王鳌、杨廷和几位先生的课,他不敢这么肆无忌惮。
    朱厚照在殿中和太监们玩着投壶游戏。在旁边观看并未下场的刘瑾接到一个小太监的禀报,略做沉吟,走到朱厚照身边,弯着腰道:“小爷,有张昭的消息。”
    朱厚照正玩的高兴,将一支箭投向二十步外的银壶,头也不回的道:“哦?”
    刘瑾笑呵呵的道:“小爷,九月底你在青龙镇中邀请张昭来东宫中参赞军务,他当时回答说要考秀才。前几日顺天府院试结束,他考中秀才,却惹上麻烦。”
    刘瑾早就看穿张昭的“真面目”。张昭想要走“天子将其派到东宫”中的路线,所图非小!他当然不愿意有人来分掉太子对他的信任。
    张昭被审,京中传遍。他今日一样派人到府衙中听消息。瞒肯定瞒不住的。但他早就掌握一些技巧。譬如,在太子玩的正高兴的时候说事。
    “哦?”朱厚照见没有投中,拍拍手,一反常态的停止玩乐,转过身,颇有兴趣的道:“老刘,怎么回事?”他当时因担心张昭推脱不肯来东宫,还特意去求父皇下旨调人。
    预备役之事因而得以入圣听。如今朝中正准备在九边予以实施。而关于调张昭入东宫为官,父皇只说考虑考虑,到现在还没动静。
    朱厚照不玩,正在比赛投壶的谷大用、张永等人呼啦的全部都围过来,簇拥着朱厚照,捧着茶碗、热水、毛巾、点心侍立在侧。
    刘瑾自然站着“一位”,弯着腰,说道:“张昭的同学余冠出首,说他和锦衣卫勾结谋夺富户家产。今日顺天府中正在审理此案。京中各处都在关注这案子。”
    朱厚照外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