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的崛起-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剩下约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张昭不可能存在大明皇家银行吃利息,而是将投入到开平中屯卫的建设和大宁都司的开发中。
单靠金矿的开采去偿还战争债券的本息,肯定会有缺额。这两地在两年内产生的税收才是关键。
当然,现在宽城镇那里的几座金矿的开采权、经营权还没有开始拍卖,价格未知。
朝廷不需要出一分钱,顺水推舟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拒绝。十一月二十日,张昭就收到朝廷批复的行文。
同时,还有弘治皇帝派来犒赏三军的使者:翰林院侍讲学士、日讲官、詹事府右谕德王华携御酒、牛羊而来。
他下面还有礼部官员会带着御酒往古北口、喜峰口、兴州镇、富裕镇、大宁去犒赏大明的将士。
张昭召集在开平卫的全军将士,在校场上听王华宣读嘉奖三军将士的圣旨。
全场一片欢呼声。
张大帅没有在赏赐、抚恤上亏待大家。而朝廷的嘉奖到来,官职不要钱似的正式下发,让众将士更加振奋。这意味着针对朵颜三卫的战争正式落下帷幕。
当即,张昭下令犒赏三军。位于开平卫中心东北方向二十里的军营中在临近中午时美酒飘香。
张昭在都督府的正堂中招待翰林学士王华。军中的高级军官们作陪。
张昭和王华是老相识,特别是夏季时在京中和鞑靼使团配合的比较默契,是以这时候喝酒闲聊比较随意,“老大人,令郎还没有出仕的意图?”
王华时年五十七岁。作为翰苑清流,士林华选,在张昭面前自然不会有什么压力。微笑着点点头,道:“伯安对刑名之事兴趣不大。”
王华的儿子就是王阳明,一代圣人。
自弘治十四年因病求归之后,一直住在余姚老家。生病什么的,当然是借口。大明朝廷还是很人性化的,这种理由请辞一般上官都会照批。
张昭叹道:“可惜后军都督府没有文官任职的资格啊。”
大明朝,文官是文官,武将是武将。两者之间不能混为一谈。所以,王守仁是两榜进士,就算只是个正六品的主事,也不可能转为武官到后军都督府任职。
张昭知道,王阳明最中意的职位,还是兵事。他之前给朝廷上过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
王华笑着摇摇头,悠闲的小饮一口御酒。
他于仕途看得很淡,人生的价值不在此。成化二十三年,弘治十五年,多少翰林都被压着。对儿子的仕途并没有特别的规划,终究是要靠他自己走。
“张伯爷,我来开平之前,京中有传闻,说陛下要给你一个一等伯。但是庙堂诸公有异议。说是等你把二十万户在籍百姓交给朝廷再行封赏。”
张昭对爵位晋级同样不太在意,吃着从火锅里捞出来的牛肚,说道:“顺天府,还有南面的几个府,陆陆续续交给朝廷有一万户。预估剩余的土地还能再产生约两万户。
光靠朝廷给改革司的那点编制,人手太少。我已准备后军都督府第三次招聘考试,扩编人手。
剩下的十七万户,要是凑数的话,开平卫这里就可以凑出来。不过那样就太敷衍。等兴州府和大宁都司的土地开垦出来。预计明年夏季就能完成。”
别问牛是怎么死的,你懂的。
真实愿意是对朵颜三卫的会战后,缴获大批的牛羊。幽州商行运往开平这里售卖。
八仙桌边,林文宁、吴臣两个专心吃着火锅,并不给王学士敬酒,听着张昭两人闲聊。
王华提醒道:“说起考试,张伯爷,京中对此非议很多。你要留意些。哦,还有一事,新军营的那首军歌里面有一句:岂让儒冠误此生。这对士林刺激很大。”
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
王华这番话说出来,张昭不动声色的喝口酒,沸腾着木炭明的瑰宝。
但同样的,这门学说有糟粕在其中。譬如,经过发展之后,在明清时期占据主导的程朱理学,其缺点就是非常明显的:禁锢思想和科技进步。
所以说,儒家思想,学不学,全凭个人自愿。非要洗牌搞成“非我儒家门徒就是异端”,那这本身就不对。
张昭来到明朝就极力避免去触碰儒家这一块,其实他最早还想着去科举。
思想之争,非常残酷。
说出“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一代关学宗师,最后竟然被划归在理学行列,就可以窥见一二。
更说上溯至两汉时的纷争,那争斗起来更残酷。
任何思想的发展,则必然有其物质基础。即社会生产力发展之后,必然会产生新的学说,去冲击旧有的框架。比如,西方的启蒙运动。
张昭就是想走这条路。先把社会生产力推上去再说。吃饱肚子的人多起来,他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自然就会有人去思考程朱理学的对、错。
他可没兴趣当急先锋。
像阳明先生的心学,和程朱理学就不是一个路数。将来未必不会在心学之外再出新的学说。
届时,他只需要把数学、物理、化学等初级知识传播开就好。这种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且可以用实践来证明的真理、知识,自有其生命力。
但是,他的位置到这个高度,自然而然的会感受到来自儒家门徒的压力。
…
…
王华见张昭神情淡然,心里倒是挺佩服的:如此年轻能取的这样耀眼的成就,为国之干城,确实有些东西啊!
他哪里知道张昭只是走神,思维发散开而已。
王华道:“谢大学士把这事压下去了。临行前,请我转告你一句话:在平定鞑靼人之前,别瞎折腾。”
“嚯…”
不仅仅是张昭诧异的看着王华,连同一张八仙桌上吃火锅的林文宁、吴臣都惊讶的看着他。
更别说大堂里其他桌子上竖起耳朵听这边闲聊的将校们。
张昭收敛起惊讶的神情,拱手道:“多谢谢阁老援手。”
这个人选真想不到。
谢迁老早就看他不爽,几次给他使绊子。却没想到会在这么关键的问题上帮他一次。
其实,张昭也未必见得怕那些“挑事”的人。唱一句“儒冠误此生”怎么了?
谢迁叫王华帮忙传话。张昭这时才联系起来,王华和谢迁是老乡。都是浙江布政司绍兴府余姚县人。
而谢迁这句话,也表露出其想法。
谢阁老对他依旧有看法,但是在涉及到思想斗争这种层次,事关生死,谢迁还是选择保他。原因是:要他平定鞑靼。这是一个中枢辅臣的担当。
死后能被谥为“文正”,谢迁还是很有些水平的啊!
王华就是一笑。他的性格忠厚,决定点一点张昭。政治这个东西很复杂的。他怕张昭拎不清,道:“张伯爷,谢阁老在其位,谋其政。”
之前整张昭是这个理由,现在“保”他还是这个理由。以后,如果有冲突,谢阁老还会是这个立场。
辅臣不可能看着太子喜武事而不制止,不采取措施。
辅臣不可能让天下公认的国朝名将陨落在有心人推动的唾沫星子中。那才称什么“贤相”?
辅臣不可能允许武将坐大,太阿倒持。
所以说,王华这个状元同样是非常有水平的。一句话,把这么复杂的意思全部传递出来。
张昭起身,作揖一礼,道:“谢老大人提点。”
王华知道张昭听懂了,微微一笑,坐着受张昭一礼。
张昭重新坐下来,和王华共饮一杯,说道:“老大人,伯安兄有志于兵事,不知道他日后可愿到辽东布政司中任职呢?”
“哦?”王华微微思索着。
大明只有辽东都司,哪里来的辽东布政司?换言之,张昭的意思是,等辽东的卫所改革完成之后,要奏请朝廷设辽东布政司?
张昭解释道:“等辽东卫所改革完成,届时辽东镇和蓟州镇大概率是合二为一,将边防布置在大宁都司一线。而辽东这边设布政司,需要能臣镇抚奴儿干都司下属诸部。
伯安兄天资横溢,于军事上见解独到,是统领此事的绝佳人选。完全可以参议、分巡道之职任此事。”
张昭其实没有把他的打算和盘托出。这没办法说啊!
他总不能现在就告诉王华,我准备把我的老丈人王承裕推荐为辽东巡抚。请令郎以文臣之资,在王巡抚下带兵作战。
还有,他在奴儿干都司的策略,也没法和王华说透彻。
奴儿干都司,他明年就要清理一遍的。东北平原必定要收入大明的囊中。如此膏腴之地,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但是,回头肯定还会有叛乱。
因为,奴儿干都司的面积太大啊!
他没兴趣一直在奴儿干都司干剿灭叛乱的活儿。新军营属于大明第一序列的战斗部队。这种治安作战,正好给圣人练级。阳明先生晚年还被大明朝廷调去平定两广的叛乱。
结果,平定叛乱后于嘉靖七年病逝于归乡途中的小舟中。没能回归故里,令人叹息。
大明朝在南方一直都用文官总督平叛的惯例。而且向来都是名臣辈出。如今弘治朝先后是秦纮、王轼。别问兵部尚书刘大夏,这位前两广总督没有平叛过。
后面的接替者就是王琼、王守仁。
王圣人后来的仕途顺利,和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的赏识分不开。
王华略为不适。他知道张昭这是投桃报李,但是把朝廷从四品的官职这样拿出来讨论,不大好吧?关键是,他很清楚,只要张昭举荐,朝廷八成会同意。
张昭看出王华的“顾虑”,笑道:“老大人先别急着推掉,容我去信问问伯安兄的意下如何。而且,辽东之地设布政司至少要一两年的时间。”
又道:“不聊这些经济仕途的话题。敢问老大人,大明会典何时成书?我打算等书之后,奏请朝廷印刷个几十万本,彰显大明的文治。真理报社只收印刷的成本费。”
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
成于弘治年间的《大明会典,是后世研究明朝的典章制度必不可少的资料。
简称,明会典。
其内容涉及:明代央和地方政府的机构与职掌、官吏的任免、制度、行政管理和监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土地制度、赋税、户役、财政等经济政策,天、历法、习俗、教等。
《明会典所记录的明代行政法规和典章制度颇为完备,史志所载不详者,多具始末。
这本于正德年间发布后,朝廷各衙门施政都会参阅。在正德、嘉靖、万历年间不断的修改、增订。
张昭想要刊印明会典就是看重这一点。
这是一本汇聚大明朝历年来发布的各种法律条、条款、行政法规的籍。相当于是由官方发布的一部法典。
有这个蓝本在,完全可以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不断的拓展成为一个明王朝的各种政策、法规的体系。
再把大明律改一改,架构出刑法、民法。在法律制度这一块,基本就算齐全。
这是治很重要的一部分。依赖于法律、法规治国,逐步减少人治的比重。
…
大明会典就是由翰林们编修而成。王华作为老资格的翰林对大明会典的编纂进度,自然一清二楚。预计会在十二月份成。
午酒宴结束,送走王华后,张昭的思绪还停留在刊印大明会典上。
想想看,在后世连公司都有章程、制度,而如今各衙门的权利、职责全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