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
    当张昭说出“扣押”的时候,整个总兵府大堂中的蓟镇军将都有种大势已去的感觉。
    国朝第一大将,三镇总督,新秦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当朝重臣…
    这一个个的名号带给众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那种基于同僚间情义的脆弱的心理联盟,瞬间都被瓦解的一干二净。
    注意是心理上的同盟。就是所谓的人心。在口头上,可没有人想掺和到这件事中。除开已经搅合进去的那些人。
    张昭作为三镇总督,高居于五军都督府的军中大佬,想要扣押一个麾下的总兵暂时审查,这难道不合情合理吗?
    而古北口被攻打,有朵颜卫骑兵穿透到顺天府惊扰到天子,这事还够大吗?谁嫌命长?
    …
    张昭令人将阮兴带下去扣押。又将喜峰口顾参将、路人甲游击等七八名阮兴真正的心腹带下去关押起来。
    被解除武装的,还有这些人的亲兵。
    现在还不流行明末家丁那一套,但已经出现苗头。众将的亲兵其普遍战斗力要高于普通部队。给养优先供给,忠诚于将军本身。
    这也是张昭要坚持改革明军军制的原因。
    再这么堕落下去,还提什么帝国崛起?军头都要形成了。嘉靖年间的李成梁其实就是兵头。以军户种地养他自己的家丁。
    大堂中的将校被清理走近半,瞬间显得有点空旷。
    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主动帮忙维持秩序。反而是蓟镇副总兵江懿担心瓜田李下说不清楚,不敢动弹。
    片刻之后,孟平江一身甲胄的走进来,躬身行礼道:“大帅,营中的士卒已经安抚下来,都已在大堂外的校场上。”
    “那我们出去吧。”
    张昭稳坐钓鱼台,任由孟平江忙活。其底气自然跟着他前来的新兵营二团主力。孙启栋就在二团中。他这里有亲卫连护着,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
    三屯营地处要道,朝廷在此屯兵一万人。校场之上,一张张年轻或者衰老,或者麻木的脸庞出现在张昭面前。
    张昭一一扫过去,心里叹口气。
    蓟镇十万大军,他用之出塞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符合标准。
    此刻,他的心情要说生气或者痛心,未必有多少。其一,这是明军的常态。他根本就生气不过来。其二,他根本就懒得去审阮兴,问其为何勾结朵颜卫。
    这件事其实带给他的是好处。
    他是巡查蓟州镇的防线之后,意识到漏洞。而对他这个位置,从政治的角度考虑,危险最大的就是古北口。
    打到顺天府,他立即就会受到质疑。
    他现在要做的是“善后”。
    把阮兴这种总兵放在身后,他敢放心的出塞作战?那怕不是会要命的首发
    明朝的军镇修建的布局大同小异。参将府或者总兵府出门就一个校场。
    张昭站在校场中约两米高的土砖将台上,宣布着情况:“蓟镇总兵阮兴勾结遵化县缙绅韩家,与朵颜卫贵族灭里交通,于八月十七日深夜叩关古北口。
    本都督暂时将阮兴等人扣押。禀明朝廷再做处置。此事到此为止,与诸位将士无关。
    但是,本都督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大家伙儿在长城为过戍边,对走私商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本都督不管。但是,勾结朵颜卫侵犯边境,这是当汉奸,出卖同袍!本都督抓住一个,处理一个。”
    校场上,一片寂静。
    站在张昭身侧的十名参将、游击将军们纷纷松口气。因为张大帅明确说了此事到此为止,不会因此而对蓟州镇大洗牌。
    话说,阮总兵真是利欲熏心啊!
    张昭没去审,但蓟州镇内的参将、游击们对昔日顶头上司的心思还是猜得到几分的。
    阮兴以为他做的很隐蔽,但是蓟州镇的军官多少年没有调整了?这里就弘治十年打了一次仗。人事几乎就没动过。这些总兵、参将和阮兴是几十年的同僚。
    哪里会猜不到?
    阮总兵想要张大帅重视蓟州镇,在废除卫所时争取利益,但让朵颜卫犯境顺天府确实不应该啊。这是将张大帅的前途当儿戏。他能给你好脸色?
    此刻,阮总兵被张大帅关押,实在是咎由自取。
    而且看张大帅的打算,似乎连口供都懒得录啊!这是走过场,只奔结果去。
    …
    张昭继续道:“永平府废除卫所从即日起开始。根据大明天子的诏令,诸位由卫所兵全部转为义务兵,每月军饷提高为9钱。”
    这个变革将会是整个蓟州镇的。当然,这口粮不是那么好吃的。张昭回头会裁撤老弱病残。
    弘治年间,卫所士兵的军饷不是银子,而是口粮。基本上就是一石粮,也就是05两银子。
    张昭将士卒的待遇提高了近一倍。
    回应张昭的是整个校场中的欢呼。
    “大明万岁!”
    “吾皇万岁!”
    “张大帅万岁!”
    夹杂在正统的口号中的一些奇怪的喊声,张昭没有去管,一万人他也不管不过来。御史知道了,要弹劾就弹劾吧!转身走下将台。
    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在将台的东侧,目睹着这一幕,心中的热血,青年时代的梦想,在逐步的复苏、涌起来!
    从蓟州镇参将、游击将军们的角度而言,张昭张大帅非常奸诈。在他麾下当兵,压迫感太强。
    但是,从这些底层的士卒们而言呢?你看看那些自主的,发自内心高呼的士兵们?
    他们的要求,就是吃一口饱饭。
    然而,他在大明当了十几年的兵,假冒军功,喝兵血,奴役军士这些事情他见得多,也干过。但如张昭这般真正的愿意提高士卒待遇的有几个?
    只要实发几个月的军饷,不说空话,蓟州镇十万大军肯定归心,愿意奋勇作战。
    这是一个手腕强硬的强力人物。一个出色的领袖。他愿意跟在这样的人物身后,出塞,剿灭朵颜三卫,博一个封妻荫子!
    时间将近中午,张昭将新军营二团随军带来的物资,犒赏三屯营里的将士。
    …
    …
    张昭任命蓟镇副总兵江懿暂代总兵职务,处理接下来的手尾。特别是注意稳定喜峰口的防御。
    张昭则是转身带着骑兵和亲卫,反身回遵化。
    他路过遵化时为避免打草惊蛇,根本没动韩家。而是径直前来军营控制住蓟镇总兵阮兴。
    那么,此时里通敌国的帐是要算一算的。

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
   
    张昭在总兵府大堂里说是明天去遵化县搜查韩家,实际上他下午就带着亲卫们出发。
    谁真要信他,那就是见鬼。
    三屯营地处三岔口形状的交通要道,背倚景忠山,西通遵化,东往迁安,北至喜峰口。
    其主要的日常需求都仰仗于三十余里外的遵化县。明代时迁西还没有县城。所以说永平府(唐山)这里开发不够啊!
    人烟稀少。
    韩家作为遵化县的缙绅,蓟州镇这里的第一大走私商,在三屯营中除蓟镇总兵阮兴外自然还有些关系。
    中午时分就有人快马通知韩家。当然,这份“情谊”也仅限于通知。再多就没有。
    真当张大帅是瞎子么?
    韩府位于遵化县城中东面,其主宅占地两条街,实力之雄厚可见一般。
    所以说真正赚钱的生意都是朝廷明令禁止的。
    此刻,金秋正午的阳光洒落在韩府中。粉墙黑瓦间,梧桐的叶子已是金黄。花园里的秋意流淌。
    这般美景,昔日在期间徘徊、吟哦的书生、小姐们无心欣赏,一个个都是惶然不可终日。
    韩府长子韩梁脚步匆匆的从外面进来,将在庭院里拦着他的妹妹韩芷韵打发走,进到书房中。
    书房里的韩府老爷,年约五十多岁的韩良鸣,正颓废的坐在官帽椅中。
    “爹,咱们不能坐以待毙。”韩梁激愤的道:“他张大帅没有证据,敢抄我们韩家试试?儿子已经派人去将县学里读书的子弟叫回来。家丁们也集合起来。现在就等爹你出去主持大局。”
    逃肯定是逃不了的。韩家家大业大。已经在遵化落地生根。
    韩良鸣斥骂道:“糊涂!你当本朝能称‘大帅’的人都是好糊弄的?里通朵颜的帽子扣下来,读书人三个字顶什么用?
    唉…,这都是命啊。为父不该赌的。
    你去把聚拢的族人都解散,去找德瑜公为我们家求情。”
    韩梁不甘的道:“爹…”
    韩良鸣摆摆手,“去吧。”
    他不敢抵抗。
    且心中充满着后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
    …
    遵化县位于燕山脚下,距离边墙并不远,约二三十里。这里是由蓟运河水系的沙河、黎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五代后唐时设县。且山区中有金矿。
    张昭带着亲卫兼程而来。此时,在遵化县城外的新军营二团一营已经动起来。
    新军营二团的队伍东去三屯营,是分批行进。张昭抵达三屯营时,一营这里刚好“抵达”遵化县城外。
    遵化县知县和官员们得到张昭的行文,韩家通敌。他们并城中的缙绅早等在县城外的官道中。准备尝试着阻拦张昭入城。
    正所谓,兵过如梳,匪过如篦。明代的府县官员可不敢让明军入城。那和土匪没什么两样。
    大队的骑兵顺着官道近前来。随后就见一名穿着青色直裰的青年翻身下马。
    汪知县赶紧上前,拱手道:“下官见过大帅。还请…”身为知县、文官,他要敢向张昭躬身行礼,回头绝对会被士林骂死。
    但一个七品知县,面对着手提重兵而来的总督,自称“下官”两个字顺畅无比、态度恭敬。
    张昭目光扫过人群,道:“汪县尊,让他们都散了吧。传出去影响不好。御史要弹劾本都督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汪知县忙道:“不敢。阖县士绅在此恭候大帅。请大帅息雷霆之怒。遵化县上下谨遵号令,定不叫韩家一人走脱。”
    对付里通外敌的家族,肯定是要将其全族下狱。但他们不希望新军营进城。
    张昭晒笑一声,“本都督就是信不过你们的衙役。免得坏名声还要落到本都督的头上。新军营入城会秋毫无犯。带路吧!汪知县不想纵敌吧?”
    汪知县无奈的叹口气,带着遵化县城里的官员、士绅让开道路,带着张昭、亲卫、新军营一个连,抵达城东的韩府。
    秋天日头短。此时已将近傍晚。夕阳西落,韩府一条街中死寂一片。其府中中门大开,韩家全族的男女老幼都跪在庭院中。
    有着举人功名的韩良鸣跪在地上,叩首道:“韩家不敢冒犯大帅虎威。通敌之事,是我一人所为,请大帅给韩家阖府上下一条生路。”
    韩梁强自忍耐中。
    韩家二郎仰着头,一身白色的书生直裰,愤恨的盯着被众人簇拥着的张昭,“爹,你求他干什么?姓张的,你倒行逆施,无圣旨擅自搜查读书人…”
    韩良鸣扭头怒喝道:“闭嘴。”然后,面对着张昭磕头,无声的求饶。
    张昭笑起来,这真是当汉奸还不自知!一点廉耻都没有。“你说错了。我不是搜查,而是抄家。汉奸走狗,人人得而诛之。”
    伸手一挥。
    冯无忌带着新军营的士卒,端着刺刀冲进来。其气势风卷残云。
    韩家二郎一脸的震怒,想要悲愤的大叫,被一名士卒一脚踹在地上,塞了一块破布堵住他的嘴。
    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