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的崛起-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釜底抽薪。刘大夏能成为弘治年间的名臣,水平、手段都是一时之选。
…
“哦?”
弘治皇帝略感诧异。他以为张昭不会同意的。或者说,让步不应该这么大。毕竟,掌握舆论权代表着权力。
甚至,他内心里也不愿意同意。真理报掌握着舆论,和他掌握着,有多大的区别?
朝中舆论是掌握在他这个皇帝手中,还是掌握在文官们手中好?这需要想吗?
“张爱卿,报禁一开,你有把握能竞争得过其他报纸?京中巨富者不在少数。”弘治皇帝询问道。
以他的看法,目前,创办报纸想要成功,只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即可。而京中从来就不缺乏有钱人。他这个皇帝都算是穷人。
张昭知道弘治皇帝说的是对的。
若干年后,外戚李园修建清华园,花费白银几十万两。再远到崇祯年间,李自成拷打出7千万两白银。所以,不要低估明朝京中权贵们的财富。
但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金钱啊!而是内容。
张昭肯定的道:“陛下,臣有把握。国泰商行的印刷机,臣都打算卖出去。但刘尚书的提议,臣有部分不同意。报业出兴,新生事物需要鼓励其发展。臣希望保留真理报、论道报在六科廊房抄录奏章的权利。毕竟,这两份报纸是陛下允许创办的。”
其实,刘大夏他们想要控制报业、舆论,最好的办法不是和真理报搞市场竞争。而是直接让通政司对报纸内容进行审查。
张昭不待弘治皇帝思考完毕,也没藏着掖着,挑明道:“陛下,从长远来看,报禁一开,必定会有各种奇谈怪论。朝廷日后有设立审查机构的必要。
臣创办真理报时,曾和主编、记者们约法三章。第一,不得损害天子形象。第二,不得宣扬、违背大明的法律、法规。第三,不得辱骂、诽谤朝廷三品及以上大员。
报业新生,现在设立审查机构会损害其发展。但臣请陛下将此三点作为基本的报业守则颁布。违令者查封。”
弘治皇帝执政十五年,张昭一说他就明白。先放任报业发展,然后再立规矩。
至于,报业发展的好处,那不是明摆着的吗?御史言官时不时的上奏章骂他这个天子。谓之劝谏。等报业发展起来后,他的“生存”环境会宽松许多。
事实上,近段时间言官们就很少找他的茬。
弘治皇帝感慨的点点头,温声道:“张爱卿有心了。朕会和阁臣、刘大夏谈一谈。此事你受委屈了。”
弘治皇帝有心为大明做事,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但他从来都不是强势皇帝。朝堂重臣刘大夏“摆明车马”,他还是觉得有点棘手的。
而张昭并没有让他为难。直接退让一步,并把报业这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更是在报社中约法三章,不得损害天子形象。他内心中岂能没有感触?
张昭把事情说的这么清楚,主要是弘治皇帝待他确实不错。前不久直接将他加官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他没必要去坑弘治皇帝。当即,神情略微“惶恐”(演技)的道:“臣不敢。”
弘治皇帝摆摆手,微微沉吟片刻,道:“卿可愿意去宣府负责边贸城的修建?”
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虏策
正所谓,危险和机遇并存。
疾风骤雨忽至。李东阳提醒张昭小心应对。李幽劝张昭退一步海阔天空。
只是,张昭的“退让”程度远比李幽想的更大。当然,他是假退让。报业里搞公平竞争,真理报最终肯定会一枝独秀。
从长远来看,这肯定不行。非政府控制的新闻机构,绝对不能允许其独占新闻市场。但那是将来的事。当前阶段,张昭需要真理报为他的改革发声。
当前,张昭“退”一步,在弘治皇帝面前再次得分。
所以,弘治皇帝有此问。
不要误会。弘治皇帝把张昭从京师中调到边关,并非是“流放”。而是想要补偿张昭。
这是明朝武勋“升级”的常用流程。
明朝的武勋子弟一般是先世袭取得“爵位”,然后到京营或者团营的坐营,接着就是外放领兵。有功劳后调会京师,在五军都督府任职,掌管一部分军队。
张昭现在就已经处在这个阶段。他本来就是军功封爵。
接下来,武勋们就可以通过协助整治运河、代天子祭祀等等务虚的事务来立功加官。譬如加太子太保,太傅之类的官职。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z地位。
以明朝的爵位体系,张昭这个食禄五百户且不能世袭的二等伯其实在最底层。
假设英国公张懋现在去世,张昭以这个爵位想要接管明朝的军队,基本不可能。和成国公朱辅根本没得争。声望不足啊!
当然,弘治皇帝只是单纯的想要补偿张昭而已。没想那么远。估计想到这么远,弘治皇帝也不会把兵权都集中在张昭身上。这是皇帝的基本修养。
弘治皇帝是打算等张昭把边贸城修筑起来,等银子运到国库,他给张昭把这个二等伯提升为一等伯。
…
张昭对明朝武勋集团提升的那一套流程并不熟悉,但他知道弘治皇帝并非要“流放”他。应该是有补偿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修筑边贸城这种小功劳,他要着有什么用?边贸城自有税务司和工部的官员去操心。
张昭脑海中想起接任后军都督府后,在家中沉思时的计划:复大宁卫。
弘治皇帝见张昭沉思,温和的笑一笑,道:“朕与卿君臣私下里闲谈,你有什么想法就大胆的说出来。”
随着弘治皇帝的话音落下,正好窗外有闷雷声传来。此时的召见,弘治皇帝将身边的大小太监都打发出去。这也是表示亲密、信任的一种方式。
张昭拱手行礼,歉然的道:“臣刚刚走神了。臣蒙陛下恩典,掌后军都督府事。北直隶诸卫所尽在臣管辖之中。臣斗胆询问陛下,北直隶诸卫所废除后,这些人口流往何处,边墙内的防务应当如此处理?”
弘治皇帝走回到铺着黄绸的书桌后,坐下来,不动神色的道:“卿说说看。”
弘治皇帝当然不会关注这些细枝末节。他只知道张昭和王承裕两人曾提出废除卫所要因地制宜。但当然了这么多年的领导,应对自如。
张昭一边整理着思路,一边道:“陛下,北直隶所辖的卫所约数百万人。这些人口都是宝贵的资源。在废除卫所后,不能让他们往中原而去。中原可耕种的土地基本开发殆尽。朝廷应当引导他们前往辽东开垦、定居。
另,去年七月泰宁卫犯境。臣有心复大宁卫旧地,往北剿灭朵颜三卫。削减鞑靼人的羽翼。”
关外的黑土地有多么的肥沃,这基本不用说。而中原之地早就被占满。这些卫所士卒和其家属,去中原也没有活路。让他们卖身豪门、地主为奴,更非张昭所愿。
就像张昭在顺天府和天津卫两地的试点,先挑选一部分士卒当兵,再分流,最后组建建筑公司兜底,将这些多出的人口转为工人。京城目前的繁华,和这些多出来的人口有关。
张昭正要接着介绍在北直隶各地卫所废除后,保障动员能力的都司(省)、卫所(府)两级军分区架构时,
弘治皇帝笑着打断张昭的话,“卿想要打朵颜三卫?朵颜三卫和鞑靼人关系并不紧密。”
张昭推动废除卫所制度,又掌管着后军都督府,直接负责这一块。弘治皇帝并不关注张昭改革的细节。他相信张昭能处理好。他关注的是张昭新想法。
张昭不急不徐的阐述道:“陛下,鞑靼拥有骑兵十万。可谓当世大国。大明与鞑靼的较量不会一蹴而就。臣之前提出的大方略是一方面。具体的操作,就是如大汉当年。
不管朵颜三卫是否和鞑靼关系密切。他只要有犯境之意,就会牵制大明在辽东、蓟州两镇数十万兵马。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而,大明往东,先灭掉朵颜三卫。保障京师、辽东这里的安全。更应该移民辽东,充实边地,不许女真诸部作乱。
往西,西征西域诸国,断掉鞑靼一臂。
如此,臣率王师出塞,北征大漠,则定可灭此朝食。”
如何灭掉草原诸部,汉、唐都曾作出示范。西汉先把西域诸国搞定,断匈奴一臂,最终由陈汤出兵灭掉北匈奴。即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那位。终结这场百年大战。
唐王朝占据河西,先把朔方郡打下来作为反击基地(就是河套地区)。兵精粮足之后,由名将李靖统兵十万北伐,灭掉了东突厥。
以新军营的战力,张昭其实完全可以采取唐朝的做法,先把河套打下来,继而出塞灭掉鞑靼。
或者,走明成祖朱棣的路线,直接由宣府出塞,经兴和城一线,横扫小王子在漠南的汗庭。
但是,打赢战役和灭掉草原诸部,占据其地是两回事。唐王朝统治草原的时期,同样是把西域收入囊中的。否则,仅靠安北都护府是不顶用的。
所以,欲占草原,必先得西域。因为西域有大片的地区适合种地,拥有大量的人口。可以给中原王朝提供很大的补充。
当然,如果科技发展起来,把铁路一修,那很轻松的可以让鞑靼人跪着唱征服。不用管地形。
…
弘治皇帝还是信任张昭的军事水平的。毕竟韦州大捷是土木堡之变后唯一斩首过万的胜利啊!
张昭的逻辑非常清晰。
弘治皇帝认可,但是他对灭掉鞑靼不感兴趣。
这并非他怂。而是张昭在他面前陈述战略,看似很轻松。但作为皇帝,他很清楚要调动多少人力、物力。大明的国力会被损耗一空。多少人的日子没法过?
这并非他所想要的大明!
弘治皇帝道:“卿所言有理。但朕恐怕难以给你更多的支持。国库中的粮食、布匹、银子已经被消耗殆尽。”
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
张昭早就知道如此。弘治十四年的大战他是亲身经历者。数年间积蓄的仓储都被平江伯陈锐、保国公朱晖耗尽。
张昭道:“陛下,臣不动用国库的粮草、银子。只需陛下将辽东都司划拨给臣管辖,另外许臣便宜行事。臣便能积攒足够的粮草。届时,臣会上书朝廷,率新军营出塞,灭掉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在明初时是大明的小弟。宁王的封地就在大宁,辖朵颜三卫。
永乐元年,太宗文皇帝撤大宁卫。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朱四哥为酬功,将大宁都司的土地许给朵颜三卫。
但是,明实录和正在编修的大明会典都没有对这一说法予以确认。是不是就搞不清楚。
但是,据闻朵颜三卫在土木堡之变中帮助也先,而且近年来时常寇边。所以,其身份早就发生转变。
张昭在弘治皇帝面前满口“灭掉”朵颜三卫,弘治皇帝真没觉得刺耳。事实证明,朵颜三卫就是欠抽。
弘治皇帝想了想,道:“朕准了。此事,朕会与阁老们协商。还要稍待时日才有结果。”
这件事涉及到军事、移民、卫所、户部。即便张昭不动用国库,他仍需要和阁臣们商议后才能定下来。
张昭躬身行礼,道:“臣谢陛下恩准。”
他并不是在弘治皇帝面前吹牛。只增加负责辽东都司的情况下,没有当地府县的配合,他如何积攒征讨朵颜三卫的粮草?
明朝的卫所体系弊端重重,但是也并非一无是处。譬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