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瑾转身去拿来一副地图,两个小太监跟着抬来一张书桌。地图在朱厚照和张昭面前的铺开。
    刘瑾冲着走到书桌前看地图的张昭笑一笑,很真诚的笑容,凑趣道:“张伯爷,你真是博学。”
    他很认真的在和张昭搞好关系。刚才那一幕对他的冲击有点大。不管怎么说,小爷现在还没登基,他确实不宜和张昭发生冲突。
    张昭笑笑,注目着简单的世界地图。

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受过高中地理教育的人都能手绘出一副世界地图。
    当然,精细不精细,准确不准确,那是要另说。但关键的地方肯定都在。
    “大明九边这里的地图比其他地方要精细的多。目前新军营初级学堂中有在教授绘制地图。这主要还是数学的运用。”
    张昭手抚着地图,目光落在明长城上。
    朱厚照兴致勃勃的拿着木尺和铅笔在地图上比划,“张昭,古籍上有没有说金矿和银矿在哪里?”
    张昭不负责任的道:“殿下,到时候让工部组织勘探队去勘测就行。届时,要把金矿、银矿收为国有。”
    朱厚照听着“国有”这个词一点都不觉得违和,理所当然的道:“这是自然。”
    张昭看着朱厚照的尺子比划到和林,前蒙元的帝都,说道:“殿下,和鞑靼人作战,打赢不难。关键是要把草原这块地占下来。关键中的关键,就是人口。
    目前大明的人口还是不够啊。要去北美把高产的农作物红薯、玉米、土豆给引进来。”
    张昭手指指在北美大陆上。
    当前葡萄牙人发现美洲,叫做新大陆。后面才会命名。张昭直接按照后世的习惯拿过来用。
    至于说沿用了西方的命名是不是不太好?他回头把地都占了,在命名上小气个什么?
    朱厚照早听张昭念叨过这三种高产作物,举一反三的道:“所以,就是张昭你刚才说的日后会是大航海时代?”
    根据地图看,海洋远比陆地面积更大。没有大船根本到不了新的大陆。而按照张昭的说法,大明往海上扩张,所面临的压力比陆地上要小得多。
    张昭点头,感慨的道:“已经是了。所以,说郑公公是大明的功臣啊。”
    根据世界史,现在已经处在这大航海时代。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将开拓海外。只是明王朝本身就领先于世界,暂时不用害怕追赶。
    但后面得动起来。不能搞的人家工业革命时,乾隆在那里下江南。更不能列强称霸时,老佛爷还在粉墨登场。
    朱厚照对航海不感兴趣,长这么大,他还没见过海。手一挥,道:“张昭,将来本宫配大将军印,率兵北伐,灭掉蒙古。”手指戳在地图上,“把这漠南、漠北之地都并入大明的版图。使得大明世代不再受蒙古骑兵欺凌之苦。更远的地方和海洋,就交给你。”
    他心里还有点数。皇帝跑的太远,皇位估计会没的。
    朱厚照放言要亲征漠北。刘瑾几个都没敢出声附和。
    盖因,在大明,皇帝亲征十分的犯忌讳。太宗皇帝死于北征回事的路上。英宗皇帝受太监王振的鼓动,搞出个土木堡之变,干脆被瓦刺太师也先捉去。
    张昭却没有刘瑾、谷大用他们几个人的担忧,答应下来,鼓励道:“殿下有此雄心壮志是大明之福。臣将来原为殿下征战四方,使大明永昌。”
    朱厚照哈哈一笑,兴致盎然,拉着张昭在地图前遐想、吹牛。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遍。
    时间飞快的流逝。
    …
    …
    张昭出宫后,刘瑾带着几个“伙伴”,陪着朱厚照到张皇后跟前吃饭。
    他这时才有空出来休息片刻。在坤宁宫外的一间厢房中,刘瑾瘫在躺椅中,腰酸背痛,“嗳哟,下午真是累死爷们了。张昭现在对小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啊!”
    马永成挑了挑蜡烛的灯花,坐在八仙桌喝酒、吃菜。蒸的稀烂的鸡香气四溢。鸡肚子里头有人参、枸杞、木耳、山药等药材。马永成直接用手拿着鸡腿吃,狼吞虎咽,“老刘,那你说怎么办?今天张昭竟然鼓励小爷北征。这话要是传出去肯定会引的众人声讨。”
    刘瑾尖着嗓子道:“这种事不能再做了。之前,咱们干过,谢大学士对张昭印象不佳。张昭对我们没辙。再这么搞,会出人命的。这话烂在你我的肚子里。不许对外传。”
    马永成不理解,这么好的“武器”干吗不用?咱们爷们在江湖上的绝技不就是“进谗言”吗?点点头,“我回头吩咐小的们一声。”他们几个太监中,刘瑾的脑子最好使。他不理解,也会支持。
    刘瑾躺着叹口气,道:“咱家知道老马你心里想什么。实话说,张昭如今正受皇爷宠信。他在皇爷面前一句话,咱们说不定得被调出东宫。”
    马永成悚然一惊,手里的鸡骨头掉在八仙桌上。他们调离东宫,未来的命运就很不好说了。
    刘瑾道:“所以,张昭咱们惹不起。不仅是咱们,宫里的大珰们一样惹不起。不过,他也不是没敌人。外朝那些文官们可未必见得多喜欢他。
    我看啊,礼部尚书张升就对他很不满。归根结底,还是他这次在报纸上骂读书人骂的太狠。这事,不是皇爷嘉奖张昭就完事,你走着瞧。还没完。”
    马永成心里松口气,佩服的道:“刘公公高见。”
    …
    …
    张昭给朱厚照灌了几碗鸡汤,将他开解好,又灌输了自己的观点,傍晚时离开宫中,返回家里。
    此时,婉儿、方晶她们还在南口村没回来。王小娘子和两个俏丫鬟陪着张昭吃过晚饭,到书房里坐着闲聊。
    夜间繁星闪闪,盛夏的酷热徐徐消散。书房的玻璃窗敞开,纱窗外能听到虫儿的叫声。
    张昭拥着美妾说话,“絮雪,你家夫君我是不是有点矫情?既喜欢和美人厮混,又会内疚。”
    秋月和瑶琴两个听得掩嘴吃吃娇笑。
    王絮雪穿着浅白色的上衫,搭配着绣花裙。坐在张昭怀里,容颜清艳,有着闭月羞花之姿。嫣然笑着,清声道:“夫君是说凤妹妹的事?她确实漂亮啊。又在你手下做事。有几人能挡得住?等李姐姐回来,我帮你去说?她肯定会同意的。”
    她出身于世族。对夫君想纳妾并不反对。而且,这事她早就有预料。
    “你啊…,吾妾之美我者,爱我也。”张昭无奈的摇头,道:“我自己和婉儿说吧。”
    他从宫中回来后,并没想什么国事、改革。而是想着如何处理陈夕凤的事。和美妾王小娘子聊几句,心情倒是舒缓几分。
    “好了,不说这事。说说京师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材编写的事吧。要调一批印刷工人过去开速成班。”

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澜起
    六月十六日,天晴,无风。
    弘治皇帝因身体不适再次罢早朝,稍后上午时分在宫中接见大臣。
    少顷,礼部尚书张升被萧敬引着到西暖阁中,躬身行礼后,启奏道:“臣近日得闻,真理报将在天津卫中开设分社。在京中日销量有一万两千份。言路尽操于武夫之手。臣请陛下禁真理报。”
    张升上来就开门见山,说的非常直接。这和弘治皇帝召见时间有限有关。
    不是谁都可以像张昭那样,到西暖阁中能先喝碗绿豆汤,再慢慢的和弘治皇帝掰扯。
    真理报在使用印刷机之后,大幅提高了印刷量,而其销售量随着“骂战”的爆发开始逐步的回落,近日稳定在日销12万份这个数据。
    而且,真理报主编汤玄策正在挑选分选,准备按照张昭的指示,将分社开到天津卫去。
    别问张升怎么知道的。国朝的礼部尚书想要知道这点小事还是很简单的。别把正二品的高官不当干粮!
    弘治皇帝穿着宽松的蓝色龙袍,腰板挺的笔直,神情疲倦。他早上操劳过度,早朝都没上。
    大臣们见皇帝,要求各种礼仪。皇帝接见大臣们,同样是要求仪态的。总不能堂堂明王朝的皇帝,懒洋洋的坐在龙椅上见大臣吧?那御史们知道后,会毫不留情的开喷。
    弘治皇帝对张昭的事还是有了解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隔段时间就把消息报过来。诧异的道:“真理报哪里来的银子首发
    张昭的新府邸都还是个半拉子工程。还是他赏赐一万盐引才得以破土动工。张昭哪来的银子让真理报去亏损?
    这个问题把张升给问住。他哪里知道。愣愣的站在原地。话说天子关注的点是不是有问题啊?
    司礼太监萧敬躬身道:“皇爷,张昭近日在美食镇的生意非常火爆。”
    弘治皇帝明白过来,也没当着礼部尚书张升的面问细节,温和的道:“张尚书,言路在科道,真理报还把持不了。”
    张升当然不可能因为皇帝一句话就罢休。话说张尚书的性格,有“不平则鸣”的一面,同样的也有“小心畏忌”的一面。这从他死后的谥号就可以看出来。谥:文僖。
    但是,张尚书可以很明白,弘治皇帝等闲是不会降罪大臣的。所以为心中那不平之气,他无惧皇帝明白的态度,再次躬身道:“陛下,如今报纸大兴。科道奏章已经无法领袖朝中公论。臣恳请陛下封禁真理报。”
    弘治皇帝微微眯着眼睛。他想起昨晚太子来见他的事情。
    …
    …
    夜晚之时,紫禁城的宫禁落锁。弘治皇帝这时不见外臣,通常是晚饭后欣赏一下歌舞,或者看看奏章,或者和张皇后来说说话,或者画画休息。
    偏偏昨晚,他正在看奏章时,太子求见。这倒是一反常态。往常太子躲他都来不及,就怕他问学业。没想到太子会主动来见他。
    “宣。”
    朱厚照穿着红色的太子常服,从宫外进来,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弘治皇帝坐在书案后,身边就一个王岳侍奉着,伸手示意道:“平身。皇儿夜里来朕这里有何事?”
    朱厚照抬起头,平视着自家父皇,大大咧咧的道:“儿臣来向父皇认错。儿臣在宫中吃牛肉、羊肉,和马奶酒是错的。儿臣其实向给天下臣民做示范,多吃肉食有益于身体强壮。儿臣恳请父皇准许我在报纸上实名发表文章,宣传多吃肉食的好处。”
    弘治皇帝这下就感到惊奇了,这想自己儿子说出来的话吗?想一想,道:“朕准了。你文章发之前,先拿来朕看一看。莫要丢你诸位先生的脸面。”
    他是真怕太子写一篇和张昭一样的白话文发出去,那可就成了笑柄。
    张昭作为武将,可以“不学无术”。但是太子必须要“文武双全”。这是必须正确的!
    朱厚照有点不耐烦,嘟嘴道:“儿臣知道。文章带来了,请父皇一观。”
    王岳将太子的文章接过来送到弘治皇帝的书桌面前。弘治皇帝一边读一边仔细的问这怎么回事。
    弘治皇帝不用下场科举,平日里的诏书有翰林们代劳。但这并不代表他文字功夫很差。至少好坏还是分的出来的。而他当了十五年的皇帝,要套朱厚照的话,那还不简单?
    一盏茶的功夫后,弘治皇帝就搞明白了。张昭下午入宫,和太子闲聊了一下午。这基本都是张昭启发太子的。心中禁不住有些感激。
    他并非是感激张昭启发太子,而是他前几天才抽了太子一顿,父子关系正在冰点。而张昭却很好的“调解”了这起纠纷。太子主动来认错。
    他很欣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