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的崛起-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朝的世情,天地君亲师。张昭见到曾经的老师余夫子,必须要过来见礼。不然传扬出去名声会非常不好听。
而论道报作为“骂”张昭的人的汇聚地。显然也是要用余夫子的名头去压张昭。试想,连张昭的老师都反对他,张昭说的话还有几分道理?
余夫子六十多岁,头发斑白,沉默的看着张昭那张年轻、俊朗的脸庞,眼底的愤恨一闪而过,转身进到酒楼中。
这并非余夫子素质高。他这个举动,实际上比骂人或者逼问更让张昭难堪。
读书人嘛!这种软软硬硬的手段怎么可能不会?
徐光祚、朱凤两人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笑容。吕纪先,张名尹两人仿佛没看见,表情古井不波。但可以预见,回头这场面,这两人肯定要当“段子”传遍京城。
徐光祚心中快意,拱拱手道:“余夫子似乎很不待见张伯爷。我就先进去了。”
带着身边的众人一起往酒楼中而去。
张昭和余籍的恩怨不小。徐光祚和张昭的“恩怨”同样不小。张昭前不久接着弘治皇帝的“虎威”,直接把定国公府数代人念念不忘的崛起之路给堵死。
“我们走吧。”张昭给余籍摆一道:打马过来见礼,结果别人连回应都懒得给一个。这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场面其实很尴尬。不过,张昭的脸皮如今算是历练出来,轻描淡写的招呼一声,带着王武等亲卫上马去真理报社。
王武骑着一匹白马跟在张昭身边,马术娴熟,发泄的道:“相公,早知道把这几个王八蛋弄死。免得让他们蹦跶出来恶心人。”
张昭手里握着马缰,目光沉静,摇头道:“小二,他们一个个能有什么威胁?不用理会。先处理眼前的事吧。”
余夫子的“杀伤力”虽然大,但毕竟只是他的蒙学老师,而不是士林中公认的业师、座师。他的业师李教谕。
余夫子旗帜鲜明的反对他威压鞑靼人签订契约,对他的影响并没有到致命的地步。
而徐光祚还是武勋之中的那一套:我弄不死你,也要恶心死你。
实话说,张昭现在的权势还比不了张居正,废不了“定国公”这个爵位。徐光祚在报纸上骂他,对他实质上的伤害基本等于零。他被骂,还是弘治皇帝提醒他的。
这几人混在一起,只能说在如今的局势上,再加上一个砝码罢。但他本来就是要解决此次的舆论风潮,正好一起扫掉。
…
…
张昭中午到真理报社,很快就把“反击”安排下去。他上午刚刚参观完的研发三所的两台印刷机先给搬过来。技术人员跟着过来调试,与工匠协商。
在明天六月六日,真理报要发行一万份。
当前真理报发行量四千份。张昭的这个要求直接将发行量提升一倍多。而增加印刷量的武器就是印刷机。
当天晚上,真理报社中灯光通明,所有的印刷工人都在忙碌着。主编汤玄策带着几名心腹在报社中熬夜坐镇。
真理报社的主编其实是王小娘子。且东家也是她。她平日里也在报社中办公。但因为她是女子,不方便抛头露面。负责真理报头版的汤玄策就是报业圈中公认的真理报主编。
“汤主编,您看一眼样报。”
一名十四五岁的青年从夜间的庭院里走过来,将样报给穿着车间中的汤玄策。
“嗯。”汤玄策三十四岁,圆脸上带着疲倦,穿着青色直裰,头戴四方平定巾,接过赵统递来样报。
最近王姨娘又将报纸第二版的编辑工作交给他,他得对得起张伯爷、王姨娘的这份信任。今晚亲自在这里坐镇着。
汤玄策眼睛扫的很快。他的工作不是挑出错别字之类的,而是看报纸文章是否正确、排版。
看完后,汤玄策拿红色的铅笔一圈,签字,准予印刷。
主编签字,车间的印刷工作,迅速的开动起来。
一个个的人影,在明亮的油灯下奋力的工作中。两台手摇式的印刷机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活字印刷技术上没什么难度。真理报原来的印刷方式,用木活字排出版面,然后一份份的印刷。时间耗费在用木活字排版上。
譬如,真理报要印刷4千份,不可能一个版面只做一个印刷板,要制作二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印刷板。而且,木活字印刷过程中损坏,还得立即更换。这影响到印刷效率。
印刷机本来是印刷银票用的。现在被改良一下用途。用铜活字排好版面后,不用它去印刷,而是在印刷机的底板上灌注铅,用铜字冲压,制造出铅字印刷版。
本来,印刷机的设计,到这一步就直接手摇印刷就可以,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但因为目前只有两台印刷机,所以直接把铅字印刷版取下来印刷。
随着大量的铅字印刷版被制造出来,这印刷速度飙的飞快。
汤玄策看着车间里流水线上,一张张沾染着墨香的报纸被印刷出来,然后在流水线尾端被招收的女工四张一份的叠起来,再由小拖车运走。满意的笑起来。
汤玄策看看手里的报纸,头版头条是张昭的文章,“明天就以伯爷这篇雄文为号角,让论道报上的那些货色看看咱们的力量。”
…
…
六月初五的清晨七点许,徐光祚、朱凤几人纷纷汇聚到位于报社镇的论道报社中。
两家报社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两千米。一个在官道南,一个在官道北。
窗明几亮的四合院报社办公室中,徐光祚请朱凤、余籍喝着茶。今天的真理报已经放在桌几上。
吕御史要去早朝这会儿还没过来。报社主编张名尹还在统计今天的各项数据。报童们大约早上七点半左右会陆续的返回到报社中,带来最新的销售数据。
朱凤拿着真理报,扫过张昭的文章,呵呵笑起来,他最近心情比较好,“张昭这是气急败坏啊!写这种小白文来骂街。余先生,你怎么看?”
张昭的文章是白话文写的。主要观点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讲利益,不能为了区区天朝上国的面子,就放弃国家利益。
余籍模样悠闲的喝着茶,道:“圣人教诲,当行王道。哪有以霸道行事可以据有天下的?楚霸王神勇盖世,最后如何?张昭一派胡言。”
徐光祚就笑起来,“我们正愁没靶子,张昭就送上们来。还请余先生出手,批驳张昭的观点。”
余籍矜持的点点头。
房间中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就在这时,张名尹一脸晦气的进来,焦躁的道:“世孙,出大事了。”
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
四合院正房隔开的“办公室”中,几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一屁股坐到椅子中的张名尹身上。
徐光祚惊讶的扶着木椅扶手,道:“张主编,出什么大事?真理报上的文章我们都看了。张昭的白话文也就那个水平。”
朱凤、余籍两个神情不变。这话说的在道理。张昭署名的文章又怎么样?本来就是在骂张昭。他的身份对目前的舆论风潮起不了作用。知道论道报上发文的有多少御史的小号吗?
张名尹接过文员递来的温茶,一口喝掉大半,喘着气道:“世孙,不是张昭的文章。那只能算引子。真理报今天一反常态,据统计发行不下8千份报纸。”
真理报日常的销量在4千份上下浮动。论道报的日销量在1800份左右浮动。因为改成了日报,这是近期骂战导致报纸销路变好。由每三日一期改为一日一期,本来是达不到这个数据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京师中能看报的只有这么几千人。
想想看,京师内外的衙门,光是大朝时官员都有两千多人啊。再加上各衙门里的吏员呢?至少要翻五六倍。以宛平县衙为例,官员就四个,吏员朝廷给的标准是四十。
这还不算官员自己请的幕僚。
官吏之外,再加上京师里的读书人、落魄文人呢?国子监里的监生都有近两千人!再算算顺天府这下辖的县学、府学学生,加起来怕有一千多人。
同样的,这还没算京师附近各书院里的学生,以及落第的童生。别看童生写八股水平不行,看真理报、论道报这种半白半文的文章基本没有问题。仅仅是顺天府的童生,弘治十四年的府试,参考者就有近千人。
而且,近段时间因报纸发展,陆续涌到京师谋生的文人也能个这个总数添个两三百人。
还有京中的权贵、宫中的内宦、妃嫔呢?别以为武勋就不认识字。成国公朱辅现在和儒生都差不多。
还有来京师经商的商人呢?商人未必识字,其随从、账房必定是有人识字的。
真算起来,搞不好京师中识字的人口都有两三万人。这全部是报纸潜在的读者。
张名尹自己估计,报纸销量上不去,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印刷成本。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第二,因在报纸不是一次性用品,可以重复使用。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第一时间看报。两文钱也是钱。可以买两个大包子或者吃一碗面。这不好么?
所以,只要真理报敢印,八千份报纸消化起来不难。
徐光祚最近几个月就在管报纸的事,对里面的门道很了解,沉吟几秒,道:“那真理报都卖出去了?”
张名尹无奈的点头,“根据报童们反馈回来的信息,真理报那边卖的七七八八。以京中的识字人口数量,八千份报纸肯定能卖得出去。”
徐光祚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好看。这就意味着真理报在舆论上的声音突然大了一倍!他们的谋划怕不是要完蛋。
朱凤脸上的笑容消失,把茶杯搁着,表情沉重,“张主编,真理报这是不计成本提高发行量。咱们的报纸一日一期,最多能印刷多少份?”
张名尹叹口气,介绍道:“朱二爷,现在报纸是一日一期,这就决定印刷时间最长就是晚上十个小时。论道报全力以赴,印刷量估计能提高到五千份。”
朱凤右手砸在左手掌心,道:“那就印。”他不怕亏本花钱。
张名尹摇摇头,“比不过的。我来之前派人去真理报社打听过消息,真理报用的印刷机。只要张昭愿意,他明天就能印两万份出来。而且,我们印刷五千份报纸出来,未必竞争得过他们。真理报本来就比我们卖得好。”
朱凤的心气一下子给搞没。
余籍余老夫子这会矜持的表情消失,皱着眉头。理解着他听到的消息。
第一,真理报不计成本,提高印刷数量,且都发行出去,说话声音大。
第二,论道报竞争不过真理报。
那现在怎么办?
余籍的心情顿时变得非常糟糕。他来京师才爽了两天吧?
…
…
徐光祚等人并不甘心失败,第二天紧跟着真理报加大印刷量,但是并没有销售出去。
同时,张昭搞出一个新的奖励活动,在各衙门、街市聚集处、坊中招募读报人。只要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读报给不识字的人听,每天的真理报都是免费,外加五十文钱一天的工钱。
真理报上的论调很快就压过论道报。
在论道报上用笔名“苦竹”发表文章的作者,被骂得狗血淋头。这不仅仅是报纸上骂,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议论、痛骂。
这是很正常的。你讲天朝上国的气度,把东西大把的赏赐给小国,这百姓能理解得了才怪。国库的银子不都是我们交的?崽卖爷田不心疼啊!
而张昭逮着鞑靼人猛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