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昭瞥徐光祚一眼,并不想和徐光祚虚与委蛇。徐光祚在背后干的事情,他当然知道。点点头,算是回应。交代长随丁赞道:“把早餐买好去司里吃。”
    张鹤龄眯着眼睛,阴沉沉的笑一声,道:“张昭,相请不如偶遇。你污蔑娘娘,败坏娘娘名声的事,咱们是不是要好好说道说道?”

第三百四十一章 张皇后的决定
    徐光祚心里为张鹤龄鼓掌。这个挑衅好!要给满分!
    他费尽心事带张鹤龄来这里吃早餐是为什么?他奉承这个草包、土鳖又是为什么?
    不就是为现在的这一幕吗?
    寿龄侯张鹤龄和张昭的恩怨始末,这在京师中都不用打听。谁都知道。而且,张皇后因为天子亲自劝和的缘故,还将弟弟张鹤龄骂了一顿,不允许他再去找张昭的麻烦。
    这些事情,徐光祚作为勋贵圈中的子弟,自然是一清二楚。张皇后那句话翻过来,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张昭如果再来惹你,本宫不会客气。
    徐光祚如此笃定的做这样的解读,自是因为不久前的第一阶段合作。当时,寿龄侯就去宫中找张皇后告状。
    张皇后的态度是:咱们家占了卫所土地就占了。要是有人没交银子,也没道理咱们家要交
    后面,张皇后还因对张昭的恶感,对弘治皇帝吹枕头风:张昭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想要涉足朝政,想干什么?
    宫禁之内的事情,向来是禁止打听。窥测禁中,这是可以杀头的大罪。但是,这种事又如何禁止得了?他对宫中的一些秘闻,都有所了解。
    他今天把张鹤龄带来,当然不是要看张昭的笑话,或者让张昭难堪。那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儿。
    寿龄侯张鹤龄和张昭起冲突,这事传到张皇后耳朵里才够份量啊!否则,光是张鹤龄去宫里干瘪瘪的几句关于银子的哭诉,那顶什么用?
    …
    张昭皱着眉头。给张鹤龄当场扣帽子,他第一反应是非常不爽。第二反应就是心中警惕起来。
    “张侯爷这话是什么意思?在下何时污蔑过皇后娘娘的名声?还请你说清楚的好。”
    张昭声音不大,但是他身边的七八名亲卫立即四散开,把场面控制住。张鹤龄和徐光祚的几名长随没敢大闹,聚拢在主子身边。镇中正在吃早点的食客,纷纷看过来。
    张昭神情严肃。报社镇这里是一个消息聚散地。张鹤龄如此说话,他要是一声不吭的就走,传扬开的流言内容可想而知。他不得不要一个说法。
    寿龄侯张鹤龄冷笑两声,他当然是不怕张昭动手,大马金刀的坐在带着些油渍的方形木桌边,道:“你自己做了什么事,还用我提醒你?”说着,拍拍身旁的徐光祚,得意的道:“徐贤弟有人证,你让京中的勋贵们交赎买土地的银子时,是不是拿我寿龄侯府举例?”
    尼玛!
    徐光祚心态都差点要炸了。他坐在旁边看好戏,正看得滋滋有味。想着怎么挑拨两人最后动手打一架。哪里想得到张鹤龄竟然把他给牵扯到其中?
    张昭看徐光祚一眼,并不跟着张鹤龄的思路走,冷声道:“伯爷带头不缴赎银,在下还不能拿你举例子吗?”
    张鹤龄脸带怒容,愤恨的道:“你说的倒是轻巧?你怎么举例子的?说我姐姐在宫中为皇后,所以我寿龄侯府可以不交赎银,你们不行。是不是这样的?
    谁告诉你我带头不缴赎银?只要别人家都缴纳银子,我肯定缴。张昭,你这是败坏皇后娘娘的名声。我和你没玩。
    诸位老少爷们做个见证。今天这事,张昭不给我一个说法,这赎买土地的银子想都别想。我还要去宫中请天子主持公道。”
    围观的众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有人在人群中叫一声“好!”
    徐光祚真想捂着脸。张鹤龄这什么狗逻辑?张昭那些话对皇后娘娘不敬,这是真的。但是,这和你不缴赎银有什么关系?你就是舍不得银子吧?
    …
    …
    盛夏的清晨,乾清宫中很是凉爽。
    弘治再次“君王不早朝”,和张皇后在东暖阁中一起吃着早餐。夫妻间甜蜜的紧。朝霞正浸染着紫禁城的屋檐、红墙、汉白玉的台阶。
    “今日的早报送来没有?”
    弘治皇帝喝着药膳粥,问身边侍奉的太监萧敬。叫一名宫女将面前的春卷拿给旁边桌子的皇后尝尝。
    萧敬躬身道:“皇爷,两份报纸都已经送来了。”
    弘治皇帝取过手帕抹抹嘴,拿起真理报翻看起来。那边,张皇后同样吃完,让太监们收拾餐桌。婷婷袅袅的走过来。
    她穿着翠绿色的丝绸上衣,搭着粉色长裙。这是典型的明代服饰,上衣下裙。头戴着珍珠、金钗。三十出头的美妇,身姿曼妙,前凸后翘,风情十足。
    “陛下,这报纸上说的土地赎买银子到底怎么回事?”张皇后拿起论道报,翻几眼,禁不住问道。
    之前,她兄弟进宫给她说起过此事。那不都是三四月份的事吗?她还叮嘱过弟弟:只要别人都交了,张府也要交。潜台词是:别人都没交,张府也不用交。
    她才不会傻乎乎的带头缴银子,结果却让父母、兄弟去过苦日子。
    弘治皇帝看着妻子那容光焕发如同美玉般的俏脸,心中温柔,牵着她的手,说道:“这事是张昭的弄的。太宗皇帝当年在顺天府设七十二个卫所。土地数十万亩。
    如今要把卫所都废除掉。这些土地,朝廷收是收不回来的。就叫他们缴点银子。日后慢慢的还。分期付款。
    皇后不用担心寿龄侯府。张昭已经把数据报上来,寿龄侯府占有卫所土地近六万亩。和英国公、陈宽他们一样。今年第一期首付五千两,余下的每年付两千两,直到还清。
    这银子,朕给你出了。你该怎么谢我?”
    弘治皇帝这些年日子也过的很苦逼。他派出去的中官都不敢放肆的给他捞钱。但现在张昭帮他经营着国泰商行,虽然要付出五成的利润养新军营,但剩下的足够补贴他日常用度。
    他最近都考虑在乾清宫西侧建一座宫殿,以供他休息、放松。东暖阁这里是餐厅兼书房。毕竟小了些。
    张皇后娇俏的翻个白眼,娇媚无端,娇声道:“臣妾才不要陛下出这银子哩。陛下先告诉臣妾,张昭原本是打算怎么处理寿龄侯府?”她对张昭有意见。毕竟,她弟弟来宫中哭诉过这事。
    弘治皇帝笑道:“张子尚的话可说的比朕漂亮得多。他说,皇后娘娘是陛下元配、太子生母。寿龄侯府这赎买土地的银子要收,不收反而陷皇后娘娘于不义。
    谁还差那五千两银子。但是,怎么收,要讲究方式、方法。寿龄侯府可以最后一批再缴。另外,臣与寿龄侯有过节。不敢冒犯娘娘的娘家,还请陛下代臣去收。
    他这话说的如何?”
    张皇后奇怪的道:“陛下,他真是这么说的?”张昭这话说的还是挺尊重她的。而且,有自知之明。只是,她不大相信以张昭的锐气会说这样的话。
    弘治皇帝看着怀里张皇后,笑吟吟的道:“这还能做假?当日他在西苑含元殿就是这么对朕说的。”
    当日密谈,张昭提出来,只要他保持沉默,就有把握收回银子。而如何处理寿龄候府,张昭一开始就说明。他本来在等张昭进宫汇报后再和皇后说的。
    不过现在皇后问起来,他自然就先说了。
    张皇后轻咬着嘴唇,微微沉吟片刻,决断道:“臣妾,这就派人去弟弟府中,让他去试行改革卫所司缴银子。”

第三百四十二章 结束。
    “好!”“好!”
    起哄的叫好声,让报社镇这数百米长的街道两旁正在吃早餐的人都注意那边围拢起来的人群。
    寿龄侯府的管家张二,和宫中来张太监,建昌伯张延龄带着长随挤开人群,正好看到里面的情形:
    定国公府的世孙徐光祚一脸的无语,寿龄侯张鹤龄慷慨激昂、得意洋洋。新秦伯张昭皱着眉头,神情冷峻。
    张延龄从官道上下来,走这么几百米出一身汗,喊道:“大哥,姐姐派人出宫来传口信。非要见到你。”
    张鹤龄正处在“怒怼”张昭,心里正爽的时刻,见弟弟来了,下意思的问道:“什么事情?”
    徐光祚站起来,驱赶围观的人群,“都散了吧。宫里的事你们也敢听?”
    围观的人群顿时如同鸟兽般散去。皇宫中的事情确实是听的越少越好。当然,八卦是人类的天性。不敢围观,不代表不想听。不少人都竖着耳朵对着这边。
    张昭站在早点铺子外的街道边沿,听张延龄的话,再看看宫中来的太监,心道:“这么巧?”做个手势,制止准备簇拥他离开的王武等亲卫、长随。
    宫里来的张太监有意替皇后娘娘扬名,也不回避众人,尖着嗓子道:“侯爷,皇后娘娘让奴婢来穿口信:让你今天到试行改革卫所司把赎买土地的银子缴纳,签订契约。”
    张鹤龄一下子傻了。他刚刚说什么来着?
    “今天这事,张昭不给我一个说法,这赎买土地的银子想都别想。我还要去宫中请天子主持公道。”
    结果现在张皇后特意派人出来催促他在今天就要把银子交到试行改革卫所司中。
    这脸被打的!
    徐光祚也是懵圈。我的听力出现问题了吗?一向毫无原则袒护弟弟的张皇后竟然派人特意要求张鹤龄去交银子。这到哪里说理去?
    在这一瞬间,徐光祚意识到,他最后的“反抗”被粉碎了。孟先生给出的最后一条路也走不通。仿佛张昭就伸出一根手指头,他竟完全不能抵挡。
    张延龄看看失魂落魄的徐光祚,心道:“我们张府缴银子和你什么相干。你这是什么表情?”再又看看一张脸涨的通红有点恼羞成怒的大哥。
    不怪大哥难受啊。他心里也觉得肉疼。姐姐就是瞎整。五千两银子啊!凭什么要给张昭收去!
    张延龄来的晚,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大哥现在到底是什么心情:丢脸丢到家。那刷刷的一道目光,简直能让他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张鹤龄一字字的,咬牙切齿的回答道:“我知道了。”
    张太监传完口信,对张昭点头,打个招呼。张昭回应之后,“呵呵”的笑两声,很痛快,说道:“我今日都会在试行改革卫所司里等张侯爷。”
    王武、丁赞等人可就没有那么多顾虑,直接“哈哈”的哄笑起来。拿着早餐,跟着张昭往镇外走去。
    张鹤龄和徐光祚的长随都是如鹌鹑一样的缩着头。这种场合,谁都怕被牵累啊!
    …
    …
    张昭在试行改革卫所司里处理着账目,准备呈送给天子。
    上午七点许,正常的京中衙门上班时间,王承裕带着老仆准时抵达司中。
    张昭和王承裕在公房里喝茶,说起在报社镇中的事。
    王承裕坐在书桌里面,欣慰的道:“子尚,事情还真叫你给办成了啊!”
    张昭站在书桌外,笑道:“终究还是天子有进取之心。”
    王承裕对张昭不居功的态度很认可,带着遐想的道:“京师这里赎买银子都交了。天津卫那里自不必说。争取在今年内把北直隶的卫所都给改掉。”
    既然接手了这件事,革除天下卫所,为大明的军制改革奠定基础。他此生能做成这点事于愿足以。
    张昭见王老大人干劲十足,笑着道:“这要看老泰山的身体是否吃的消啊。”
    张皇后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