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如何去赢,还是我之前提到的三种策略。上策以科技胜之。中策以经济胜之。下策以人力胜之。我个人最推崇的是发展火器,爆兵出塞平推。”
    张昭说完,花厅内一片寂静。
    李教谕、李子远两人目瞪口呆,心中的震撼让他们久久的说不出话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直接指出明朝和蒙古诸部战争本质的论断。如黄钟大吕!
    注1: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第二十九章 考前准备(中一)
    秋夜里清爽,寂静的客厅中油灯数盏照着三人的身影。
    “唉…”
    李子远长叹一口气,打破平静。他刚刚还以为张昭说不出什么东西来,不想张昭的剖析竟然是如此的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他不如也!
    李教谕固然不懂政治、军事,且是传统的儒家文人,但他明辨是非,判断得出对错。很明显,张昭这番话指出问题的本质。看着张昭,由衷的叹道:“子尚有王佐之才啊!”
    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清楚?近日朝廷户部热议的统计之法就是出自张昭的手。
    换言之,张昭对财政很见地,可以管后勤。再加上今天这番论断,以他的年龄再磨练几十年,皇明若以倾国之力灭蒙古,这便是汉相萧何般的人物。
    他定要将张昭的话转述给李阁老。这么精彩、精辟的论断不应该埋没在他的客厅中,随风消散。而是要让其出现在庙堂之上!
    张昭忙谦虚道:“先生过誉。”
    问题提出,得到解答。席间的气氛就变得轻快起来。李教谕还破例多喝几杯。饭后,张昭、李子远两人告辞。
    …
    …
    从李教谕家里出来,胡同中灯火点点。俱是中式风格的院落。梧桐树、槐树遮掩着月光。
    李子远走路摇摇晃晃,微醉的样子,见张昭接过其长随递来的马缰,敷衍的拱手,“子尚,你我就此别过。”
    张昭对北虏的看法确实一针见血。但他是一个骄傲的人,没兴趣舔张昭。所以,大家就此别过,日后少见面才是正经。至于老师说的,要上呈李阁老,关他屁事。
    他只是一个无法出仕的童生!
    张昭翻身上马,居高临下的看李子远半秒,微微一笑,说道:“我有点事要麻烦李兄。李兄消息灵通,想必对大宗师的履历有所了解。我想知道大宗师出题的偏好。”
    李子远当然知道张昭看他是什么意思。他上午在四海居里混了张昭一壶酒,这时总得有个交代。只是,见张昭这么说,心里有颇为郁闷。老师夸张昭好学,哪里知道这孙子一样是打着押题的主意啊!
    李子远含糊的道:“我打听着看看吧。”
    张昭笑一笑,补充一句道:“若是消息物有所值,我会考虑送李兄两坛美酒。”
    李子远眼睛顿时变得清明起来,一改懒洋洋的模样,仰头道:“那你且等几天。有消息后,我们在四海居见面谈。”
    张昭微微颔首,约好见面时间,打马离开。他不喜欢给别人当做傻子,所以把话点明。
    而这位酒色之徒李子远挺有意思的。他虽然决定潜心做两个月的八股文,但增加通过率的事情还是要做。他希望知道北直隶提学大宗师何愈的考试风格。
    …
    …
    张昭当晚因城门关闭,在皇城中住了一晚,第二天返回南城客栈,然后潜心学习、背诵李教谕批改后的文卷、时文集。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傍晚时分,夕阳徐徐照落。
    陈康从四海居返回,将马丢给客栈照顾,回到住处小院中,见张昭还在读书,说道:“少爷,那个李书生还没消息。我看他就会吹牛、说大话。”
    张昭将手里的文卷放下,摆摆手,“再等等吧。”李子远这人还是很有点水平的。
    陈康道:“少爷,那我们去北城等吧。倒不是我每日跑一趟觉得累。这南城客栈环境是清幽,花销却很大。”两匹马花掉三十两,再加上从家里出来这些天日常的开销,七八两银子都没了,少爷口袋里还剩下十几两银子。
    张昭拿起茶碗喝一口,笑道:“还是那句话,再等等。”他之所以还停留在南城客栈是在等钱宁。这是一步闲棋。
    陈康无奈的叹口气。这时店小二在厢房门口露面,说道:“张少爷,有个叫钱宁的校尉来拜访你。正等在前面大堂里。”陈康嘴角禁不住抽了抽。
    “好的,我知道了。”距离当日来京已是第四天,张昭给了店小二几文赏钱,吩咐陈康去将钱宁请进来。片刻后,就见钱宁进来。
    钱宁年龄约二十六七岁,五官分明,眉如墨画,眼睛有神。更兼之皮肤白皙,显得英俊。他穿着件青色罩甲,行走间步履轻盈,蜂腰猿背,双臂修长。一看就知道身怀武艺。
    明史记载:钱宁本来在成化朝的大太监钱能家中为奴,后来得钱能宠爱,才改姓钱。钱能死后,推恩给他,封锦衣卫百户。而且,正德皇帝喝醉后喜欢枕着钱宁睡觉。
    所以,除开此人会拍马、会钻营外,他长的难看是不可能的,反而是容貌更胜常人。
    钱宁进屋后,见张昭正站在客厅中,作揖行礼,口中道:“在下见过张相公。这两日给胡小旗派了个差事,今日才得以抽身来拜访张相公。”
    钱宁很恭敬。这可以说是延续从胡小旗那里的态度。胡小旗是得到蒋太监的二管家的吩咐,且兼之要糊弄张昭,他压榨刘、方二人的钱财一分都没给张昭。所以对张昭很恭敬。
    但是,钱宁只要不是傻的,就会明白胡小旗只是口惠而实不至。而此时,他还对张昭如此恭敬,足以说明此人的城府!
    张昭当然不会认为钱宁在他面前一副小弟般的态度是因为他地位比钱宁高。他一个小童生怎么比一个锦衣卫校尉强?里面的门道,他看得清楚。
    张昭并不点破钱宁。能成为大反派的人要是性格纯良,那就奇怪了!这几日,焉知不是钱宁在暗中观察他呢?笑着道:“钱校尉客气,请坐。”
    等上茶寒暄几句后,张昭挑明约钱宁见面的缘由,说道:“我有件事要麻烦钱校尉帮忙。不过在此之前,我倒是有桩赚钱的生意说给钱校尉听听。”
    钱宁忙道:“不敢当。”但微微前倾的身体,暴露出他的心思。
    张昭道:“我这几日在皇城外闲逛,发现城外的市集中有衙役、青皮恶霸、叫花子骚扰坐商。这一块,锦衣卫为何不管起来呢?给每个商家颁发一个门牌,但凡有骚扰,由锦衣卫保护他们的利益。当然,他们要给锦衣卫孝敬。”
    话说在整个明朝,要论收保护费,谁收得过锦衣卫?这可是情报组织外加国安!
    钱宁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譬如,顺天府的捕快在市集里拿点东西,或者吃顿饭,哪个商家敢要钱?心里顿时意动。在锦衣卫里面,会搂钱的人升的快!这于他而言,是大功一件!
    钱宁干脆的站起来,抱拳道:“张相公有什么事请吩咐。在下一定办到。”
    张昭笑一笑,徐徐的道:“钱校尉,刘、方二人在锦衣卫中交了多少钱才出去,这和我没关系。我希望钱校尉帮我澄清一下。”
    钱宁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胡小旗不待见他,但他很清楚,其实当日不管张昭来不来,胡小旗都是要放人的。都已经通知到刘、方二人的家属。
    所以,张相公这是对胡小旗不满,想要借机拱翻他?要知道,胡小旗没给张相公分钱,这有些坏规矩。若是上头知道…。张相公可是蒋府二管家关照的。
    胡小旗倒霉,他日子也好过。想到这里,钱宁躬身向张昭行一礼,恭敬的道:“我懂。请张相公放心!我保证办妥。”
    你要懂才怪?
    张昭心里摇头。他知道钱宁想太多,但没点破。钱宁以为是他对胡小旗没分钱不满。他其实只想撇清关系而已。更重要的是,借机和钱宁接触。
    至于说,他对钱宁的定位,是旁观其发展成反派大佬,还是压制其成长,这看日后的需求吧。身为一个穿越者,纵然钱宁狡诈,但这点自信他还是有。
    他现在只是落下一步闲棋!
    …
    …
    见过钱宁的第二天,张昭就得到消息,于上午时到四海居和李子远见面:他拿到一个关于本次院试非常重要的消息。
    …
    …
    “李幽,字子远。北直隶宛平人,与(李)东阳同族。少有大志,腹有韬略。十三年秋,遇(张)文候于道左。文候生而美姿观,风采玉立,与客谈笑,才华横溢,每语必中。幽见而心折,遂许驱驰。”
    ——《新明书》,列传第十。

第三十章 考前准备(下)
    四海居。
    上午的阳光洒落在街角三进开的中档酒馆中。这里依旧是士子云集,高谈阔论。
    张昭翻身下马,将马留给陈康照料,刚进门就见到坐在临窗边的李幽李子远,实在是此君獐头鼠目却又狷狂的形象太过于突出。走过去,招呼道:“李兄,我已经来了。”
    黄木朱漆的方桌上摆着一壶美酒,四盘小菜。李子远正惬意的畅饮,见张昭到来,笑道:“子尚且坐下来喝几杯。待见过美人,我们再谈正事。”
    张昭一阵无语。院试多大的事?你要看美人先把正事处理完吧?想一想,坐下来,喊道:“小二,再来两坛竹叶青。”
    “好勒,客官。”肩膀上搭着白毛巾的店小二应一声,很快就送上来两小坛竹叶青。
    李幽鼻子吸一吸,酒虫大动,一脸无奈的道:“子尚这是抓住我的弱点啊。我平生只有两个爱好,一曰美人,一曰美酒。行吧,子尚你都爽快的将美酒上来,我也不废话。跟我来。”
    张昭留陈康看住酒桌位置,跟着李幽出酒馆坐拐到僻静的胡同中。粉墙黑瓦的胡同,在上午时行人稀少。
    李幽在槐树下站定,看看四周,压低声音道:“子尚,我这几日打听到一个消息:大宗师何愈年老将退,准备在顺天府院试中售卖5个生员名额。每个100两银子。”
    这个消息于困顿科举的张昭而言简直是峰回路转!但张昭笑一笑,没出声。你以为我会信?
    明朝的科举,不能说绝对的公正,没有漏洞。科场舞弊这种事,黑料多的很。比如,若干年后的张阁老公然将其两个儿子运作成状元、探花。
    而去年弘治十二年的会试,唐伯虎就被判定舞弊。至于是否冤枉唐伯虎,那是千古谜团。
    张昭相信科举有漏洞,但是李幽以为他是傻子么?他正处在读书生涯的最低谷,都打算老老实实的考一次,不负来穿越来明朝一回。现在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
    李幽一看张昭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是才智之士,自然想好如何取信张昭。从容的道:“
    子尚,消息我带来了。信与不信在你!何宗师的家仆就在城北的安德厢大井胡同中。不过,我额外多说几句。我家世代居住在教忠坊中,和李阁老同族。家中人口四五。事有不成,难道我还能弃家逃走?”
    张昭思索片刻,点点头,“好。我承李兄这个人情。”他当然不会通过李幽去和何大宗师的家仆接触,这会是日后的把柄。他会让长随去看看。
    李幽伸手虚拦张昭,嘿嘿一笑,搓搓手,微微赫然的道:“子尚,既然你相信我的消息,可否借我100两银子。我也想买一个名额。”他业已蹉跎八年。但他和张昭其实还不熟,借这么大一笔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