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的崛起-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啊可惜…”
京师南城的正西坊定国公府中,时年二十六岁的定国公徐永宁之孙徐光祚摇头晃脑的感叹着。
午后时分,定国公府里古树参天,绿荫成趣。此处小轩中檀香袅袅,幽雅寂静。
一名穿着精美丝绸长衫的男子坐在小圆桌边喝茶。他约三十多岁,中等身量,眉骨有点高,留着胡须,相貌很普通。此公正怡然自得的安坐饮茶。
而注定要继承爵位的徐光祚却是站在窗户边看着幽雅的庭院美景,大发感慨。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得不去思考这名文士的身份。什么人,竟然如此得徐光祚的礼遇?
文士悠然的喝着茶,道:“小计而已。张昭从战场上杀出来,固然年轻,却有真本事。他不中计便不中。”
徐光祚拱手一礼,正色道:“孟先生说的是。是我贪心了。”
自张昭回京,京中的武勋集团对其废除卫所的政z主张极其的不满。这一连串的事情背后,固然是徐光祚在串联。而在定国公府的谋主却是孟先生。
吕纪先虽然主导了第一次对张昭的舆论攻势,但那是魏国公府的力量在背后支撑。
而张昭通过创办真理报迅速的掌握舆论主动,将吕纪先打懵,并让朝廷在京师和天津卫试点废除卫所。接下来,就完全进入定国公府的节奏。
徐光祚先联络勋贵集团中的极具份量的人物,至少要保证他们不向张昭偏移。英国公府都侵占了大量的卫所土地。接着,徐光祚再把外戚张鹤龄牵扯进来。
继而,又有宫中的大太监们加入。最终,汇聚成一股汹涌的暗流,差一点就将张昭拍死!
由张皇后向弘治皇帝吹枕头风。弘治皇帝震怒。
这一连串的操作,就问你精不精彩?怕不怕?就像是暗中的冷箭,见血封喉!张昭当时还傻乎乎的去操作国子监改革,根本就没察觉。
这一切,都是孟先生这个落地的河北举人帮他谋划的。包括之前让吕纪先来主导舆论攻击的节奏。
这还没有完。
而张昭如果涉险过关,孟先生还留有手段。只要张昭敢追杀,矛头势必会指向张皇后。而某些言语将会传到弘治皇帝的耳中。张皇后也被他们所驱动,像工具人一样,闹一场。
届时,张昭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然而,张昭却像没事人一样,根本没有去追查谁在背后搞他。先去见了他岳丈王承裕。这两天京中卫所改籍的军户数量迅速的增长。而张昭据说已派家里的管事去长芦盐场支盐,天子赏赐了他一万盐引。他则是在京中和人设计他位于京西北郊外的府邸。
一切风平浪静。
所以,徐光祚心里如何不感慨呢。就差一点点啊!
孟先生笑一笑,道:“在下知道世孙的心愿。定会助你成功。新成立的《论道报》好好派人去做。”
“我会的。”徐光祚笑起来,再郑重的躬身一礼,“一切就拜托孟先生了。”
孟先生很坦然的坐着受了一礼,点点头。
…
…
四月底,张昭被弘治皇帝“敲打”的风波,随着张昭沉寂下来,而慢慢的平息。
这期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定国公府创办的《论道报》。开篇第一期也是诸多大佬在上面发文。
比如,英国公张懋谈一谈五军都督府的职责,和对卫所的管辖。
成国公朱辅谈坐镇南京时的感受。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宇在论道报上大谈特谈,不能增加冗官。
另外有一些中低品级的文臣在上面发表文章。
造成这一现象,里面有几种原因。第一,论道报的润笔费,俗称的稿费开的真理报高。
第二,真理报的一些文章,写的很差,仅仅只是字句通顺而已,偏口语化。还用了标点符号。这让一些读书人非常不爽。羞于之为伍。
第三,都是明眼人。弘治皇帝赏赐张昭一万盐引,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张昭圣眷犹在。所以,稍微有点级别的文官们并不急着表态。
而反对国子监改革的言官们,有一个新的报纸可以提供阵地,自然是要写稿。
还有刘副都御史的号召力。谁都知道他是刘健刘首辅的门生。
张昭没有再掺和京中的舆论。国子监改革的话题渐渐的平息。真理报的头版,也改为鼓吹美食街,和批评京中的小事。或点评从六科抄来的奏章。
张昭把管事丁冲,就是蒋家庄的丁管事派到长芦盐场里支盐,他则是在王承裕介绍的、供奉在皇城中的“园林设计师”裴贯中。
明朝没这个头衔,只有童生功名的裴大师挂的是光禄寺监事(从八品)的官职。这属于弘治皇帝的传奉官,专门在宫中侍奉。
众所周知,弘治皇帝喜欢画画。而裴贯中就画的一笔好画。他搞设计的,不会绘画怎么说服主顾?
午后的阳光颇为炽烈。即便是走在西苑里树木众多,张昭也是满头大汗。
他穿着件文士直裰,刚和裴贯中谈完。袖袋里还有裴贯中给手稿。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和裴贯中沟通新府邸如何营造的事。王承裕那边都已经去往天津卫,继续废除卫所。
为这设计图纸,付费一千两白银。倒是让裴贯中惊喜莫名。他以为张昭不会给钱的。盖因裴贯中这辈子最为自豪的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的官职。
这个官职在张昭的新秦伯面前根本不够看。张昭随便给他点茶水费,他还会认为张昭为人不错。不想张昭竟然给他一笔巨款。
“张伯爷,你还真沉的住气!”
张昭正顺着树荫走,心不在焉时,一个老太监从树林里的小路中走出来。
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
张昭给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一跳,扭头看去。正好看到内廷银作局太监蒋清穿着精美的丝绸内监官服,带着笑容从树林中的鹅暖石小路里走出来。
毫无疑问,蒋公公是专门在这里等他的。
“蒋公公…”张昭客气的拱手一礼,睁着眼睛说瞎话,“不想在这里遇到你。真是巧啊!”
蒋太监白面无须,四十多岁,笑呵呵的道:“确实。咱家正好去库房里回来。”
说着,从树林就小路走出来,看着和张昭在路边偶遇、寒暄,实则压低声音道:“张伯爷,你还坐得住?定国公府的世孙徐光祚已经拉拢一大批武勋。宫中都有很多人在盯着你。皇爷那日要敲打你,是坤宁宫…”
张昭身姿挺拔,比蒋太监要高一截,站在树荫下,笑着道:“多谢蒋公公来提醒我。”
看起来很镇定。
这并非张昭装逼。他大致猜的到来龙去脉。能影响弘治皇帝决定的人只有那么几个。你觉得张鹤龄那种傻逼兮兮的外戚,阁臣们会听他的话?
所以,结论是很好推导的。
而他恰恰是知道张皇后有多么的宠弟弟,又恰恰知道弘治皇帝对张皇后有多么的好。
把他这个领兵的大将和张皇后放在弘治皇帝心里称量一下,他基本是没有任何份量!这不需要有任何的怀疑。
什么武勋、太监的组合,他知道啊!这帮人不就是要出银子赎买京中卫所土地的那一批?
蒋太监的消息看似信息量很大,其实反馈到张昭的脑海里就一个:背后主谋是定国公府的徐光祚。
蒋太监见张昭这个反应,似乎胸有成竹,忍不住问道:“张伯爷,你有对策?”
张昭就笑,“那有什么对策?我不惹他们不就行了。他们能奈我何?王老大人已经去天津卫主持废除卫所的事。京中这边赎买土地的事已经暂停。”
蒋太监给张昭说的,心里就松口气。
他今天来给张昭“通风报信”,其实是冒了风险的。司礼监中几个大佬,和宫外侵占卫所土地的事都有牵连。他要是冒头,和张昭站在一起,被人发现,他还混不混内廷?
但是,为何他肯冒这样的风险进行“投资”?
原因就是张昭这一句,“他们能奈我何?”。武勋和宦官的组合,在京中的势力何其之大?基本上需要文官集团才抗的住。但是,张昭不同啊!
他麾下的新军营要扩军至一万五千人。如此犀利的火器部队,足以镇压京师内外的任何军队,决定皇位。而张昭是天子一手提起来的武将。他只要忠于天子,不管风吹浪打,屁事都不会有。
而恰恰,天子对外给出信号,他依旧信任张昭。宫中已经多久没有这么大手笔的赏赐盐引了?价值约四万两银子啊!
张昭有这个认识,稳稳当当,蒋太监自然是跟着松口气。提出他进一步的计划,笑道:“张伯爷心里有数,咱家就不多嘴。听说前些时日贵府放出风声,要买几个侍女。可曾买到合适的?
咱家有个干女儿,自小养在跟前,如今十六岁,琴棋书画,针线女红样样精通。”
说道这里,蒋太监就没再说,而是看着张昭。
张昭自然懂蒋太监的意思和心路历程。
蒋太监今天来“通风报信”,这算是示好。他刚才要是有惊慌失措的神情,“侍女”的话题蒋太监自然是不会提的。而恰恰是他表现的很淡然。蒋太监觉得和他结盟“合算”。
且先不管这“干女儿”是真是假,当然多半是假的,但要的是这么一个态度。
结不结盟,张昭可以自己选。
弘治皇帝没有“抛弃”他,他在京师权力场中的地位就是稳的。三天前,驸马都尉崔元的妻子永康公主到访,就送了一个十五岁的绝色侍女给婉儿。
刚才蒋太监说张府放风要买丫鬟,这其实不算放风。主要是京中干这一行的牙人(中介),有信誉的、手中丫鬟品相好的,就那么一些人。而急切之间,肯定是寻不到合适的丫鬟人选,婉儿吩咐这些牙人留意。消息自然就会在京中传开。有心人不难打听到。
现在选择题摆在张昭面前!
蒋太监的话其实是说的比较到位的。先问了一句“可曾买到合适的?”他即便拒绝,双方也不会很尴尬。他今天承蒋太监一个人情就是。
张昭沉吟片刻,用尴尬的演技露出一个“欣喜”的神情,道:“哪里买到合适的?我正愁这事。蒋公公这里有合适的人再好不过。我厚颜再欠蒋公公一个人情。”
演技什么的,可以慢慢磨练,关键是要把这个态度展示出来。
萧敬,在涉及皇帝时是靠不住的。而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貌似也在对立面。张昭又不傻,在这个时候拒绝蒋太监的“合作”。主席教导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蒋太监顿时笑起来,拱手道:“张伯爷客气。咱家晚上把人送过去。”说着,告辞离开。
…
…
张昭目送着蒋太监熟门熟路的消失在西苑茂密的绿荫树林之中,继续往北而去,准备回家。
脑子里回想着蒋太监的事,心中有些感慨。
倒不是和蒋公公结盟的事让他感慨。这是一个正常的操作。他既然没有被皇帝厌弃,有敌人,当然也有人愿意投资他。譬如,崔驸马这个墙头草。
把人心想的黑暗点,假设蒋公公今天是来玩无间道的,送给他的侍女是一个间谍。但那又如何?
且不说他发现后,和蒋公公翻脸,蒋太监能不能承受的起。就说处理这名侍女的问题。
明朝是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啊!你别说侍女,就是小妾在法理上都算男人的私有财产。这侍女,他随意处理都不违背大明律,并且不会受到指责。
张昭感慨的是蒋太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