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内心里希望张昭能离婚再娶。她的家世对张昭的帮助自然比他的童养媳大。
    但是,她内心里又不希望张昭如此。一个连青梅竹马的妹妹都能狠心抛弃的男子,会是她所要找的良人吗?肯定不是!她会看不起这种男子。
    内心里的种种感受和纠结就此涌上来,凝聚她那对清澈、明亮的美眸中。
    张昭轻轻的对王六小姐点点头,表明他的态度,缓步往回走去。
    其实明代虽说是程朱理学盛行,但是真正的约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大。其一,底层的百姓是基本不受这个约束的。饭都吃不饱,还讲女子不能抛头露面的礼仪,扯淡呢。
    其二,盲婚哑嫁。这个有点扯。有的包办婚姻确实如此,有的不是。其实,但凡有条件的肯定会私下里看一看的。
    王六小姐看着张昭平静远去的背影,忍不住出声道:“张相公,如果我愿意呢?”说完,眼泪就流下来。
    张昭转过身,“什么?”
    王六小姐哭的梨花带雨,哽咽着认真的道:“张昭,如果我愿意嫁给你为妾,你愿意娶我吗?”
    张昭发愣。看着她哭,都有点想上去呵护她,这样的美少女为他哭泣,这种感觉他从未品尝过。其实,他真没觉得他自己多么牛逼。斩首多,完全是火器战法决定的。
    要说这具身体卖相上佳,那确实如此。但这在古代不算什么吧?譬如说潘安、宋玉,史书上也没写多少人倒贴啊!
    自古男儿娶妻,从来都是不看容貌,而是看权势、才华、能力。所以宋真宗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容貌只有个末位条件。
    张昭沉吟几秒,劝道:“六小姐,我听说三秦大地多少男儿求娶你不得。你要确信,这世间没有任何男子可以抵挡住你的美丽。只是,你这会儿不要冲动。婚姻大事,不是说着玩的。走吧,回去了。”
    王六小姐看着张昭,想对他的赞美回应嫣然一笑,却是泪流满面。她都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哭得这么伤心。
    她自到婚配的年龄以来,家中给她说的俊杰不知凡几,但她都看不上。仗着爷爷对她的疼爱,这些事都被压下来,但是她即将年满十七,再不嫁就要成老姑娘了。家里在催促她。
    她不想嫁给一个粗鲁的男子,她亦不想嫁给一个文弱的书生;她不想将来的丈夫如假道学般刻板,她不想婚后与夫君相敬如宾。
    她想要的是那种自由的、温馨的、能有诸多话题的夫妻和谐的生活。
    她记得初见张昭的印象:十八岁的青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她对他很好奇。及至此时,他已然将封爵!国朝名将!而此时她意识到,她终将错过。此生不知道还能否再遇上这样的人。
    赠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娶时。
    …
    …
    王六小姐于八月初三启程,这已是金秋时节。山中林木金黄一色,或者说即将枯萎。
    张昭没有去相送。牵扯太多,他倒是爽了,却徒令小娘子伤心。而是在韦州城头目送她的车队往西南的下马关远去,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
    他怀里有王六小姐清晨时拍丫鬟秋月送来的一颗明珠,还有改写自唐朝张籍的诗句:赠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娶时。
    秋月那丫鬟很胆大,不满的问道:“张相公既然昨夜拒绝我家小姐,为何要夸她美丽呢?让我家小姐为你哭泣整晚。”
    张昭自取得韦州大捷以来,真还没人敢这样和他说话,“我不夸赞你家小姐,我怕她自暴自弃,随意的择一个夫婿,日后后悔终身。婚姻大事要慎重。”
    这种事他前世里见的多了。不说小说里的故事,就真实的案例,往往就有赌气结婚的。
    “唉…”
    张昭想着秋月那丫头看他诧异时的眼神,再想起她说王小娘子为他哭泣一整夜,心里禁不住涌起难言的惆怅。
    或许,男人都有点矫情。得不到的美人,想要。倒追而来的美人,又怕耽搁人家。但真等她离去,这心中却会浮起她的身影。
    他好像也没能例外。
    …
    …
    张昭的惆怅并没能持续多久。史琳史总督突然的乔装来到韦州城见他。他不得不继续处理这些官场事务,将和王六小姐的纠葛暂时放在一边。
    下午时分,韦州城外的一处帐篷中。张昭带着王武,林文宁,跟着史琳的心腹师爷赵子龙前来。刚进帐篷,就见史总督背着手,来回踱步。
    张昭态度强硬的拒绝了朱、苗、史三人要求分润军功的要求。对朱、苗二人而言还有退路。他们一个勋贵,一个太监。而对史琳来说,他没有退路。
    丢掉官职,恶了皇帝,基本就等于完蛋。
    所以,他来找张昭商议。
    “下官见过总宪。”
    张昭作揖行礼。
    他预感接下来的几个月都是在募兵、练兵。而对于陕西三边而言,必然是趁着大捷的间隙时间,修缮关防。对于西北防务,他有点想法。其实,新军卫练兵,现在基本不要他操心,总得做点事。
    所以,他愿意和史琳见面谈谈。

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
    “请起。子尚请起。”
    史琳非常客气的快步上前,将张昭扶起来。邀请众人落座,爽朗的笑道:“本官的行程是返回固原城。红城堡那里基本无事。此次便装前来,是有国事咨询子尚,没有打扰到子尚吧?”
    张昭微笑着,顺着史总督说场面话,“怎么会?”
    林文宁则是心里吐槽,“要不是他的心腹幕僚赵子龙先透了底,只看史总督这样子,哪里像来求人的?”
    闲话几句官场话题,午后清爽的阳光从帐篷外透进来。史琳环顾众人最终目光落在他右手边的张昭身上,放下茶碗,沉吟着道:“子尚,你真的打定主意不分润军功给京营的四万将士?只怕他们有怨言啊!”
    代表京营前来劝张昭的奋武营都督周豫昨天刚刚离开韦州城。
    张昭根本不为所动,平视着史总督,掷地有声的道:“军功是新军卫全体将士打出来的,我作为卫指挥使怎么能拿将士们浴血奋战来的功劳去做交易。京营若是有怨言,那就让他们有怨言吧。”
    史琳将近六十岁的年纪,中等身量,脸上皱纹很多。穿着月白色的文士长衫,一举一动颇有官威。见张昭态度坚决,似有所悟的看张昭一眼。
    赵子龙赵师爷笑着开口缓和气氛,道:“张相公,如今西北大局已定。只是,大军搜套却没有相应的战功,为此,朝廷必定会追责。张相公可愿帮老大人在天子面前缓颊一二?
    老大人自去年到任,兢兢业业,安抚黎庶,推行朝廷政令。没有功劳亦有苦劳。而搜套是军务,老大人是文臣,并无置喙的余地。”
    这话就是在扯淡了。
    据张昭所知,七月的搜套行动史琳就带着他所属的两千精骑。以其三边总督的身份,京营不听调动情有可原,但是固原镇、宁夏镇的兵马敢不听?
    那是嫌命太长了吧!
    不过,张昭也没把话挑破。他来见史琳,关注点不在这上面。重要的是推行他对西北防务的想法。他回头拍拍屁股走人,这新秦中的百姓还得被鞑靼人掠夺。
    小王子的察哈尔部被他打的伤了元气,没两三年的功夫绝对恢复不过来。但是入驻河套的火筛所部并没有。
    张昭略微沉思,拱手道:“老大人,你若作出成绩在下自然愿意为老大人在朝廷里分说一二。不知老大人对西北的防务如何看待?自我入战区以来,固原镇这里的防御明显差延绥许多。”
    赵子龙微微苦笑。这位张相公可不好忽悠啊。还是要他的东翁配合其做点实事。
    张昭在王恕面前说的西北防务方略此时早就传遍西北的官场。当时是王六小姐问张昭,怎么解决套虏。张昭因而给出的方案。归纳起来就是两点:
    第一,铸造大量的燧发枪,在民间售卖。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百姓十万军。
    第二,烧制水泥,修建堡垒。在花马池、小盐池、韦州一线,用水泥修筑大量的堡垒。
    且不说王恕的身份,他是西北士林的领袖,张昭这番话自然是慢慢的流传开。第一,王家铸造燧发枪需要舆论造势啊!不然卖给谁呢?仅仅是新军卫的订单可不能让他们发财。
    第二,王六小姐对张昭这个方案颇为推崇。她和闺中密友交往时自然是将方案说出去。而她的闺中密友多半是有兄长或者表兄,这样希望娶王六小姐的青年才俊。
    士林中得以知悉。
    再一个,张昭取得韦州大捷之后,傻子都明白他即将封爵。其所陈述的西北防御方略自然会被人翻出来仔细研究。因而官场中消息灵通的人基本都知道。
    史琳有些迟疑的道:“子尚,这恐非一日之功。”
    燧发枪的扩散和修筑水泥堡垒,他愿意去做。但是就怕他事情还没做完,朝廷罢免他的圣旨就到了。
    林文宁坐在张昭身边,心里摇头。听这口气,史总督还想保住三边总制的官位,这怎么可能?
    这位史总督才不配位。如成化年间的名臣余子俊都知道修筑堡垒,他到任一年来,根本就不加强防务,反而想着捞取军功升官。
    在今年四月份鞑靼大举入侵之前,花马池一带时常有小规模的战斗。他麾下各边堡不断的上报军功。而且,史琳积极推动出塞搜套。结果鞑靼人先打进来了。
    威宁伯(王越)不修防务,那是他打仗有水平,上来就把小王子赶出河套。他死后一年多,弘治十三年火筛才敢重新入住河套。你一介文臣凭什么不修堡垒?
    以他的了解,张相公绝不会保史琳的官位。
    果然…
    张昭徐徐的道:“老大人,做一点事有一点事的功劳。老大人要为回京之后计较。”
    史琳这回听懂了,心里的侥幸被打碎,继而有一股愤懑之感涌起来,盯着张昭。
    他堂堂正二品的文官,三边总制之尊,统帅四个边镇,辖制一个布政司,麾下兵马近十万,文官武将近百,当面相求竟然被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拒绝,他如何不怒?
    但是,这愤怒只持续了片刻就消失。他能把眼前这个小年轻怎么样呢?
    张昭说是他的下属,其实新军卫隶属于京营。而上奏折弹劾,那简直是个笑话。没见朱晖和苗逵两个没讨要到人头,什么动静都没有吗?
    反而,他现在还有求于张昭。
    史琳犀利的眼神慢慢的淡下去,借着喝茶掩饰尴尬,问道:“子尚的意思是?”
    张昭仿佛没看到史琳的眼神变化,说道:“水泥烧制的工艺瑞昌号已经掌握,老大人要做的是以工代赈,确保今年受灾的百姓能活下去。
    至于说燧发枪的扩散,老大人只需要以总督的名义行文陕西布政司、三边军镇,允许个人购买燧发枪即可。”
    救助灵州被掠的百姓的事宜,他昨天晚上还和王六小姐说起过,本来张昭是打算上书朝廷来推动此事的。
    他一个卫指挥使、带兵的将领,跑去固原城和史总督谈如何救灾很犯忌讳的。他不会干这二傻子似的事情。所以,他给王六小姐说需要时间。
    但是,史总督今日突然前来,在这场谈判中,那他就占着主动,不必客气。
    另外燧发枪开发给民间,这事估计颇有争议,他自有想法。

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
    关于是否将燧发枪开发给百姓,无非是有两个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