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庞泰穿着土布军装,十四岁的脸庞显得稚嫩,长的比他老子庞大郎俊的多。他在张昭面前微微有些紧张,作为亲眼目睹并参与新军卫成军的一员,对这支军队的缔造者和主帅,他内心中充满着崇敬。
    “少爷,我看骚鞑子是想消耗我们的体力。咱们新军卫的兄弟这么保持战备很累。但是,他们骑兵若是突然冲过来,我们的队列在短时间成形。
    如果鞑子以消耗我们的体力为主,应当还会派骑兵前来骚扰。但是他们没有。这说明鞑子很有可能找到冲击我们燧发枪阵的办法。他们正在做准备。”
    张昭眼睛微微一亮。这小子可以啊,战场嗅觉很灵敏,他根本没想到这上头去。而是抱着“管你什么战术,劳资就用排枪战术搞死你”的念头。
    “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庞泰挠挠头,惭愧的道:“没有。”他毕竟还是很年轻。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下)
    张昭微微沉吟着道:“我觉得小泰的判断是对的。大家都说说看,我们怎么应对。”
    他有些“疏忽”。
    看看历史上在八里桥,英军是怎么吊打“我大清”的?
    按照张昭的记忆,他的燧发枪兵对鞑靼骑兵有着武器代差的绝对优势,就像《三体》中所描述的,这属于降维打击。只要不浪,根本没有输的可能。
    新军卫的燧发枪射程,当然比不了十九世纪中叶的燧发枪。但他的燧发枪射程和步弓手相当,略远一点。根本不惧怕鞑靼骑兵的远距离打击。
    而且,他比最早出现的燧发枪还作出一些改进。第一,他采用的直膛线。这会使得士兵装弹速度更快,射击精度更高。当然,这会牺牲一部分射程。
    第二,他的弹药都是采用的纸包装。此时明军的火绳枪兵都是带着弹药瓶。这更进一步的提高了装弹速度。
    当日,在试枪时是使用了浸蘸油脂的鹿皮片包着弹丸。因为减少了摩擦,这可以再加快一部分装填速度。而且,有闭气的作用。精度、射程都有所提高。
    但鉴于鹿皮无法量产。新军卫手中这样优良的弹药并不多。预留着和鞑靼的弓手对抗。当前而言,纸装弹药就足够。
    但是,张昭现在发现问题所在。第一,他的兵力有些单薄。无换休息。无法组成一个方阵,应付四面的攻击。第二,他缺乏火炮。有火炮的掩护,鞑靼骑兵的以逸待劳就是个笑话。
    这都是将来要解决的问题。
    留着络腮短须的王武琢磨着道:“相公,为保存体力只能两个连,两个连的轮换。咱们要是有八个连在手,直接按照步兵操典上的条例扑过去。”
    庞大郎道:“少爷,刚才的伤亡都是鞑子骑兵从侧面的间隙冲过来造成的。他们会不会打的是这个主意?”
    林文宁一拍大腿,“那肯定是。老庞,你这仗越打越精啊。”
    张昭琢磨着,他发现他又犯了一个错误。按照他半吊子的水平,认为排枪战术应该是以连排为单位的。一个排40人展开嘛!不然怎么叫排长?
    但是,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他应当尽可能的把阵列拉长,在正面排出足够宽的横队,以求最大杀伤敌军。在这样的平原地形,如果他兵力足够,排出500人一排的横队都是可行的。然后,按照排枪战术横推过去。
    而且,横队足够的宽,像刚才那样的小股骑兵就很难渗透到连队的间隙中。
    “我们这样…”
    …
    …
    张昭这边商议时,鄂尔多斯部的千户伯亦难亦将他的战术意图传达到麾下所有的骑兵。
    “动手吧!”
    博尔哈看到对面的明军已经将两只连队叫回去休息。明显正在轮换,试图保存体力。
    伯亦难知道再拖下去无益,安排道:“我们正面以500骑佯攻,侧面以1000骑迂回猛攻,务求横向凿穿他们的队列。剩余2000骑冲击他们的后军,得手之后,立即驱赶那些步卒冲散他们的火铳队列。”
    “遵命!愿长生天保佑你。”
    苍凉的号角声响彻在大地上,一队队的蒙古骑兵开始组成冲锋的队形。
    这号角声亦让新军卫开始战备。
    稍后,骑兵的洪流如同海潮般发动。如果能俯瞰大地,就会发现鞑靼骑兵在奔驰的过程中分成两部部分。超过半数的骑兵往远处绕后,准备攻击新军卫的后军。
    另外剩余的1500名骑兵也在快速的分成两部,500余名骑兵间距拉的很开,冲击新军卫的正面阵地。而另外1000骑则是加速迂回,准备从侧面冲击。
    在这种骑兵的高速冲锋中,还能做到“聚散离合”如同臂使,鞑靼骑兵不愧是精锐。
    在新军卫的号令中,正在休息的两个连队迅速的集结成队,往侧面而去,要堵住冲击而来的骑兵。
    在短短的时间内,两支军队迅速碰撞在一起!
    “砰!砰!砰!”
    战场上再一起的响起如同炒豆子般密集的枪声。仿佛没有丝毫的停顿,如同疾风骤雨,将那轰鸣而来的马蹄声给遮掩住。战场上白烟弥漫。
    没有向燧发枪阵冲锋过的骑兵,永远都不知道其中的“美妙滋味”!而体会过其中“滋味”的,大部分都已经去死了!
    于鞑靼人而言,伯亦难布置两道战术保险。第一,从侧面突击。第二,要打破新军卫阵型后面:秦兵团的防守,将这500人驱赶着去冲击燧发枪阵。
    张昭他们只猜得出第一条战术。并做出应对。张昭下令,以一个连队140人为一排,组成横队。共排出两排兵线。并严令各级军官,要等到看清楚对面的脸,才允许射击。
    两排兵线肯定比三排兵线要单薄。在骑兵冲阵时,其容错率要低的多。所以,这就要求最大限度的去追求燧发枪的命中率,杀伤力。
    众所周知,在燧发枪的射程内越近,其命中率越高。排枪战术的威力也就越大。
    排枪战术中威名赫赫的红衣军团,就是踏着鼓点,不理会对面的任何射击,对自身造成的伤亡,抵近敌人30码处才开枪射击。最多两轮齐射就能将对手打崩溃。再上刺刀,白刃战结束战斗。
    这里面有个细节问题,所以才有如此要求军人的勇气和纪律的战术。
    燧发枪在使用多轮后,会出现发热、炸膛、哑火等等故障。而士兵们在战斗中也会因紧张出现各种意外导致哑火。那么,什么时候排枪射击的威力最大?
    答案是,第一轮射击时!
    所以,如此残酷的排枪击毙战术是为了打出最大的杀伤力。
    新军卫侧面支援的两个连队,同样是两排的兵线,同样的要求是放近打。
    战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分出结果。
    新军卫的两排兵线,在要求放近打之后,顶住了鞑靼骑兵的冲锋。
    “撤!”
    “快撤!”
    带队从侧面冲锋的伯亦难被签弹打中,一头栽倒在马下。人、马的尸体横在新军卫的阵地前。尾巴处的200名骑兵被阻拦,纷纷调转马头撤退。
    正面冲锋的500骑一样是被打成筛子。只剩下几十人逃走。
    已经绕到新军卫后的博尔哈和2000鞑靼骑兵目睹这残酷、自己人被屠戮的一幕。正在“嗬嗬”怪叫的鞑靼士兵们声音不自觉的小下去。
    “博尔哈大人,我们还要冲阵吗?”博尔哈身旁的亲卫,声音颤抖的问道。
    博尔哈用力的咬着牙,“撤!”调转马头,带着残余的兵力撤退。
    再冲是没有用的!没有正面的牵扯,这支明军的火器部队随时可以改变阵地。他这两千人直面火器部队,下场不会和这些族人有区别。
    …
    …
    随着剩余的鞑靼骑兵消失在地平线中,明军的阵地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他们赢了。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
    张昭听到四周全部是不断的高呼声。眼睛看到的每一个新军卫的士卒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在他看过去时,一个个的立正向他敬礼。这是对胜利的统帅的崇敬!
    只有张昭自己知道,他的手心在冒汗,一阵阵的后怕。狗日的鞑子!
    他没想到对面的指挥官竟然安排有绕后的战术。
    说句实话,他其实并不看好秦兵团能依靠大车和刀枪抵御住鞑靼骑兵的冲锋。
    秦兵耐苦战不假。榆林兵很猛也不假。但是,在战争中个人的武勇是有限的。这是团体作战。秦兵团都是步卒,且没有长枪阵,很难挡住的。
    而一旦身后的秦兵团被突破,就会形成经典的骑兵战术,“倒卷珠帘”,这是鞑靼人的拿手好戏,这帮秦兵会被驱赶着冲击新军卫主力连队的阵列。
    战败的局面可以预见。而在平原地带战败,兵败如山倒,他的性命只怕要交代在这里!
    打破历史宿命而出现在这个时空中的新军卫也会消失在这里。并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他的一切痕迹都将抹除。
    所以,他怎么能不后怕?
    幸而,他一手训练出来的新军卫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冲锋的鞑靼骑兵打的落花流水,简直如同单方面的屠戮。而这个时间差,亦将鞑靼指挥官的战术意图打破。
    个人的命运、前途、历史,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决定下来。新军卫的第一战,以这种磕磕碰碰的方式赢下来。不管怎么样,终究是赢下来!
    张昭一屁股坐在土堆上,拍拍军装的荷包,想要摸出一支烟来抽,舒缓一下此时突然冒出来的疲倦感,忽而醒悟过来,这里是弘治年间。烟草还没有沿吕宋、辽东、南洋这些沿海地带传过来。时间大约要到万历年间。
    …
    …
    张昭身边的警卫排都派出去,只留下传令的信使。而不久前表现出色的庞泰此时就在张昭身边。
    张昭将庞泰提拔为小旗放在身边,一个是奖励,一个是对庞泰的保护!庞大郎对他忠心耿耿,不能让他绝后。借这个机会,张昭让庞泰转为军事参谋。
    至于亲卫队里另外一名亲戚,大舅子李廷德,张昭将他留在榆林镇新兵二团参加整训。
    庞泰向张昭敬了个礼,见张昭没什么要吩咐的,赶紧去前面找他父亲。他心系着父亲的安危。
    张泰平又哭了。他算是今天上战场年纪最小的一个。虽然跟在张昭身边最安全,但同样的会接触到传过来的各种信息,了解到局势的危险。
    “少爷,我们真的赢了?”
    张昭坐在土堆上,笑着道:“真赢了。平安,喝点酒吧。我的马背上有。”心里倒是有些愧疚。这和庞泰的事一样,他又疏忽了。不应该带平安上战场的。
    张泰平拿出酒袋,大口的、咕咚咕咚的喝着。他感觉他的心理脆弱到极限,只求一醉。至于醒来后,管他娘的。
    秦兵团的士卒已经主动的从车阵出去,打扫战场。
    其实这两天的行军中他们榆林兵一直在打下手,卖力气,对这群职业军人而言,他们岂能没有怨气?但是,在燧发枪兵们如此耀眼的战绩下,他们现在觉得理所当然。
    给这样牛逼的同袍,当辅兵不丢脸!
    仗打完,庞大郎只感觉深一脚、浅一脚的。不知道是紧张之后的放松,还是胜利后的得意,反正就是感觉有些飘,留一个排担任警戒,下令四个连队解散、休息。
    最后这场战斗,新军卫只被箭矢伤了11人。战术改变后的效果不言而喻。
    林文宁安排救治伤员。辎重营里带着一个擅长治疗创伤的军医。同时让辎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