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轻人吗?谁没个气性?朱凤对张昭在总督府里打脸,倒不见得在心里有多么的生气!他在勋贵子弟圈子中混,被人嘲讽的次数多着。成国公嫡次子又如何?
    他真正对张昭不满的是:原新军千户所的李副千户刚来求他,调出新军,结果第二天张昭就将其杀掉。这可就不同于总督衙门那次,这是打压成国公府的威信、声望。
    成国公朱辅看儿子一眼,将手里的书放在书桌上,道:“不错。他现在确实是在朝廷中站稳脚跟。”
    “那…”
    朱辅禁不住失笑道:“那又如何?他能把你怎么样吗?站稳脚跟,不意味着他能为所欲为。真要触碰到别人的核心利益,终归还是要斗一斗的。”
    朱凤给父亲点一点,有点明白过来,干脆的道:“谢父亲,孩儿告退。”
    张昭有圣眷不假。但这满朝文武大臣就只有他一人有吗?现在他势头正盛,其他人都会避一避,让一让。但涉及到关键利益,谁都不会退让的。
    他是白担心。张昭一个小年轻在朝堂上混,没准哪天得罪人就被人坑死。
    …
    …
    京西,青龙乡,刘家里东刘村中。
    刘小娘子在小厅里听着叔父刘公进念叨今日京中发生的事情。神情平静。
    “唉…”刘公进叹口气,劝道:“贤侄女,我们还是算了吧。他都已经是正三品的武官。一根手指头就能碾死我们。”
    刘小娘子目光坚定,低声道:“叔父,我们继续等。我还年轻。镇上的余夫子你多走动走动。我不信他就对张昭没想法。”
    …
    …
    四月一日终于过去。京营会操的结果向四周传播着,激起阵阵的涟漪。其影响将会在日后慢慢的显现出来。
    两日后,张昭在上午时到乾清宫中求见弘治皇帝。他身上有进出宫禁的牙牌,而且弘治皇帝给了他求见的特权。
    此时,弘治皇帝正在和阁臣们议事。大同连年被蒙古诸部入寇。朝廷早就有意修缮大同边防。如今兵部的水泥已经存够量,君臣商议由大同巡抚刘宇督办修建各类碉堡、村寨。调集民夫五万,限期半年完工。
    萧敬把张昭求见的事情说了说,弘治皇帝押口茶,笑道:“他来做什么?叫他进来吧。”
    …
    …
    “(弘治)十四年,四月。军中会操,新军以队列、正步、火器一鸣惊人。上甚喜,加(张)昭为卫指挥使,朝中以圣意在昭。其平步青云,由是而始。”
    ——《国榷》,谈迁

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假
    弘治皇帝喜欢在住处,也就是乾清宫西暖阁中召见大臣们议事。
    刚刚处理完修缮边墙的事务,弘治皇帝略作休息,给三名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赐茶,在这个间隙中将张昭召进来。
    这自然是让一干在乾清宫门房处等候召见的官员们发自内心的羡慕。这就是圣眷啊!
    张昭进来后,按照规矩叩见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坐在铺着竹垫的塌椅中,手里拿着茶杯,微笑道:“免礼。张昭,你今天求见,是有什么新奇的东西或者想法吗?”弘治皇帝这是形成思维定势了。
    张昭心里汗一个,他没准备当机器猫,随时随地的能从口袋里掏出东西来。他按照原定的想法,躬身道:“陛下,会操结束。臣想请几天假回乡中。”
    这个问题其实很微妙。
    张昭原本的新军千户所是隶属于十二团营的。给养由兵部直接交接。现在他的军队变成新军卫,按理说他要请假应该去五军都督府或者兵部。
    这两个衙门,一个管调兵一个管出征。都算是直属上司。但是呢,张昭的新军卫名义上的首领是太子朱厚照。所以,张昭特意过来问一问。
    他日后到底算那头的。而其实从他直接找弘治皇帝请假就明白他的心思。他宁愿给弘治皇帝直属。锦衣卫也是卫所啊,不就是给皇帝直属吗?
    弘治皇帝随口问道:“你请假回乡做什么?朕听萧敬说,你会操结束的第二天就安排士卒恢复训练,同时打算在北直隶招募新兵。”
    张昭解释道:“陛下,臣返乡和表妹成亲。”
    这话说出来就令暖阁中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李东阳的性格诙谐,笑道:“陛下,这假不得不给。”又问张昭,“子尚,你今日来是想请假还是想请天子赏赐?”
    弘治皇帝温和的笑起来。看架势是,张昭开口求赏赐,他就会答应下来。
    张昭看着只有十七岁,在三十二岁的弘治皇帝面前是晚辈,在三个五六十岁的阁臣面前,那更加是晚辈。但他的灵魂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叫他卖萌他实在做不出来。
    他当然也想给婉儿求个封赏什么的。生在这个时代,就无法脱离这个时代的限制。现代社会求婚,钻戒肯定是要的。然后,能有婚房更好。
    而在明朝,女子的荣誉就在诰命上面。这就是所谓的“封妻”。弘治皇帝的性格,他大致摸的明白,待人仁厚的皇帝。这对弘治皇帝而言只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张昭人情世故还是懂的,这时福至心灵,道:“回阁老,学生是来请假的。”又道:“陛下,臣想请五天假。望陛下恩准。”他也想多请几天,新军那里确实丢不开。
    首辅刘健这时眼睛微微亮了一下。真话、假话,到他这个境界,看一眼就知道。为“五天假”来求皇帝,张昭这可以算得上勤勉。一般状元、翰林们回乡的婚假是半年。减去往返的时间,也远超过张昭这五天假期。
    弘治皇帝赞许的点头,道:“朕许你十天的假期。你等会去和太子说一声。届时叫他代朕去参加你的婚礼。”
    嚯。
    旁边的几名大太监嘴角都抽了一下。这真是天大的恩典啊!让太子去参加张昭的婚礼。这传出去那帮皇亲国戚要羡慕死。
    张昭愣了一下,他还能说什么?感激的道:“臣谢陛下厚恩。”
    …
    …
    从东宫里出来,张昭神情还有点恍惚。朱厚照对去南口村参加他的婚礼很兴奋。一路返回新军卫中,召集军中将校议事,安排他接下来离开几天的工作。
    中午时分,庞大朗、王武两个副千户、吴臣、孙启栋等八个百户,负责学校的百户冯无忌,负责后勤、军法的林文宁,外加重新归队的陈康,刘二狗、张泰平众人在大堂里围坐了两桌。
    军中的厨师卖力气的炒了七八个硬菜。放了孜然、花椒等调味。猪肉、鸭子、鸡肉的味道都是十足。酒是上好的黄酒。千户府的大堂中气氛热烈。
    庞大郎主动道:“相公,你在六号结婚我们新军卫虽然忙碌,但总得有代表要到场。我留在卫里守着,其他的兄弟去村里喝杯酒再回来,不会耽搁第二天的训练。”
    张昭想一想,道:“行吧。就这么定下来。现在说接下来卫里的时间。训练咱们是要抓的。兵源我看京城中难以再找到4000名良家子。把范围扩大到北直隶。尽快募到新兵。这事小二,吴臣负责。”
    王武和吴臣两个起身领命,“是,相公。”
    张昭再道:“老林,你那边要尽快将营地扩建,容纳足够多的士卒。我看后勤区隔壁的村落八成不会同意动迁,咱们的营地干脆往西山那边绕过去。尽量保持成片。”
    林文宁的小妾来了,这段时间虽然忙,但看着反倒精神了些,笑道:“相公,你放心。我知道的。不会饶命。”
    张昭点点头,安排道:“伯宁,工匠的人数增加到1100人,外加招手了有300多名学徒。要尽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班子。工匠的头,也会补充到咱们这里开会。”
    陈康笑呵呵的道:“少爷,这事我办完了就可以提前回村里吧?我怕董元明和吴管家忙不过来。”
    这话也就陈康能说。他和张昭的关系非常亲近。张昭于他而言,即是老师又是主公。
    张昭笑笑,“你可别糊弄。村子里的事,我自己会处理。乱不起来的。”
    冯无忌一副过来人的模样,劝道:“相公,这可说不准。结婚时人都是木头一样听摆布,你哪里还有精力去管人?更何况太子殿下还要去。
    照我说,警卫排要带回去。再叫老林找老关系,在县里请几个老成的吏员,帮着梳理局面。再还要人掌总。工匠的事,我帮着照看几天,叫陈伯宁跟着你回去。”
    冯无忌这样一安排,就显得老练、合适得多。众人纷纷应和。
    张昭从谏如流,答应下来。他其实没考虑那么多。单身狗没结过婚啊。反正婉儿就在家里,花轿大约会从村里绕一圈。他真没觉得到时候府里会乱糟糟的。
    吃过午饭,张昭带着警卫排四十人,骑着马,刚出军营,就见一名青年书生迎上来,在马上拱手道:“可是张子尚当面?”

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圣人
    张昭勒住雄壮的白马,在马上客气的拱手回礼道:“正是在下。”说完后,打量着这个书生。
    此人约三十岁许,穿着青衫直裰,容貌略显清瘦,颌下有着胡须。看起来文质彬彬,让人颇有好感。但他骑在马上腰板挺直,张昭这段时间和武官们混在一起久了,只看一眼就知道他身怀武艺。
    中年书生显然没料到张昭这么客气,自我介绍道:“在下刑部主事王守仁,刚从京外公干回来,听闻张朋友在京中会操中练的好兵,特来一观。”
    按照京师现在流行的观点,张昭现在正是站在人生的顶点啊!连成国公朱辅都是打算暂避锋芒!精兵在手,十七岁的卫指挥使,圣眷正浓,足可纵横弘治朝啊!
    但是,于张昭个人而言,固然是享受此时的“高光”时刻,但要说飘飘然,那真的很难。那个穿越者会因为得了一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就欢喜的找不到北的?
    有,那就是脑子进水。
    别管在现代社会是什么工种、地位,穿过500年的时光而来,眼界还是在哪里的!帝王将相,千古兴亡事,那都是看过,知道的。
    说的光正伟岸一点,他来明朝不是为当一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的,对不对?而是要挽救明王朝的历史命运,再开拓四方,让华夏之族屹立于东方。
    说的纯粹一点,一个正三品的指挥使,在真正的官场风波里又算得了什么?他现在只是个官场新贵而已,要真把自己当做大爷,那估计离死不远。
    所以,张昭并无什么倨傲的做派。而此刻听到这位中年书生报出的名号,张昭愣了下。
    我去!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后面巴拉巴拉一堆介绍就不用说了。如果读明史,不知道王阳明那绝对是不合格的。
    但是,在我大清修的明史里面,竟然对王阳明没有浓墨重彩的书写。搞的好像明朝都是些酒囊饭袋,活该亡国。唯有我大清帝王将相,雄才大略。人才辈出,风采风流。
    譬如有什么圣祖执掌江山六十年,比如有十全老人到处留书法,写诗。修编了四库全书。
    啊呸!
    要说见历史名人,张昭穿越过来快一年大部分都见过。这时震撼的脑子当机,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面对历史中华夏民族的“巨人”,他保持着尊敬。
    “心学”的光芒照耀千古。它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昭翻身下马,拱手道:“在下见过王前辈。不知道王前辈是要和在下谈论,还是想去军营中看看?”
    张昭和王守仁一开始就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