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8世纪全面战争-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部分都是跟蒙古人学来的。
  而蒙古人的大一统政治,则是从东方汉人王朝那里学来的。
  战争和扩张,往往伴随着文明和制度的传播。
  反倒是中欧西欧北欧南欧等欧洲地区,因为没有被蒙古人征服过,原本的封建体制完整的保存下来,即便是文艺复兴也没有冲垮掉。
  如果沙俄帝国的帝王英明无比,或许还能管一管国内官僚的贪腐问题。
  只可惜,历史上庸君往往比明君多得多,更何况不少明君只是在对外开拓疆土方面有成就,不代表他们在内政方面也英明无比。
  再加上沙皇俄国没有学会后来明清时期,东方皇室制约监督麾下官僚集团的手段,导致沙俄帝国官僚阶级不断壮大的同时,却没有有效的监督机构。
  后来即便加设了一些监管部门,也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多了一批分赃的官僚罢了。
  这就使得,沙俄帝国的官僚阶级欺下瞒上,沙皇的权威全凭君主的个人能力,个人能力不足的沙皇,往往会被那些奸佞之臣蒙骗,满朝都是溜须拍马的贪腐之官。
  不过一旦沙俄帝国出了一代明君,就会迅速崛起,沙俄帝国历史上的几次大扩张就是这么来的。
  与东方王朝同样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让沙俄帝国在明君的带领下,最大程度的集中全部的国力人力去发动战争,掠夺和征服!
  说白了,就是一个声音统治的国家,打仗效率远高于议会制度和分封制度的国家。
  老毛子火枪质量太差劲,所以只能玩三百米刺刀冲锋的战术,利用蛮勇来弥补火枪性能不足的问题。
  这个战术其实是非常成功的,毕竟人们都害怕敢顶着枪子发起冲锋的军队。
  当然,这个战术也是为了配合沙皇俄国国内那些枪械工厂,制作出来的劣质火枪有销路的策略。
  美其名曰振兴民族工业,说白了就是担心国外的优质军火冲击国内的劣质军火市场,从而耽误那些沙皇俄国的官僚上下其手。
  军火利润可是相当高的,而且买单的大头还是国家财政,贪得别提有多舒服了……
  其实,这个时期的欧洲很多工业品无法进入沙皇俄国,就跟沙皇俄国的官僚阶级,为了保住自家的‘菜园子’而执行的贸易壁垒政策有关。
  一旦欧洲国家的优质品进入沙皇俄国内部,傻子才会去买价格高昂,又质量低下的国产货!
  而这些价高质低的国产货利润,大部分都进入沙皇俄国的官僚集团腰包中,沙皇俄国的官僚集团从来不在意健康的市场经济,他们只看重谁给他们的红包够丰厚!
  不过,雷萨里特的巴伐利亚兵团使用的火枪质量可不低,他们还是传统的战术打法。
  得益于英国人的扬名,大家都明白第一枪的重要性。
  毕竟燧发枪现如今使用的不是无烟火药,在第一轮齐射后,由于大量火枪同时击发,会形成一片白烟浓雾区,影响射界,降低接下来射击的命中率。


第42章 三列齐射战术
  除此之外,第一枪过后,每个士兵装填的速度都不同,会极大的影响到第二轮齐射的整齐度。
  若是士兵的心理素质不到位,装填的时候出错,还会降低第二轮齐射的火力密度。
  每一次大战结束后,战场上总是能找到被火枪射出去的捅条,这都是那些士兵在生死压力下,犯错将捅条连同子弹一起射出去的结果。
  因此,战场上每一轮齐射之后,火力密度都会相对应的降低,齐射次数越多,能射出去的铅弹越少!
  甚至不少火枪还会出现炸膛卡壳等问题。
  这不一定是火枪质量的问题,很可能是士兵在极端紧张的情况下操作失误,导致火枪受损出现的问题。
  这并不难以理解,换谁跟敌人面对面排队枪毙,也不可能心如止水!
  除非是不要命的疯子!
  因此,很多普通的军队,在第一轮齐射过后,往往会要求士兵自由射击,即便要求齐射,也会采取队列变换的轮替射击战术。
  开过火的士兵返回到队列后面装填弹药,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内心恐惧,减少犯错的机率。
  当然,这么做也会导致很多士兵无法同一时间开枪,降低自身的火力密度。
  但战场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英国人的三列齐射后刺刀冲锋,已经算是尽善尽美的战术了。
  很清楚第一枪重要性的雷萨里特,自然也更希望能进入更近的距离再开火,然而,跨过50米的那道门槛时,雷萨里特发现对面的敌军仍然没有停歇脚步!
  这时候,雷萨里特麾下的兵团可扛不住了,或者说为了降低前排士兵内心的恐惧,雷萨里特的巴伐利亚兵团的极限就是50米距离,进入这个距离后,前面方阵的军官立刻下令停止脚步。
  巴伐利亚兵团中走在最前面的军官退回自家方阵侧面,举起指挥刀高声下达指令,很快,第一排士兵半跪在地上举起火枪,第二排士兵站立举枪,形成两道排枪。
  这是当前时代的标准排枪战术,更容易和后排士兵交替变换阵列。
  三列齐射那是极端情况,因为三列齐射的时候,第一排半跪,第二排站立,第三排则需要把火枪放在第二排士兵肩膀之间的缝隙,相当于封住了士兵之间的所有空隙!
  如此一来,打完一轮排枪后,想要退后让后面的人上来,会变得非常麻烦。
  当然,英国人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三列齐射的时候,可以将每个方阵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三列齐射结束后,原地站立不动装填弹药,然后第二部分继续射击,直到第三部分齐射结束后,第一部分差不多也装完弹药了。
  只不过,这么做对士兵的要求较高,每一部分的士兵都必须在两轮齐射后,完成装填!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装填的时候不能手抖脚麻,乃至出现任何操作失误!
  这种战术还是很先进的,因为三列士卒装填的时候不用变阵,原地站立装填即可,最大程度的节省了装弹时间,且三部分接连齐射,可以形成火力持续性。
  即便敌人发疯突然冲过来,也会被一轮轮排枪打的土崩瓦解。
  就算没有被打崩,因为整体三列齐射阵形始终没有变化,敌人冲到眼前的时候直接用刺刀怼上去就够了,不用担心己方方阵被冲破。
  当然,这个战术缺陷也很明显,三列齐射的时候,射过的士兵必须站在原地装填弹药,相当于让他们一直处在敌人的射击范围之内!
  这可真是直挺挺的站着让敌人对自己枪毙,如果不是燧发枪的命中率很坑爹,这种战术根本不可能有人使用。
  除了这个缺陷外,这种三列齐射战术几乎是这个时代最完美的对射战术。
  士兵们不用频繁变换阵形,自然也就不会导致阵形混乱出错,前排人倒下后,后面第四排的人替补上去即可。
  这也是为何英国人的排枪方阵往往会安排四到五排的原因。
  不变换阵形同样可以节省最多的时间装填弹药。
  而三列齐射同时可以让三排人射击,即便切割成三部分,火力密度也跟一整排人齐射相当。
  最重要的是,单独一排人射完很难接上第二轮排枪,但三列齐射时,切割成三部分,这就保证每一部分都可以无缝衔接开火,只需要下达一道指令!
  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道道不亚于一整排士兵齐射的持续火力。
  在如此火力覆盖下,能坚持几分钟不崩溃的敌军,都是精锐!
  若是地形有利,在一个起伏的坡地上,还可以形成第二道乃至第三道三列齐射方阵,形成阶梯式的火力网。
  射击时不用变换阵形,意味着所占据的空间也狭窄,自然可以摆下更多的方阵。
  只可惜,这种战术不光需要非凡的勇气,还需要娴熟的装弹手法,不然的话齐射衔接不连贯,很容易导致混乱发生。
  这就是李维没有使用这种战术的原因,他麾下的基础线列步兵队列不行,装填弹药的速度也不行!
  “开火!”
  随着一道道指令下达,排成两道排枪横阵的巴伐利亚兵团扣动扳机。
  打过之后,这些士兵和军官也不看战果,立刻从后排士兵之间的空隙中退回去,后两排的士兵则顺势第一排半跪,第二排站立举枪。
  这个排枪战术效率虽然不如三列射击战术,却是欧洲最常见的战术。
  因为这个战术对士兵的勇气要求不是太高,对队列和装填速度的要求也一般。
  退回去的士兵有的是时间装填弹药重整队列,因为在他们前面还有好几排需要齐射呢。
  理所当然的,这使得巴伐利亚兵团必须排出更多的横列,导致巴伐利亚兵团明明兵力是波尔查所部的两倍之多,但面对面的战场横截面长度却差不多!
  雷萨里特也知道自己士兵的战术不如对方,但三列齐射战术看似简单,却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
  不然的话,英国佬也不至于依靠这个战术横行那么多年了……


第43章 逃跑者死
  砰砰砰……
  两轮排枪过后,巴伐利亚兵团的前列已经被淡淡的白烟浓雾遮蔽,让后续准备射击的巴伐利亚士兵十分不适应。
  白烟不光会遮挡视野,同时也非常呛人!
  排队枪毙时代很多火枪兵在射击的时候,都会在扣动扳机的那一刻,把贴在枪膛后面瞄准敌人的脸庞撇过去,防止黑火药爆燃的那一刹那喷出来的白烟呛翻自己……
  如果打仗的时候,别人都在开火装药,自己在那里跟个哮喘病人似的不断咳嗽,那可真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正因如此,此时终于看到巴伐利亚兵团前排士兵眼白的基础线列步兵,其实承受的伤亡并没有随着距离增加而变多。
  “停止前进!
  预备~瞄准!
  开火!”
  在一阵远超巴伐利亚兵团齐射的轰鸣声中,正准备第三轮齐射的两排士兵,陡然倒下一大片,甚至有不少正在后退的巴伐利亚士兵身形猛地一颤,前扑在地上。
  倒下的身躯表面上看不到伤口,但身下的土壤却不断浸染大片的鲜血。
  这就是火枪杀人的恐怖之处!
  巴伐利亚兵团的第三轮排枪被这一波近距离三列齐射强行打断,很多方阵负责喊口号的军官当场死亡,倒下过半的前两排士兵满脸惊恐,不少人还出现了明显的呆滞!
  他们感觉自己就跟踏上刑场的罪犯一般,挤在一起被枪毙!
  看着别人踏上刑场的感觉和自己亲身踏入刑场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经历过战火熏陶的巴伐利亚兵团,不少士兵也发自内心的感到恐惧。
  他们身边的活人太少了,极其缺乏安全感!
  死亡面前有大恐怖!
  “上刺刀,杀!!!”
  就在这时,白烟对面的敌军突然爆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声,无论是射完还是最后面负责填补空位没有开火的士兵,此时都挺着刺刀,肩并肩,人挨着人,组成密集的刺刀方阵扑过来。
  双方的距离实在是太短了,巴伐利亚兵团的士兵根本来不及调整,一个冲锋就被波尔查的部队刺刀贴脸。
  而前面两排的士兵大部分都倒下,队形早已混乱不堪,幸存的士兵心生恐惧,看到一排排刺刀冲过来,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转身丢掉手里沉重的火枪疯狂逃窜。
  两侧的则朝着侧翼战场外围奔驰。
  前两排士兵的溃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