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明大唐王-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不才,畏天明命,又惧太祖高皇帝之业,将坠于地,奋而聚兵,以保祖祠,数年征战,终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罚。
  朕无惧无德添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天下归心。
  然建奴元凶巨擎,逍遥关外,国仇家恨,不可不察,今谨择吉日,登坛告祭,皇天后土,以朕之名,登台拜将,痛击凶寇!惟告列祖列宗,永护汉家,番国蛮夷,永绥宾服!”
  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檄文,在朱聿鐭身后那几十个特别选出来的大嗓门的锦衣卫同声宣读之下,远近可闻。
  唯一可惜的是,大明将士基本上没几个听懂的,但是登台拜将,却是人人都听的清楚,一下子所有人都呆楞当场,谁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那便是这一次,再也不是文臣主导战争,而是统帅之权,重回武将手中!
  而文臣们的反应与明军将士差不多,虽然这檄文从头到尾他们都听的懂,但是当听到登台拜将的檄文后,却是如同大军将士没有二致,几乎全部都呆楞当场。
  与武夫们的振奋之情不一样的是,文臣们却是看的更加的远,他们敏锐的发现,这一次似乎完全不一样了,绍武皇帝这做法已经不再是放权于武将,更是将中断千年之久,大将军受封拜将出征的规矩再次拾了回来。
  这不仅仅代表着武夫们开始崛起,更代表着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
  自大宋而来数百年的文贵武贱的局面,到了如今已经彻底破碎,只是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启用大唐之时的出将入相制度,如果真的全盘恢复起来,那文人数百年来的所有努力,就将彻底化为乌有!
  再一想到这狗皇帝之前的唐王爵位,所有文臣都觉得如同滚滚惊雷自心田划过,难道那个已经埋在遥远故纸堆里,以武立国的大唐,竟然借尸还魂了不成?!


第436章 分封
  在看到李定国接过象征着权力的‘斧钺’,正式成为大明征讨辽东的统帅之时,基本上所有文臣的心都在滴血。
  虽然心中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但是敢主动站出来,让皇帝停止倒行逆施的文臣,还是一个也没有。
  这些视冲动为幼稚,热血为鲁莽,舞刀弄枪为野蛮粗鄙的文臣们,永远不可能出现豪杰之辈,他们最常用的应对办法,就是来日方长。
  说白了就是一群欺软怕硬的货色,任何与他们不一样的人,都无法融入他们的圈子之中,文臣之中也不是没有喜好舞刀弄枪的,但这些另类,他们都将之视为异端,从来不曾真正接纳过他们。
  他们掌握着社会最多的资源,可以编织出来最广大的关系网,他们从来都是表现的温文尔雅,自认高贵,看不上所有不是同类之人,甚至在全盛之时,连皇帝都可以不放在眼中。
  但是他们却是选择性的遗忘了一件事,那便是在绝对的武力之下,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毛毛雨,在失去了武力支撑之后,他们什么也不是。毕竟尊严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存在大炮射程之内!
  正式接管了大军的李定国,立即成了所有人的关注焦点。
  面对着数十万人的注视,李定国表现出了他身为顶级帅才的真实水准,一道道命令不断的下发而出。
  数十万大军在震天的战鼓声中,有条不紊的开始不断的应令而动,一支支军队丝毫不间断的离开校场,整个场面却是并无任何的忙乱,完全可以称的上是井井有条。
  窥一斑而见全豹,曾国维等一众原本并不服气的将领们,在看到这种场面后,也开始从心中对李定国产生了认可。
  毕竟他们之前每次调动大军,都不可能这种毫无滞涩,运转自如。
  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支军队开远,这才让另一支军队跟进,而且不可能象今日这般,数支军队齐头并进,却依旧可以做到运转自如。
  三军开动后不久,朱聿鐭也登上了自己的龙撵,不过他并不是开向天津卫大沽口,而是带着数千护卫,自香河而至山海关,而他的旅程终点,便是之前商议妥当的宁远城。
  在明军主力浩浩荡荡扬帆出海之时,先一步出发的李成栋、金声恒大军,已经抵达朝鲜南浦,开始在水师的掩护下,迅速登陆整队。
  在朝鲜,满清驻军只有一个甲喇不满千的兵力,驻扎地就在朝鲜王京平壤城。
  南浦距离平壤只有短短的百十里距离,但也许是明军水师的规模实在太大,单看数量,就已经让清军失去了进攻的欲望,从明军登陆直到整军完毕,平壤城内的清军依旧没有出现在视线之中。
  但是他们不来,却不代表明军会停留在地等候,金、李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分两路,直扑平壤城。
  沿途的各个村镇之中,朝鲜人见到打着大明旗号的明军,根本没有任何人选择抵抗,在漫天的欢呼声中,明军毫无阻碍的快速向前推进,直逼平壤城。
  令李成栋他们失望的是,驻扎平壤的这个甲喇的清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战斗的念头,在明军斥候还未到达平壤之前,这些建奴便即已经大肆抢劫掳掠了平壤,带着大包小包,直接向西奔逃而去。
  对于这些跑了的建奴,明军虽然也派出了军队追击,但这些建奴在朝鲜已久,地理形势都要远比明军熟悉。无论金声恒,还是李成栋都明白,能够追上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过虽然无法追上建奴,但扫荡整个朝鲜,打一个灭国之仗,他们却是十分有把握的。
  依照出征之前绍武皇帝的交代,任何以清军仆从军身份到过大明的朝鲜将官,都在抹杀的范围之内,李成栋也以大明远征军统帅的身份,要求刚刚恢复自由身的朝鲜国王立即交出这些人。
  出乎李成栋的预料,当代朝鲜王李淏竟然十分痛快的答应了下来,甚至在李成栋看来,对方竟然还是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
  对于李淏来说,交出这些人他真的是迫不及待,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满清提拔起来的军官,对他个人的威胁自然是不言自明。
  能够借助明军之手,清除这些不稳定份子,对他来说,自然是上上之选。
  甚至李淏交出的名单之中,还有一些他自己的私货,对于一些曾经对他有过侮辱的将官,甚至朝鲜的一些文臣,他都加在了里面。
  若真的按照这个名单全部过一遍,那整个朝鲜估计就直接少了小半的人,更是再没有任何掣肘李淏之人了,这般行事显然是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好在大明在朝鲜也是有锦衣卫的存在,虽然人数已经不多,而且也没几个能混到高位的,但却是能够给李成栋一份更加‘合理’的清除名单。
  眼看锦衣卫这份名单之中,人数比李淏提供的少了近半,李成栋再看向李淏的眼神,已经充满了浓浓的服气。
  这家伙,这是准备将朝鲜人杀绝种啊!
  不过对于李成栋来说,杀人从来都不是什么抹不开脸面之事,连本族他都能杀个人头滚滚,就更不要说是异族了。
  在水师开始封锁鸭绿江之时,铁血的杀戮也开始席卷整个朝鲜国内。
  对于皇帝的吩咐,李成栋完成的极为出色,他真正保证到了杀错一千不放过一人的地步,所有到过大明的朝鲜火铳手,无论是其本人,还是胆敢窝藏着,全部都是横杀而过。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李成栋在朝鲜的名声已经是可以止小儿夜啼,这完全就是一个残暴的侩子手,只要是在名单之上,无论是送钱送女人,还是似乎能够感动上天的泣血哀求,都没有让他有过丝毫动摇,似乎根本就没有任何人类的感情可言。
  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朝鲜已经彻底底定,唯一不同的是,之前驻扎于平壤的外族军队,从建奴换成了大明。
  而这里,从此之后,将会成为李成栋攻伐自己封地的跳板,因为在海的另一边,朱聿鐭已经许诺辽东决战胜利后,日本国就是李成栋未来的封国所在,并且会在后勤与武器上面全力支持李成栋渡海征讨。
  至于能不能取到手,成为新的日本天皇,就只能看李成栋自己的本事了。


第437章 序幕
  虽然海的另一面就是自己的封国,但是李成栋这个时候,却是没有任何眺望的想法。
  毕竟这一切是建立在辽东决战胜利的基础上,只要大明官军败北,那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因此李成栋全军上下对于这次决战,是抱着一万个热心和希望。
  镇平朝鲜之后,李成栋与金声恒已经移师朝鲜边境,兵分两路,向着宽甸、凤城推进而来。
  与李成栋更为迫切的是,金声恒同样得到了他的封国,不过却是在更为遥远的瓜哇之地,也就是后世的苏门答腊岛。
  当然在朱聿鐭凭着记忆划出的世界地图上,这个岛屿的面积,并不比日本岛要小,而且还因为皇帝说过,这个岛屿上都是一些不开化的蛮子,最重要的是还是这些蛮子战斗力极其低微,因此这个岛屿也是受到另外几方的争夺,不在这最终的大决战之中,立下足够的功劳,金声恒部是没有太有竞争力的。
  而郑成功,则是被朱聿鐭封在了吕宋岛,这个地方是最适合郑成功的地方,只要他的舰队横在这里,任何想要越过吕宋到达大明的西方殖民者,都需要先过这一关。
  同时,因为他的舰队在,也可以就近支援,分封在吕宋周边的其他几位诸候,让他们可以在当地快速立足。
  当然这些都不是免费的,李成栋等人拿的是未来几年封国近半的赋税,来补偿大明海军以及郑成功舰队的付出,至于是多少年,还要看舰队具体的损失。
  至于李定国,则是缅甸,至于他能不能顺着缅甸一直打到印度,全军升级做一批高贵的婆罗门贵族,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至于闯营,这支人数最多的军队,朱聿鐭打算把他们扔到印尼,既有屠戮将军,又有良将,更具备凝聚力的闯营,无疑是一个全能型的选手,占领这最大的地盘,也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印尼西南方向的澳州,朱聿鐭并没有画在地图上,而是叫来一直没有融入绍武朝廷之中的鲁王君臣们,将这块蕴含着巨大的矿产资源,并且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的广阔之地,给了他们。
  看到这样一块在地图上比大明还要巨大的岛屿,鲁王君臣几乎都有些瞠目结舌,下意识就觉得朱聿鐭是在说笑,但是朱聿鐭表情中却是没有丝毫说笑的意思,却是让他们都有些将信将疑。
  对此,朱聿鐭并没有解释什么,而是让他们考虑一番,而且已经被朱聿鐭重新命名为新明洲的澳洲,也不是现在就能前往之地,需要几个藩王先行开拓周边诸岛屿,才能让鲁王君臣以及他们的大军前行。
  对于新明洲,朱聿鐭虽然是有些舍不得,但是却不能不放手,因为留给儿子的话,也是一种奢望,就算他能再活个几十年,没有经历过多少磨难,并且也没有聚集到一大批死忠粉的儿子,就算成年了,也不一定能够经营的好新明洲。
  而鲁王系就不一样了,他们文武都不缺乏,而且基本上个个都是死忠粉,留在国内就这般黯然至死,对他们对大明的扩张,都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还不如让他们去新明洲试试。
  不仅是鲁王系要过去,朱聿鐭也打算从江南迁至少二十万户士绅百姓过去,虽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是没有子民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