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大唐王-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明军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阿济格只能悻悻的选择后退,在运动之中另寻战机,大清的本钱如今已经不多了,分散在各个战场上的兵力必须全面集中起来,与明军来一战真正的大决战。
当明军沿着运河陆续北上后,阿济格封锁运河的企图便即成了一个笑话,在无数的明军面前,任何阻塞河道的行动,都注定是一场空。
运河恢复通畅,也表明着明清双方的战争也进行到了最后的阶段。
源源不断的物资正从南方不断的装船运来,明军的后勤已经全面恢复,朱聿鐭本部嫡系、闯营、金部、李成栋部四路大军合流之后,庞大至五十万兵力,明军的势头已经再也无法扼制。
阿济格根本没有独自挑战四路明军的底气,不仅让开了临清这个运河枢纽位置,更是直接大踏步的后退,一直退至永清、东安、武清一线,开始征召京畿所有清军集结于通州,视情况前来增援,或者在通州一线,与明军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
而明军方面,根本不受清军的影响,各路大军扫荡式的前行,所过之地,兵力已经空虚的各个城池,根本没有任何抵抗,明军前哨方至,城头便即立即变幻大王旗,久违的鲜红血明军旗帜,在事隔多年后,再一次飘扬在京畿数府之中。
第413章 挺进
沿运河而进的明军,到达天津时,与孤军奋战了一年有余的天津明军会合后,数量已经庞大到了无法撼动的地步。
虽然兵力空前,但是明军并没有立即沿河而上,与清军决一死战。在天津周边,明军主力开始战前的最后一次总休整,养精蓄锐,准备以最巅峰的状态,去迎接接下来注定撼动华夏历史进程的一战。
而天津的明军,却是在陆续登船之中,他们并不会参与到这场大战之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直插山海关,堵住满清撤退最方便的路线。
按照朱聿鐭的想法,这一战要么大明被满清来一场流星雨大招给击败,要么战败的一定是满清一方,毕竟一方是为了光复故土,一方只是来中原抢劫的,双方的动机和决心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统一势在必行,明军没有后路可言,有的只是不断卷土重来。但清军却是有,因此一旦清军战败,先行堵上山海关这个口子,对满清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
毕竟这些年来,蒙古人一直充当着满清的打手和仆从,数次大战损失惨重的都是他们,心中必然会有着深深的怨言。
若是满清主力在关内战败,必然会被明军乘胜追击,兵无战心的满清败兵又必须经过蒙古人的地盘才能回归。
这种种条件促使下,朱聿鐭觉得蒙古人只要还能剩下一些血勇,那面对着大败之下的落水狗,他们就一定会嗷嗷叫着扑上来报仇的。
看着任良朋、王得仁等将领的部下陆续踏上战舰,准备向北航行,朱聿鐭心中难得有些不忍,这些将士们一直游离于主力,孤独的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
如今更是刚刚过完了大年,他们就没有太长时间的休息,需要再次踏上征程。
“愿诸位将军马到成功,待大破鞑虏之日,朕与尔等相聚于京城,朕当不吝公爵以待壮士!”
不过这丝不忍,也只是片刻时间,朱聿鐭收拾了心情,举起洒碗,最后祝福道。
“谢陛下!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
诸将饮下这杯壮行酒,纷纷单膝跪在大声的回应道。
任良朋等人却是并没有朱聿鐭那种负面情绪,甚至任良朋都还有些跃跃欲试,跟随主力虽然安全,但却不是扬名天下之路,独领一师截断满清退路,若是能够让清廷覆没于山海关,这才是史书上必然大书特书之事。
大丈夫生于世,原当纵横沙场,轰轰烈烈的走上一回,不能封狼居胥,也当封妻荫子!
王侯将相,没有投一个好胎出来,就需要拿命去搏上一搏,未来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在朱聿鐭的目送下,任良朋等将领开始陆续登船,在悠长的海螺号声中,风帆慢慢升起,船队开始陆续驶离大沽口,向北慢慢消失在海上。
这几日来,北方大地上的消息的不断的传来,河南大地上已经没有了满清的势力盘踞,整个河南都已经重新处于明廷的管辖之内。
但是堵胤锡却并不轻松,毕竟河南的明军主力只有他麾下良莠不刘的十数万人,但是面对着的却是陕西、山西、京畿三个方向清军的威胁,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唯一一个好消息是,已经证实了李定国已经拿下汉中,如今再沿汉水东进,要不了多久就可以与堵胤锡会师于河南,只要西营能够及时到达河南,那河南局势,朱聿鐭就无需太过操心了。
李定国的本事,朱聿鐭是绝对放心的,就算面对围攻,明军不支,也不会出现什么大败的情况,最多也就是互有胜负,双方在河南来一场拉据战而已。
如今明清双方的战略重点都在京畿地区,这里的战斗关乎着双方的霸业所在,在自己数十万大军虎视眈眈之下,满清能够抽调出来,向河南而来的军队数量,必然不会太多。
绍武四年正月十七,在大军休整了大半个月后,明军开始拔营,尚着运河西进,兵分三路,向着卢沟河,风河,大运河,向着永清、固安、香河挺进。
对朱聿鐭而言,他在天津休整的时间,既是让军队养精蓄锐,也是给了满清调集陕、山二地军队入京畿的时间,既然要决战,那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决战,一战彻底葬灭满清的机动兵力,让随后收复陕西、山西的行动,不再有那么多的阻力。
绍武四年二月初,武清城下的战斗最先展开,金声恒与李成栋部联军十数万人,一战击溃蒙八旗及绿营一部,迫使其部收缩向京城方向退却。
另一路闯营大军,则是一路与满清游骑不断的进行反袭扰作战,只是如今的闯营骑兵已经极大的膨胀起来,清军少量的骑兵根本起不到太大的牵制作用,闯营势不可挡的不断前进,并于正月底到达固安县城之下。
固安城的清军依旧没有死守的意思,在闯营主力到达之前,便即引兵后退,留给闯营的只是一片熊熊燃烧着的城池。
在朱聿鐭的主力方向,更是一片的风平浪静,沿河而进,根本就没有清军阻拦,似乎一夜之间,清军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武清,河西、香河等城皆是人去城空,不仅没有给明军留下任何的物资,更是连百姓都被完全带走,留下的都是一片残垣断壁。
明军的意图很明显,那便是三路齐进,扫荡清军在京畿外围的所有的军队,然后三路合击于北京城下,与满清来一场最终的大决战。
对于清军的意图,朱聿鐭与曾国维达成了统一的意见,那便是清军的策略就是坚壁清野,拉长明军的补给线的同时,也让三支明军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方便清军集中兵力,先行击破一路。
不过对于清军的目标是哪一路明军,朱聿鐭却是并没有准备的判断,除了加派斥候不断的探查外,也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
虽然因为激烈的斥候战依旧在进行,受到清军全力战场遮蔽的影响,明军斥候无法突破斥候拦截圈,并不清楚清军的动向,但是各路明军相互之间的联系却是并没有什么影响,三路大军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地挺进的脚步并没有任何迟滞。
“良乡、大兴、通州。朕三路大军最多再有五日,就可到达各自预定位置,朕知道你的目标肯定是朕,朕看你阿济格能忍到几时?”
朱聿鐭静静的看着地图,心中冷笑,静等着阿济格露出他的獠牙之时。
第414章 退意
朱聿鐭等待的阿济格,此时正处于通州城外的张家湾。
他的目标自然是朱聿鐭,虽然另外两路明军看起来更好欺负一些,但问题是就算他击败另外两路明军的任何一路,对于明清的形势也没有一点的好转。
唯有击破大明皇帝亲领的嫡系,甚至活捉或者阵斩大明的皇帝,才能让这原本坚不可摧的大明,瞬间四分五裂。
在阿济格看来,大明朝如今也只有这个绍武皇帝,有这个能力和魄力,可以真正的统合各路明军,让各路明军都为之而战,换了任何一个其他的明宗室登上皇位,都不可能再让其他各路明军个个服气。
只要朱聿鐭一死,那原本团结一致的明军,势必会再次出现严重的相互怀疑与堤防,届时大清就有了从中分化拉拢打击的可能,只要大明内讧一起,无论之前多强大的军队,立马就会变成一个个的软脚虾!
甚至根本不需要击杀朱聿鐭,只要能让其嫡系大败,那威名扫地的绍武皇帝,就失去了压制各路明军的资本,在重新恢复实力之前,堤防、打压各路明军坐大,就变成了绍武皇帝的首要之务。
这无关于信任与否,而是必然的政治需要,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压住各个派系的野心家,那大明就算击败大清,最后也会落得一个军阀割据,甚至将皇帝当成傀儡的局面。
这个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极为的困难。
这个困难并不是来自于大明方面,而是来自于清廷方面。
尽管阿济格已经下达了命令,征调陕、山二地精兵入京会战,但是应征而来的二地军队数量却是并不多。
一来是这数年来,二地的精兵损失过大,各地现有的军队数量本就不多。
二来就是如今大清明显处于劣势,地方的实力派心思已经开始动摇,依旧愿意无条件服从于大清的将领,如今已经不是很多了。
三来是清廷内部的原因,尽管阿济格已经向孝庄这个老婆娘解释了许多次,大清兴衰荣辱在此一战。
但是这老婆娘,却是始终不肯配合他,集中全力于一役,与大明来一场生死大决战。
不仅没有完全配合他的行动,反而下令两黄旗回归京畿,全力护卫皇室安全。
阿济格当然明白这婆娘在想什么,因为这婆娘同样已经不止一次的暗示他,大清当保存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大明如今再次强起来了,为了避免全族都被按在地上摩擦一番的可怕后果,实在不行的话,大家干脆收拾收拾回老家算了。
在辽东那地方,大家起码熟门熟路,还有那么宽阔的天地可以休养生息,静待大明内部再次出现问题,大伙再卷土重来便是。
这种退却主义思绪,在阿济格看来完全就是女人的短视。
如今大清与大明早已经成了死仇,重新强大起来的大明,又怎么会放过大清安安稳稳的在辽东过活?
之前大清之所以能在辽东屡战屡胜,除却因为努尔哈赤这个军事天才,以及皇太极这个手腕过人的不世枭雄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大明内部的混乱和内讧。
这婆娘怎么完全就不明白,退向辽东并不是一条生路,而是彻底的死路,如今在这京城里坐镇,陕西、山西的降军还能被他们调动,为他们而战。
一旦离开这京城,二省的降军至少也得直接倒戈投降一半以上!
而失去了中原之地,满清能够用来威胁、拉拢蒙古人的利益筹码,立即就会消失大半!
失去中原之地的大清,就再一次变回一个局促一隅之地的叛乱部落,那里还会有什么高高在上的权威?
到时只要大明不犯糊涂,以其目前强大的实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