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大唐王-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和县的鞭炮声中,郑成功的报捷使者终于到达南京,将大员海战大捷,外加基隆条约等一众胜利消息带了回来。
最近状态实在不好,卡文的很严重,今天一天时间也没有码出来什么,看看明天的状态了,若是高调整不过来的话,明天可能会休息一天,好好整理一下思路。
第373章 不值得
建平县。
张信德在接到自己女儿动用驿站六百里加急送来的书信之后,原本得意洋洋有些飘飘然的心情,顿时便如同被一桶三冬冰水淋透全身一般,一瞬间便即清醒过来。
再一想到这些时日来自己的所做所为,顿时直接惊起一身的冷汗。在自己家中进行士绅大串连,大肆收受士绅官吏的钱财书画,甚至连田地这种最让当今重视的东西,也全然来之不拒。
之前还不觉得什么,毕竟以皇后娘家的名义,接受一些田地又能如何,但却是忽略了当今这个皇帝从来都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主,自己这般乱来,怕是已经让这位皇帝起了杀心了吧,也难怪女儿会六百里加急送来家信,要自己收敛,并且着重点出要退回土地一事!
女儿在皇宫之中都已经这般急切了,想必皇帝对自己一家的耐心基本上都会消耗的七七八八了,若再不赶紧改正过来,别说女儿皇后的位置,只怕一家子都难有什么好下场。
不过张家毕竟是小门小户,清贫乍富之下,让他们痛快的将吃进肚中的东西吐出来,那明显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在这种心态之下,他们虽然立即开始行动了起来,虽然没有直接闭门谢客,但不是本乡本土的来客,却并没有再如之前那般概不论的全部接待,而是开始有选择的接待,对于客人明显有些过重的礼物,开始直接予以婉拒。
至于还在送田地而来的,则是直接被张家给记在了小本本上面,等待着日后再行清算。
不过金银字画一类的东西,既然收了张家人也不打算再退还回去了,唯一不能多留的便是最为烫手的田地,张家人直接将绝大部分田产挂进牙行,以低于如今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出售。
但是如今的建平县的田地价格,已经因为外来炒地客们给炒的翻了数翻,就算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对地方上的百姓们来说,也完全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可言。
尤其是张府传出已经不再接受田地为贺礼的消息传出后,除了张家那依旧固定着的价格外,其他虚高的田价直接应声而跌,更是不断的跌跌不休。
本来这事就是一个姿态问题而已,虽然收到了皇后的信件,但是张家人依旧不认为这事有什么大不了的,最多也就被训斥一顿罢了,大明朝还从来没有对皇后家族出手的前例,甚至连后宫其他嫔妃的家族,也还没有被皇家出手过的例子。
就在张家人施施然的不断‘出售’着田产之时,皇后的第二道家信以大明最高的传递速度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张家,信中只有一句话,陛下已经日渐冷落于她,问张家是否想让她步婉嫔后尘?
张家人正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婉嫔到底是谁,步什么后尘之时,和县之事快速的向着整个江南传播开来。
当了解清楚婉嫔暴毙之后,整个家族直接被连根拔起的故事后,张家人还有些将信将疑,觉得皇帝也许并不敢这般强硬,成为第一个收拾皇后家族的皇帝。
但是当这个消息伴随着建平县县令,直接被锦衣卫以贪赃枉法,官绅勾结谋夺百姓祖田的消息传来后,整个张家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立即象被人抽了一鞭子一样,彻底的疯狂了起来。
如果这还看不出来,皇帝已经开始动了收拾张家的心思,那张家上下就都全是白痴了。
之前挂在牙行之中的田价,直接从十数两一步到位,到达白菜一般的一两银子一亩田的地步。
同时也取消了整块大田打包卖的限制,只要人们愿意在这个当口买下田地,为张家解忧,他们哪怕只拿一两银子出来,也可以指到哪里就给哪里的田地。
一时间,整个建平县的百姓彻底疯狂了,纷纷涌向牙行,只为抢得一块好田以留后世子孙。
普通百姓买田是肆无忌惮,但是建平县的士绅们,却是集体的沉默了下来,没有一人敢于参与到这场盛宴之中。
毕竟这是连顶级皇亲国戚张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他们这些人若是敢沾上身,若是被贪婪冲毁理智,估计要不了几天就会直接有杀身之祸,哪怕是众人齐齐出动,也不会有任何的例外,毕竟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这个狗皇帝不敢干,或者不好意思干的事情。
除却发疯一般的处理田产,张家老大更是带着一本厚厚的礼单,向着南京急急而来,他要将张家所收取的大部分金银物什,都拿给狗皇帝以示忠心,当然,这需要打着以给皇后作为陪嫁的借口。
不仅仅是张家,在消息向着整个江南席卷而来之时,一个个刚刚成为皇家亲戚的家伙们,还没来的及在地方上抖够威风,就全部被吓的再次老实了起来。
而此时,朱聿鐭也已经慢慢锁定了目标。
这一次张家之事,果然是有预谋有策划的一场事端。
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无论再如何精妙的计划,只要是人在执行,那就一定会有破绽留下。
朱聿鐭虽然没有后世那般发达的,无处不在的天网系统辅助,但是他也有后世没有的优势,那便是根本不需要有充足的证据来锁定真凶,只要足够怀疑,那便已经足够了。
锦衣卫通过抽丝剥茧,虽然依旧没有找到最终的指使人,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切与徽商关系极大,起码这些人完全逃不脱关联。
对于锦衣卫来说,只要皇帝发了话,在大明统治的范围内,就没有他们无法突破,或者说无法缉拿的对象。
不到十日,徽商商会大多数骨干便即相继落网,有几个甚至已经逃进了满清控制区,但却依旧被强悍的锦衣卫追上拿下。
随着这些人的落网,真相也越来越清晰起来。
这果然是一场阴谋或者说是试探,而且也不是为了颠覆什么,只是为了在大坝上开一个小口子而已,这也是文人们最拿手的来日方长系列了。
只要皇帝容忍了这些皇亲们乱搞,那就会有一个口子留下,未来可以不断的试探,不断的扩大这个口子,总有一天,某些坚固的防线,会在不知不觉之间,轰然崩塌。
看着名单上长长的一串,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文震孟等一系列在江南可称儒学大师的人物,朱聿鐭嘴角的冷笑更加的寒冷起来,这种大师,根本就不值得留下,更不值得将他们的学问传承下去。
第374章 回应
这些人大多都是东林党中的后起之秀,其中以复社中坚居多。
对于这些文化流氓,朱聿鐭虽然很想收拾,但是却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
这些人是给这些士绅和商人出过主意,但教人如何送礼并不违法,虽然造成了田地价格飞涨,已经属于哄抬物价,其心可诛,但是这诛的是那些全部一拥而上买田地的士绅商贾,与事情发起者没有任何关系。
这也是大明读书人的惯例了,他们习惯于躲在后面不露头,论起玩阴的,这帮孙子与太监们不相上下,唯一不同点是,太监专权之时,裁脏陷害时都是明着来的。
而这些读书人裁脏陷害之时,却是可以在背后玩的贼溜,无论何时都可以将自己这个操纵才给从中摘除而出,大有一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模样。
可惜的是,这些读书人却是没有诗仙李太白敢于提刀子砍人的本事,靠的只是这些上不得台面的阴谋算计。
虽然这种算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如同毛毛雨一般,但是对朱聿鐭来说,这却是一种耻辱,是被这些人活活的恶心一顿,却没有办法出气的事情。
毕竟之前一直都是他在恶心人,如今被人恶心了,肯定是极度不甘,并且还必须找回场子。
同时,对于复社这个已经基本上成了过去式的玩意,他也开始警惕了起来。
复社是一群高考失败者组成的联盟,复社的本来面目也只是一群准备复考的士子集合在一起,大家共同探讨制艺,文章,相互点评文章得失,打鸡血的玩意。
但大明科举考试本就是千军万马共抢一条独木桥,失败才是正常事,因此这个旗号一打出来,众多失意的士子便即慢慢汇聚而来,这个团队以极快的速度不断的膨胀起来。
不过这些落第的士子可不是什么渣渣,很多人都是学问极深的极品人渣,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而且数量极多之后,便即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规模已经大的比肩当年东林党后,自然需要一个自己的政治纲领,但是你一个为了复考而组建的失败者联盟,定太高的政治纲领显然是不合适的。
创始人张溥立下‘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虽然与孔子的复周礼,没多大区别,但总算是复社的一个政治口号了。
但是对于这些落第生来说,这种空泛和沉闷的口号,自然不适合于他们,不久后,便有人提出一个更响亮的口号‘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
这个口号显然更加受年轻人的欢迎,减免众多的赋税,将之前党争之时被打压的正人君子们恢复名誉,停止派遣太监外出收税,重用正人君子,罢免阉竖之辈,进而停止内部的内讧损耗。
若说这个纲领,这帮落第生们,显然是不可能把握的住的,甚至就算张溥这个已经名满大明南北的复社组建者也把握不住。
但是口号都已经定下了,不做出点事情来,岂不是对不起这名激动人心的口号?
然后苏州数次抗税,常州,松江等府数次抗税,殴打税吏,甚至有一次直接将县衙给烧了,这一切无不雄辩的证明,如今的复社已经从失败者联盟,成功晋级为极具社会活力的友善团体。
明清交替之际,清军大举过江南下,复社做为一个活力团体的历史就此落幕,其中有一些人不服满清,如陈子龙、夏允彝等,辖出一切与满清死磕到了最后。
但更多的人,则是头发一剃,就此成了我大清之秀民,继续享受着他们高人一等的地位,直至满清三大案、文字狱等接连发动,这才与江南士大夫们一起,走向了最后的灭亡。
在朱聿鐭这会儿,这帮子人大多还在,虽然之前他们都投降了,但是却不代表他们会有什么羞愧。
清来了大家剃头,明来了大家最多再次蓄发而已,生活依旧是如此,并没有多大改变。
他们之中胆子够大的如陈子龙、夏允彝等,除了陈子龙是被朱聿鐭镇压的之外,其他的大多都已经上死在了满清的铁腕镇压之下,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一些磕头虫,除了背地里玩一些小动作,根本就没有其他的任何出息。
对于这样的对手,朱聿鐭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的,这些在武艺没武艺,要胆子没胆子的怂货们,除了时不时说说怪话之后,也没有其他的任何本事了。
毕竟朱聿鐭连黄宗曦这种著书,讲学“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对这个家伙都能容忍,其他人说些酸话,那根本就不是事。
虽然老黄说的民是士民,也就是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